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8年初春,春寒料峭,冷艳的腊梅花却似锦缎云霞,粉的白的,看一眼便让你不能忘记。江南的赏梅胜地当数冶城东郊的梅花山,早在明清时期就久负盛名。每逢早春,皑雪消融,正是梅花争奇斗艳的季节,来此赏梅的人络绎不绝。
当历史进入“不爱红装爱武装”的60年代,花虫鸟兽被扫进“封、资、修”的垃圾箱时,梅花山因此被冷落了下来,“赏梅”就成了教科书上言古的代名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梅花山没有游人了。
这不,在一株苍老遒劲的梅树下,有一对俊男靓女正细声慢语,男的中等身材,留着小平头,眼睛上扣副眼镜;女的娇小玲珑,肌肤洁白如雪。他们都穿着学生服,颈上都围着一条草绿色围巾。
从校服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是大名鼎鼎的市干部子弟中学的应届毕业生。男的叫高明文,女的叫苏玉。因为他们精神太集中,讨论的问题太重要,以致他们没有注意到四周还涤荡着冰一样的寒气,以及随风飘落的梅花。
高明文现年18岁,特殊的年代过早地塑造出了他那特有的气质。他参加过全国学生大串联,见过领袖;批斗过干部子弟中学原校长史文才,并揪住他的二分长发,给了他一记连自己至今都无法忘记的耳光。
高明文的家庭背景不太好,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高德培出身于金陵破落的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时向往革命,参加过进步组织。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热血青年离开沦陷区,奔向重庆和延安。
有一天,高德培最要好的同学苏定远约他奔向延安,恰好他的父亲病重,未能一道成行。为此,高明文不知责怪过父亲多少次,认为他失去了一次比生命还重要的机会。不然,高家也成了百分之百的革命家庭,他高明文也就有了和苏玉一样的地位。好在1948年高德培参加了冶城党的地下组织,总算避免了个人历史上更大的遗憾。
高明文的母亲是原国民党中央大学某教授之女,贤惠淑达,解放后在市某所中学教国文。高明文很喜欢自己的母亲,但总觉得母亲是家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果然,在反右运动中有人开始怀疑国民党的教授之女必然与国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在有市教育局任书记的丈夫高德培这把保护伞,最终没有形成一片喊打之声。
熬过那阵风,父亲还是和母亲商量,让她以身体不适为由,从教师岗位退下来。对于这个决定,高明文觉得父母特别英明伟大。
苏玉是苏定远的小女,当年苏定远到了延安后,就加入了八路军,并赶赴抗日前线,多次立功受奖。1949年,他随二野强渡长江,并作为第一批留守冶城的某部正师级军官,开始了建设冶城的工作。由于工作之便,苏定远很快就和昔日好友高德培取得了联系,两家也就开始走动,高明文也就是在这时候认识了苏玉,并且知道他们两人都在一所中学。
由于两家特殊的关系,高明文和苏玉要比其他同学走得近,关系也比较密切,。两家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时间飞逝,眼看着快要毕业了,忽然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说是中央决定要解决北煤南运问题,文件已经压在冶城军区最高长官许司令的手上。
高明文年纪不大,但政治嗅觉特别灵敏,他觉得如果消息可靠,一场空前的大运动将在江南展开。既然是运动,那么对于一位要求进步的热血青年来说,自己显然有了用武之地。为了证实消息的可靠性,他问了父亲高德培,高德培却闪烁其词。高明文只好求助苏玉了。
“苏玉,你爸真的是这样说的吗?”高明文有点不相信。
“是啊!他还叫我暂时不要说哩!”
“那你不是对我说了吗?”
“你?你不一样嘛!”苏玉害羞地说。
“苏玉,你参加吗?”
“什么?”
“开发江南大煤田啊!”
“不知道啊!我听我爸的。”
“那怎么行?万一你爸不同意,你就不去了?”
“当然不是!只要你们去,我就去!”
