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2500000018

第18章 被遗忘的历史(2)

伊玛·霍格(Ima Hogg,1882—1975),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父亲詹姆斯·斯蒂芬·霍格(James Stephen Hogg)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在19世纪末曾连任四届州长。霍格对爱女的个性和判断力十分信赖,很早她就在父亲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906年父亲去世后,她便利用家庭的财富和政治关系,参与各种公民活动和公益事业,她的主要兴趣之一是在精神病保健方面。她提出通过德克萨斯大学为全州提供精神保健的设想,因此捐款为这所大学建立了一个出色的研究机构——即今天我们所知的霍格精神健康基金会。她还建立了休斯敦儿童指导中心,在儿童精神病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伊玛·霍格也喜爱音乐,她在组建休斯敦交响乐团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担任了多年董事长。她还对保护历史文物感兴趣,在当时这个人人沉溺于经济增长的州里,实在是一种罕见的品位。她在这方面的一些项目中,最为人知的就是贝优本德(Bayou Bend)庄园的捐献。近40年来她一直住在这里。1966年,她把这个产业连其漂亮花园一起捐给了休斯敦美术馆,并赞助了维修经费。这里收藏有大量细心考据过的美国古董和家具。

自19世纪以来美国妇女慈善家行列的最后一位是玛格丽特·奥利维娅·斯洛克姆·塞奇(Margaret Olivia Slocum Sage,1829—1918)。其实从许多方面来看她都应该名列第一。她的基金会是美国第一个由妇女建立的基金会,也是那时最有想法的基金会:其项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董事会享有较多的权责。它不仅贯彻了塞奇夫人矢志不移的理想,而且推行了很多新的重要想法,如利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来建构改革的措施。可以说,玛格丽特·塞奇对公益事业的行事方法,在许多方面预示了20世纪美国公益事业的一些重要趋势。

塞奇夫人是纽约上州的名门之后。1847年她从埃玛威拉德女子中学毕业后,教了22年的书。中年时嫁给了纽约一个非常富有的鳏夫拉塞尔·塞奇(Russell Sage)。这位商人根本不赞成做善事,他时常被人们贬斥和嘲笑为吝啬鬼,说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高利贷者、一个败坏政界和司法界的人。很多人都认为他毫无良心,“对公益事业一毛不拔”。不论对其性格的这些描绘是否完全属实,他的第二任妻子的喜好肯定大不相同。1906年她丈夫去世之后,塞奇夫人很快就成为一位美国的新慈善家。根据丈夫的遗嘱,她继承了6300万美元。按照当时报纸的调查统计,这笔钱使她成了美国妇女中的首富。她立即着手建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很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基金会是以她丈夫的姓氏命名,以示纪念。

玛格丽特·塞奇是一位争取女权的斗士。也许是由于自身婚姻生活的体验,她相信妇女在道德上是优于男人的,因而对于文明道德的进步负有主要的责任。她还下决心要帮助美国的穷人改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但她对那种不加区别、单纯为了改善条件的布施办法很有疑虑。她要为消除贫困的根源真正做些实事,而不只是给钱去缓解个人的苦难。

在设计基金会的法律形态时,塞奇和她那位在公益事业方面经验丰富的律师都认为,一个慈善信托基金“在形式上和方法上都应该是有弹性的,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以便长期地为改善美国的社会状况作出贡献。他们共同拟定了基金会的章程,其开放灵活的慈善目标和清楚明白的公共政策在当时都是罕见的。

塞奇夫人给这个实体注入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该基金会在1907年正式注册成立。当时全国只有8个基金会,与新成立的塞奇基金会资金旗鼓相当的也有2个,但是没有一家像它这般活跃积极。它所宣布的目标除了为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提出方案并加以推行外,别无其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开展各种社会调查,把调研的结果提供给有影响的人士,并动员公众舆论来推动实行改革。

在那久已逝去的充满憧憬的年代,人们对以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新主张非常热心。纽约及其他城市的报纸立即对这个刚刚起步的基金会表示赞赏,称赞它宏伟大胆的目标、它给予董事会主事的自由度,以及它捐赠的规模。一家报纸说:“它是所有现代公益事业中最出色的馈赠之一。”另一家报纸说:“它的管理者们再也不必受那些没完没了的查询或信条的约束了。”当时对拉塞尔·塞奇基金会的好评,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基金会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它聘请了一个好的班子,并委派了一些意义重大的研究计划。多年来,基金会赞助的工作的质量、这些研究对于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和法令的影响是相当可观的。它成为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极受各界的尊重。它促使学术界的专家们、有影响的私人社团和政府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解决住房、托儿、福利改革,特别是有关劳动妇女的种种问题的方案。它创造的这种基本运作过程本身,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0年后出现的布鲁金斯研究所和二十世纪基金会这类智囊团体,就是以它为榜样建立起来的。

