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6100000013

第13章 一生中的四天(1)

我想在彼得·海斯勒的一生中抽取四天为他立传,对于他这样一个善于在细微中捕捉宏观意义的作家,我想不出更好的自我指涉。在美国,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以《江城》《甲骨》《寻路中国》三本关于中国的纪实作品闻名,2011年初,《寻路中国》的中译本引进大陆,海斯勒终于在他所写的这片土地上被广大读者所知。2011年9月,海斯勒获麦克阿瑟奖金。在奖金的授奖词中说,他为英语读者提供的关于中国的撰稿远超过普通新闻报道的标准:“他令人动容又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展现了普通中国人——从学生到农民到工程师到企业家——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机遇和挑战。”在美国民间,麦克阿瑟奖金俗称“天才奖”,其对得奖者的褒扬可见一斑。而十几年前,当海斯勒从普林斯顿大学英语系毕业时,他也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本科生涯所能企盼的最高荣誉:罗德奖学金。一个罗德奖获得者最终拿到麦克阿瑟奖没什么奇怪的,这类人大多很早就认定了一条安全而荣耀的轨道,沿着预想的梯子一步一步爬到顶峰,他们总是顺风顺水,不乏有成为美国总统和首席大法官的先例。可是海斯勒不是这样顺风顺水的典型,他关键时刻的运气常常差得要命。他二三十岁的青春岁月一直在和物质、精神的双重危机打交道,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地里,他实现了自己十五岁时的梦想:成为一个“写得好”的作家。

于是,我想在彼得·海斯勒一点也不顺风顺水的青春岁月中抽取四天为他立传。

第一天:1998年冬

点下最后一个句号,他怔怔地向四周凝视了一会儿。他走到窗前,将笔记本翻到卷首,第一次通读四个月来写下的稿子:“我从重庆搭慢船顺流而下,来到涪陵。那是1996年8月底一个温暖、晴朗无云的夜晚,星星在长江上方闪烁,而漆黑的江水无法反映微弱的星光……”他不能同意自己所写的这个开头,他记忆中的长江远比这几行字丰富:长江的清晨,轮船的汽笛在狭隘的河谷中回响,马达击打着流水,平底货船向水岸卸下沙子;长江的正午,江水穿过一大片粗矮的混凝土建筑,挑扁担的棒棒军沿着陡峭的阶梯穿梭其间;长江的夜晚,乱糟糟的城市消失了,只有明亮的灯光与幽暗的江水,黑色水面被染成一条条红、黄、白……他觉得自己写得糟糕透了,无论他如何绞尽脑汁都捕捉不了长江;或者说,正因为他绞尽脑汁地开始写作,他永远失去了长江,失去了江城涪陵。他草草地把稿子收好,对自己失望透顶。

那是1998年的冬天,海斯勒从四川涪陵回到了故乡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二十九岁、无业、无收入、未婚。他窗外的景色变了,再没有滔滔长江,只有壮实的橡树,从小看到大。他的房间里除了几百页稿纸外让人丝毫想不起涪陵,这是一个典型美国男孩的卧室,用过的课本、喜欢过的电影海报、高中美术习作、跑步比赛奖杯。在二层的小别墅里他占着最小的卧室,二十几年的回忆拥挤在狭窄的空间里,成功粘连着成功,失败粘连着失败,总让人疑心人是否真正改变过。四年前,他曾在同一个房间里花费数月写一本旅行游记,写得不好,没有发表,他害怕这一次四个月的努力又将重蹈覆辙。

恍恍惚惚,他下楼取信,“亲爱的海斯勒先生,我抱歉地告诉你,在衡量你的求职申请后,我们无法……”是坏消息。坏消息接着坏消息,如今已是家常便饭。几周前他决定应聘当记者,因为这工作既能养家又能写作。刚开始投简历时他颇有自信,他已经作为自由撰稿人在各大报纸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况且在美国光凭他大学毕业时得到的“罗德奖”就能让许多人肃然起敬。不久他收到了纽约时报的拒绝信,然后是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他投出的所有工作申请都被拒绝了,没有一份报纸给他初轮面试的机会。“美国新闻业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如果你没有新闻系学位,没沿着规定的轨道一步步踏下去,他们就不会相信你能当记者。”他这么向我解释。

