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论是一般关系还是亲朋好友,甚至是父母,都愿意听到别人对他们的感谢话,虽然他们的付出有多有寡,但受惠人一句滚烫贴心的话对他们无疑是一种心理的补偿。
对热情相助的人,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它,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份铜臭。
有时适量的物质回报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无私地帮助过你,某一天当他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拎上礼物去探望,无疑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总之,物质回报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适量地“往重于来”。
当语言回报不足以表达心意,物质回报又不合时宜时,行动回报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回报方式。某单位干部小王幼时父亲不幸去世,是城里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学的。近来叔叔体弱多病,小王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叔叔干家务。还时常利用下乡机会寻医找药。做叔叔的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行动回报不像语言回报和物质回报那样悦耳、显眼,但它是无价的。于细微处见真情,好的行动无须用语言证明。当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求职时历经挫折终被一位贤明的“老板”录用之后,最好的报答不是好言好语,也不是厚礼,而是实干。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
希腊一位哲人曾说:“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辞,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在生意上的来往也因它而顺利进行。
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常听到感谢之辞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而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感谢。
当然,现代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效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
“投桃报李”是一种互逆的过程,也就是说,除了可先“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允诺“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先“报李”后“投桃”的关系:清朝中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很善于使用这种技巧去利用亲戚关系。
有一次,胡雪岩购进一批昂贵的珠宝,需要一大笔钱,但一直苦于自身没有那么多现银,找别人借又因为数目太大,恐怕不允。
于是,胡雪岩去找他的堂伯,堂伯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茶叶商人,家财万贯,且仗义疏财。当胡雪岩把来意说明,并向堂伯保证,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到时答应分给堂伯三分红利。
胡雪岩的堂伯一直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再加上有三分红利的利润,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只有胡雪岩的口头允诺及彼此的信任,堂伯借给了胡雪岩三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他资产的三分之二。
结果,这笔珠宝买卖及最后的交易非常顺利,胡雪岩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百万两的巨额利润,并如数将本钱与先前允诺的红利一并还给了堂伯。
如此看来,在求助于亲戚时,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作出诺言,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这样,才可能先得到亲戚的“报李”。
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在作出“投桃”的允诺之后,就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诺必践,千万不要做出“小人”行径,暗中坑了亲戚一把,那时“亲情”这两字也将变得不值一文。
所以,有诺必践,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就真是难上加难了。
三、与亲戚办事切忌斤斤计较
上文说过,亲戚之间帮忙、办事应该讲究“投桃报李”,这也是维系亲情、继续交往的基础。但亲戚之间办事毕竟不是经商做买卖,若讲究谁投的多,谁报的少,追求量上的绝对公平,那势必又陷入斤斤计较的误区,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
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市侩习气,是不足取的。
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密切发展。
朱德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亲戚们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
朱德当时身强力壮,很有几分气力,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能很快地把自家的庄稼给收割完。这时,朱德并没有停下来休息,他总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帮忙,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他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有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
“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
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却被疑心也不抱怨,这种亲戚关系的处理方法,看似被动,却是主动。在行动的过程中,由于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别人也会渐渐从行动中强烈地感到了你的主动,自然也就被你的主动所征服。
不过,这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要做在明处,要让你的亲戚“无意”间发现,否则,就会吃“暗亏”,就会被别人说成“矫揉做作”。所以场合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要“斤斤计较”,并不是什么也不在乎,“公斤”不在乎,“吨”不在乎,那就不是现代社会关系中所应提倡的。这个“斤斤”的标准应该是在不损害你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达到了“公斤”、“吨”,那就不得不计较了。否则,吃的亏会越来越大,而且,亲戚也会认为你这人真的“豪爽”,那占你“一两斤”或“一两公斤”也就心无愧意,“理”所当然了。
既然讲到了要“斤斤计较”,那这里也要提一下,在运用“斤斤计较”这个方法处理亲戚关系的时候,也要分对象,如果亲戚中真有“小人”存在的话,那在与他相处时,不妨不时地使用一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可与他“两两计较”、“克克计较”,毕竟,异于常人的“小人”,就要用异于常人的方法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