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1200000016

第16章 金戈铁马:消失在战火中的戎装(2)

当铠和明光铠。

当铠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甲由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铠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

初唐的铠甲和戎服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此外,还出现了武将们仪仗检阅或平时服用的绢布甲,这种以纺织原料制作的轻巧精美的黑色甲衣(有称“皂衣”)外观精美,但无实际的防御意义。此甲形制的出现,反映了唐代太平盛世的时代特点。

“安史之乱”后,重又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铠甲又被广泛应用,至晚唐时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铠甲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其中锁子甲本是西域人常用的一种铠甲,《晋书·吕光传》记载:前秦吕光在进攻龟兹时,见西域诸军甲如连锁,射不能透。隋唐时,西域康国曾进贡过这种铠甲。唐代将这种铠甲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分别给不同身高的士兵穿着。这一时期在所有的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五代时期基本沿袭唐末制度,但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用甲片编制。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载,甲胄在五代时形成定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

根据《宋史》记载,宋代的军服分两类,一类是继承传统,一类是按实战要求而备制的头盔铠甲,有皮制和铁制两种。宋铠比隋唐时又增加了许多种类,比如连锁铠甲、明光细网甲、金装甲、长短齐头甲等。据《梦溪笔谈》记载,宋代还有一种名叫青堂羌族瘊子甲的铁铠,用冷锻的钢材制成,在五十步之外用强弩也难以射穿。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公斤,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公斤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至35公斤;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至33公斤;而弩射手的铠甲约为22至27公斤。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欧阳修《晏太尉西园贺雪歌》)描写的正是数十万官兵身着冰冷彻骨的甲衣执行防务。

绍兴十年(1140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至50公斤,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因负荷过重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宋代还有一种特别的铠甲——纸甲。据朱国桢《涌幢小品》载:康定元年(1040年)诏令江南、淮南州军造纸甲三万副。它是用一种特别柔韧的纸加工的,叠三寸厚,在方寸之间布有四个钉,雨水淋湿后更为坚固,铳箭难以穿透。

据《辽史》记载,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腹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主阿保机有镀金铁甲、镀银铁甲,并常服貂帽裘裹甲。辽军精锐“鹞军”即身被铁甲。可见辽军以铁甲为军戎常甲。

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只是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些。

金人最初的甲装来自辽人的叛逃者所带去的500多件铁甲,所以金人的甲胄受辽甲影响较大,一般也为铁甲。甲式命名以联甲块丝条的颜色而定,有红茸甲、碧茸甲、紫茸甲、黄茸甲等名目。马也有甲胄,称马具装。金人甲胄虽渊源于辽,但金甲更注重对头部的保护,头盔极为坚固,只露双目。除甲胄外,军士们日常还穿着丝制的战袍,戴幞头,穿窄袖衫袍,腰系金或银镀金束带,上悬弓矢,很是威风。金代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

西夏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类似当甲,长及膝上。西夏的官服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契丹服一样,两者无明显差别。

蒙古骑兵挥舞着马刀横扫亚欧大陆,势如破竹。这种无坚不摧的军力与蒙古人的军戎装备之精良、骑兵作战之灵活是分不开的。元代军戎仍以甲胄为基本形制。甲胄以水牛皮做里,外层挂满铁甲片,以皮条相连。由于以交错的鱼鳞状排列,箭弩透不过,所以十分牢固。

元人甲胄以柳叶甲、铁罗圈甲为主。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在彼得堡宫中藏有蒙古遗存的甲胄一袋,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此外,有一种蹄掌甲也是极好的防箭之甲。元代还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甲片,普通箭根本无法穿透。除此之外,蒙古人还有火枪火炮,这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

明代军戎之服集前代之优点,用于实战的甲胄精良而全备,形制与宋、元时期相同,盔、甲、护臂等全副武装,质地上大多采用钢铁,比前代有所进步。

明代甲有齐腰甲、柳叶甲、长身甲、鱼鳞甲、曳撒甲、圆领甲、明甲、锁子甲等等。除盔甲与身甲之外,明甲胄还包括遮臂及下裙、卫足几个组成部件。据《客座新闻》记载:一个全副武装的军土全身披挂总重57斤。其中身甲、战裙、遮臂等重45斤,铁盔、铁脑盖重7斤,顿项、护心、铁胁重5斤。从这个统计可以看出,在冷兵器时代身强力壮是士兵第一要素,否则偌大的盔甲不但不能起到防身的作用,反而会成为作战时的累赘。