几周后,他的姐姐通过熟人获悉华尔街日报的北京办公室正在招剪报员,一个月只给五百美元。他很不愿重回中国,在涪陵的两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作为外国人的无形压力让他染了一身病:肺结核、慢性鼻炎、耳膜破裂、鼻梁骨折、视力受损。他担心重回中国会进一步伤害他的健康,而现在看来在美国找工作无望,他已经别无选择。“中国的消费水平低,五百美元能过得不错。”在这份清闲的工作之余,他打算做个自由撰稿人,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1999年春,海斯勒以华尔街日报剪报员的身份来到北京,他是华尔街日报北京记者站的最后一个剪报员,而这家报纸又是全部美国报纸最后一个保留剪报员这个职位的人。在电子化越来越普及的1999年,他坐在一间与司机共用的房间里,拿着裁剪机和尺子剪下一篇篇关于中国的报道。他戏称自己“赶上了好时候”: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法轮功”取缔、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美国驻华报纸每天为这些重大新闻忙得不可开交,不久连海斯勒这个剪报员也能辅助记者做调查报道。他费了一番周折,搞到了外国记者证,开始正式为华尔街日报供稿。与“沿着规定的轨道一步步踏下去”的美国同行相比,他渐渐显出了优势:“在涪陵的两年教会了我如何和中国人相处,而我的同事不会。”正是在涪陵这个五十年没有见过外国人的小城,美国佬彼得·海斯勒变成了中国通何伟。他从一句英文不会的中国同事那儿学会了中文,在几千人的长跑比赛里拿了第一,他被不懂礼貌的陌生人惹火也敢用中文和对方吵架,而无数次和学校行政部门的不愉快,让他懂得绕开体制见机行事。讲中文的何伟常犯些语法错误,有点蠢,但是相比较英语流利、看起来很精明的海斯勒,大家更愿意对有点蠢的何伟讲真话。在北京,正是“何伟”这个熟谙中国的人八面投缘,而在传往美国的所有稿件中,读者都能看到冷静锐利的美国记者海斯勒里藏着一个热爱中国文化而不愿为读者制造“东方主义”假象的何伟。2000年,他转职到《纽约客》杂志北京办公室,他擅长的中长篇报道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天:1989年秋

大二学生彼得·海斯勒深吸了一口气,嘴里默念“好运”。他抬起头看墙上的一张表:“创意写作研讨班秋季学期录取名单”,十几个名字,他看了两遍,没有自己。他又落选了,这是第三次:大一上、大一下、大二上。“这件事,”他摸摸自己的下巴,出乎意料没有感觉愤怒,“这件事,实在糟糕到了可笑的地步。”他走出创意写作系的小楼,走在还显稀疏的落叶上,然后他忽然想到,因为这次课程落选,他再也不可能专业主修创意写作了,而这是他两年前选择普林斯顿大学的理由。第一次落选时他还能安慰自己:他从一个不太好的公立高中毕业,自然比私立高中毕业的同学差了一截。一年多来他都异常努力,而现在他又被拒绝了。他停下来,阳光灿烂,秋意温柔,他从没觉得那么难过,他想他也许真的没有写作天分。

彼得·海斯勒十五岁就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想要“写得好”。他对我强调,不是“做个作家”,而是“写得好”。就像大部分文学青年一样,他热爱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康拉德,并暗暗希望有一天自己写的故事(他已经在笔记本上涂涂写写了不少)能像这些大师写得那样好。高中毕业他进了梦寐以求的普林斯顿大学,因为这里有美国最强的创意写作系,有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和托妮·莫里森这样的大牌作家常年坐镇,海斯勒一心想从这个系毕业,和诸多成功的师兄师姐一样顺利踏上小说家之路。创意写作系的核心课程是“创意写作研讨班”,由成名作家为十几个本科生小班上课,作业是即兴创作,上课内容就是讨论每个人的新作品。因其小班化形式,选课需要递交申请。到大二第一学期,海斯勒连续三个学期递交申请又三次被拒绝,他因此与创意写作系失之交臂,无奈之下成了英语系的学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了做创意写作系学生的机会,他倒多出点自由选择有趣的课。大三时海斯勒选了由约翰·迈克菲教授的新闻写作课。迈克菲是美国新闻界的元老之一,是“非虚构类作品创意写作”这个革新理念的先行人,他力图结合小说的笔法和真实的细节,把新闻事实描绘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受这门课程理念的影响,大三暑假,海斯勒只身跑到密苏里州一万余人的小镇赛克斯顿,考察了小镇的方方面面后,写了篇详尽的民族学论文,发表在《应用人类学期刊》上。他在回顾自己的写作之路时说,大三暑假,结合社会学调查的文学创作经历是他大学生涯里最重要的写作练习,“我终于看到了我的才能和兴趣相聚集的焦点”。