玛格丽特·塞奇在基金会建立后的10年内,一直积极地亲身参与基金会各项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直到1918年去世之日。在她逝世后,拉塞尔·塞奇基金会逐渐变得更侧重于学术问题,而不是实际的社会改革活动了。基金会向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等这一类机构和许多大学科研中心进行捐赠,对这些机构的重点研究项目、新的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新学科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创建人那种社会活动家的精神已不复存在,但她创立的这个机构仍然坚如磐石,一直受到学术界诸多人士的高度敬重。

玛格丽特·塞奇代表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这样一批杰出妇女:她们不只是慷慨的捐赠者,而且具有很完善的如何达到公益事业成效的观念。例如安娜·珍斯,她所有的捐赠都强调要追求长远的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人的自信、自立能力的项目上,而不仅是提供治标性的援助。伊丽莎白·米尔班克·安德森也同样对仅仅触及表象而非根源的善行持怀疑态度。因此,她把兴趣放在基础科学的研究上。她对儿童及社区保健中心的捐赠,只是为了“提供过渡性的援助,直到政府机构承担起这些责任为止”。

其他妇女捐赠者也都认同这种私人捐赠与政府政策之间关系的看法,认为私人的行动应激发起政府的呼应。如凯特·梅茜·拉德就认为:“在一个开明的民主社会里,私人公益事业最大的作用在于投资开发新的主意构想,使之逐步付诸社会实践,然后就该交由公共机构接手并继续下去。”

重要的第二阶段变化

以上关于美国妇女慈善家们高尚的事业和思想的概述,挂一漏万,只能简略地展示她们对国家这一重要传统所作贡献的规模和范围。长期以来,这些贡献极少得到承认,这些历史也大部分被忽视和遗忘了。

这些小传介绍的都是妇女作为捐赠者、作为基金会的创建人的事迹。妇女参与公益事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不太受到注意,就是她们作为专业人员的作用。幸好,在近几十年里这方面发生了急速的,甚至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担任公益事业的项目主管、高级职员乃至基金会的行政首脑。

在美国慈善文化中有一个存在已久的奇怪的反常现象:虽然人们都认为在美国生活中,妇女是最富同情心、最能关心和抚育人,也通常最有改革精神的力量,但在基金会的领域中,那些主要以慈善、教育和改革为目标的机构的领导和专业职位,几乎全被男性垄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久也依然如此。

近40年来,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在美国基金会的专业队伍乃至管理层中的人数急剧增加。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像基金会理事会、独立部门联合会等为公益事业服务的专业机构领导层中。

这种悄然发生而颇具规模的变化迄今仍在进行中,它不仅显示了在公益事业和其他非营利性活动中男女两性的平衡或不平衡数量上的变化,而且多半也预示着这些事业的风格及未来的抉择取向将出现的质的变化。

现在妇女们的表现已充分证明:在组织和管理公益事业上,只要给予机会,她们可以和男人一样能干,就像她们一直以来都是胜任的捐赠者一样。不过近年来妇女大量进入公益事业担任高级行政人员和主要项目总监这一巨大的和相对急剧的变化,还仍然不太受人注意。

在上一代人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过数量相当多的出色的妇女捐赠者;但在基金会的行政主管和专业人员的层次中,实际上并没有妇女的位置。而现在,很多,也许是绝大多数主要的基金会,都至少有一位妇女任董事;还有如杜克基金会等,已由妇女担任主席。今天在美国公益事业管理层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是女性,其中最著名的有:联邦基金会的首脑玛格丽特·玛奥尼(Margaret Mahoney);洛克菲勒家族的公益事业高级顾问伊丽莎白·麦科马克;宏大的皮尤纪念信托基金的首脑丽贝卡·赖姆尔(Rebecca Rimel);卡内基公司的执行副主席芭芭拉·芬伯格(Barbara Finberg);西北地区基金会的主席特丽·廷森·萨里奥(Terry Tinson Saario);乔伊斯基金会的首脑德博拉·莱夫(Deborah Leff);堪萨斯城社区基金会的首脑贾尼丝·克瑞摩(Janice Kreamer);纽约社区基金会的首脑芭芭拉·布卢姆伦(Barbara Blum);还有苏珊·贝雷斯福德(Susam Berresford),她已被选为全国最大的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主席富兰克林·托马斯(Franklin Thomas)的接班人。

同样出色的还有一些项目总监,她们已使自己的名字具有了传奇色彩,如福特基金会的艺术项目总监马西娅·汤普森(Marcia Thompson)和该基金会拉美裔、印第安及其他少数民族项目的总监西沃恩·奥本海默·尼克劳(Siobhan Oppenheimer Nicolau)。

