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300000033

第33章 死神来了(4)

此时,远在天边的李陵,也怒了。他怒的是,刘彻绝情绝义,诛杀李氏全家。但是不久,李陵发现,他恨的人,不应该是刘彻,而是那个该死的汉奸李绪。

告诉李陵真相的,是汉朝使者。某一天,汉朝使者来见匈奴,李陵见面就骂汉使:老子率五千步兵,替汉朝拼死拼活的,哪点对不住汉朝了,为何要诛杀我全家?

汉使说,大汉知道你尽力了。但是,你为何为匈奴练兵,防备汉军?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李陵这才恍然大悟。他马上告诉汉使,那个匈奴教官,不是我李陵,而是李绪。

真相大白。原来推李陵往历史黑暗处的,不是别的,还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李陵要报仇,对象:李绪。他派人刺杀李绪。杀了李绪后,他就跑路了。

李陵不得不跑,因为且鞮侯单于老娘要找他的麻烦。单于先生只好赞助李陵,跑到遥远的北方。一直到大阏氏死了,李陵才回到单于身边。回来后,李陵就做了匈奴单于的女婿。

在那一刻,命运的轨迹终于定格了。纵使汉朝怎么呼唤,都唤不回李陵那个悲伤的游子。曾经的奋战,竟然是为了永远不能回去的离别;曾经的光荣,都化作了那千载悲伤的流云。

悲哉!李陵!

五、又见巫蛊

老实说,自公孙敖救卫青以来,尽管不是特别地走运,但是总没少捡过大便宜。刚刚过去的那场战斗,战场失利,匈奴俘虏突然告诉他一个冒牌的李陵,公孙敖一下将责任推过去,一了百了。尽管无功,但因为有人替他背黑锅,所以还能照样大碗吃饭,大口喝酒,好不惬意。

事实证明,便宜捡多了,也是要吃大亏的。

公元前96年,四月。那年,对公孙敖来说,是一个无比绝望、无比黑暗的日子。那个春天,公孙敖终于结束了常捡便宜的“光荣”的一生。

事情发生得有些突然,而且莫名其妙。首先是,公孙敖的妻子,不知为何,被控玩弄“巫蛊”。汉朝人都知道,玩刀玩火都是小事,如果敢玩巫蛊,只说明一个问题,此人不是胆大包天,就是活腻了。

在汉朝,玩弄巫蛊的人,只要查出,多数都是抄没全族,尸首两地,鲜血横流。很不幸的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公孙敖,莫名其妙地被牵连。刘彻一点也不含糊,将他拉出去,腰斩。

刘彻以为,将公孙敖这一刀砍下去,所谓玩弄巫蛊的人,应该是有所胆怯,有所收敛了。事实是,这仅仅是一个序幕,连个开端都不算。

可怕的巫蛊,真正的开端,是在四年后。

公元前92年,四月,天下大旱。怪事年年有,那年有点多。那时,刘彻正在建章宫度假。建章宫,位于长安城外。没想到,刘彻难得休闲静养之时,建章宫中突然闯进了一个人,打破了建章宫的宁静,整个长安都动荡不安起来。

这个人是谁?他闯进来到底干吗?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不要说我,连刘彻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当时的情况大约如下:刘彻在建章宫中,远远看见一个男子,佩带长剑穿越中龙华门。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陌生剑客。刘彻当即闪过一个念头,刺客可能是奔他而来的。于是,刘彻马上派人前去拦截捉拿,结果剑客被吓得弃剑而逃。

这个剑客到底是谁?他到底是怎么进来的?刘彻派人去问门卫,门卫长官又惊又恐,只说没看见人进去,更没看见人出来。

这下子,问题可大了。建章宫戒备森严,剑客好像把它当成自己家了,神不知鬼不觉地闯进来,又仿佛长了翅膀不知从哪个地方溜出去了。长翅膀,那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可能是,此剑客肯定是武功高强的异人。但就算是异人,他能在建章宫里来去如风,也有可能他早就踩过点,摸透了这里的门道。

