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0700000025

第25章 为美而生,与美同在——读梵·高《梵·高艺术书简》

又是深秋银杏树变黄的日子了,那种勃发着生命的,热烈、执着而又绚烂的颜色与梵·高画布上的黄色多么的接近!而在这个深秋的银杏树照耀下的日子里,我怀着某种崇敬和热爱沉湎在梵·高的书信中。带着闪烁的灵性,带着温热的呼吸。

我几乎在他的每一封书信中都情不自禁地画了线,圈出我喜爱的句子,以及能够找到某种根源的东西,某种鲜活的细节。一种遥远的联想,或者某种莫名的联系。

而当这些书信带着艺术家的虔诚一股脑呈现到我眼前的时候,我还是被他的丰富惊呆了——在这里我看到的梵·高不只是向日葵的梵·高——我不知道向日葵究竟使他的艺术走向了巅峰还是走向了终结,但我看到,向日葵仅仅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是的,梵·高贫穷,敏感,执着,勤奋,同时也快乐,正直,悲悯,复杂的性格中或许还夹杂着一点神经质,他被美感召,激动而又平静,热烈而又孤独,然而任何一个单一的向度,都无法准确地概括梵·高。

一、向日葵,不是全部

许多年前,是《向日葵》的那一片狂热、绚烂而又执着的色彩将我引向梵·高。

我在1998年9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曾经一度喜欢梵·高,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的作品中散布着阳光的颜色,喜欢温暖,喜欢温暖而又热烈的色调,那其中似乎渗透着渴望,生命有时候像无数只眼睛,在无可交流中同自己交流。”

“在这种颜色中,他体会到的是按捺不住的热情还是隐含于深处的孤独和凄冷?人们无从知道。”

似乎,那是一种遥远的呼应。

他在给高更的信中说:“如果说金宁更擅长牡丹、蜀葵的话,那我一定比其他人更擅长向日葵。”向日葵代表他的最高成就,他无法不被那种热烈的颜色吸引,他是于向日葵的巅峰时刻走向死亡的。

然而向日葵并非他的全部,在他仅有的十年艺术生涯当中,至少有五年是沉浸在《播种者》《织布工》和《吃马铃薯的人》的幽暗的色调里,他要画出乡村泥土的气息,而只有这些才能和谐地融入其中。

他对贫苦人怀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艾尔沃思他写信给他的弟弟提奥:“秋天的傍晚,在栗树环绕下,巴黎圣母院显得如此壮丽。但是在巴黎,还有比秋天和教堂更美之处,那就是穷人,我时常这样想。”

“亲爱的兄弟,我以一种静谧的心情保留这些美丽的作品,因为虽然离创作完美作品的境界还很远,我还是在墙上悬挂了我的几幅画着老农夫的习作,这些作品足以证明我对那些艺术家的一片热忱并非没有收获,我努力创作一些属于自己的写实但带有感情的作品。”

也许,艺术就应该带有内在的宗教般的虔诚,而写实的东西或许才能将这种虔诚表达到极致。1881年1月,梵·高在布鲁塞尔写信给提奥:“我非常喜欢风景画,但与之相比,我十倍地喜欢那些源于生活的习作,一些令人震惊的现实主义的东西。”他对弟弟说:“相信我,对艺术品而言,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描画休息中的人物总是非常诱人的事。但表现动态十分困难。而前者于许多人眼里所造成的效果,比任何东西都更‘愉悦’。然而这‘愉悦’的一面,岂能减轻生活中的忙碌辛劳多于安逸、休息的真相。所以你了解到我对所有一切的理念——对我来说,就是努力画出真实。”“一个人不必完全同意那种表达宗教情操的方式,但如果是出自诚恳的感受,倒是值得尊敬的。”

“我努力创作一些属于自己的写实但带有感情的作品。”的确,他的《饭前祈祷》《抽烟斗的老人》《悲伤的妇女》,乃至农夫的破鞋子,在写实之中无一不带着感情。

他给提奥的信中说:“当我在吉丝物街上、在石南丛中、在沙丘上作画之时,我是个全然不同的人。此时,我丑陋的脸、破旧的外套和周遭的环境非常和谐,我才成为自己并快乐地工作。”

“穿着打着补丁的厚粗棉布衣,秃着头,多美的老工人啊!”

“我经常在施粥所、三等候车室等这些地方画。但是外面严寒至极,特别是对我来说尤甚,因为我不能像高手一样快速地画完,并且如果有用的话,我会画得更细致一些。”施粥所、三等候车室,都是贫穷的下等人待的地方。

当他来到海牙,他依然对弟弟说:“不瞒你说,我永恒地思念石南树丛和松林,还有别具一格的人物——一个收集柴火的可怜的小妇人,一个掘土的贫苦农夫,那些流露出海洋般雄伟气质的纯朴的事物。”

1885年1月20日他写信给提奥:“外面阴沉沉的,田野是黑泥巴和白雪掺混而成的一堆东西,白天的多半时间,雾霭笼罩或阴雨泥泞,黄昏能看见红太阳,早晨可见乌鸦和枯败的草和凋零的落叶,灌木灰暗,杨树和柳树的枝干在阴沉沉的天空之下,僵直得像铁线。这是我踯躅户外见到的景象,与无光的冬日的室内气氛相当协调。同时也与农夫和织布工的容颜相协调。我没有听到后者的抱怨,但他们面临艰苦的一季。”

他就是这样怀着悲悯的情感在作画,在阴暗的调子里捕捉美。“穿着厚粗棉衣在田野工作的农夫,比其在星期天穿着绅士服上教堂,更具独特气质。”

“绘画农民生活是一件庄严的事,如果我不努力画出一些能在认真看待艺术和生命的人身上激发庄严思想的作品,我会责怪自己。”

他是一个感性的画家,正如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感性的滋养,天才的艺术家更无法脱离情感。友人的去世也会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记,1888年4月9日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谈到他正在画的花园:“莫夫的去世对我来说是个可怕的打击。你会发现粉色的桃树是带着一些痛苦所画的。”有了这个背景,再看他的作品,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直到他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他才逐渐地被热带丰富的色彩感染,油画也逐渐地变得明朗起来。

