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仿佛像是慢动作一般,我呆呆地站在那儿,充满恐惧地望着冲向我的车,我脑子快速闪过……完了!我死定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感觉有人抓住我把我往后猛拉。几乎就只差几厘米了,我甚至还感觉到车子擦过我的外套。差一厘米我就会被撞到了,那肯定必死无疑。我转过身,惊魂未定地看着那个救了我一命的人,是一个矮小的中国老人!”
“我真是被那个意外吓倒了,全身发抖地坐在路旁的椅子上。”布朗先生继续说:“那个中国老人也走过来坐在我旁边,还关心地问我伤着没有,我说我还好。‘好险!’他说。我说:‘我知道,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我解释说我过马路时有点心不在焉,他说:‘在我的国度里有一个说法:安身立命,活在当下!’”
“在那一瞬间,我觉得了我发现了生活的秘密。秘密不是那一刹那,而是‘活在那一刹那’。快乐不是花几年、几个月、几个礼拜,甚至几天去找来的,它是从活在当下里面找到的。”
活在当下,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的时候,许多人都没有领会到它的真正含义,而把“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样的颓废理论等同于“活在当下”。他们以未来不可知为借口,大放厥词:“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认为一切都是命运,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于是,不思进取,消极处世,在尚可掌握的今天里,积极享受,沉溺娱乐,每天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完今天,不想明天”的状态,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其实这样是大错特错的。
正是因为明天的不可预测,才更加彰显出今天的弥足珍贵。如果在可以把握的今天里,不知道努力奋斗,好好生活,让生命在今天的每一秒里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那以后的每一天,都会被你在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低质量生存中白白浪费掉。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即使现在按每个人平均寿命80岁算起,每个人的一生不过两万九千天,减去你已经生活过的日子,算算你还剩下多少个“今天”或者“明天”?明天是不可预测的,谁知道哪天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充实地过一天,生命只会减少一天;而你不努力的一天,则会影响以后生命的很多天!
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还会浪费自己每一天的生命吗?如果你珍视自己的每一天,好好生活,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事实上,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我们或许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时常感觉儿时的梦想越走越远,未来茫然不可知。看着今天一点一点过去,却不知该如何去做来迎接明天。来看看三只小钟表之间的一段对话吧,或许会有所启示。
钟表店里,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被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看着两只旧钟安静地“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小钟不知如何是好。
其中一只旧钟对新来的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一听这个数字,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啊。”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管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什么都会做到的。”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于是,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已经摆了3200万次。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个月甚至一年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该做些什么,要认真做好什么事情,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小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慢慢地积累,好好地珍惜每一天,明天的成功就会顺理成章地到来。
一天天地过,日子可能不好过,可是一分一秒地过,日子可就轻而易举了。当我们把每件事都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时,所有的事都会变得很容易。如果你真正地活在每一刻,你就没有时间后悔,没有时间担忧,而只专注在眼前的时光中。
如果我们要快乐,就必须学会感激我们所拥有的——此时此刻所拥有的。今天的抉择是明天的事实,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它们,当它们走时就该放手。就像苏格兰的散文及历史学家汤玛士·喀莱尔所写的:“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已经在手上的事。”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远方的未来,就可能会变得患得患失。许多人成天都在担忧那些还没有发生,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常常为此忧愁,用个传统成语来形容就是“杞人忧天”。
不能预测明天,但可把握今天,把握现在,请活在当下。一次只专注于一刻,这是克服忧虑和恐惧的最好方法。基督徒在饭前会这么说:“感谢主赐给我今天的面包和食物。”注意!不是明天的面包或上个礼拜的面包,而是今天的面包。千年的社会历史证明,人们想要从悲剧中活下来的方法就是,每次只过一天的生活。这样的古老哲学思想可以让我们度过人生最艰苦的时刻,从而怀着希望去面对未知的明天。
从今天起,把你心思的焦点放在眼前,而不要放在你已经做了或将要做的事上。只有活在当下,才有可能创造出我们想要的未来。每个时刻都提供我们许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则形成了我们的结局。思想是行为的种子,行为创造了习惯,习惯形成了性格,而我们的性格则创造了我们的结局。
如果你不是活在当下,你会失去许多和你擦身而过的机会。虽然事先的行动计划是我们做所有行动的要素,但是,当你做这件事时,别计划着另一件事,而当你计划着这件事时,也别做着别的事。不管你想或做什么,就应该好好地把焦点放在你所想或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和人谈话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地谈话;当你工作的时候,就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想要一个完美的人生,只要好好地度过每一刻就行了。回忆是由许多特别的时刻所组成的……尽可能去收集更多的特别时刻。活在当下可以避免悔恨,让你克服焦虑,减少压力。
每一天都是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学会活在美好的今日中,而不是永远活在对明天的空想和对过去的留恋中。活在当下,把握现在,把握今天!
