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1500000013

第13章 建立麻风病收容所

麻风病是可怕性的。在那个年代,得了麻风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结局都是一样,都是被驱逐家门,被社会遗弃、隔绝,大部分的是在荒无人烟的山洞或野外静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麻风病就是一个可怕的噩梦,它给人们带来的恐怖,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民间还给麻风病取了这样一个名字——“蜡烛病”,意思就是,得了这个病的人,身体会像蜡烛一样一点点的融化,一点点的溃烂,直到死去。它的恐怖与可怕,使得有麻风病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闻风丧胆。

《福音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个长大麻风的病人来到耶稣跟前,他跪下来求耶稣:“只要你愿意,就一定能净化我。”耶稣怜悯他,就用手抚摸着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吧!”说完,大麻风就立马消失了,他洁净了。

耶稣用行动告诉那些请求洁净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厌弃他,还有人愿意藉着身体的接触来给他们爱与尊重。

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可能不会再害怕麻风,因为麻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可是在20世纪中期的印度,麻风病依然很猖獗。

我们说过,印度人口稠密,贫民区很多,而贫民区的人口更是异常拥挤,人们生活条件与卫生施舍也非常差,没有下水道,也没有厕所。夏季一到,不仅带来了持续的高温,还经常下着倾盆大雨。雨水将垃圾和粪便等脏物统统冲进了贫民简陋的屋子里,这无疑是在给原本就非常恶劣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于是结核病、麻风病等传染性疾病如同魔鬼一样肆虐着这片贫困的地区。据当时的统计,整个印度大概有500万麻风病患者,而加尔各答就占有了8万。

前面说过,印度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可是面对这个可怕的疾病,人们的态度竟然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无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人,还是一无所有的穷人,一旦患有麻风病,立马就会被当做垃圾丢弃,成了一个卑贱的不可触摸者。他们被迫流浪在荒郊野外,与世隔绝,病痛的折磨和强烈的孤独与痛苦,使得他们的精神更接近崩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发疯或自杀。

而这时的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了,并且呈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趋势。临终关怀院和儿童之家的运转也步入了正轨。

就在特蕾莎姆姆打算把她的关爱投向麻风病人的时候,有5个麻风病人自己上门来求助了。

那天清晨,这5个可怜的人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站在了修会的门口,他们几近哀求的对姆姆说:“我们没有工作,没有家,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我们……”

姆姆知道他们的痛楚,姆姆立马说:“是的,你们应该来这里,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为了更好的照顾这些,或更多的麻风病人,特蕾莎姆姆打算成立一个麻风病收容所。这个决定立马遭到市民们的反对,一些修会的修女也觉得不妥,因为修女们的工作已经够繁重了,再去照顾成群的麻风病人,她们根本就忙不过来。

姆姆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不过她还是用捐款买了一辆医疗车,用这辆车开设了一个流动诊所,以便专门去帮助那些麻风病患者,并给他们受伤的心灵带去慰藉。与此同时,她还把一些修女送去了巴特那医院,让她们去接受有关麻风病治疗与护理方面的知识。

一名印度资深医生慕名前来,他是一个麻风病专家,他对姆姆说:“我来教你们如何照顾那些病人,我们现在有了新的医术和新药,只要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就能有效的控制这种疾病。”

可是事情往往不会那么简单,很多病人根本就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他们由于形容的改变,身体的丑陋,根本没法光明正大的生活。而且人们对他们的毫不掩饰的厌恶与排斥,使得他们为了逃避,躲藏在没人知道的地方。假如被警察碰到了,结果往往会更惨,轻则被驱逐,重则被投进集中营。

为了帮助每一个麻风病患者,姆姆和修女们差不多把加尔各答的各个可能藏匿的角落搜了个遍。很多时候,姆姆和修女们看到的是,遍体鳞伤,伤口溃烂发出恶臭,成群的苍蝇飞来叮食,甚至伤口处生出蛆虫。关键是,他们被亲人和社会所抛弃,连起码的关心和安慰都得不到,最后他们只能自暴自弃,生不如死。

