登陆注册
14395800000025

第25章 宗教主题(11)

注释:

【1】(俄)弗·普罗普:《神奇故事的转化》,(法)托多罗夫编选、蔡鸿滨译:《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1—212页。

【2】参见万德化著、杨彩霞译《基于宗教信仰之上的文学创作与文化:诺斯罗普·弗莱与圣经始源;肯尼思·伯克与宗教修辞;文学经典的阐释——哈罗德·布卢姆;乔治·斯泰纳与语言的宗教性》,《基督教思想评论》2009年第1期。

【3】《佛本行集经》,《乾隆大藏经》第57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593页。

【4】《佛所行赞经》,《乾隆大藏经》第108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60页。

【5】《增壹阿含经》,《乾隆大藏经》第51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92—93页。

【6】《六度集经》,浦正信注,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1—55页。

【7】《撰集百缘经》,《乾隆大藏经》第107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72—186页。

【8】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84页。

【9】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卷第十三》,《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59页。

【10】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卷第四》,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0页。

【11】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卷第十七》,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76—77页。

【12】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卷第十一》,《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49页。

【13】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第十七》,《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77页。

【14】《洞真黄素四十四方经》,《无上秘要》卷六六,《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2页。

【15】《洞玄请问经下》,《无上秘要》卷六五,《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页。

【16】(日)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26页。

【17】(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18】(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页。

【19】(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20】(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21】(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页。

【22】(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页。

【23】(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

【24】(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25】(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页。

【26】(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27】葛洪《抱朴子内篇·辨问卷第十二》,《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55页。

【28】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卷第十三》,《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56—57页。

【29】(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30】《西升经》,《道藏要籍选刊》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96页。

【31】《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道藏》第六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96页。

【32】《道法会元》卷一,《道藏》第2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8—677页。

【3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7页。

【34】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4页。

【35】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4页。

【36】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卷第六》,《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7页。

【37】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57页。

【38】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八“赞颂部·诗赞辞”,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92页。

【39】陈寿著、裴松之注:《新校本三国志》注附索引鱼豢《三国典略》,台北鼎文出版社1990年版。

【40】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8页。

【41】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卷第二》,《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5页。

【42】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卷第三》,《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8页。

【4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92页。

【44】《海琼传道集·钩锁连环经》,《道藏》第3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页。

【45】《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道藏》第3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页。

【46】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卷第六》,《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6页。

【47】(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48】《灵宝自然经》,《无上秘要》卷六五,《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页。

【49】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卷第十四》,《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60—61页。

【50】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卷第四》,《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14页。

【51】《道迹经》,《无上秘要》卷三四,《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4页。

【52】李丰楙:《许逊与萨守坚》,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版,第299页。

【5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8、869、945页。

【54】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1页。

【55】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卷第六》,《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6页。

【56】李丰楙:《许逊与萨守坚》,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版,第234页。

【57】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8页。

【58】(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175页。

【59】《无上秘要》卷七,《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60】《道教义枢》,《道藏》第2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18页。

【61】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九“说戒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页。

【62】《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01页。

【63】(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页。

【64】(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65】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一“庚申部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06页。

【66】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九“诸真语论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45页。

【67】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九“诸真语论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47页。

【68】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八“赞颂部·诗赞辞”,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92页。

【69】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部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页。

【70】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三“杂修摄部二”,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87页。

【71】张伯端:《悟真篇》,《道藏》第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018页。

【72】王喆:《重阳全真集》,《道藏》第1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88页。

【73】《老子化胡经》,《道藏》第3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2—155页。

【74】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三洞经教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

【75】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七“三洞经教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76】见刘勰《灭惑论》引,僧佑《弘明集》卷八,刘立夫、胡勇译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89页。

【77】(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78】分别见《云笈七签》卷三八《大戒上品并序》、卷四○《说百病》、《崇百药》、《初真十戒》、《金书仙志戒》、《受持八戒斋文》,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79】《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道藏》第6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96—897页。

【80】(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81】詹石窗:《道教与女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2—94页。

【82】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

【83】(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84】(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85】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卷第十一》,《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47页。

【86】郑恩远:《真元妙道要略》,《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91—293页。

【87】参见陈器文《道教神仙故事中的“食秽”魔考》,《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88】吴光正:《八仙故事系统考论》,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20页