在公益事业的联合机构中,妇女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杰出的是非营利社团的统筹机构——独立部门联合会的研究主任弗吉尼娅·霍金森(Virginia Hodginson),非营利部门研究基金的首脑伊丽莎白·鲍里斯(Elizabeth Boris),基金会中心的首脑萨拉·恩格尔哈特(Sarah Englehart)和慈善事业圆桌会议的总监金伯利·丹尼斯(Kimberly Dennis)。还有其他一些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如《慈善纪事报》的执行主编斯泰茜·帕尔默(Stacy Palmet),以及曾任克尔基金会首脑的安妮·摩根(Anne Margan),她现在是许多捐赠者和基金会的顾问。

这些妇女全都极富才干,在她们各自的领域中超群出众。紧随她们的脚步,还有新一代更大一批年轻有为的妇女专业人士出现。不久前还几乎由男性垄断的公益事业,经过这一悄然而又急剧的变化,如今正朝向男女平等地承担主要领导职位的方向发展。

妇女现在已得到机会和认可,她们也证实了自己的行政和专业能力。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是,随着她们的影响和权威日益增大,她们是否会与她们的男性前任有所不同,给公益机构及其运作带来更多的敏感性和同情心,使之更适于承担它的任务。

譬如,现在举国上下都逐渐认识到家庭观念的深远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到上一代人抚育下一代的责任,以及忽视或丧失这些将带给个人与社会的灾难性后果。而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天性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承担抚养教育儿童、维护家庭关系、照顾贫苦病残等责任。所以,现在看来,公益事业的女性化完全可能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适应美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无论如何,这些变化将会继续扩大妇女在新世纪公益事业中的作用和影响,它将带来重要的,甚至根本性的转变。

同类推荐
  • 这才是最牛团队:从携程到如家、汉庭I

    这才是最牛团队:从携程到如家、汉庭I

    本书用小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携程这个完美的团队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辉煌的全部发展过程,深入浅出地总结了携程成功的原因。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携程在创业之初如何选择团队成员、如何融资、如何转型收购找到赚钱最佳途径,又如何在公司发展壮大时上市,通过纳斯达克造富游戏实现财富飞跃。本书是一个教学案例,也是一种新文体。书中每一章都由语录、寓言、正文、小结、应用等五个部分组成,既有小说那样的生动故事,也有教科书那样的理论分析,让你在精彩的故事中学会如何打造最牛团队。
  •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橡树管理者书架: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陈默编著。作为管理者,身在职场,面对下属、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现。因为所处的位置,面对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魅力表现是管理者所共有的。
  •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促成私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曾经有不少人精确地计算,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高程度。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面前,很多私营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加强管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裂纹,我们希望能够尽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力求将管理理论与私营公司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全书从私营公司成长、家族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向私营公司的经营者介绍一些基本但却前沿的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如企业成长理论、木筒原理等。力图使私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突飞猛进,把私营企业做强做大。
  • 中国人不可不知:影响世界的68则管理寓言

    中国人不可不知:影响世界的68则管理寓言

    本书精选了68则流传甚广的对管理者和普通人都富有启发意义的经典管理寓言。对这些寓言进行了适当的阐述,并在后面加上与寓意相近的现代管理经典案例和精炼的点评。
  • 你我不是同林鸟:培养最优秀的员工

    你我不是同林鸟:培养最优秀的员工

    管理成功学是把管理学与成功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是企业成功的本质,把管理看成领导力的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员工与老板一起成功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的新学科,从而使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路线图得以深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它既是管理学与成功学的综合学科,也是管理学与成功学的边缘学科。人类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实现自己某方面的目的。目的实现了,就是成功;目的没有实现,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可以相互转化,但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成功。人类认识管理规律,形成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大的成功。
热门推荐
  • 咒术师的精神世界

    咒术师的精神世界

    主角仅以一自由模式,便将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垃圾的咒术师职业玩的风生水起,再加上梦中的记忆,让其在游戏当中迅速成长,以一身之力,改变整个游戏的格局,用自己的强势崛起,改变所有人对咒术师的看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咒术师,了解这一款游戏,从而解除自己的危机。他的战斗方式备受诟病,和其战斗,总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憋屈感,何其搭档,又总是被他层出不穷的怪招弄的哭笑不得。咒术师虽是一个辅助职业,但很快便被主角给弄成一个不伦不类的畸形,只不过这个畸形,总是能给所有的朋友带来惊喜,给所有的敌人带来噩梦!总之还是那句话,没有垃圾的职业,只有废物的玩家。
  • 重生之斗白莲