1888年4月9日他对提奥说:“一个人无法同时置身于两极与赤道。他必须选择一条路;我选的或许是色彩。”

1888年10月,在他的极力邀请下,高更来到他在阿尔的画室和他一起工作,后来由于个性不同两人不欢而散。但现实中的分离并没有影响梵·高对他的倾慕与怀念。

两年后他在给阿尔伯特的信中说:“高更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一个怪人,他的外貌与眼光令人模糊地想起拉卡兹画廊收藏的伦勃朗画的《男人像》——这个朋友喜欢教你懂得好画与善事是有同等价值的,他当然不直接这么说,然而,与他来往时从来不能不使人感到,艺术家负有某种道德的责任。我们分手后疾病迫使我入院治疗的前几天,我想画他的‘空的椅子’。”

他画了,正如他在信中所说:“这幅写生画中画着他那有淡绿色草垫的棕红色木安乐椅,没有了高更的椅子上点着蜡烛,并放着几本当代的长篇小说……”

再看这把《高更的椅子》,似乎被一片幽幽的深情渲染……

同时画家又是宽容的,当他与高更分开,对高更的有些行为感到不解时,他依然在信中对哥哥说道:“不过,他……让他做任何他想做的,让他有自己的独立性。”

并且他写信给高更:“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我们俩可以尽可能地互相欣赏,如果需要,可以重新开始。”

今天,人们熟知他的向日葵,但却不知向日葵并非他的全部。正如他给妹妹威廉明娜的信中所说:“我认为在美术中鲜活并且永存的,首先是画家,其次才是作品。”

二、为美而生,与美同在

他对一切的美都保持着原始的冲动和热情,并随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梵·高就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

在伦敦,他写信给弟弟提奥:“我已经找到一处满意的住所,而且发现看一看伦敦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英国人,十分有意思。我还会欣赏大自然、艺术、诗歌。如果这些还不够,那还要怎样呢?”

“伦敦的郊区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小住宅和小花园之间,点缀着草地,通常还有教堂或学校或贫民习艺所夹杂在乔木和灌木丛之间。太阳在傍晚的薄雾中透出红色的时候,这里是如此的美。”“每个人都在回家的路上,每样事物都有周末夜晚的味道,喧嚣之中出现了安宁祥和。”

他现场作画,保持生活中“那一刻”的直觉。而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并非始于他学习绘画,1874年在伦敦,当他还未正式走向绘画道路的时候,他就写信给他的弟弟:“尽量多出去走走,保持你对大自然的爱,因为这是越来越深刻地理解艺术的正确道路。”

在巴黎,他对弟弟说:“你会在旅途中看到美好的东西的,虽然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代表一切,但这始终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永远保持这份情感。”

当他来到法国南部,他被那里的阳光和色彩感染,画逐渐变得明朗,色彩日益丰富。他被周遭的美所震撼,他将它们画下来的同时,也写成文字寄给弟弟。

“石南树丛生的荒野之中点缀着零星的小屋,公鸡在小屋的周围啼鸣,我们途经的小屋被细瘦的杨树包围,仿佛能听见落叶的声音,以土墙和山毛榉为篱的墓园中有一座矮胖的古塔。石南树丛生的荒野和麦田之平远景致,其平静、神秘、安宁,唯有柯罗才能画得出来。”

“阿尔的乡村景色一片平远。我看到一片广袤的种有葡萄藤的红色土地,背景的山脉为最柔和的紫色。还有雪景,雪白一片映衬着散发着和雪一样光辉的天空,就像日本人笔下的冬日风景画。”

他在致贝尔纳的信中说:“你会理解南方的风景无法用紫色的色调绘出……但是现在色调明显地多彩起来,天蓝、橘色、粉红、朱红、明黄、鲜绿、明亮的酒红色、紫色。”“但是加强所有的色彩能够再次获得安宁与和谐。”“当我为阳光和色彩效果作选择的时候,没有什么能阻止我这样想:将来会有许多画家跑到热带国土上去画画,你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场绘画的革命。”

他对妹妹说:“太阳的能量巨大,像是硫磺,光芒四射,怒蓝的天空——有时候这里色彩丰富得就像荷兰总是阴沉一样。”“很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见到过这两种极端。”

“羊群在霞光中归返家园的景象,是我昨日所听到的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天像一场梦一样过去了,我还如此沉醉于动人的音乐里,以至于全然忘记了饮食——在绘画过手纺车的那家小客栈里,我吃了一个面包,喝了一杯咖啡。从黎明到日落,更确切地说,从一个晚上到另一个晚上,我已经迷失在那首交响乐中。回到家来,坐在火边,我觉得饿了——是的,非常饥饿。”

在他的眼里,无处不在闪烁着美的亮光。在播种者,在悲伤的女人,在秃头的老工人,在纽恩南的田野,在农夫的破鞋子当中,在阿尔绚丽的色调里,他尽可能发现美。

是的,那是一种天赋的直觉。与其说刻意追寻,不如说源乎本性。

画家似乎对自己的天性有所察觉,他对妹妹说:“已经形成的喜好也不一定一成不变,能够有直觉就好,直觉是很伟大的,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直觉。”

他终日不停地画画。有时候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其他,只沉浸在绘画的喜悦中。

虽然梵·高一生都在贫困中挣扎,朝不保夕,也得不到社会的肯定,但谁说画家又是痛苦和悲哀的呢?