【89】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页。

【90】苟波:《“尘世磨难”故事与道教的修仙伦理》,《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91】参见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104页。

【92】(加拿大)弗莱:《批评的剖析》,参见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93】《太上洞渊神咒经》,《道藏》第6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94】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9页。

【95】史崇玄等:《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正统道藏太平部》,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道藏》影印本。

【96】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2页。

【97】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93页。

【98】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6页。

【99】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0页。

【100】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305页。

【101】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102】《悟真篇》,《道藏》第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73页。

【103】《钟吕传道集》,《道藏》第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58页。

【104】(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

【105】《上清天心正法》,《道藏》第10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13页。

【106】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道藏》第10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2页。

【107】《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3页。

【108】《度人经》,《道藏》第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73页。

【109】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卷第三》,《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11—12页。

【110】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8页。

【111】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5页。

【112】《诸将功过条品》,《道藏》第30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42页。

【11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8页。

【114】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5页。

【115】《道法心传》,《道藏》第3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16页。

【116】《云笈七签》卷四十五《秘要诀法部·序事第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117】白玉蟾:《道法九要序》,《道法会元》卷一,《道藏》第2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77页。

【118】王进驹:《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9页。

【119】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1页。

【120】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5页。

【121】黄摩西:《小说小话》,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8页。

【122】安居香山和中村璋八编:《重修纬书集成》卷六,东京明德出版社1971年版,第110、105页。

【12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11页。

【124】《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卷一,《道藏》第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32页。

【125】《隋书》第4册,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91—1092页。

【126】《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卷一,《道藏》第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45页。

【127】卿希泰、詹石窗:《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7页。

【128】葛洪:《抱朴子内篇·辨问卷第十二》,《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56页。

【129】《原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道藏》第1册,第3页。

【130】《龙鱼河图》,禹航陈世望对山问月楼,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

【131】《墉城集仙录》卷六《九天玄女》,《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5页。

【132】《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道藏》第1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96页。

【133】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896页。

【134】《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135】《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页。

【136】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137】《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道藏》第3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15—418页。

【138】卿希泰、詹石窗《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页。

【139】《墉城集仙录·骊山姥》,《太平广记》卷第六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40】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四“三洞经教部·本文”,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

【141】《洞真三元玉检经》,《无上秘要》卷三一,《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0页。

【142】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四“三洞经教部·经五”,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81页。

【143】陈国符:《道教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页。

【144】《老子道德经》,《诸子集成》(3),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41—42页。

【145】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五“三洞经教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146】转引自王振岳《老子与范蠡》,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1页。

【147】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7—148页。

【148】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0页。

【149】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一“三洞经教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150】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151】《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

【152】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六“三洞经教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53】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五“日月星辰部三”,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154】《洞玄明真经》,《无上秘要》卷三四,《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页。

【155】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156】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卷第十四》,《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60—61页。

【157】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卷第十九》,《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98页。

【158】《魏书》卷七上《高祖孝文帝纪上》,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4页。

【159】《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41页。

【160】薛邕:《对谶书判》,《全唐文》卷三三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61】段成式:《崔玄晖》,《全唐五代小说》第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6页。

【162】陈继儒:《见闻录》卷八,《笔记小说大观》第四编六,台北新兴书局1962年影印本,第3857页。

【163】《元始上真众仙记》,《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1页。

【164】(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6—577页。

【165】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第二》,《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5—6页。

【166】瞿兑之:《释巫》,《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167】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298页。

【168】葛贤宁:《中国小说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6年版,第13页。

【169】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存思部二”,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46页。

【170】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存思部二”,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49页。

【171】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四“存思部三”,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260页。

【172】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五“秘法部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67页。

【17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74页。

【174】葛洪:《抱朴子》,《诸子集成》第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1—25、44—54页。

【175】吴广平:《宋玉集》,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0页。

【176】李剑国:《唐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177】(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178】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9页。

【179】(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263页。

【180】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6页。

【181】李丰楙:《误入与谪降》,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第19页。

【182】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八“三洞经教部·经九”,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04页。

【183】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八“三洞经教部·经九”,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

【184】《全唐诗》第六册卷三六九,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164—4165页。

【185】苟波:《从两类“仙凡恋情”故事看道教世俗化对通俗小说的影响》,《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3期。

【186】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缴灵马玉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87】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7—9页。