踩点,摸熟逃路。由此更加说明,刺客是有预谋的。长期踩点,门卫长官竟不知不觉,简直是天大的饭桶了。于是,盛怒的刘彻,第一件事就是斩门卫长官。

石头已经落入湖里,搅起了千层波浪。紧接着,刘彻下令,一定要找到那个刺客,哪怕是藏到了地下,也要掘地三尺将他挖出来。

怎么挖,到哪里挖,刘彻已经安排妥当。

先是征发京畿地区骑兵,大搜上林苑。上林苑是刘彻打猎度假的猎场,林子不算大,但是什么鸟都有,正是江湖异士藏身的好地方。

除了上林苑,刘彻关闭长安城,挨家挨户搜查。这一搜,十一天就过去了。结果是,两手空空,连个鬼影都没找到。

郁闷啊,这到底是哪路武林高手要跟我刘彻过不去啊?

人没找到,总要有个怀疑对象吧?对象当然是有的,但是刘彻也没办法。因为,他怀疑的这个对象,正是传说中的江湖大侠。此大侠仿佛练了遁地术,没人知道他躲在哪个山沟沟里。

这年,刘彻已经活了六十多岁。他十六岁登基,纵横天下大半生,只有他想不到的,没有他办不到的。然而,古往今来,大江大河都过了,小河沟里却翻船的人,不在少数。刘彻虽然没有翻船,但面对那个嫌疑犯,他也是一点辙都没有。

刘彻办不到的事,不一定天下人都办不到。很快地,就有个人对刘彻说,不就是一个游侠嘛,我保证能捉到他。

说这话的人名唤公孙贺。

按资历来论,公孙贺也是个老江湖了。班固说他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汉武大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公孙贺就是太子的舍人。后来刘彻转正为皇帝,公孙贺也由舍人摇身一变为太仆。好运没少光顾他,再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光宗耀祖的老婆,这个老婆,正是当朝卫皇后的姐姐。

能力、运气、背景,样样都有。公孙贺职位仿佛彩虹灯似的,一路闪变,什么将军,封侯,最后摇身闪电一变,就成了丞相,又被封侯。由丞相而获封侯,是本家兄弟公孙弘开的好头。

事实上,对公孙贺来说,什么侯不侯的,都无所谓。人在江湖中混,还是那句话,安全第一。所以,当初刘彻要拜他为丞相时,他是死活都不肯接受的。

为什么不接受?道理很简单,丞相这饭碗实在不好端。自刘彻上台以来,丞相当中能够善始善终的,唯有公孙弘一个。其他的,几乎都不得好死。如公孙弘之前的窦婴、田蚡。田蚡患病早走一步,不然留着脑袋也是被刘彻砍的。而且,他也没能看见他们全族是怎么被搞死的。

又如公孙弘之后,有李广的堂弟李蔡,好像占了皇家土地,就被人家砍头;还有那个庄青翟,联合朱买臣搞掉张汤,也没逃过刘彻一刀;甚至连大家都陌生的赵周,也是不得好死。

赵周之后,丞相是石庆。石庆是汉朝出了名的老好人,始终保持他老爹万石君石奋开创的严谨家风和忠诚传统。可就这么一个人,刘彻都对他挑三说四。最后,因办事不小心,还获了罪,自己交钱赎人。还好他最后是自然死亡。可是他死后,所谓万石君的光荣历史,也彻底终结了。

公孙贺军人出身,凡是军人,都是有脾气的。像石庆这么个好好先生,都在刘彻手下干不下去,突然刘彻说要让他接石庆的班,实在让公孙贺感到突然和恐惧。

据说,刘彻拜公孙贺为相的那天,公孙先生急得跪在地上不停地哭,不肯受印。老人家一边哭,一边抹着眼泪说:“臣不才,出身卑微,只会弯弓射箭、战场杀敌,实在无力消受丞相这高位啊。”