总起来看,明代军用服饰有两种,一种是前所述及的将士所穿的盔甲,另一种则是仪卫与仪仗队所穿的服饰。在朝贺等大典时,侍卫官戴风翅盔,穿锁子甲;锦衣卫将军为金盔甲;其他将军为红盔金甲、红皮盔戗金甲及描银甲等,悬金牌,持弓矢,佩刀,执金瓜、叉、枪等。这种武装更多一些装饰性。

满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因此清初就确立了大阅和行围制度。作为一种倡导骑射之风的措施,自康熙帝始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训练军队的实战能力。凡是这样的活动都要穿盔甲。

清代的甲胄与前代均有所不同,虽也按上衣下裳分开,属于传统形制,但其配置与满族旗装一脉相承。军中将领的服式是:上身甲衣以马褂为基本式样,衣身宽肥,袖端是马蹄袖,设有左右两块用带联系的护肩,腋下有护腋,胸前后背有护心镜,镜下底襟边有护腹的“前裆”,左边缝上同样的一块“左裆”。军服的下身是“裳”,此“裳”由于不是筒形,而是左右两片,故用围穿形式。在围裳的中间,用一块绣有虎头的蔽膝遮盖住。以上配件除护肩用带子连接外,其余都用纽扣相连,穿时从下而上,先穿围裳,再穿甲衣,戴上各种配件后,再戴盔帽。

此外镶边还代表了八旗兵的标志。正蓝旗兵,其背心是蓝色镶大红色边;正黄旗兵,其背心是黄色镶大红色边;正红旗兵,其背心是红色镶白色边;正白旗兵,其背心是白色镶朱红色边。在这些背心上的胸背各缝一个圆圈,圈内书写一个标志字样。步兵的标志是“兵”、“队”、“勇”字样,水兵的襟前缝“某船”等字样。清兵的足下以绑腿、鞋或短靴相配。清代军戎服饰在光绪三十一年以前主要以盔甲为主,之后逐渐向使用火器的新式军服过渡。

在没有推行新军服以前,盔甲是作战时的必备装备,主要有革、铁两类,款式有明甲、暗甲、绵甲、铁甲,形式为上衣下裳制,上衣左右为护肩,护肩下为护腋,末谓之袖;裳间有前裆。穿盔甲时,腰旁挂有箭袋,称撒袋。箭袋按身份不同有所不同,一、二品官用皮革制作,六品以下官加红黄线两道装饰,普通士兵用黑色皮革制作。

铠甲是冷兵器时代作战的必须,或者说是对冷兵器的超常规防护。事实上,着铠甲是较为简单的应对战争的方式,但这种务实精神到了火器时代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明代是轻重甲地位交替的年代,清代则是轻甲发扬光大的年代。三国时由西域传入可防远箭的锁子甲,始于明代沾湿可御远枪的绵甲,都成为此时的主力甲式。头顶高缨尖胄、外套嵌满铁钉的宽大绵甲、内穿铁环连缀之网甲的八旗铁骑是清廷武功的象征。甲胄的衰落是势所必然,在枪炮威力大幅提升之下,当连轻甲也变成累赘的时候,新式军服看起来就不那么软弱了。

戎装袍袄

《诗·秦风·无衣》中有一首这样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诗中的袍就是战袍。战袍一般是夹的,天冷时可以充以棉絮,变成棉袍。白天穿在身上,晚上扎营而宿,半垫半盖,就是被子了。古时军界人士互称“同袍”即源于此。

与坚硬笨重的甲胄相比较,戎装一般是指军人在军营内和日常生活中穿着的纺织类服饰。与其他古代服饰形制相同,戎装一般为袍或者袄裙、袄裤的形式。

秦兵马俑所着就是古代战袍,有两种,一种是只着战袍,另一种是袍外罩甲。后者的身份比前者要略高。袍大约长至膝盖,多用厚实的织布制成。

汉代军服之中还有一种软甲叫“絮衣”,是用丝、麻做面衣,加絮里的甲衣,以软弹作用来防御刀枪。常用的絮衣是橘黄色,戎裤用红色。

魏晋时期除前所述三种主要铠甲之外,士兵日常会着褶,战时在此服上披挂铠甲。所以活动方便的褶装又被称为“急装”。

褶是一种套装,

与褶原为两物。

……无裆之裤谓之

(以别于有裆之);褶是一种翻领、左衽、身长至胯的夹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胡服说的就是褶装。汉朝时此服已用于军旅。

