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9400000016

第16章 凉茶营销大战(1)

当我们把视角扩大到整个凉茶业的营销竞争时,便能够对整体的凉茶营销战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清晰的脉络,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凉茶江湖的恩怨情仇。

王老吉虽然是凉茶业的始祖,但是在加多宝公司租赁王老吉品牌之后,发展之路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中间更遭遇过无数强敌的进攻。

凉茶后来者对王老吉的进攻

第一轮:春和堂的进攻

第一个勇敢地向红罐王老吉发起正面阵地战进攻的,是黄色包装的春和堂。

渠道始终是饮料企业的生命线,可以说,得渠道者可得半分天下。但渠道客户多半出身代理商,缺乏整合营销能力,对消费者研究不足是导致这类产品没落的主要原因。

春和堂依靠其多年经营饮料及酒类产品建立的成熟渠道体系,迅速打开了销售网络。春和堂的老板与加多宝老板有着很深的渊源,而且加多宝的前身亦是代理起家,可以说春和堂老板是看着红罐王老吉被加多宝一步步做大的。

本来,春和堂是很有机会成为行业老二的,事实上其在第二的位置上也待了一段时间。可惜,用阵地战的模式向行业老大进攻,悲剧总是不可避免的。

早在2004年王老吉开始销量增长,渠道经销商普遍开始看好凉茶饮料市场时,春和堂就以仅次于王老吉的推广力度,采取高举高打和人海战术进行阵地战市场进攻。春和堂认为王老吉的弱点在于无药味,想以“正统的凉茶,药性实在”来差异化诉求,将自己定位为真正的凉茶。

然而,消费者对其略苦的“正统的凉茶”口味并不买账,而其后来打造“健健康康,春和堂”的品牌定位与消费者购买心理也毫无关系。

春和堂在初期获得了众多经销商的追捧——很多以前因轻视王老吉而痛失经销权的经销商,将美丽的发财愿望寄托在第二品牌“春和堂”上。春和堂在新品推广初期如入无人之境,风光无限,在渠道上不断攻城掠地。

但是,上市半年春和堂就在疯狂膨胀中陷入了“渠道大量压货—回转困难—为业绩加大渠道促销—再压货—渠道杀价—产品价格崩盘—渠道无利润—渠道商拒绝进货和销售”的恶性循环中。

综合来看,春和堂的问题有三点:

第一,产品定位模糊,未能真正找到王老吉的对立面。包装颜色虽然有对立,但是在品牌定位和广告诉求上并无实质性的对立。这一点,后期的万吉乐则真正做到了跟王老吉“势不两立”。

第二,品牌运作混乱,这也是代理商出身的企业做产品的弊病,重销售、轻市场,会渠道压货,不会终端动销。

第三,销售管理粗放,对市场的销量期望值过高。做市场销量不能只靠豪气,初期渠道招商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产品已真正立足,粗放式的管理在市场遇到阻力时必然会导致混乱。

春和堂目前退守广西和广东的部分二三线市场,还有点销量,只是想卷土重来争取老二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如今和其正、广药王老吉的销量已经是春和堂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了。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在春和堂之前,二十四味凉茶几乎和王老吉同时起步。二十四味凉茶也是少数几个能盈利的凉茶品牌之一,当然,这跟它本身能帮其他企业贴牌生产、自有产品多、费用分摊小也有关系。很早以前,二十四味凉茶的母公司一直帮王老吉做代工生产。后来,红罐王老吉和二十四味为了包装打了一场官司,二十四味输掉之后,元气大伤,母公司也就没有再加大市场费用的投入了,但是直到今天,二十四味在广东市场仍有一定的销量。

第二轮:各大药企的进攻

与代理商出身的春和堂蛮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较强品牌运作能力和营销经验的药企,但多半也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大企业犯大错误。

第二轮勇敢(或者说鲁莽更适合)地进行阵地战进攻、大胆冲锋的是以各大药企为背景的企业。

前面曾举了上清饮(上市公司香雪制药旗下品牌)的案例,而潘高寿、念慈庵、三九下火王、星群夏商菊、万吉乐等,基本如出一辙,都是采取了标准的阵地战进攻方式,用王老吉最熟悉的方式作战,产品一来就主推罐装,推广先猛轰电视和户外广告。

我们常常在户外看见这些企业铺天盖地的广告,在终端却迟迟不见产品踪迹。空中的轰炸效果也落不到地面,这导致广告资源绝大部分都打了水漂,品牌并没有被消费者真正接受,不由令人替这些企业的宣传费用痛惜。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些企业的很多罐装产品零售价居然一上市都比王老吉贵,而且随后也没有把价格调低,完全一副自信十足的样子。