姆姆发现,改变中世纪以来人们对麻风病的可怕成见,并改变整个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排斥态度,才是问题的根本。一定要让人们明白,麻风病只是一种疾病,任何疾病中的一种,根本不是什么上天的诅咒或报应。

于是,流动诊所除了为麻风病患者做露天治疗,还加上了关于麻风病防治的宣传。姆姆还亲自参与到工作中来,她和修女们一起为病人清洗包扎,并安慰和鼓励那些患病的人们。她说:“你们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态度,那样,别人才会改变对你们的态度。”而对修女们,姆姆还是那些叮嘱,最重要的是让穷人们感受到爱。

后来,姆姆还成立了一个麻风病基金会,规定了一个麻风病日。规定那天,修女们得去街上宣传知识,收受募捐,她们得不厌其烦地请求路人们给予麻风病患者深切的同情。

很多本性善良的人们都被她们的行为和语言所深深打动,他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待麻风病的观念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并逐渐意识到,麻风病只是身体的疾病,绝非心灵的痼疾。

1957年年底,印度政府终于同意特蕾莎姆姆在加尔各答的郊外建立一所麻风病收容所。

收容所正式为病人服务的第一天,特蕾莎姆姆专门赶来问候病人,亲切的抚摸他们溃烂的身体和脸庞,她要告诉他们,无论他们的外貌变成什么样子,上帝依然爱他们,上帝绝对不会抛弃他们,所以请他们不要抛弃自己。

病人们都感动得哭了,年轻的修女们也被震撼了。

让姆姆觉得欣慰的是,有一个重获新生的病人自信地说:“我们有麻风病,不过这只是身体上的,不是心灵上的。”

姆姆说:“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肺结核和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而当今世界最大的罪恶也不是别的,缺乏爱与慈善,对正在遭受痛苦、贫困、疾病伤害的人们的冷漠,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罪恶。”

难道不是吗?其实,身体的麻风根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心里有麻风。心里有麻风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而这才是最可怕的疾病。一个心灵冷漠的人,只能让身边的人觉得寒冷,感受不到爱与尊重,而这种冷漠也会传染。所以姆姆常说:“绝对不要让任何人,特别是你身边的人,感到孤单、被抛弃和不爱,这是所有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

其实,特蕾莎姆姆一生的仁爱工作,就是在治疗这个可怕的痼疾。

没过多久,这个建在加尔各答郊区的收容所就面临着拆迁的危机。因为加尔各答市区建设的规划拓展到了这里。世界上的每个城市都是这样,尽管已经很庞大,可是还要继续拓展,似乎恨不得全球都是城市的影子。

艰难的寻找工作又开始了,其中的艰辛与困难就不说了。我们说过任何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将姆姆击倒,所以姆姆只当是微风拂面。

就比方说那天,姆姆和同工安布莱克一起去找地方。他们在一个绿树成荫,青草如茵的湖泊旁边停下了脚步,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建立一个新的康复中心了,只是旁边还有两三户人家。突然,这几户人家的居民拿着棍棒来驱逐姆姆了,他们知道姆姆前来的目的,他们甚至向姆姆投掷石块,驱赶姆姆。

姆姆当然理解他们,更不会责怪他们。她对安布莱克说:“可能这是神的意思,神不让我们在这里成立康复中心。”

1961年,印度政府终于同意拨给姆姆一块成立康复中心的土地。这是一块荒地,紧挨着一段铁路的路基,大约34亩。

很快,一间间地小屋在这块偏僻的荒地之上拔地而起。只是这些小屋都很简陋,都是用一些废品搭建起来的,如麻布袋、竹竿、铁皮、瓦片等。

于是,沿着铁路线,这些小屋越来越多,简直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部落。据统计,每个月大概有1400多个病人在这里得到了护理与治疗。很快,这个麻风病“部落”就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康复社区,里面有医院、工场、学校、水池、菜园,还有养鸡场,俨然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农庄。没多久,小农庄中央还矗立起了一尊甘地的塑像。