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

唐代戎服的特点是“将军用袍,军士用袄”。延载(694年)以后,将帅袍上常绣狮、虎、蛟等图纹,以示勇猛。据《唐六典》载:“武库令掌藏天下之兵仗器械……袍之制有五,一曰青袍、二曰绯袍、三曰黄袍、四曰白袍、五曰皂袍。”又云,“今之袍皆绣画以武豹、鹰之类,以助兵威也。”这种战袍比官服的袍要窄要短,以便适应战争的需要。战袄一般比战袍短。《唐书·仪卫志》载:“黄麾仗所服曰黄云花袄帽,曰白地云花袄帽……”袍袄比甲要轻便得多,有时也可作为一般戎衣所用;可以单独穿着,也可与铠甲连用。《中国兵器史稿》中说:“被紫绦连甲,绯绣葵花文袍,是紫袍其甲而绯其袍。”

宋代的军戎服装也是战袍和战袄。仪仗、巡逻、守卫也可着用。根据规定,这种军服衣身长短不一,紧身窄袖。守卫者所着的甲胄是仿战将的样式,不用皮或铁做甲片,而用粗布做面,细布做里,然后在甲面上用青、绿颜色画出甲片形状。战马装束也随主人,在实战中饰以马面帘和马身甲,总称“马甲”,与战将军戎十分统一协调。

元代的戎服叫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基本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的服装。

明初的战袄是为守边将士制作的,以质地厚实的麻布制成,凡旗手、卫军、力士俱穿红袢袄,其余卫所士兵着其他色袢袄。袢袄形制,长与膝齐,交领,窄袖,冬季用时内装棉花,有襻,是御寒的军装,用红、紫、青、黄四种颜色辨别部队。有的表与里分别用两种颜色,便于将士们变易服用,以表示新军号,被称为“鸳鸯战袄”。下裤有襻,名袒裤。此外,还有罩甲。罩甲是半臂类的一种对襟外褂,圆领,无袖或短袖,左右开长衩至腰,衣长至腰下或膝下不等,上面或织绣或画有甲片花纹。穿时罩于袍袄之外,故名“罩甲”。据记载:“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披袄减短。正德间创自武宗。近士大夫有服者”(李翊《戒庵老人漫笔》)。另有背心,比罩甲短小。明末兵勇们穿大袖布衣,外加黄布背心,称为“号衣”。

清代的戎服是藤牌兵、绿营兵戴虎头帽,后垂护领,穿黄布虎纹衣。一般士兵穿短衣窄袖的紧身袄裤,加镶边的背心。背心的颜色有红褐色,白褐色,或红、蓝、白、黄等色镶滚的背心。胸背之上各有一个圆圈,上面标明省、队、营、哨的番号,或者是兵、勇、亲兵等兵种字样。士兵在小腿上裹有绑腿,脚上穿底薄筒短的快靴。

进入火器时代后,清军为适应火器作战的需要,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奏定陆军新服制。实行新式军服以后,除大礼时军队将领仍戴顶戴花翎以外,陆军服制分礼服、常服两种。两种军服皆有军帽,帽前有黑色遮阳,冬天则不带遮阳。上衣用开襟式钮扣系结,长及胯。衣有肩章,用金色团蟒为纹,两边各以金辫的道数多寡为军阶区分的标志。衣领有领章装饰,领章以飞蟒珠色,用横道金辫分第级。衣袖上饰袖章,袖章用青丝辫横排分等级。军裤一改过去免裆打裹腿的平民气息,采用西式新裁法,分前后两片,在前后片裤缝的交接处缀丝辫以分等级,上等缀三道金辫;中等随队色缀丝辫二道;下等同制一道。将官与骑兵用皮靴,步兵用宽紧皮鞋,仍用麻布裹腿。军礼服用天青色;常服冬用深蓝、夏用土黄;兵士于胸前二、三纽扣间刺字或印字,蓝衣刺白字、土灰白衣刺红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颁定了海军制服,三十四年(1908年)又颁行巡警制服,也分常年两类,各三等,一共是九级。这套新式军服一改以盔甲、战袍为戎服的历史传统,借鉴欧洲军戎服装的传统,体现了现代军队的新姿。