“我虽然经常处在痛苦的深渊,但内心深处仍有宁静、纯粹的和谐,以及音乐。在最穷困的小屋,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看到素描和图画。我的心灵将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引向这些事物。其他的事物渐渐对我失效,它们使我的视线越来越快地落于那些如画的事物上。”

他写信给弟弟:“正如你猜想的,绘画于我,似乎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不寻常,相反,我非常喜欢绘画,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表达方式。”“如果我再次写信给你,不见怪——只是告诉你,这样画画让我充满喜悦。”

在致拉帕德的信中,他说:“油画会如此让我产生共鸣,如果让我永远都不能画油画,那太痛苦了。”“那比画水彩更有气概,更富诗意。”

他手中的画布、颜料,以及心中暗自流淌的诗和音乐成就了他,仅从这个意义上,梵·高也是高贵的。

更何况他的美,被内在深沉、真挚的情感牢固地滋养着。他执着,他悲悯,他同情,他热爱,他享受他绘画的一切过程。在他看来,“一个想画肖像的人必须首先对人亲善,富有同情心,否则绘画的过程会乏味冷淡”。“我并没有任何确切的计划,因为我认为画画的过程更有意思。”

谈到《晒鱼的谷仓》,他对弟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希望你喜欢这幅素描:遥远的地平线,越过村庄屋顶和小教堂尖塔的景色,海边沙丘,一切如此美丽。无法告诉你,我以何等愉悦的心情来描画它。”

冥冥之中,他被美感召着。这是上帝丰厚的赐予。

其实不光是绘画,他在文学、音乐乃至琐碎的生活中皆能迅速地捕捉美。

在跟弟弟提到《悲惨世界》时,他说:“我觉得,值得再读此书的理由是保持某些感情的鲜活性,尤其是对于人性的热爱以及对于高贵事物的信仰和感知。”

“今天下午的好几个小时,我都沉迷于此书中。走进画室时,已日薄西山。由窗口望向宽广黑暗的前景——掘过土的花园和深色调的、有温暖黑土的田野。斜对面是一条泛黄的沙土小径,两旁是如茵绿草和细瘦的白杨树。背景是由一个城市的灰色剪影,隐约可见车站的圆形屋顶、塔尖和烟囱。红色的太阳挂在正上方几近水平线之外。这景色像煞雨果的一页文字。”而在我读来,这景色又是多么地像他的一幅油画!事实也是如此,他的确常常用这样的文字向他的弟弟描述自己的作品。

他问弟弟:“你读过美国诗人惠特曼写的英文诗么?……他的诗会让你露出笑容,所有的诗都是如此的坦诚、纯洁,会让你深入其境。”

有时候他会感慨:“一个人能够发现多少美?”

1883年9月4日,他写信给弟弟:“接到你的信时,我刚从洛斯德伊嫩后面的沙丘回到家里,全身湿透了,因为我在雨中坐了大概三个小时,那些景色能让人怀念起吕斯达尔、杜比尼或者朱尔斯·杜普雷。我画了缠扭的、有节瘤的小树,还画了雨后的农场景色。一切都是古铜色的。唯有在每年的此时的大自然,或是杜普雷的某些画作中,才能看到这一切。美得令人难以想象。”

在阿尔,他写信对弟弟说:“一天晚上,我沿着寂寥的海边散步,感受既不快乐也不哀伤,而是纯粹的美。”

在给高更的信中,他表明:“我忽略一些外在美的事物,不能对其进行再创作,会将其画得丑陋粗俗,即使大自然看起来那么适合我。”

因此,画家一直在强调绘画的“灵魂”。

1878年在阿姆斯特丹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说:“我一点也不喜欢杰洛姆画中的人物。我在这个人物身上找不到灵性的印记。”“动物也有那样的躯体,或许比人类的更美,但是伊瑟列斯、米勒或者菲尔,他们画出了人物深处的灵魂,这种灵魂是动物们从来没有的。”而他对米勒,始终崇敬有加,米勒对他的影响贯穿一生。

对于梅龙的作品,他说:“这一幅,即使梅龙画砖、花岗岩、铁架桥的扶手,他也在其中融入了人类的灵魂,人们会被其内部莫名的悲伤所感动。”“他的作品中有人类的灵魂,这也是他伟大、无限的原因所在。”

“对于自己的工作,光是思考和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安慰、祝福和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指导,渴望灵魂根据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在光明里升华,这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他对美的感悟和捕捉,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情感,他的每一幅作品,其实都在撼动着他自己。因此对于自己的作品,不管世人承认与否,他都非常珍爱。

借助神赐的灵感,梵·高似乎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他说:“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可能会成为献身于一个时代的画家。”一个被美引诱的,内心流淌着诗和音乐的高贵画家!

三、“以平静的喜悦沉浸在绘画中”

1881年1月,在布鲁塞尔,梵·高写信给弟弟提奥:“我必须告诉你我开始画画了,我并不打算放弃它,所以这是我首选的道路。不仅仅是因生活需要而根据绘画技巧画人物和风景,而且也画依据文学、地貌等因素的深厚作品,这很难达到。”

他向弟弟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最近我忙于画画,画了许多作品,而且我为画出的东西而高兴”。

而在此之前的1880年,甚至更早他就已经开始在画画了。1880年在奎姆,他写信给提奥,“前两个星期我一直从早到晚地画,我每天看起来精力充沛,事实上依旧充满渴望,我正在复制《田野》,我正在忙于画《剪羊毛的人》”。

1882年9月,梵·高来到纽恩南,直到1883年的夏季,他一直在海牙。正如译者所言:“海牙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足迹。一片海滩、一丛树、一张破渔网,一个割草的人,都能令梵·高发现美。”而梵·高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在海牙过得很开心,我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我决定努力将一部分呈现出来。”

在海牙,他写信给提奥:“没有人将流连在码头、小巷、街道、住宅、等候室,甚至沙龙当作愉快的消遣,除了艺术家。”

“在每一个现场进行写生,这都是粗活,有时甚至是苦力活。”“我整天创作、操劳、干苦差事,但我身心愉悦。如果不能努力画画或更努力画画,我将变得气馁。”

“观察一样东西,欣赏一样东西,是了不起的。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就说:我要把它画下来,一直把它完全画到纸上为止。”

他说:“我处于持续的狂热中。”

他对贝尔纳谈起他画的夏夜的草图:“我在凛冽的干风最强烈的时候画的这幅画。我的画架用铁钉固定在土里,我建议你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把画架的腿深深地插入土中,然后将50厘米长的铁钉插入土中,固定在它们周围(参照上面的草图),你可以用绳子将它们完全绑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风中作画了。”

以至于他对贝尔纳说:“我有时不能自控地想起塞尚,恰恰就在此时,我意识到他的几幅作品中,他的感触看起来是多么笨拙——原谅我使用了笨拙这个词——由于他可能是在强烈干燥的冷风中画出的那些作品。我有一半的时间也需要面临这种困难,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塞尚的画有时让人感觉如此美,有时看起来却很粗糙。那是因为他的画架在摇晃。”