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访问印度。他在孟买发表演讲时说:“特蕾莎修女爱的使命是普世性。为了帮助她的工作,我要把我在这里使用的轿车送给她。”

能收到教皇赠送的礼物,姆姆当然很高兴。可是姆姆却说:“这个轿车送给我是一种浪费,因为我通常只搭乘最便宜的交通工具,请教皇转赠给他人吧。”

保罗六世拒绝改变主意,他让姆姆自己处理。他对姆姆说:“为了你的穷人,好好利用这辆车吧。”

姆姆受到了启发,他决定拍卖这辆车。

教皇赠送的礼物当然意义非凡,最后,这辆车以高出原价10倍的价钱拍卖出去了,姆姆用这笔款项在圣地那加尔修建了一所新的麻风康复中心。

姆姆为这个康复中心取名为善谛纳家,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和平之城,大多数人喜欢叫它平安城。

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唯一的特权就是,可以拒绝去麻风病医院工作。当时的情况是,连修女们都对这种疾病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

不过还是有一批受过特殊训练的修女来到了平安城。平安城一开始就接收了400个麻风病家庭。经过修女们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之后,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只是,问题的根源还没解决——人们的歧视还没有消除。不少病人因为无法自立又回到了康复中心。甚至为了继续留在这里免受社会的歧视,有些病人不惜将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次撕破。

特蕾莎姆姆发现了这个严峻的事实,她认识到麻风病人除了身体和心里的创伤,自立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否则这些病人在重返社会后根本无法继续正常人的生活,甚至再一次做回乞丐,被人冷眼相待。

很快,一个职业训练中心在姆姆的支持下成立了。姆姆把那些病情得到控制的病人送到了职业训练中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要求和能力接受一些相关的职业培训。这些病人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印刷传单,纺织绷带,制造药囊等;也可以在康复中心的各种工场里工作,比方说木工场,制鞋工场,养殖场等;甚至可以在农田里耕作,种植蔬菜和一些谷物。

这种职业训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病人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加速了康复的进程,精神也变得抖擞了起来。关键的是,在这些训练中,他们重拾了自尊与自信,并找回了生活的快乐与意义。同时,他们也终于明白了:麻风病不是罪,只是一种疾病;他们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废人,对于社会,他们完全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于是,很多病人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哪怕只是简单的缝纫和织布,还有些病人,只要他够勇气,修会会给他提供一笔贷款帮助他创业。

而那些终身无法痊愈的病人,那么,善谛纳家就是他们永远的家,是永远庇护他们的避难所,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爱与尊重,直到某一天平静的死去。

现在,这个美丽的善谛纳家一片欣欣向荣,病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帮助修会做一些贡献,那些修女们的纱丽就是出自他们勤劳的双手。不过,姆姆觉得这还不够,她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劳作间隙,她安排了一些文化课程,让他们感受到正常人的生活。而每逢节日的那些天,修会还会组织病人们举办音乐会,演出话剧等。圣诞节的时候,姆姆还会精心为病人们安排一个子夜弥撒,并给他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

这时,病人们完全没有苦恼,他们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完完全全的人,快乐的活在这个世上。这是一个真正的平安城,人们不仅得到了平安,还在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快乐家园。而在这个快乐的家园里,人们最喜欢姆姆,只要是姆姆出现的地方,病人们一定会热情地走上前,围住姆姆,向姆姆问好;那些不能走动的病人则会亲切的问候姆姆“修女,修女”。所有人都热爱姆姆,欢迎姆姆,都愿意跟姆姆亲近,他们那么热切不是期待什么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只是想看看姆姆,和姆姆微笑,向姆姆表达感激和喜欢。

只有在姆姆面前,他们才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而是一个被尊重与爱的人。

姆姆完全了解病人们的感受,所以,她对所有的人都关爱有加,甚至无微不至。姆姆说“我不会只看众人,恰恰相反,我只照顾个体的人。”

在姆姆仁慈的内心处,这里的每个人都很重要,都值得她付出全部的爱。如果病人需要安慰,她可以一直抱着他,直到他平静为止。

一开始,病人们怨恨的心里会是他们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不过姆姆不会放在心上,她完全理解这些病人,理解他们的痛楚。