【188】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8页。

【189】(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531—545页。

【190】小川环树:《中国小说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68年,第232—245页。

【191】李丰楙:《误入与谪降》,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第289页。

【192】《大正藏》第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本,页882上;《大正藏》第25册,页76中和下。

【193】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6页。

【194】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195】葛洪:《抱朴子》,《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6页。

【196】参见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16页。

【197】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秘要诀法部五”,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89页。

【198】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序》,《全唐文》卷九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633页。

【199】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道藏》第11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5页。

【200】《紫阳真人内传》,《正统道藏·洞真部传记类》,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道藏》影印本。

【201】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202】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卷第四》,《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0—21页。

【203】(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6、348页。

【204】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6—19页。

【205】《佛说善恶因果经》,《大藏经》第85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881页。

【206】《佛说三厨经》,见《大正藏》第8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1414中。

【207】(日)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72—374页。

【208】陆修静:《陆先生道门科略》,《道藏》第2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80页。

【209】(日)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8页。

【210】皆见《无上秘要》卷二〇,《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52页。

【211】(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212】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8页。

【213】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太平广记卷第六十八“人间日月迟速不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029页。

【214】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太平广记卷第六十八“人间日月迟速不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030页。

【215】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216】李丰楙:《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73—374页。

【217】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84页。

【218】葛洪:《抱朴子》,《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11页。

【219】闻一多:《神话与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

【220】《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北图藏明刊本。

【221】《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道藏》第1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95—696页。

【222】(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页。

【223】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

【224】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十三,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455页。

【225】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10页。

【226】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4页。

【227】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庚申部三”,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页。

【228】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八“三洞经教部·经九”,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99页。

【229】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庚申部三”,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517页。

【230】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卷第十一》,《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44页。

【231】参见吴光正《八仙故事系统考论》,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95—396页。

【232】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55页。

【233】《洞真黄书》,《道藏》第3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95页。

【234】释玄光:《辩惑论序》,《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本,页48。

【235】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卷第六》,《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26页。

【236】《老君音诵诫经》,《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页。

【237】《洞真太上太霄琅书》,《道藏》第3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95页。

【238】《洞真太上太霄琅书》,《道藏》第3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95页。

【239】《上清黄书过度仪》,《道藏》第3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42—743页。

【240】释玄光:《辩惑论序》,僧佑:《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本,页48。

【241】刘勰:《灭惑论》,僧佑:《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第289页。

【242】陶宏景:《养性延命录》,《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84页。

【243】(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244】(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245】(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6页。

【246】(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7页。

【247】张伯端著、张振国注:《〈悟真篇〉导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248】程毅中:《古体小说钞》(宋元卷),中华书局1995年版。

【249】《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三《养性·房中补益第八》,《道藏》第26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45页。

【250】《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炉中取宝云》,见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页。

【251】洪基《摄生总要·种子剖秘》中“安置炉鼎”篇,见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页。

【252】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诸家气法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329页。

【253】《素女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254】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84页。

【255】转引自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页。

【256】转引自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页。

【257】《千金要方》,《道藏》第26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45页。

【258】转引自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页。

【259】洪基:《摄生总要·大锁方闭篇》,转引自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0—471页。

【260】戴望:《管子校正》,《诸子集成》(5),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414页。

【261】《素女妙论》,转引自张有寯、哈考贤《中国性科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547页。

【262】《素女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263】李道纯:《莹蟾子语录》,《道藏》第二三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58页。

【264】(英)罗素:《婚姻与革命》,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

【265】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八,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729页。

【266】康正果:《重审风月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6页。

【267】罗炽:《太平经注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38页。

【268】罗炽:《太平经注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97页。

【269】葛洪:《抱朴子内篇·袪惑卷第二十》,《诸子集成》(8),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101页。

【270】(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5页。

【271】《四极明科》,《无上秘要》卷九,《道藏》第25册,第26页。

【272】(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5页。

【273】参见梅新林《〈红楼梦〉“契约”叙事论》,《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6辑。

【274】古添洪:《唐传奇的结构分析——以契约为定位的结构主义的应用》,选入叶舒宪编译《结构主义神话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323—327页。

【275】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三纪传部·传十一,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276】《宝积经》,《乾隆大藏经》第19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7页。

【277】《因果经》,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编委员会编《民间宝卷》第十一册,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227页。