也许环境恶劣,也许际遇不佳,但画家是快乐的。你瞧,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并且因此我也相对平静了一些,尽量画出好的作品,并不认为自己与这些不开心的人为伍。”

他终日不停地画画,时而他也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勤奋,但勤奋更有可能是一种表象,画画对他是一种吸引,一种不可抗拒的内在引诱,他时常在画中找到愉悦,获得自信和安慰,并使信仰愈加巩固。

他说:“我不适合做生意或专业研究,并不能证明我根本不适合成为一名画家。”

他画画,但他没想为什么画画,事实上他没有动机,绘画于他,只是冥冥中的吸引。“一个人和他的工作之间有一种亲和力存在,但是,要为这亲和力下定义,并不那么容易,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的判断相当错误。”

事实上,没有人,也没什么事情能够阻止他画画,他就是为绘画而生。这种冲动来自生命不可知的神秘的深处。绘画,是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他对高更说的:“当我像一个梦游症病人一样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经受坎坷之后,他对提奥说:“弟弟,因为尽管有这一切小小的苦难发生,我依然生气勃勃地工作。”

“我觉得无论如何油画都会间接地为我唤醒其他的东西。”“我总是尽我所能投入工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

“我喜欢在街上画素描,我希望素描能更完美。”

“今天早晨4点,我已来到外面。”

在绘画中,他是快乐的。在他描述绘画的文字里,也看不到向日葵的热烈燃烧和几近毁灭的疯狂。而是缓缓的平静和喜悦。

他欣赏绘画的美,也欣赏文学的、生活的、其他艺术的、一切的美。他问提奥:“你读过都德的《萨夫》么?”“它非常美,并且充满活力。”

“好了,我写得十分匆忙,因为忙于画画,我从早到晚画大量的画,因为有时候一切都无与伦比的美。”

他在信中对妹妹威廉明娜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够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色彩来作诗,就好像你可以在音乐中寻找安慰。”

“我希望达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画一双手而是手的姿态;不是去精确地勾勒出一个头部,而是头部的表情,例如一个挖掘者抬头吸气或说话的神态。换言之,就是生命。”

在绘画中,他得到满足。

“在我看来,我常常富有如大富翁,此非指金钱,我富有(尽管它不是每天发生的)是因为,在绘画中发现可以将心灵和灵魂全部投入的东西,并赋予生命灵感和意义。”1888年8月18日,在阿尔,他对贝尔纳说:“我在考虑用半打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加工或没加工过的铬黄会点燃各种各样的背景,蓝色的背景,从最浅色品绿到品蓝,用木框装裱,木边刷为铅橙色……哈!我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尽管为眼中所见的一切狂欢,是的,这样做!……我是多么想在阿旺桥镇待几天啊,我在对向日葵的注释中寻求到安慰。”

三天后他告诉提奥:“我很努力地画,以马赛人吃法式杂鱼汤的热情来画,当你知道我在画一些大向日葵的时候你不会吃惊的……我想装饰一下画室。除了向日葵,什么都不用。……每日清晨,太阳一出来我就开始画画,因为向日葵凋谢得很快,我要快速地抓住开花的全部。”

他对弟弟说:“人们会感觉身临其境,像是这样的一天能收获什么?仅仅是许多粗糙的速写?我还带回别的东西——以平静的喜悦沉浸在绘画中。”

四、自我,在平静中坚持

译者在卷首发出的感慨是贴切的:“世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分享快乐与痛苦的人,更不存在‘可能分享他的野心和梦想的人’”

梵·高在写给拉帕德的信中说:“他们的轻视让我非常寒心——没有人对我的画有一点点关心。”他对妹妹威廉明娜发出类似的感慨:“对画家来说,有一个可以真正理解其作品的灵魂是一种安慰,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从这个意义上,梵·高的确是孤独的。

但他并未因此而心灰意冷。更没有放弃。而是在平静中坚持——他对他的作品深信不移。因此,他不以为然。

1882年3月他写信给弟弟提奥:“如果经济能力许可,我愿意为自己留住自己正在绘画的一切作品。”

“我会一直因为对事物的构思、想画的主题、不可动摇的需求和大多数画家意见相左。”但他说,“不要因为这人或那人的主张丧失自己的观点。”

“当然,我很高兴作品可以卖出,但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像维森博什这样谈论卖不出去的习作或素描时——这是真正的艺术,我将照着他的习作来画——我也会很高兴。”

画家是骄傲的,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有一股天生的力量——我不知道那能不能被称作信仰,但他无疑是坚定的。

他对提奥说:“除了等待我的作品,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可以平静地让那些同伴去看不起现在的那些作品。幸运的是,我非常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对那些说我绘画匆忙的批评完全漠不关心。为了对此回应,我画了一些甚至比前几天更加匆忙的作品。”

“让我们安静地将展览延期,直到我有30幅30英寸的布面油画的时候。然后我们只在你的公寓里向我们的老朋友们展示,乃至是根本没有压力的一次展示,然后不做别的展示。”

对于他不喜欢的提斯蒂格,他对弟弟说:“够了,不谈这些了。我不应该遭到他的责备,如果我的画不能让他感到愉快,那么向他展示那些画也不能让我感到愉快。他认为我的素描不好,而这些素描有很多优点,我不期望从他的口中说出什么好话来……关于这种事,我宁可失去他的友谊,也不该向他投降。”

“我觉得提斯蒂格的想法是我必须画水彩,假如我自己错了,尝试一切有益的东西可以改变我的想法,尽管我不能理解怎么用水彩表现那些装马铃薯的人、播种者、种马铃薯的人、独轮车、烧野草的人的个性。结果可能平平,我不想让自己成为那样的平庸之才。无论如何,现在它们之中都有一些个性,一些不很遥远的东西,与莱尔米特的那些一致,比如说,追寻。”

他常常在绘画中找到自我。聆听并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作出最为正确的选择。他说:“一个人如果知道做什么和避免做什么,他将不会像芦苇一样随风飘摇般惊慌失措,也不会相信道听途说的废话。”

他拒绝学院派的创作,他因不堪忍受安特卫普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而最终逃离,但他对弟弟说:“我没有闲着,虽然没画模型,但我可以告诉你,一旦自由了,我将画得更认真、更有活力。”