“好!一言为定!”高明文伸出手,跟苏玉的握在一起。两人四目相对,一时倒生出不少豪情壮志。
2
高明文到家的时候,母亲正在厨房做晚饭,父亲高德培尚未回来。高明文悄悄地走进自己的卧室,悄悄地躺下,显得异常兴奋。离开梅花山之后,时间尚早,他邀苏玉看了场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这本书二人很早就看过了,有的章节还能倒背如流,但在看电影时二人还是热血沸腾,好几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现在,高明文躺在床上,想的最多的还是苏玉。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他和苏玉之间有了一层说不清的关系。在学习上,苏玉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在容貌上却是全校女生中最出众的。凭着过硬的家庭背景、娇美的外表,追求她的男生不下一个连,她收到的情书可以用箩筐来计算。
高明文凭着超人的才智,能写一手的锦绣文章,加上一副文质彬彬的外表,同样吸引了许多女生。这样一对可以称得上才子佳人的金童玉女,惺惺相惜,能不让同龄人羡慕得要死?好在眼下二人的兴趣和精力,并没有完全放在谈情说爱上,更多的只是把对方当做自己倾诉的对象。
天黑的时候,母亲叫高明文吃饭,他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倒吓了母亲一跳。父亲高德培刚下班就一头扎进书房,这时他摘下眼镜,边走边揉着太阳穴,在那张老式木质靠椅上坐下来,表情显得很严肃。
桌上已摆上了三菜一汤,每人还有一碗掺着土豆的大米饭,这样的伙食在几年前那场自然灾害时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已经逐渐平常起来。不过,生活的改善并未给高德培带来多少喜悦,最近他的脸色一天比一天凝重,作为当时我们党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教育家,他心中的那些想法是不可能轻易流露出来的。
一家三口终于坐定吃饭,照例不声不响。以往吃饭的时候,高明文不会主动说一句话,每次都是父亲问他一些学习上的事,他只是回答“是”或“不是”,多一句他都不说。今天高明文一反常态,几次张口想跟高德培说话,话到嘴边他又收了回来。他发现父亲脸色相当难看,吃了几口饭,眉头紧皱,似乎饭菜难以下咽。
母亲瞧了半天,知道丈夫肯定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于是小心翼翼地问:“老高,发生了什么事?”高德培埋下头,郁闷地说:“老林头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
“哪个老林头?”高明文问。
“还有哪个?就是那个不肯到台湾的林忠啊!”
“为什么?”高明文认识林忠,他的父亲是国民党早期创始人之一,解放初期,蒋介石几次动员他到台湾伪中央大学任教,他都斩钉截铁地说:“你可以砍我的头,但我决心留下来报效祖国!”蒋介石骂道:“娘希亚!要不是看在你老头子的分儿上,早就砍了你!滚!跟共产党跑去吧!”就这样,林忠留了下来,而他一直是高德培的得力助手。
“这样的人,怎么就倒霉了呢?”高明文不解地问道。
等了半晌,高德培才回答:“这些事,你少问!”
“为什么不让我问?我都18岁了!”高明文说。
“你还嘴硬!”高德培显然生气了,他指着高明文说,“你18岁又怎么了?想造反了,是不是?我看你昏了头了!”
经高德培这么一骂,高明文不敢再议老林头的事,就连他自己的事也不敢问了。
3
第二天,高明文走进环境优美的干部子弟中学,看见许多学生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他挤进去,看见自己的好朋友王小虎正眉飞色舞地发布着振奋人心的消息:“信不信由你,全市本届初高中毕业生全部列入矿校,参加开发江南煤田的伟大战斗。同学们!我们大有作为的时候到了!”
王小虎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一阵掌声。高明文一把将王小虎拉出人群,表情严肃地问道:“你的消息可靠吗?”王小虎道:“怎么不可靠?学校里都传遍了!嘿!真带劲!哎,你是学生会的宣传干事,怎么这回消息不灵通了?还有啊,有消息说,凡是参加开发江南煤田的毕业生就不再上山下乡。明文,这机会多好啊,你说呢?”