    重生之斗白莲

    她被心爱的人抛弃害死,全因她那个白莲花般的姐姐。重生一次,她怎能放过这对忘恩负义,不顾廉耻的男女?“霏儿,如若你肯嫁我,必用江山许你。”渣男信誓旦旦的保证道。她不过斜眼一瞧,如若没有她,这渣男有智慧走到那一步吗?“妹妹,我将来是进宫为妃的,怎么会与你抢心上人?”白莲花似的姐姐握住她的手。自信的姐姐啊,如果她的心上人当了皇上呢?前世之债,不必她化为厉鬼,也可叫他们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剩女福田

    剩女福田

    重生而来,命运重演,被逼嫁人,这一世从“逃命”开始。偶然间发现左手能掌握植物枯荣定律,生活竟不知不知富足了起来。一旦富足,便有人眼红,极品亲戚纷纷出场。——————————————————————————————————植物杀手,执掌植物荣枯,一把凝聚植物精华,救人杀人神马的最有爱啦……ps:前期有些虐,应“剩女”之名。后面则以种田经商为主,不一样的异能,不一样的“福田”。已经很肥了,欢迎宰杀!!
  • 候门长媳

    候门长媳

    侯门深院里,她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斗小妾,哄公婆,巩固地位,更是将那头狡诈的猛狼打成真正的山鹿,摸顺他的狼毛,收伏狼心,将他变成小狐狸最爱的点心。
  • 傲视暗夜

    傲视暗夜

    光怪离奇的渚月大陆,人心险恶的社会丛林,压迫灵魂的精神荼毒,渴望自由的草根芥子。哭沼边,放逐人,暗夜永无边
  • 幸福的疼痛:身心成长记录

    幸福的疼痛:身心成长记录

    第一代独生子女终于长大了、恋爱了,却不那么渴望婚姻、成为父母。专家们这一代是逃避责任、被宠坏的一代。我称“我们”作“伪前卫”青年。李白、苏轼、孟浩然、晏几道等古代著名“伪前卫”青年,“伪前卫”青年们的集体偶像,但实属一路同党。有想法没办法,这是历代无数“伪前卫”男女的内心慨叹。“伪前卫”男女一生都在勉力突围,妄想跃出主流价值观那安详、冰冷的如来掌心。人是太容易“忘记”的动物,忘记了我们自己也曾是孩子。人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心以及每人都会有的,从童年或少年起就在心中深扎的几根刺。人生自古谁无坎?留取心路映此书。
  • 三生之今生唯爱

    三生之今生唯爱

    轮回,多少次再生,若有再生,愿和你再相见,回眸的一刹那,时光的齿轮逆转,这一世,邂逅,无论你是谁,都将是我的,茫茫轮回之中,只为与你相遇,这一世,会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寻寻觅觅,生生世世的轮回。本书为三生之前世前释的续集,回到了现代,难以维持的家庭终于破碎,龙韵和妹妹龙梓璐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地方,本来以为可以平平静静地生活下去,却莫名其妙的有了一个女儿,从此龙韵做了爸爸,而妹妹龙梓璐呢,成了妈妈,那一年,他驰骋于商界,原本希望做一个小人物,命运却不为人愿,终于有一天,龙韵龙梓璐,两人的感情不仅仅只有亲情,生活开始变得不同……直到那一天,“哥,我嫁给你好吗?”读者交流群号码:64429726
  • 吾逆凡尘

    吾逆凡尘

    天地苍茫,万物生长!又有谁能看清整个世界,能够了解世间万物的一切呢?神禁花园,埋骨之地;苍茫世界,万古辛密,谁主沉浮?纵使他人千言万语,纵然前路百转千折,不屈之人,必将逆得凡尘,睥睨诸天!
  • 经济大清

    经济大清

    这一年,美洲土著经受着残忍的掠夺,大清沉醉在康熙盛世中,俄国的彼得大帝东征西讨,英国光荣革命峥嵘初现!这一年,一个累死在工作中的小审计员穿越到了大清皇子——胤祚的身上。一片小小的蝴蝶翅膀能否吹动大清的资本主义战舰扬帆起航?朱三太子打算反清复明?胤祚说:“推翻大清可以,但只能采用君主立宪制。”沙俄要犯我边境?胤祚说:“给它经济制裁,把他们制裁回原始社会去!”朝鲜吕宋日本等藩国怎么办?胤祚说:“能统一的统一,不能统一的就用经济结构统一!”有人问胤祚:“你最崇敬的人是谁?”胤祚说:“老罗斯柴尔德、卡内基、洛克菲勒……哦,不好意思。忘了他们都没出生……那现在看来只好崇拜我自己了!”
  • 青葱时光,我遇见你

    青葱时光,我遇见你

    很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就遇上了你。感谢你陪我走过那段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