曾经有一个病人,全身溃烂,简直惨不忍睹。姆姆精心的照料他,可是他却带着讽刺的语气对姆姆说:“我都这样,你还会照顾我,你是不是看我这样很开心啊?”姆姆温和的对他说:“跟你所受的苦痛比起来,我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

之后,姆姆依旧很悉心的照顾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病人终于被姆姆的仁爱感动了。他对姆姆高喊道:“愿您受光荣。”姆姆反而微笑着对他说:“受光荣的应该是你,因为你与耶稣同受苦难。”

一位西方记者采访了临终关怀院、儿童之家和麻风病康复中心之后,感触很深,他这样写道:

首先我感到带有怜悯心的厌恶,继而是纯粹的同情,最后产生了一种超过同情的感觉。这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发现这些一无所有的垂死者、被抛弃的婴儿和手足残缺的麻风病患者,一点儿也不可恶,并且,我觉得他们非常可爱、可敬,就像我的兄弟和姐妹。后来,我看到修女们喜悦的服侍他们的时候,我竟然也可以伸出手去抚摸那些那些贴着药膏的头颅,温柔地抱抱那些被人抛弃的小孩,也能握住那些残缺的肢体。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基督的头,基督的婴儿,基督的肢体。于是,我终于理解了耶稣的那句话:“你们接受他们,就是接受我。”

特蕾莎姆姆以如此微小的身躯,唤起了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的一种全新的觉悟。我们很难完全的参透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特蕾莎姆姆具有如此神奇而又巨大的能量?我们只知道:她在为苦难的穷人服务,并且参与其中,她毕生都过着一种深度的同情生活。最最重要的是——她不是凭借一种超现实的神秘经验,而是爱每一个在她身边出现的人。

一次,一个比较棘手的迦梨戈特神庙祭司感染了肺结核,他也是迦梨女神的信徒,一直视特蕾莎修女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个可怜的人不停地咳嗽,吐出的痰里带着大量血块。显然,他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所以也没有医院愿意接收他。最后,他的亲朋好友也抛弃了他,其他祭司更是唯恐避之不及。他不想去收容所,因为他知道自己平时对修女们态度很恶劣,另外他也怕她们看不起他。

但是,修女们还是找到了他,非常欢迎他,将他带到了“纯洁之心”收容所,并像照料基督一样精心照料他。收容所有治疗肺结核病的新药,这个祭司的病开始好转了。最后,在修女们宽容和慈爱的感染下,他消除了心中的羞耻感和其他顾虑。

特蕾莎修女每天为他祈祷,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当神的慈爱如强风劲吹时,”她说,“他心中的乌云也烟消云散了。”

逐渐地,这个波罗门祭司开始康复了。又过几周,他已经可以自己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修女们给他带来必备的药物。

这个祭司成了迦梨戈特神庙众祭司的谈论对象。一天早晨,当特蕾莎修女正在为病人清洗身体时,他来到了收容所。他直接向她走来,一句话没说,在她面前跪了下来,用手触摸着她的脚,然后把双手放在头顶。接着,他站起来宣布,“我在迦梨戈特神庙侍奉迦梨女神已经30年了。现在,迦梨女神就在我面前,她现在化成人身了。对眼前的这位修女顶礼膜拜是我的荣幸。”他拒不听特蕾莎修女的谢绝和抗议!

后来,特蕾莎修女意识到那些原来憎恶她的印度教兄弟为什么不再来闹事的原因了。他们已经将她当作迦梨神的化身了。他们这种信仰虽然盲目可笑,但是这在客观上帮助了特蕾莎修女,抑制了他们对她的敌对和抵触情绪。“如果我们爱我的敌人,”特蕾莎修女说,“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尽管这些人改变了对特蕾莎修女的态度,但是仍然有一些比较教条主义的印度教教徒继续反对她在“纯洁之心”收容所的工作。几个市政议员给市长递交一份书面报告,表达了他们的抱怨:迦梨戈特之家是为那些到迦梨戈特寺庙来的朝圣者准备的;然而,现在它却被特蕾莎修女和其他基督徒用作无家可归的垂危者的收容所。这与印度教教义不符,因为我们的圣地会被他们玷污。所以,应该立即将他们赶出去,然后再举行一个必要的净化仪式,还其纯洁,并交还给迦梨戈特神庙。