【278】释慧远:《三报论》,僧佑:《弘明集》卷一,刘立夫、胡勇译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0页。

【279】孙逊:《释道“转世”“谪世”观念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

【280】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281】(英)爱德华·泰勒著、蔡江浓编译:《原始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7页。

【282】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980页。

【283】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31页。

【284】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26页。

【285】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625页。

【286】陈洪:《佛教与中古小说》,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287】(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288】项楚:《说奈河》,《文史知识》1988年10月号。

【289】(日)内山知也:《隋唐小说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1—72页。

【290】《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乾隆大藏经》第54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663—666页。

【291】《佛说兴起行经》,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46—47页。

【292】《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036页。

【293】《增壹阿含经》,《乾隆大藏经》第50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368—369页。

【294】《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大正藏》第3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500下。

【295】《泥洹经》卷上,《弘明集》卷第十三,郗嘉宾《奉法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296】《大正藏》第5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346。

【297】《大正藏》第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261。

【298】《乾隆大藏经》第54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593页。

【299】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300】《大正藏》第2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182上—下。

【301】《乾隆大藏经》第135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

【302】《大智度论》,《乾隆大藏经》第78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354—358页。

【303】《梵网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08页。

【304】《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乾隆大藏经》第58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96—197页。

【305】《无字宝箧经》,《乾隆大藏经》第38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89页。

【306】《涅槃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236页。

【307】《增壹阿含经》,《乾隆大藏经》第51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26页。

【308】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309】《那先比丘》经卷上,《大正藏》第3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697。

【310】《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624页。

【311】《贤愚经》,《大正藏》第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426下。

【312】《梵网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13页。

【313】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四十二章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8、49、53、58、61、64页。

【314】《出曜经》卷四,《大正藏》第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627下。

【315】《圆觉经》,《佛教十三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0—51页。

【316】《杂阿含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268页。

【317】《中阿含经·卷五十五晡利多经》,《大正藏》第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773中。

【318】《华严经·卷三十五》,《大正藏》第1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185下。

【319】《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5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61中。

【320】《正法念处经·卷十四》,《大正藏》第1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79中—下。

【321】《大般涅盘经·卷九菩萨品之十六》,《大正藏》第1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页633中。

【322】参见刘勇强《论古代小说因果报应观念的艺术化过程与形态》,《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

【323】(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508页。

【324】参见刘勇强《论古代小说因果报应观念的艺术化过程与形态》,《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

【325】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269页。

【326】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6—88页。

【327】孙逊:《释道“转世”“谪世”观念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

【328】杨明贵:《论佛教文化对明清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29】参见关四平《〈梼杌闲评〉文化意蕴管窥》,《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330】詹石窗:《道教数术与文艺》,文津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

【331】《淮南子》卷十,《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51页。

【332】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9页。

【333】《列子·力命第六》,《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13—215页。

【334】罗炽《太平经注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335】《增壹阿含经》卷一,《乾隆大藏经》第50册,传正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356页。

同类推荐
  • 笏山记

    笏山记

    《笏山记》六十九回,是清末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本书兼有侠义、言情、公案、战争、理想等类小说的成分小说的吸引力在它曲折离奇的战争故事,以及在战争中夹杂着颜少青与十五位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
  • 巴山旧事

    巴山旧事

    中原巴国是一块神秘而又浪漫的土地,在这里生活着的土家族儿女们虽然很少被外人所关注,但是他们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同样精彩的历史和传奇。 在这里不仅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与善良,而且他们还具有独特的武风和情感。《巴山旧事》记载着一个巴地广为流传的故事,土家儿女田虎和丹妹喜结良缘,可是王爷公子却追逼丹妹,要按土司王法施行初夜权。王府家丁强掳新娘,追杀田虎。危急关头,丹妹为了让田虎一心制服王爷、战胜土司,自己舍身赴死、跳进油锅,化为照亮人心的天灯。土司的野蛮残暴和倒行逆施终于激起山民的强烈义愤,邬阳关发生兵变。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民众纷纷聚集万全洞、迫使土司头目投降官兵。内外交困之下,容美宣慰使田旻如走投无路、畏罪自缢,土司统治终于土崩瓦解,改土归流得以推行。
  • 生死之间