清代太平天国士兵的平常服装不甚严格,一般多穿杂色短衫。遇有行军打仗之时则穿号衣。老年士兵可以不穿号衣,虽无官职,也允许穿着短袄。另有“腰牌”制度,凡天国兵士,都在腰带上佩挂一块长方形木牌,上写部队番号及官长姓名,并盖有火印,以此作为出入军营的凭证。

戎装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特殊的一部分,但它有时也会影响到常服的发展。比如裆这种服饰,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战争中士兵所着的裆甲;而靴子发展演变的起始也与作战的军服有着密切关系,甚至最终变为传统礼服的一部分。戎装因具有飒爽、刚性的特征而被很多人所喜爱,甚至古代的皇帝也会对戎装产生痴迷。南朝宋、齐就有几个特别爱戎装的皇帝。像宋废帝刘昱就是“弃冠毁冕,长袭戎衣”(《宋书·后废帝纪》);齐东昏侯萧宝卷也是“戎服急装,不废寒暑”(《南齐书·东昏侯纪》)。当然这些人的举动被认为十分荒唐,并成为后人的笑柄,但其中也足见戎装对其的吸引。不仅宫廷如此,民间也有着戎装的事情发生,如唐僖宗年间,“洛阳人为帽皆冠军士所冠者”(《新唐书·五行志》)。

伴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戎装铠甲逐渐失去了它们存在的价值。但它们曾见证了历史上的那些纷争与和平,见证了民族间的纷扰与和谐,见证了朝野之间的矛盾与分裂,更见证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在铠甲坚硬的外壳掩盖之下,多少胜利与失败在上演,多少悲欢与喜悦在重复。在时光之中逝去的,是甲胄袍袄外在的形制,留下的是却是人们永久不变的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同类推荐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热门推荐
  • 半世杀宠
  • Volume Eight

    Volume E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世界之热血青春

    我的世界之热血青春

    主角陈鹏威是个中职学校的学生准备要毕业了过一个月就得离校了过完最后一个暑假就去征兵,但是毕业前危机来临,有某教授研究出生化病毒,带到了所有学校,大多数学生被感染慢慢变成了丧尸,警、军队等把所有学校封锁了,学校里还有幸存者在避难,鹏威要坐车回校但是危机来了,潜伏回小学救弟弟。返回现读学校发现自己喜欢的女生和同学朋友还幸存的活着避难又奋不顾身的再闯回学校!
  • 古杭杂记

    古杭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晚风何时来

    晚风何时来

    这是我心中的官场,也是不一样的官场,我喜欢这样的官场,正如同我喜欢这个社会。
  • 少爷的专属宝贝

    少爷的专属宝贝

    《失忆女孩》女孩和男孩在七年前定下来七年之约,女孩去了法国,可是途中出了事故。女孩被救但是却失忆了成了白氏集团的白曦凝。男孩是莫熙洋,二人再次相遇,却互相不认识,她不知道当初是多么的喜欢他,现在她却跟别人订婚。恢复记忆后,意外发现当年的事故是人故意造成的。这次的失忆之路会怎么样呢?
  • 唐门追杀令

    唐门追杀令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世情险恶,人情如霜。唐门四子唐漱,被武当掌门追杀过,被唐门追杀过,被东厂追杀过,诶,闹太套!!!活下来的,就是传奇!
  • 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

    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

    《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为图文并茂的尼泊尔游记,涵盖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博克拉、奇特旺等重要目的地的旅行记录,文字生动,图片精美,且附有相应旅行指南,对于希望前往尼泊尔的读者来说,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最受世人青睐的旅游国家,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景观,拥有多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 司马南闯天下

    司马南闯天下

    一个家族的覆灭,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一个bug般的空间,主角光环再次启动,神秘老者的传承,大陆的住宰,现代社会的至高无上,神秘组织的组织者,主角是否能再创传奇,请关注《司马南闯天下》
  • 首席大人,轻点宠

    首席大人,轻点宠

    他是不可一世的帝国总裁,却唯独对这个小女人宠之入骨,爱之如命。“你以后就是我的女人。”南宫焰站到她的面前,咄咄逼人的开口。从此,爱她、护她、宠她,是他此生戒不掉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