有人向特蕾莎修女透露,除非有议员在会议讨论这个议案时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不然她除了离开“纯洁之心”收容所外别无选择。但是,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想离开收容所的。

特蕾莎修女没有垂头丧气,她日夜祈祷,将自己的全部信任都托付给了天主和圣母的纯洁之心。整个会议进行的时间非常长,当关系到特蕾莎修女和“纯洁之心”收容所命运的议案正式提交审议时,只有两位议员公开反对她和她在“纯洁之心”收容所的所作所为。他们的意见被登记在案,但并没有人附和。一位议员建议:“在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垂危者之前,最好先让特蕾莎修女继续她在‘纯洁之心’收容所的工作。”没有能提出另一个可用作垂危者收容所的地方,于是最终这项议案没有被通过。

从此以后,修女们不仅被允许继续留在“纯洁之心”收容所,而且市政当局还每月拨付一笔津贴给收容所,直到特蕾莎修女拒绝再接受为止。

马尔科姆·马格雷吉联系到了特蕾莎修女,问她是否能让BBC为她的工作做一个记录片。特蕾莎修女婉言拒绝了。后来,在BBC的请求下,红衣主教希南给特蕾莎修女写了一封信信,试图说服她。

特蕾莎修女回信道,“如果这个电视节目能让人们更热爱天主,那么我们可以接受它,但是有一个条件——要让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在节目里,因为是他们做了这些工作。”

马格雷吉和他的同事答应了这个条件,因此,特蕾莎修女同意了,“那么好吧,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为天主做些事。”他们笑了,准备进行影片的拍摄工作。

一天,他们来到“纯洁之心”收容所,但是他们一进收容所,摄制组的一个成员肯·麦克米兰就失望地说,“这里不适合拍摄。整个地方光线太暗了。墙上只有几个窗户,位置还很高。光线不充足,时间紧迫。我们不可能在这地方布置足够的光线。不可能,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

“为什么不试试呢?”马格雷吉建议。

“那简直是在浪费胶卷,”麦克米兰答道,“但是如果你坚持……”

他在昏暗的收容所里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又拍了坐在收容所外的病人,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光线很好。影片的拍摄工作在继续,他们惊讶地发现在收容所内昏暗光线下拍摄的照片比在外面阳光照射下拍的清晰多了。这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事实上,他后来曾也试着在其他地方同样昏暗的光线下拍照,但洗出来的照片都看不清图像。

这是个奇迹吗?也许是——当然,除这个BBC拍摄小组外,后来许多人都发现在昏暗的“纯洁之心”收容所可以出人意料地拍出很好的照片。马尔科姆?马格雷吉的解释为:“‘纯洁之心’洋溢着爱意。这些爱意就像艺术家所画的圣人头上的光环一样在发着我们肉眼难以见到的辉光。这是在‘纯洁之心’收容所拍的照片都清晰明亮的原因。”

特蕾莎修女认为他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因为爱就是光,而爱的光既可以照亮施予者,也可以照亮接受者。当你向别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意时,你心中的黑暗也会开始消失。

正是马尔科姆·马格雷吉通过BBC的节目《为神做的善事》和他的同名著作提醒了世人注意特蕾莎修女和她为穷人所做的工作。他成了特蕾莎修女所做工作的积极鼓吹者,鼓励许多人为穷人做善事,鼓励他们在每个人身上发现耶稣基督。

天主是不会让这样一个朋友空手而归的。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著名的非天主教徒,马格雷吉对天主教会和圣餐圣事——这些正是特蕾莎修女工作的力量源泉——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是正常的。不过,特蕾莎修女一再提醒他,耶稣是为了拯救世人才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特蕾莎在给他的信中说:

我相信要是你能看得到天主,你一定会完全理解这一切的。你是如此渴望见到天主,但是他始终和你保持一定距离。他一定是强迫自己这么做的,因为他是如此爱你以至于将耶稣送到人间来受难。耶稣基督渴望能成为你的粮。你身边到处都是面包,但你却让自己挨饿。耶稣基督对你个人的爱是无限的,而你去尊重教会的困难是有限的。要以无限克服有限。耶稣基督创造你是因为他需要你。

受到特蕾莎姆姆的影响,世界各地的神职人员,也踊跃的参与到了为麻风病人服务的行列中来。

亨利神父是特蕾莎姆姆最早的同事,他说,他在保加利亚度过的圣诞节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开心的圣诞节——这是一个与麻风病人一起度过的圣诞节。神父记忆犹新,那个弥撒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病人们相互扶持,走得动的背着走不动的,瘸腿的扶着手残的,大家缓缓地走进教堂,唱着赞美主的颂歌,愉快而满足的笑容一直挂在嘴角,那情景真的动人心魄。而事实上,所谓的教堂,不过只是一间夹在垃圾堆和污水沟之间的破屋,并且是麻风病人中的基督徒自己动手搭建的。这个故事我一定要讲给大家听,因为它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上世纪的60年代,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荷台达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有120个被强行隔绝的麻风病人,他们在这里过着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加尔各答的修女们听说了此事,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尽管他们和自己不是一个国家的子民。于是修女们赶到了荷台达,她们发现完全没有进村庄的道路,而唯一的通道就是一条小道,一条被垃圾和废弃物堵塞住了的小道。要进村,就一定得翻过这座污秽的垃圾山。

修女们毅然决定翻越这座垃圾山。只是当她们终于走出了这座令人恶心的垃圾山之后,她们震撼了,原来所谓的村庄,不过就是一排洞穴,一排临时在山坡山挖出来的洞穴。

而那些可怜的病人,看见修女,就像看见魔鬼一样,赶紧的往洞里逃窜,小孩子更是惊慌失措,撒腿就跑。修女们知道,在那些麻风病人看来,看见人就意味着看见了歧视、憎恨和迫害。人们不会尊重他们,关心就更不可能,甚至这一切他们从来就没有奢望过。

那些人进了洞里之后再也不肯出来了,仿佛看见人比看见了死亡还可怕。修女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了3周,他们才勉强相信了修女们。之后,修女们开始为他们盖房子,还精心修建了一个宽敞的大花园。就在那些病人从洞穴里走出来的一刹那,他们都哭了,他们感动的说不出话来。自从隔绝后,他们第一次住进了明亮干净的房子里面,他们终于告别了那个阴冷潮湿的洞穴,那个他们曾经的避难所。

从那以后,荷台达的这所麻风病康复中心,每天大概要治疗和安慰六百多位病人,因为康复中心除了照顾原先那120个麻风病人,还接待其他的前来求助的病人。

那些被遗弃的人,因为修女们的出现,才得到了一些关注与爱护,悲苦的命运才看到了一丝光亮与希望。也就是因为修女们的出现,整个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麻风病人都得到了治疗与安慰。

特蕾莎姆姆感慨她说:

遗弃是人类所经历的最可怕的疾病。今天,我们发明了治疗麻风病的药,麻风病人便能痊愈;治疗肺病的药也有了,肺病患者也能痊愈,几乎所有病都是可以治疗的,甚至可以痊愈。唯有那些被遗弃者,尽管人们用双手去为他们服务,并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可是我认为,这种可怕的疾病治不好。

是的,被遗弃的病症是不治之症,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被遗弃了,就很难痊愈了。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产生被遗弃的感觉。这种被忽视,被看轻和不被在乎的感觉,是一种不治之伤。

麻风病收容所工作人员接受医务培训时,一位名叫杰奎琳·德·戴克的比利时姑娘过来找特蕾莎。那天傍晚,特蕾莎修女正在房间内做祈祷,杰奎琳来了。她们一见如故。杰奎琳非常同意特蕾莎修女的观点——在穷人身上找到耶稣基督,全心全意地去爱他、照顾他。

杰奎琳毕业于著名的鲁汶天主教大学。她主修的是社会学专业,并获得了护理证。从17岁起,她就应召在印度为穷人服务,当时她正在马德拉斯工作。

过不久,特蕾莎修女就问她,“杰奎琳,你能和我回加尔各答吗?如果你不介意,我们一起工作吧?”