他告诉贝尔纳:“很不幸,那些珍爱油画并相信油画的人非常少,但无论怎样,他们都是存在的。”“无论如何,一个人除了耐心等待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使需要很长时间。”“稍后我们必须通过肖像来获得公众的承认。我认为,这是属于将来的事物。但是不要放弃我们现在的想象的方法。”

是的,他做每一件事都有他内在强大的依据。这种固执是可爱的。

“我很少根据记忆画画——我很难用那种方法画。但是我常常立即面对自然,比开始更能保留了自己的感受,少了一些眩晕,因为面对自然,我更是我自己。”

“我夸张,有时还改变基调;尽管如此,我并未对整幅作品作虚假的捏造;恰恰相反,事实上我已经完全发现了它,它无非是必须经过整理而已。”

这种内在的强大像黑暗中的灯盏,冥冥中总能给他指明道路,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他对妹妹威廉明娜说:“我一直相信一个人是从画肖像学会思考的。有一些艺术爱好者不怎么喜欢它,但是就时间价值来讲肖像是非常有用的,就如同家具,总是能唤起人们很久前的回忆。”

“现在我是一个风景画家,然而事实上肖像画却更适合我,所以未来改变风格并不让我吃惊。”“一个人必须就近处的题材创作,并且保持自己的绘画技能。”“比其余的所有我所拥有的技能都让我激动的就是肖像——现代肖像……我应该画一些肖像,它们会出现在一个世纪之后,那时现在活着的人都已经离世。我并不是要努力用摄影技术来完成,而是用我们富有热情的表示方式增强人物的个性。”

“画了的肖像是一种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是带着对所绘之人的爱和崇敬来完成的,那些荷兰老人们除了肖像还留下了些什么呢?”

1890年4月29日,他在给母亲的信中提起:“家里有我以前的习作或者画作么?今天它们本身或者并不好,但可以唤起我的记忆,使之变为新作品的主题。我不想要你们挂在墙上的那些,我喜欢那些农夫的素描。但这不是很重要,你们不必长时间翻箱倒柜地去找。”

他写信给妹妹:“理想的简练风格在现代社会里会让生活陷入困境,而且有这种理想的人,最后都难以实现理想,就像我。”

但他依然坚持,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个性。

他对贝尔纳说:“我并不想参加什么讨论——我在这些抽象画法中看到了危险。如果我非常平静地画画,美的主题就会自动出现。真的,最重要的是,要在没有预先作出计划和没有巴黎人的偏见的情况下,到现实生活中去积聚新的力量。”

“不管绘画怎样令人生厌,不管我们生活的这段时间怎样不顺利,如果谁选择了这种手艺并热情地去探索它,他便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忠实可靠的人。”

他对阿尔伯特说:“我发现区分印象派作品和其他画派作品是件困难的事情。我认为把我们近来所见的情况划分成派别,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荒谬让我害怕。”

对于艺术,对于艺术家,他也常常保有自己非常鲜明的见解。

1884年1月24日在纽恩南,他写信给提奥:“真正为许多人开拓新领域的现代画家是米勒而不是马奈。我不以为马奈能被列入本世纪的第一人,但他无疑是个有价值的天才,这便很伟大了。”

“米勒、德·格鲁和其他很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对那些肮脏的、粗糙的、丑恶的、讨厌的等种种嘲讽置若罔闻。所以一个人摇摆不定是非常耻辱的。”

“蒙提切利经常到这里来,他身体强壮,声音沙哑,向往阳光、爱、愉悦,但是经常被穷困困扰,他确实对色彩有高雅的品位,是非常罕见的优等人,保持了过去的优良传统。他抑郁而终,或许是在一次从客西马尼旅行回来之后,死于马赛。好了,听我说,我在继续他的未竟的事业,就好像我是他的儿子或者兄弟一般。”

“在谣言四起的时候,蒙提切利画下了南方的一切,所有的黄色、所有的橘色、所有的硫磺色。大多数的画家。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身处色彩的世界中,所以他们不使用那些色彩。对那些画下他们所没见过色彩的画家,他们便认为是疯子,当然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我即将完成一幅完全用黄色绘成的画,那是一幅向日葵。”

画家对他自己的画有着深刻的自信,然而对于绘画之外的生活,却是全然无知。他对妹妹威廉明娜说:“你猜我发现了什么?我的作品。你猜我没有发现什么?我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一次在展会上看到沙瓦那的“非常棒的作品”,他写信给妹妹:“这些描述并不是要告诉你什么东西——但是,当一个人看到了这幅画,当一个人长久地凝视它,会有一种新生的感觉,完全的却是仁慈的,包含一个人所应相信的所有事物,应有这样的期待——远古与现代的一次陌生却又幸福的交融……”

这些见解当然是个人的,感性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常常也会“感情用事”,甚至更甚。然而只有感性的灵魂似乎才更酣畅。当他得知高更喜欢他的《阿尔的妇女》,他写信说:“如果你喜欢,这幅画归你,作为那几个月我们两个一起工作的总结。”“有一些东西我想再通过刻蚀突出一下,然后就顺其自然吧,喜欢的人就拿走好了。”

有时,他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潮流和艺术走向也保持着敏锐的触角。1884年10月他对弟弟提奥说:“在荷兰,很难找出印象派的真正意义,但拉帕德和我都对现今的绘画潮流非常感兴趣。事实上,意想不到的新概念开始兴起。时下的作品格调与数年前的相当不同。”

1888年6月22日他写信给妹妹威廉明娜:“一个真正能拉好小提琴或弹好钢琴的人在我看来是非常有趣的,他打开小提琴,拉了起来,所有的人可以整晚享受他的音乐。这是一个画家应该达到的境界……但是在现代鲜有人有兴趣与我们为伍,如果他们认同了我们,或许他们会立即并且永远地修正他们的看法。”“你不理解有种新的画风将要出现么?”