当然,某些品牌的营销方式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白云山凉茶(属于白云山药业)后来主攻500毫升的瓶装和250毫升的纸盒产品,并收到了一定效果,使得市场缓慢增长。不过,“凉茶有果味”这个广告诉求实在是反面教材,甚至不如“熬夜,就喝白云山凉茶”的原广告语和品牌定位有力度。

邓老凉茶(属于养和医药,新南方集团旗下)的品牌包装设计、定位和广告语都非常有差异化——“现代凉茶,去火不伤身”,只是价格贵了点,而且味道是凉茶中最苦的。当然,邓老的功效也是最明显的。可惜,凉茶之战是心智之战,邓老凉茶的功效虽然是最好的,但大多消费者并不需要可以治病的凉茶。而邓老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真正的聚焦点,双线作战,罐装挑战王老吉,凉茶铺挑战黄振龙,虽然凭借新南方集团朱氏家族的财力支持,有段时间两者都做到了前三名的位置,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制约邓老凉茶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家族治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问题。

另外,广东医药集团和广东粮食集团联手推出的本草蜜凉茶,用的是绿色的包装,主打500毫升和1.5升的瓶装,差异化较强。企业也知道自身实力和经验跟行业巨头相比尚有不足,于是放弃了常见的高举高打策略,开辟农村包围城市,开打游击战。虽然销量不高,但至少能够降低亏损额,也不容易了。假如和其正之后没有出瓶装,广粮的本草蜜凉茶还可以多存活几年。

诚然,企业在进入凉茶市场时都想作出完整的品牌规划,想走差异化路线,但也正是这种假差异化害苦了很多企业。这些产品在消费者看来,依然是第二个王老吉。试问,同类的产品(难道你们不是凉茶?)加上同样的价格(很多产品反而更贵),消费者在尝试新产品之后的下一次购买行为自然又习惯性地回到王老吉上了。

第三轮:和其正、顺牌、黄振龙的进攻

凉茶大战跟可乐大战太相似了,对于结果我们甚至都没有兴趣去预测。

在第三轮大战之前,虽然达利(和其正背后的母集团)、瑞年国际(顺牌凉茶背后的母集团)等企业已经明知凉茶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但仍然趋之若鹜。

团队无疑是营销战的关键力量。在战场上为祖国存亡而拼杀的战士和为谋求生活费而打仗的雇佣兵,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在营销战中,职业经理人和职业操盘手像极了战士和雇佣兵的关系。

而在凉茶市场上,一群看上去似乎富有经验的操盘手大行其道,很多企业正是被他们华丽的履历和针对性极强的谈吐所折服,在创业期都去学习王老吉成熟时期的高举高打的阵地战营销模式,费用很大、效果很小、教训很惨。

达利的和其正、瑞年国际的顺牌凉茶也是被同类型的营销战思维所影响,一上来也是采取标准的正面进攻,大打阵地战。

顺牌的产品线一开始设计得比较长,各种包装规格都有,可是在这个阶段,丰富的产品线对于市场已经不算差异化,反而不够聚焦、缺乏吸引力。高举高打的策略,注定渠道缺乏利润,自然也就没有动力推广新品了。

黄振龙虽是凉茶铺经营的第一名,在推出了包装和口感都颇具差异化的黄色罐装凉茶后原本是相当具有威胁性的,可惜黄振龙的团队只懂凉茶铺经营,不谙真正饮料行业的奥秘,其运作状况亦是差强人意。

红罐王老吉神话产生的同时,也造就了与王老吉相关的许多从业人员的个人增值。加多宝企业俨然成为了凉茶人才的黄埔军校。很多企业对加多宝企业的人才,尤其是营销人员,大有渴求之势。但他们却有所不知,即便是成功的团队,也是鱼龙混杂。目前,真正加多宝企业的核心高管团队无疑非常稳定。而各跟风企业所能挖角的都是非核心层营销人员,若以区域的经验来管理全盘,犹如普通人走钢丝,危险之极!

第四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进攻

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开展进攻之初,或许大家都认为唯有这一轮的凉茶战争才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可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它们在凉茶新品的进攻上乏善可陈。论推广力度,两乐还不如和其正、霸王凉茶,甚至不如顺牌凉茶。

当然,也许这正是两乐谨慎出击的表现,不盲目乐观自信,而是小心翼翼地试探。

可口可乐的健康工房、百事可乐的草本乐,都犯了很奇怪的错误。首先是缺乏一个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定位,品牌包装上想传递的信息过多、过乱;其次是营销作战模式摇摆不定,既不像小规模的游击战,也看不出是在打阵地战;第三是大企业病,新品牌的决策比较依赖广告公司、品牌顾问公司等外脑,缺乏有独立创新精神的新品牌上市项目负责人。

两乐等国际巨头,必然不会放弃凉茶这个大市场。虽然可口可乐已经在健康工房上交了学费,但其野心仍然未死,蓄势待发。百事可乐在草本乐的推广上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康师傅收购百事可乐中国业务之后的两三年之内,应该不会再轻易推出凉茶新品了。

事实上,两乐这种国际巨头最擅长的是打阵地战,正面进攻,这正是品类领导者最喜欢的营销战方式。用阵地战正面进攻,失败的概率将会非常高。因此在凉茶品类上,无论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是日本的饮料三巨头三得利、朝日、麒麟,又或是韩国饮料第一品牌乐天七星,都无法对加多宝和王老吉造成真正的威胁。

试想一下,在消费者心目中,凉茶代表着什么?凉茶是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可口可乐的凉茶会比王老吉更好,你信吗?