杰奎琳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她必须先回比利时接受治疗。她在经受着背痛的折磨,需要进行脊椎手术。特蕾莎修女打算下个月回加尔各答为贫民窟的穷人服务。杰奎琳承诺她背痛一有好转就去加尔各答找她。

不过,杰奎琳再也没能回到印度。后来特蕾莎修女才得知,杰奎琳患了一种十分严重的脊椎病。为了避免瘫痪,她不得不接受一系列的手术。但是手术没能治愈她的脊椎病,她彻底瘫痪了。她要想站起来就不得不带上项圈,腰部裹上铁制的护套,手扶拐杖。而且,她身体所忍受的剧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952年,特蕾莎修女在给她的信中说:

我知道你身在比利时,心在印度……

我需要许多受难的人加入我们,仁爱传教会必须成为(1)在天国享受荣耀的一群;(2)在人间受难的一群(神的子民);(3)善战的一群——正在“作战”的仁爱传教会的姐妹……

你必须感到幸福,因为是慈爱的主选择了你,让你分担他的苦难。坚强些,快乐起来!我们可以将许多灵魂送到天主那里。一旦你了解了这些人,你的渴就会与日俱增……

特蕾莎修女1953年又给她写了封信:

亲爱的杰奎琳:

我非常高兴你愿意加入仁爱传教会受难的一群——你明白我的意思——你将和另外那些加入仁爱传教会的人一起分享我们的祈祷、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为世人所做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将分享你的祈祷和苦难。

你知道,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为贫民窟的穷人服务,以止住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基督的渴。谁能比你和那些同你一样受难的人更适合做这些工作的?

为了止住耶稣基督的渴,我们必须有一个圣杯。我们非常欢迎你和其他的男人、女人、孩子——无论长幼贫富——一起铸造这个圣杯。

实际上,你在病床上的能比我到处走动做更多的工作,但是我们一起就能为耶稣基督做所有的工作。

要信仰主,坚定地爱,从内心快乐起来——这样,你就能成为仁爱传教会合格的一员。

仁爱传教会欢迎所有的人,但是尤其欢迎那些瘫痪的人、残疾人、患了不治之症的人加入……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位姐妹关心着。她为他祈祷,分担他的苦难,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仿佛他就是她自己……感谢天主把你给了我,让我有了第二个自我。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几个患了不治之症、经受着无比苦痛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仁爱传教会牵挂着。姐妹们为他们祈祷,安慰他们。他们接受了自己的苦难,然后在传教会的帮助下把自己献给了天主。通过信函,仁爱传教会的姐妹们像对待她们自己一样,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就像特蕾莎修女和杰奎琳那样。1955年,仁爱传教会有了48名成员,也有了48位和她们一起祈祷的病人。

1956年1月9日,特蕾莎修女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1955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

有1114个孩子在我们的学校读书。周日学校有1416名学生。诊治过48313位病人,救助过1546个无家可归的垂危者。

这证明你没有白白受难;我们的成功有你的一份……

正是因为我们的朋友所受的苦难,我们的努力才会有成效。感谢天主。

你的苦难和祈祷是圣杯,我们工作的一群用它来向我们身边的人倾洒天主的爱……

在后来的1969年3月26日,罗马教廷承认了仁爱传教会的这些受难的同事。从那天起,杰奎琳开始就成了那些生病的、受压迫的和受难的教友的国际联络员。是她承担起来为每个受难者联系一位仁爱传教会姐妹的艰巨工作。在给杰奎琳的心中,特蕾莎修女如是表达了她对这些受难的同事的感激之情:

仁爱传教会非常感激那些为我们的工作而受难的人。在完成基督交给我们的任务时,我们是互助的。

将天主的爱带进贫民窟是多么光荣的使命啊。献身传道是圣杯,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的誓言是圣杯,而你们所受的难和我们所做的工作是酒——无瑕的圣体。我们和爱的天使一起手捧着同样的圣杯,来止耶稣基督对世人的渴。

亲爱的孩子,让我全心全意地爱耶稣基督吧。让我们把更多的人带到他身边。

要始终微笑,在你受难的时候要让耶稣看到你的微笑——因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仁爱传教会教友,你必须是一位快乐的受难者。你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让耶稣基督活在你心中,接受所有他给你的,并微笑着给他他想要的就足够了。

经过特蕾莎姆姆多年的不懈努力,有8所麻风病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了,更多的医疗诊所也成立了。而她为病人制定的“工作治疗”计划,也越来越系统,越来越符合当时的实际条件,所以也越来越有成效了。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东经小兴安岭与东北相连,西以阿尔泰山为界至中亚细亚,北从贝加尔湖一带直到西伯利亚,南越阴山山脉到万里长城与中原内地相连接,西南毗邻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的广阔疆域就是蒙古高原。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最大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顶峰,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本书以曾国藩的成功人生为范例,从“志”、“修”、“和”、“交”等八个方面阐释成就人生的各种方略。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热门推荐
  • 最强游戏人生

    最强游戏人生

    正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在游戏中却是神一般的存在。最强BUG辅助,随便刷个兵都是件神装。猪脚说:“你不是有BUG吗?你不是很恰吗?你来啊,你来啊,劳资的BUG,你伤不起。
  • 阴阳敕令

    阴阳敕令

    一个平常的高中生,直到他18岁的那年,他家的老头子给了他一本奇异的古书从此,他便踏入了阴阳先生这个行列,什么恶鬼,红衣厉鬼,尸煞,僵尸,接连不断的来到,且看他是如何一次一次化险为夷的。
  • 锦瑟青春,痴痴情深

    锦瑟青春,痴痴情深

    曾经的男孩女孩,都已成长,太多过往,让我感伤。青春的年华里,总是充满叛逆与迷茫,且肆无忌惮。如今往事如过往云烟,不知你还记不记得有一双眼睛,曾经温暖过你,总有一种感情,曾经感动过你,有一个人,曾经给过你月亮倾洒的如水般的温柔,而你也在这种温柔里融化……
  • 紫血回魂

    紫血回魂

    这本书是我自己从懂事起到现如今的经历,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或许你不信,或许你不屑,但我所说的还是发生过,一点儿都不会改变。在我寿命将终的最后时刻里,仅仅是想让自己,不会忘记那曾经的种种往事,曾经那些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的鲜活生命!而对于即将迎接死亡的我,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电竞的魅力

    电竞的魅力

    张志东.一个三好学生.家里的乖孩子在暑假回老家玩。在小伙伴的推荐下接触了英雄联盟这款游戏,顿时被深深吸引。网吧五连坐,上分之旅、参加网吧联赛、加入职业战队,历经无数坎坷,只为心之的梦想,只为追求电竞的热血!!
  • 铁马冰河

    铁马冰河

    本书为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的老红军的回忆录,作者对当年战斗和艰苦生活情景的回顾,让和平年代的所有的青年,不仅了解了那一段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抗争史,更为革命先人的崇高情怀所感动和吸引。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新婚生活枕边书

    新婚生活枕边书

    《新婚生活枕边书》为了让即将走进新婚殿堂的朋友们不再受各种问题的困扰,《新婚生活枕边书》从结婚到性生活,从怀孕到分娩,从产后到康复,以及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都做了全面的指导,内容简洁、新颖、可读性强,是一本新人必备的方便实用新婚百科全书。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仍属于系统化的精英教育内容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教化趋势,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三本日记

    三本日记

    每一页都是清风,吹散迷雾中的远处。远处有风景、有阳光、有他。他。如光点、连成线,又渗进皮肤,使每个毛孔畅快,从而身心愉悦。这是爱吗?是倾慕?无法用文字,但也只能用文字记忆。就像面前的三本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