当然有时他也看不清楚。当印象派要组成一个团体,从节约材料等现实的考虑他也对此抱有幻想,然而他说:“但是,我不应该为这一点苦恼,因为我意识到时光过得如此之快,我们没有时间交谈,也没有时间工作。这就是原因所在,因为结合在一起还很遥远,我们现在用一艘脆弱的小船航行,并没有留下深刻的痕迹,独自在我们时间的深海之处航行。”“这是一次复兴,还是一次衰退?我们无力判断,因为我们与之如此接近,以至于不会被扭曲的视角欺骗。这个时代的事情,我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或许在我们眼中看起来会被放大。”

像是一个预感,1889年9月的一天,他突然对弟弟提奥说:“让我们以北方人的冷静来面对现实吧!这讨厌的艺术生命快要耗尽了。”

4个月之后的1890年元月,他的展出作品《红色的葡萄园》被比利时诗人和画家德·波克的妹妹购买,然而,这却是梵·高生前售出的唯一一件作品。

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们眼见当今画家备受缺乏足够的金钱维生和购买油彩的痛苦,另一方面,已逝画家的作品却被付以高价。”

但我相信,他对此并未真的在意。

五、提奥,亲爱的兄弟

兄弟提奥在梵·高的生命里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

提奥对于梵·高的支持有精神上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生命线上的、物质的支撑——那对于身无分文、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的梵·高是何等的重要!

通过信件,他频繁地向弟弟求助,告急。“我希望你现在能寄给我一些钱”不间断地出现在他给弟弟的信件里。

有时贫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写信给弟弟:“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对我而言真的很艰辛——潮水高涨,几乎快到唇边,或许还会更高,我怎么能预知呢?”“尽快给我写信,尽早把2月份的钱寄给我,因为我非常确信那时候钱将花得一分不剩。”

“从明天开始的一周我会有很多工作,但我害怕钱不够用,2.5荷兰盾和一些硬币是我剩下的所有的钱,现在应该怎么做?”“尽快回答我,还有其他的可能么?寄一些钱给我,这样我可以继续画下去。”

“如果可能的话,赶紧寄些钱给我。”

“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能再买颜料了,因为旧账还没有付清。”“在海牙居住对我来说太贵了,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开。”“这就是我在这里的真实状况,几乎赤字,这段时间会完全赤字。”

而弟弟提奥,也给予了哥哥不曾间断的资助——确切地说,是一生的资助。

画家的一生都被贫困困扰着,他节约颜料,节约画材,朝不保夕,但最为危急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画画。

1882年1月在海牙,他写信给提奥:“所以又起床给你写信,因为我十分担忧。不得不考虑许多有违意愿的事情,大大地阻碍了我的创作。甚至站在模特面前时,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付钱给他,第二天能否画下去。在这种情形之下,为了画画,我却必须保持镇静,特别是必须保持自己的精神。总之,那相当困难。”

画家常常因贫困陷入忧伤、焦虑和无奈之中:“模特儿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她是阿尔兹和很多人的模特儿,她要1.50荷兰盾一天,那对现在的我而言太贵了。所以,我还是用瘦小的老妇人当模特儿。”

提奥是他亲爱的兄弟,也是他的救命恩人。在这个意义上,梵·高一刻也离不开提奥。1885年4月30日在纽恩南,他写信给弟弟说:“我的创作可能会因为材料的困难而遭到抑制,但并不会被摧毁。因为你一直在那里。”

在另一封信里,梵·高对弟弟说,“兄弟之间的友爱是生活强而有力的支柱,这是一个古老的真理:让我们寻找这种支柱。”

“我们的精神、个性和心胸会变得更丰润更坚强,我们会在纯真的生活、彼此的情谊,以及‘只要天父和我在一起,我便不孤单’的感觉里,愈发丰美。”

为了鼓舞提奥的信心,也为了让自己增添一线希望,他常常在信中对弟弟说:“相信我的作品有销路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我认为,一幅素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的心情和状况。因此我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头脑清醒。但有时候,像现在,沉重的忧伤来袭,感觉如堕地狱。”“这时候,我能做的只是继续画画,瞧瞧莫夫和伊瑟列斯及许多人,他们懂得如何由每一种心情里获取好处,真是众人的榜样。”

有时候,他甚至被模特儿施舍。1882年3月11日,他在信的末尾对提奥说:“还有一件事感动了我。我事先告诉模特今天不用来,但那可怜的妇人还是来了,我向她抗议。她说:‘我不是来摆姿势的,只是来看看你晚餐是否有着落。’她带了一盘豆子和马铃薯给我。”

“一旦颜料充足,我将开始远足,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乡村的自然中,每天都有不同的景色……但是尽快支付颜料账单对我很重要。”

画家就是这样地支撑着,使那些“原本可以更完美”的作品不得不在画家的眼中带有着些许无法克服的遗憾。

“《吃马铃薯的人》的颜色不佳,至少部分不佳,这是因为颜料不好。”

但有时他也自我鼓励,“一个人大概有时需要遭受苦难,但是克服过去,最开始被拒绝的画就可以卖掉”。“想到米勒说过的:‘我从来也不想免除苦难,因为那可以使一个艺术家更有表达的力量。’”

是的,梵·高就是梵·高,困顿、疾病、世人的不屑与嘲讽……他无法在任何情况下否定和丧失自我!他在贫困中焦虑和痛苦着,又在平静和愉悦中保持着自己鲜活的个性。

“不知道我们是否将赚钱,但如果所赚的钱只够让我勤奋工作,那么我也满足了,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887年在巴黎,他写信给提奥:“我早已觉得自己老迈破败,但仍然可以不时保持激情以减少一些对绘画的热情,一个人必须有野心才能成功,而野心似乎是荒谬的。首要的事是减轻你的负担,这并非不可能,因为我希望进步到你可以大胆地展出我的作品而不损害你的名誉。因此,我将移居南方的某处,以免看见在为人方面使我厌恶的画家。”

次年年初在阿尔,他对贝尔纳说:“我感到遗憾的就是这里的生活费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便宜,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在阿旺桥镇发现更便宜的东西。”但在那里,他说:“你现在想象不到我现在完完全全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不再做那些我不喜欢的事情。”

自杀前的那段日子,梵·高疾病缠身,其间曾试图吞颜自尽,为了防止悲剧的发生,也出于发自内心的对哥哥的关爱,弟弟提奥曾经专门找医生“监护”他。

而那时,梵·高依然被贫困困扰。1890年5月他给提奥夫妇的信中说见到了加歇医生,“他安排我住在一家小旅店,旅店要价6法郎一天,我自己找了一家3.5法郎一天的。”