同类推荐
  • 高技术企业集群

    高技术企业集群

    本书首先建立高技术企业集群治理的分析框架;继而综合参考国内外学者相关论述,得出了高技术企业集群形成及演化机理;最后探讨了诸如政府治理、信任机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品牌化、国际化等高技术企业集群的问题。通过对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第三意大利等世界知名高技术企业集群地的介绍和分析,为我国治理高技术企业集群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通过对黄如论的描写和评述,为我们揭示出了一条真正能通向成功的经商之道。黄如论出身寒门又无靠山,为何能在不可胜数的民营企业家中脱颖而出?他的企业为什么能持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经历那么多风浪他都能越做越强?他为什么能多次名列“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的榜首?书中写得很实在也很清楚。黄如论的这种经商之道,如王朝柱评述的那样,它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当代世界经营管理与文明发展的新鲜经验,更是在他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和验证的。
  • 胡雪岩商学全书

    胡雪岩商学全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话说得很巧妙,简单而形象地勾勒出商人之所以为商人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对于跨入信息化时代的商家而言,更是如此。全球一体化的逐步确立,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林立的商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日益惨烈、你死我活的全球争夺战,使得原本喧嚣、复杂的商场变本加厉,暗无天日。
  • 老板《论语》释义

    老板《论语》释义

    “管理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管理学,一是类的管理学。管理学科学化的命题是对中华民族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复归,使“以人为本”命题由抽象转变为具体。
  • 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生活中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各行各业中担当重任的人,他们独特而又迷人,可以兢兢业业又能一呼百应。他们也许没有过人的技术,也许没有庞大的资源,但他们有着神奇的令所有人为之倾倒、让所有人愿意追随的魅力、素质和能力。正是这种魅力、素质和能力,注定了他是一位成功者!
热门推荐
  • 火焰王冠

    火焰王冠

    从北方的雪原,他把火焰燃向了南方的土地当他站在那里的时候,人们就知道他的名字美女心中的王子,诗人眼中的英雄,歌者口中的王冠他之一生,当是长歌
  • 经营管理必备

    经营管理必备

    本书荟萃了成功大师的成功理,论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
  • 另类的学生

    另类的学生

    万年前一个神秘的圣物“鸿蒙之珠”出世,引发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上古传说鸿蒙现、圣人出,无数的种族被卷入战争,最终鸿蒙之珠被打入黑洞之中,由于鸿蒙之珠的消失各族商议停战,待鸿蒙之珠再现之时在争夺。一个来自地球的小子的穿越而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语言的力度(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语言的力度(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各行各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需要多个信息的综合作用,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达到顺利的交流,信息也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反之,语言能力弱,信息就不能很好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交流出现中断,甚至中止,交流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别其学识、修养和能力。
  • 有了女人有了娃

    有了女人有了娃

    每个城市都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总有些人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不论女人还是孩子。这些关于女人,关于孩子的故事,像极了尘埃,那么渺小,却让人窒息。我斗着胆子,借着夜色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为得是告诉每个迷航的水手,没在海里翻过船的水手都成不了船长!
  • 乡村小道士

    乡村小道士

    乡村少年,擒妖捉鬼,打架泡妞无所不能……
  • 类人传

    类人传

    少时,你抬头看见天空划过一颗流星,就以为自己看见了整片星辉,你轻易的将自己交给这个世界,却不知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你。
  • 逆袭之无良女教师

    逆袭之无良女教师

    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血罗刹竟阴差阳错的当上了圣天学院的老师,并被委以重任?课堂上,某位逃课的同学笑嘻嘻的问众人:“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闻言,抢先一步堵在门口的某女懒洋洋的回了句:“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我来了,而你却没有毕业!”
  • 狂人印记

    狂人印记

    为你而狂~千世轮回,万世等待。是执念、也是信念吧。
  • 灵云曲

    灵云曲

    一曲灵云,鲜血与音符交合之下,前尘往事尽显眼前。是谁甘愿魂飞魄散换来相约十世,是谁倾尽江山,只为携手红颜,是谁流尽鲜血,求得心上人一世长安。是谁……美人泪,杯中酒,天下任,丈夫肩。这是本被嫌弃的书,待大妈整理好思路再过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