公孙贺哭得惊天动地,竟然连刘彻都感动得掉眼泪了。刘彻对左右说,将丞相扶起来。然而,公孙贺还是不肯起。他早就想清楚了,宁愿自己得罪皇帝,也不能因自己而在将来害了全族人的性命。公孙贺以为,只要他死不受印,皇帝也是拿他没办法的。

事实上,公孙贺错了。刘彻看公孙贺长跪不起,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转身,话都不说,拂袖而去。这下子,公孙贺彻底没招了,只好乖乖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接下了那个人见人怕的衰丞相印。

事实证明,传说中的丞相印,果然是个地道的衰印。公孙贺当上丞相后,好日子马上就要跟他全家人告别了。

给公孙贺全族带来坏运的,首先是他的儿子公孙敬声。老爹当上丞相后,敬声就接了老爹曾经当过的高官——太仆。中国的富二代,都是牛气冲天的一代。家教稍微不好,不但不能给社会带来好处,反而惹下滔天大祸。公子哥敬声,大约就属此类。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公孙家族,是全家得道。公子哥敬声认为,老爹是丞相,老娘是卫皇后的姐姐,自己又是部长级高官,犯个啥事,那算个鸟啊。于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敬声,挥金如土,骄奢无度。久而久之,突然发现没钱填他这个花钱的缺口了。于是,他马上想到了一招——捞钱。

捞哪里的钱?脑袋进水的敬声,竟然将捞钱的主意打到北军身上。于是一捞,就是一千九百万。很不幸,挪用公款的事情,马上就败露了。长安那些酷吏也不含糊,将敬声治罪下狱。

了解了公孙贺的家族变故,我们可以回到公孙贺帮刘彻捉嫌疑犯的问题上。公孙贺还告诉刘彻,如果他能捉到嫌疑犯,请求以此功赎儿子敬声的罪。

刘彻同意了。

既然这样,那就抓人吧。刘彻怀疑闯进建章宫的嫌疑犯,可能就是闻名长安的游侠朱安世。谁也不知道,公孙贺用什么办法,果然抓到了传说中的朱安世。然而,当朱安世听说公孙贺拼死拼活地抓他,是为了赎他们家公子哥敬声时,他却仰天长笑了。

朱安世放出风声道:丞相全族人,就要完了。

是真的完了。不久,朱安世从狱中传出一封书,告公子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阳石公主,即刘彻和卫皇后生的女儿。

私通还是小事,更可怕的还在后头:公子敬声知道陛下经常去甘泉宫,曾经叫人在驰道中间,埋藏木偶,诅咒皇上。

告状书传到了皇宫,刘彻马上派人去查,驰道中间果然埋了不少木偶。这下子,纵有千张嘴、万条腿,说也说不清,跑也跑不掉了。

不久,公孙贺全族被诛杀。又不久,阳石公主以及诸邑公主,甚至是卫青的儿子卫伉,也被公孙贺巫蛊案株连,人头落地。

汉朝最恐怖的巫蛊案,终于撕开了可怕的序幕!

同类推荐
  •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向读者描述了生动具体的事例,结合史学家精彩的研究论证,并且参考了重要的历史文献,阐述了秦始皇行暴政,千秋梦难圆;秦二世僭位、奸臣当朝;陈胜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等故事。希望《秦末汉初那些事儿》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与启迪。
  • 新宋1138

    新宋1138

    …………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需要三项必要条件:一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二是指南针开辟了通往新世界的道路,三是印刷术成为新教育乃至文艺复兴的工具,而这这三大发明全是宋代所具有的,所以宋代已经有了跨越到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的条件。。(请看到这本书的读者点击一下收藏……)
  • 大明权杖

    大明权杖

    笑看红尘天下事,仗剑统兵破千城。问君何日止干戈,夜啼只因朱允炆。这是一部穿越类的历史小说。主角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穿越到了明朝,成了四年即被靖难下台的明惠帝朱允炆。是掌握命运还是随波逐流,是击败军事能力超强的叔叔继续当皇帝还是黯然出局去做一个没有户口的和尚?在那个名将,谋士,投机倒把者,特务,傻逼,妓女都能够成为左右胜负关键的年代,在那个危机四伏、风云际会的年代,年轻的朱允炆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然而他却不知道,危机远不止他所看到的那么多......读者意见交流群:107315266
  • 前尘故梦