1890年7月他对弟弟说,忽视商品的行情“是你我穷困的原因之一”,“但是撇开野心,却成为我们能够共同生活多年而不致毁掉对方的因素之一”。但即便如此,他仍然需要向弟弟求助,“我身上的钱不够用了,我还得支付从阿尔邮寄行李的费用”。

画家完全依靠弟弟生存,当有段时间收不到弟弟的来信,他就在信中焦急地问:“提奥,你怎么啦?”“最近几天,我的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当然,我坚定地期望你给我寄来至少100法郎,以应付1月份的开支。”

“我一直在找模特儿,也找到了几个,但我没钱请他们。”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你不能马上寄来100法郎,回信的时候至少寄给我一部分钱。”

而那时,画家的口袋里只剩下给弟弟寄信的唯一的一枚邮票,他在信末对弟弟说:“我刚才在口袋里找到了一张邮票,否则将无法给你寄信。”

两周之后,他回信给弟弟:“感谢你的来信以及其中夹带的50法郎纸币。”而这也是他生前写好但没有寄出的最后一封信,是他自杀后别人从他身上翻出的,在这封信中他说:“我亲爱的弟弟,我总是对你说,我再一次郑重地重述一遍,一个尽自己最大努力勤奋不懈的人,肯定会获得成功。我要再次对你说,我始终认为你不止是一个专门经营得罗的画作的平凡的画商。通过我的斡旋,你实际参与了某些不朽的油画作品的绘制过程,那些作品即使在风暴中也完好无损。”

“因为这是我们的收获,这是我在危急关头必须对你说的一切,或者至少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此刻,已逝艺术家作品的经销商和在世艺术家作品的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异常紧张的时期。”

“至于我自己的作品,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创作的,而我的理智垮掉了一半——没关系——据我所知,你不属于在世艺术家作品经销商行列,你仍可走自己的路,怀着本性地做事,本乎人性地作选择。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提奥,他亲爱的兄弟。

“在忧思中,与你握手道别。”是他对弟弟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怀着平静而又愉悦的心情圈着并抄下这些美妙的文字,直至读到最后一页,那是译者的叙述:

梵·高去世后,提奥在给妻子的信中说:“他最后的一句话是:‘但愿我现在就死去!’他的愿望达成了。几个时辰后,一切都成了过去。他已找到世上找不到的安息……第二天早上,从巴黎以及其他地方来了八个朋友,布置停柩间及梵·高放画的房间,一切看来挺好的。那儿有许多花和花环。加歇大夫首先带来一大束向日葵,梵·高是多么心爱这种花啊……”

提奥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一个不能找到安慰的人也不能写出自己有多悲痛。这悲痛还会延伸,只要活着,我就不能忘记;唯一可说的是,他已经找到他渴望的安息……生活对他是个负担;但现在,就像从前,每个人都赞扬他的才能……哦!母亲,他是我最最心爱的哥哥啊!”

“提奥衰弱的身体也慢慢支持不住。6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也追随哥哥而去。在奥维尔麦田间的小墓地里,一个阳光普照的地方,提奥和他亲爱的哥哥——梵·高葬在一起。”

那一刻,我已是泪流满面……

六、后记

(一)关于翻译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被《梵·高艺术书简》中油画般美妙的文字深深吸引的时候,我的大脑里始终没有离开“译者”的影像。我感谢梵·高,也感谢这些书信的翻译者张恒和翟维纳,是他们富有灵性的翻译为本书增添了不同寻常的色彩。当天雨在博客里留言赞美梵·高的文字和他的画一样美丽时,我忍不住作一些补充:“我在读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感谢书的翻译,我觉得一个好的翻译也很重要。”

因为英语不佳的缘故,我很少读国外作品。动过心,也偶尔读过一些翻译的作品,但都因文字的枯涩、黯淡而半途搁置了。是那些誉满全球的文学泰斗们真的没有才华和灵感吗?我想应该不是的,那么是什么使他们的文字黯淡无光?

我能想到的,便是翻译。

也许,我们于刹那间被梵·高的《向日葵》震撼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它无须翻译。而被他的文字震撼却显得十分难得。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将彼时的氛围和气场从一个国度移植到另外一个国度,让一种习惯顺应另一种习惯,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拥有好的外语技能就能胜任的。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很有必要,但这也不够,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完美翻译和诠释,还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学艺术气质——而这,往往是天生的,无法强求。

张恒和翟维纳的翻译却让我看到了灵性的舞蹈。让我看到了画家文字、绘画、灵魂,乃至一切美的高度统一。甚至很多的时候,经过翻译的文字成为画家绘画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有助于欣赏者进一步了解和诠释他的绘画,并使他的绘画更美、更富有灵魂和活力。

从始至终,我从这些文字中得到愉悦。被文字里散发的如诗般美好的气息吸引着,我竟然记了1.5万字的读书笔记——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经过张恒和翟维纳的翻译,梵·高将他画作之外的另一些生命的维度呈现给了我们。充满了美感,又如此逼真。

除了从这些鲜活的文字中获得灵感,梵·高还谈了许多天赋的对于绘画的见解。

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也是不能不读读这些文字的。

(二)关于梵·高和这本书

读《梵·高艺术书简》,竟然记了1.5万字的读书笔记。是的,如果不是梵·高,我就不会花100多块钱买这么厚的一本不便携带、也不便翻阅的硬皮书了;如果不是梵·高,我就不会怀着愉悦几乎在书的每一页圈出这么多优美的句子了——是一种天然而又莫名的吸引使我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一个小书店里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是一种想要了解的愿望驱使我不久后从网上购得这本书。

而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如果说在看到《向日葵》的刹那我直觉地被梵·高吸引,那么读了他的文字,我了解了他更多,文字中的梵·高与我想象的梵·高也愈加地契合。

那是一种莫名的接近。因此自始至终,我与他怀着同样的平静和喜悦,沉浸在他诗一样的文字里,正如他的画,处处充满了美。我将这些触动我心灵的文字摘录下来,梵·高便有了除向日葵之外的许多的维度。

我被画家灵魂深处的高贵震撼了。

他平静,执着,快乐,在他内心神秘的深处,分明流淌着诗和音乐,那是天赋的精神和信仰——贫穷、困苦和磨难,在信仰的照耀下,都可以忽略不计!