高明文点点头,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这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福气了,我们真要好好感谢党中央啊!”心里却想,省得再找关系了。
“小虎,走,我们到教务处问问。”不等王小虎答话,高明文拉着他就走,不一会儿来到教务处门口,只见教务处里外挤满了人,他们正嚷嚷着要进去,而里面的人已经往外涌,领头的是学生会主席刘月亭。
刘月亭生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中等个儿,满脸福相,十几个同学一围,就跟众星捧月一般。高明文不服,心想: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以后看谁吃得开!转身要走,刘月亭看见他了,直接喊道:“你别走,明文!跟我们一起去贴海报去!”高明文淡淡地问:“什么呀?”“走啊!去了不就知道了嘛!”高明文还在犹豫,王小虎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他这才跟着走。
一大群人涌到忠字墙旁,看着刘月亭展开手上那张特大的海报,高明文扫了一眼,马上精神抖擞,主动冲上去,帮助张贴。刚贴好,人群中有女生喊他,他没听见,站在刘月亭旁边的陈一万示意有人叫他,他才回过头去。
“苏玉!”见到苏玉,高明文很激动。
“明文你出来!”明文看见苏玉的鼻尖上已渗出了晶亮的汗珠。
“有好消息吗?”
“有啊!跟海报上说的差不多!”
“这就是好消息啊!”高明文一把抓住苏玉的手,“谢谢你,苏玉!”
不料,苏玉眼里却溢满泪水。
“怎么啦?你哭了?不至于高兴成这样吧?”王小虎惊讶地问。
“是啊!你怎么啦?谁欺负你了?”高明文掏出手帕,一边递给苏玉擦泪,一边问。
“还有谁!我爸啊!他不让我参加开发煤矿,他要我先上军校,我怎么能答应!这让我怎么办啊?”苏玉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你爸这样做不对!作为老革命,他的思想怎么这样落后!”高明文愤愤地说。
“是啊!我想他可能认为你是女生……”王小虎帮着腔。
“住嘴!我苏伯伯怎么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你别瞎说啊!”高明文数落着王小虎。
“明文,是你错了!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我爸已经被任命为江南煤田开发总指挥了。他支持开发江南煤田,只不过他是老封建,总认为这跟他当年打仗一样,女孩子是不能当主力军的。”
“不行!我今晚就去找苏伯伯!”
“对!找他去!”
“不要!这样肯定惹他生气,明文你不是不知道我爸的脾气。”
“照你说,你向你爸妥协了?去上军校?”高明文有点急了。
苏玉摇摇头,用十分坚定的口气说:“你们放心,开发江南煤田,我一定参加!”
三人说着话,校园里已聚集了很多人,连低年级的同学都出来凑热闹。就在这时,校广播忽然响起来,里面传出了校长周青洪钟般的声音:“同学们,请静一静!静一静!我现在代表校方讲几句话。同学们,你们大概都看了海报了,开发江南煤田,甩掉江南无煤、北煤南运的旧帽子,是一项伟大的决策。这一决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但巨大地鼓舞着江南广大有识之士的斗志,同时也极大地振奋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我刚才从江南煤田开发总指挥部得到消息,为了开发煤田,全国人民已行动起来了。第一批从开滦矿务局、东北矿务局调来的志愿开发团已经到冶城了!”周校长话音刚落,校园里滚过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每次开会,都会选择在最佳、最醒目的位子坐着的高明文,这时突然跳到主席台上,振臂高呼:“向全国人民学习!向全国人民致敬!”台下一片呼声。周校长继续说:“同学们!为了表达冶城人民,特别是我们的一片深情厚意,校党委根据开发总指挥部的意见,决定组织一个欢迎团,上车站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掌声!又是一片掌声!
“热烈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高明文的声音又恰到好处地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