    前尘故梦

    催眠术,向来都是那么的神秘,一个著名的心理医生,帮助主角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女主和男主是否真的今生无缘,只能等待来生再续,又或者能在梦中圆梦呢?道不尽的千古人物,跨越不同年代齐上战场,然而事件真相竟是这样!亦真亦幻,似梦非梦,世间万物,不过如此。
  • 历史之谜(下)

    历史之谜(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热门推荐
  • Four Poems

    Fou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风之归处

    风之归处

    兽灵,大草原上的风神塔阳的后裔;然而,随着哈里兰城邦的高度发达,兽灵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种族战争一触即发!风吹遍猎鹰高原,雪狮的足迹在夕阳下蔓延至古代森林。猎鹰盘旋在冷杉的树梢上,风之归处,何处是兽灵故乡?狄恩,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塔阳部落兽灵,他能否找到传说中的“风之鞭”,带领兽灵找回故土。
  • 动物的神奇本领

    动物的神奇本领

    它们或漫游海底、或奔跑如飞、或翱翔天际,均以其各具特色的完美进化,共同演绎了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与盎然生机。本书将为您展示动物界的奇异现象,并将您带进动物们的奇妙世界,聆听它们的独特语言,追踪它们的神奇之路,感动于它们千古传承的顽强与美丽!
  • A Mortal Antipathy

    A Mortal Antipat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物王爷的天才妃

    废物王爷的天才妃

    他是帝国地下势力的继承人,本应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风华王爷,却因好友与未婚妻的背叛而毁容,还成为闻名天下的废物,作为继承人的地位岌岌可危;她是帝都庞大家族的嫡出大小姐,只想顶着不详的名声低调地生活,却不想皇帝金口一开,她成为他的未婚妻。失去一份感情的他在面对新的感情时应该如何处理?而本想低调的她在被推到风口浪尖后又该何去何从?面对威胁与险情,他们是该联手呢、联手呢、还是……联手呢?!
  • 奉旨成婚,傲娇皇后独占恩宠

    奉旨成婚,傲娇皇后独占恩宠

    奉旨成婚,她本就不愿,更在新婚之夜,被他冷落,不过是一盖头,自己摘了便是。”她恶语相讥,“夫君若是不愿,抗旨拒婚便是,如今口口声声,堂堂太子殿下,却原来只是心有不甘又不敢抗争的懦夫而已。”后来登基,他厌恶的盯着她,“若不是祖宗规矩,这皇后之位,断不能落到你上。”她言笑晏晏,“谢皇上施舍,只是臣妾这人一向霸道,属于自己的东西,宁愿碍眼的占着,也绝不退让。”后来两两生厌,她退位让贤,他却步步紧逼,“这皇后之位,朕既然给了你,就没想过再要回来,你是朕的皇后,不论生死。”她怀抱圣旨,眉目如画,“这废后圣旨,还是皇上亲自写的,皇上怎可如此欺瞒世人。”
  • 超级微信

    超级微信

    楚天霖,一个毕业之后失业的男生,意外之下,手机微信发生变异,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摇一摇,不小心摇到了九天玄女;附近的人,是几十万公里之外的嫦娥仙子;仙界商店,只要有钱,人参果、金箍棒随你买!
  • 《皇帝是受》

    《皇帝是受》

    一个男人的身体,一个女人的灵魂。然后……这个男人就被掰弯了成了个受。嗯……大概就是这样。
  • 市长笔记

    市长笔记

    真实的市长,写市长的生活。“市长三记”是作家潜沉到生活底层,从参与者、领导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感悟和质疑社会人生的结晶。市长系列作品像一面镜子,反映了芸芸众生千姿百态苦乐交融的生活实景,折射出厚重的国情、乡情、民情,读来令人对面前的世界有了既深又新的了解,对处于当前神速发展的时代的人们大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