    生死之间

    当剧烈摇摆着的运沙船挣断了缆绳被激流冲走的那一刻,王子明的心紧紧地揪了起来。他知道:苗国兴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 车头爹 车厢娘

    车头爹 车厢娘

    《车头爹车厢娘》(作者刘华)是一部缅怀中国铁路的蒸汽机时代的长篇小说,这是对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和一个铁路世家的书写,这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建设时代的史诗性长篇。《车头爹车厢娘》讲述从抗日战争中沿着铁路走出来的枣庄奶奶和他的子孙们,亲历了一个为铁路而热血沸腾的时代,火车的汽笛声是深入奶奶精魂的生命之声,枣庄奶奶的一生见证了铁路飞腾的时代和铁路工人建设国家的历史:他们出身铁路世家,他们为铁路而生,他们为铁路而死,他们追随铁路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因铁路而进发出生命的激情,他们是中国铁路史和中国工业化历史的建设者。
  • 萤窗清玩

    萤窗清玩

    小说分为四卷,每卷为一篇小说,写的是才子佳人故事。小说托言宋、明为故事的时代背景,书概为一见钟情,终身私订,顿生波折,金榜功名,终成连理。
热门推荐
  • 山店

    山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子乱:狐宠

    仙子乱:狐宠

    有个人曾经对凌小骨说过,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可是凌小骨从来都没有正视过……有个人曾经对凌小骨说过,不管我怎么样,都不会让你变成别的样子。可是凌小骨从来都没有在乎过……终于有一天,凌小骨对着曾经的那个人说,从此以后,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只是这一次,没有人回答她。凌小骨伸着自己的九条尾巴,将眼前的冰块紧紧的抱住,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ps:本文是小九特意制作的小短篇仙侠文,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各位妹子可以放心跳坑~】小九新坑《天降蠢萌:boss你够了》,欢迎各位妹子们跳坑~~
  • 器帝

    器帝

    作为天下第一家族里,唯一一名毫无特点的炼器师,叶天斗志平平。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叶天发现,自己竟然是个潜在的天才?也许,每个人都是潜藏的天才!且看一个天才是如何崛起的!一个充满灵气的世界,一个曾经的天下第一家族,看一个天才如何崛起!!!!
  • 婚久情深:总裁的替身妻

    婚久情深:总裁的替身妻

    妹妹失踪,她被迫顶替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然,他的心中只有真正的新娘!他视她为故意,心生憎恨厌恶。她知道他从不爱她,新婚后,有名无实的生活让她身心疲惫,妹妹的归来彻底的卷走了他的心,以为自己可以坚持,却在此时得到父母真正的死因,一切缘由他。
  • 中药储存与养护

    中药储存与养护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制药技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中药储存与养护为工作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药品验收、日常养护及出库,常见中药保管养护技术及质量检验等。本书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保管等工作所必需的药品养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础知识,学会药品验收、养护及出库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中药制药、中药专业教材,也适用于中职中药、中药制药专业学习用书,还可作为相关人员学习中药储存与养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参考用书。
  • 北宋大文豪

    北宋大文豪

    高考落榜生王斌穿越到了北宋仁宗年间,从一个目不识丁傻不愣登的小傻蛋,摇身一变成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通的大文豪。传统儒学与新兴理学思想的碰撞,骈文与古文两种不同文风的较量,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争斗,北宋与西夏、契丹连年征战却败多胜少。北宋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朝代,是文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文人最坏的时代。
  • Caught In The Net

    Caught In The N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孽皇上之冷帝的柔妃

    妖孽皇上之冷帝的柔妃

    离奇穿越,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身在古代,在这个千年的国度里竟遇到了与“飞轮海”四人极为相似的四个阿哥,“南宫辰、城、尊、纶”在一场爱与恨的交割里,穿越到古代的紫轩竟爱上了冷血的皇帝“南宫尊”爱之深恨之切,在她有了身孕时,南宫尊竟为了保住大凌王朝,放弃紫轩,毅然将她送给敌国!
  • 我的青春绝对不会是灰色的

    我的青春绝对不会是灰色的

    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夏星,有着一个天才妹妹,总是会让他干到差距。而在平静的生活中,夏星遭遇了不良少年的抢劫事件,不过最后虽然制服了,但夏星最后还是放过了这个不良少年,但是却遭受了他的报复,而在之后校园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 元儒考略

    元儒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