而与他的文字相遇的刹那,他生命深处的光泽也同样照耀着我——那是一种深刻的共鸣和无与伦比的美。

生命至此,是多么地骄傲!

而于梵·高,一切又是那么地稀松平常,似乎生命里所有的获得,都出自天然。

看着他《自画像》中那张既丑陋又呆板,直觉中引不起一点愉悦的脸,和那个看上去一点也不出众的人,真的不好想象,其内在的灵魂和生命怎么会容纳和创造这么多的美?!

译者说:“世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分享快乐与痛苦的人,更不存在可能分享他的野心和梦想的人。”

世人的理解与否对他真的是无关紧要。

然而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在无限时空的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或许依然会发生——那是神的指引。

只不过画家,没有看到。

回想画家的一生,回想那许许多多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细节,回想他画画的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傍晚,回想他充斥一生的平静和喜悦,回想《向日葵》中那一片将要燃烧、几近毁灭的色彩,我感动得竟要落泪了!

(三)美院的学生也该读读这些文字

我从人文和审美的角度,撷取了其中触动我心灵的精华。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抛开美术学院的学生也该读读这本书的想法,他们必将也能从中获得许多的启迪,拥有很多的收获。

在这些书信中,梵·高谈论了很多对于绘画的见解。当然,这些见解是无法简单地习得和拷贝的,正如其生命无法复制,但人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养料,得到一些鼓舞和启发。

他谈论绘画,也写信给那个时代其他富有活力的画家;他特立独行,但他不狭隘,而是无意中与那个时代保持了紧密的联系——或者,换句话说,是天赋的才情,使他对时代保持了敏锐的触角,他能嗅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而这一切,作为历史,会给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以鲜活的呈现。

但这不是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我想,该是精神的传承与感染——这对美术学院的学生又是何等的关键!

(四)其他:人生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没有电脑的时候,我就写在这样的纸上,它的背面是打印的一些访谈资料,关于“十二五”,关于节能减排。

而此时我正在写的却是梵·高,那个艺术的、纯粹的、感性的梵·高,那个被《向日葵》的黄色渲染得耀眼的梵·高。两面的文字有着如此的反差!但却不是没有丝毫的关联——多少年后再看到这张纸,它将真实地呈现我今天所处的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人生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啊!(《梵·高艺术书简》,梵·高著,张恒、翟维纳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3月)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日至六日

同类推荐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热门推荐
  • 危情暖婚之闻阙合

    危情暖婚之闻阙合

    在阙濮的认知里,上学是必须,因为不上学他也不能去游学。拿高分是必须,没高分怎么受表扬?学历高是必须,学历是敲门砖啊。进军校是必须,因为,老子就是爱折腾,你能怎样?还有,娶媳妇也是必须啊,要不哪里会有娃……“报告老大,前方有美女。”某男眯眼,咬牙评价,“头发太黑,太长,身材太好,腿太纤细,皮肤太诱人,长得……靠,你还看,等我爆你双眼?”,她是我媳妇。毕业于J市A大的闻秀在21岁时行了大运,她妈给她找了个后爸,对,就是那种可以对外称我爸是某某某的爸,然而十分不巧的是她刚刚领了结婚证,对方还是个恶少,很饿很饿……于是后爸、后哥全都不后了,叫嚣自己是亲的,要捍卫文秀的婚姻自主,好吧,她忍了,但是某人不能忍啊,这红果果的断他某福之路啊,于是这后来的岳父也不认了,便宜的舅哥也不鸟了,什么,法律规定他们是家人,有家人专敲自家人竹杠的吗?还栽赃陷害、窃取劳动成熟果实,某人表示不能忍,所以无须再忍,帮媳妇打怪,乐意得很呐!闻秀捂脸暴走,她只是想安安心心赚钱养小白脸,其他事,请、找、我、夫、君,重要的事说三遍,于是,开公司,搞研发,建基地,财源滚滚来,可是,这些好像都是婚后财产啊。“老大,嫂子公司今天又来了个红毛肌肉男……”,晚上,“啊,他是我好容易拿下的外贸大客户啊,你要死啊你让人骗他只剩裤衩”,某男双臂如铁钳,紧紧抱住她,深情的说,“媳妇,你只需拿下我就成。”
  • 解压密码

    解压密码

    本书精选收录了上百则古今中外、通俗易懂、立意深远的生活哲理小故事,他们涵盖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并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力求用平实生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
  • 股权结构的理论、实践与创新

    股权结构的理论、实践与创新

    本书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和股权结构理论的讨论分析,结合分析我国股权结构的现状和特点,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对我国股权结构问题做出初步的尝试。
  • 弑神者说

    弑神者说

    5000年过去新的王者再次来临大陆将再次统一精灵、魔兽、神龙都将臣服于他的脚下到那时,弑神路将再次开启,一场人类与神灵的战斗一触即发!
  • 打开心理学之门

    打开心理学之门

    这是一本引领我们真正走入心理学世界的图书。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的基础领域、应用领域,以及心理学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等等。
  • 极光与风

    极光与风

    “小疯子”夏风正在奔跑的身影突然停住,顶着阳光听着身后熟悉的嗓音,摇了摇头,这天热的头脑都不清醒了呢呵呵,打开脚边的矿泉水,拧开瓶盖,瓶内的水从头顶倾泻而下,醒醒吧夏风,单极光都走了6年了,日子过得要有多爽有多爽,要真是他先揍一顿再说。甩甩脑袋不理会身后的身影继续向前跑去汗如雨下,突然身后有只手拉住了我,回头,“单极光?真是你”你过来,到空地来,来来.....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心间毒药

    心间毒药

    一夜事后,他对她蚀之入骨,竟放弃她妹妹,来娶她!男友劈腿,被人设计,隔天,她从顾厉行床上起来:“昨晚我就当是被狗咬了。”狗?顾厉行权势滔天,万人之上,还没人敢在他面前这样说话!他阴鸷捏住她下巴,这女人,他记住了!从此,她就被他记上。她受欺负,他出面;她被人骂,他解围;前男友找上门,他一拳放倒!他这样记人的方式,让她受不了:“顾总,你在我身边到底想干什么?”“娶你,睡你。”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