同类推荐
  •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以前,明史学者吴晗先生写过一本《朱元璋传》,怎么说呢?虽然该书影响很大,但是内容着实单薄,以区区二十万字去介绍和评价这位伟大君王恢弘博大的一生,难免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之憾。出于对朱元璋伟大人生的感动和对真实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耗时近十年,悉心研究朱元璋,创作此书。从史料考证到布局谋篇再到分析点评,无不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及其生存的时代。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科比传

    科比传

    他是一个喜欢孤独并享受孤独的人;他是一个有些天真又有些高傲的人;他是一个不够完美却追求完美的人;他是一个喜欢朋友却不善于交际的人;他是一个在球场上无所不能的人;他是一个在生活中有些幼稚的人;他是一个视胜利堪比生命的铁汉;他是湖人队无法撼动的领袖;他是全美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就是科比·布莱恩特。
  • 迪士尼

    迪士尼

    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热门推荐
  • 世界是对的,你也是

    世界是对的,你也是

    这本“轻心理”+“私观点”作品中,毫无当前泛滥的“能量”、“修炼”、“觉醒”,相反,它提示人们用平静、清醒的态度,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同时,它努力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作者优雅而冷静的书写背后,是真正的温暖。对于年轻的读者群体来说,这样一本不拘泥门派、不引经据典、不装腔、不卖弄的“参考书”,或许比各种“流行疗愈系”或艰深的专业理论更具实用价值。
  • 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

    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

    《青春纪: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是一本作文合集,集结了历届新概念获奖者、当下炙手可热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80后作家的写作水平,此书是对80后代表作家一次大的梳理和盘点。
  • 打工在北京

    打工在北京

    出身农村,初中毕业的梁少辉只身来北京打工,他没有气吞山河的壮志雄心,只是怀揣着对外面花花世界的向往想出来见见世面。他究竟会有一番怎样的作为呢,这就是本书要说的故事。本书写实为主,主角既不是重生,也没有异能,更没有高官富商的家庭背景,只是要演绎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之路
  • 帝道仙祖

    帝道仙祖

    这是一个强者如云的世界,天才璀璨夺目,群雄霸绝天地,盖世高手毁天灭地,绝世强者擒拿星月。无敌的传承势力,可怕的禁忌之地,恐怖的太古异兽。天骄并存,各族并生。逐鹿天下,谁能执掌万物生灵。
  • 我的女神是只猫

    我的女神是只猫

    遇到一只小女孩,她说自己叫“南猫猫猫猫猫”,是一只猫,正在寻找自己的大将军,征服地球,奴役全人类!
  • 倾世妃:陛下乖乖上钩

    倾世妃:陛下乖乖上钩

    一定是她穿越的姿势不对,否则怎么会一穿过来就遇见这么个变态皇帝呢。而且居然还要伺候他,真当她是软柿子吗,不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吗!可是,这个开启傲娇耍贱模式的男人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冷酷帝王型呢∕是的,他深爱着她,深爱到令人不解的程度,或许在爱上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定格了永恒。
  • 重生之嫡母难为

    重生之嫡母难为

    当庶女重生文里的嫡母也重生了……第一世,相府嫡母完爆小庶女。第二世,重生庶女坐拥美男、圆满复仇,嫡母嫡姊含恨而死。第三世,重生嫡母vs重生庶女2.0版正式启动。
  • 兽道逍遥

    兽道逍遥

    随着远古封印的解除,龙脉,妖脉,灵脉等诸多的地脉相继觉醒。龙凤不在是传说,移山倒海不在是神话。远古遗迹相继出世,优惠给这个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冲击那。万物皆有灵,灵醒方可悟道。妖有妖道,魔有魔道,人亦有人道。天下万般大道……
  • 狼来了:迷糊小姐要革命

    狼来了:迷糊小姐要革命

    邪魅如他,第一次遇见,他便意外的夺去她的初吻。霸道如他,她只不过是多了几个追求者,他却扑过来压倒她。某夜,月黑风高,适宜‘饿狼’出动。他邪佞向她走来,含笑耳语“怜惜,我喜欢你……”她满脸黑线,“……滚……”在盛开着香樟的夏季,校园偶像剧般浪漫的爱情故事,强势来袭。(慢热)
  • 重生之都市女仙医

    重生之都市女仙医

    她一手出神入化的针灸可治任何疾病,她一手超凡入圣的符箓可治各种鬼魂,人称女仙医的她,在面对这位俊美如天神、温雅又霸道的男人时候,她只能闻声而逃。难道这个人就是她的克星?“这个混蛋,追了几千年也不嫌累。”“你逃不掉的,乖乖跟我回去成亲。”(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