第四节改变自己,就从现在开始
习惯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习惯使人成功,坏的习惯让人颓废。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让3个人完成同样一件事,其结果却因为每个人工作习惯的不同而出现差别很大的结果。在我们身边,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好习惯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而坏习惯使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然而,面对生活中的坏习惯,习惯固守常态的力量对我们的控制大过了追求改变的力量。
仔细看看,我们的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过去的自己,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如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习惯。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后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请记住,拥有了成功的习惯,我们就拥有了享受终生的财富。行动起来,改变就从今天开始……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平静地告诉乌鸦:“那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自己找到一个方法!”
歌德有句话说得好:“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行动。”改变要趁早,不能只是在嘴上说说,迟迟不行动,到头来,白白浪费了一生,无所成就。
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
教授每天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能,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有人会说,我是很想立即改变现状,但周围的大环境就这样,不允许,没办法呀!他必定是忘了: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他要学会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也会随着改变。西方有句谚语:“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不少人往往是一方面既想改变现状,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痛苦,结果把自己弄得既矛盾又挣扎,折腾了一大圈又绕回到起点。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变,那将是更大的痛苦。
“奶酪的故事”随着《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畅销已经深入人心。看过的人都知道书中反映的道理是: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且,改变必须从今天开始,马上开始,从自己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寻求的“奶酪”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如何面对已经拥有的而且随时可能失去的奶酪。变化始终存在,不管这变化是好是坏,我们必须接受,而变化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人的适应能力,也就是你准备的充分与否。当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不管我们怎样选择,都应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都在变化,都在顺应着潮流变化。
“一切的改变都是可以马上办到的。”人们对于“改变”这个问题所保持的态度,经常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就算是必须,也经常是指未来的“某一天”。要想马上改变,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里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点去做。如何让自己愿意主动去改变呢?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情绪达到痛苦的临界点,让自己觉得不马上改变是不成的。改变要能成功,不是知道得改变便算了事,而是得打从心里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才行。如果你多次曾试图改变而未见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变的痛苦还未达到令你无法忍受的程度,而唯有当你达到那样的痛苦临界点时,这时能令你改变的杠杆才会出现。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请从今天开始改变,你可以参考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四种良好工作习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1.拿掉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与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
2.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做事;
3.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4.做事要学会如何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尽可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工作。
在以下“阻碍成功的十大不良习惯”中,如果你有任何一种或几种,请你务必马上着手,从今天开始予以改变:①经常性迟到;②没有时间概念;③注意力分散;④抵触情绪;⑤说话、做事比较紧张,健忘;⑥做事毛手毛脚;⑦打电话时吃东西、大嗓门;⑧不恰当的肢体语言;⑨字迹潦草、语法错误;⑩违反职业习惯。这些改变,虽然是一点一滴的小事,但是如果你从今天就开始行动,强迫自己改变这些不良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既可养成成功必备的好习惯,又能给自己以“我能行,我能做到”的自信。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它的益处将逐渐显现。
不要再怯懦、犹豫了,行动起来,改变就从今天开始……
第五节为未来谋划,成功铺路
社会学家曾发出过看似危言耸听的调查报告:当职场上的个人到65岁时,超过90%的人,不是去世,就是财政状况不佳!只有9%的男人和2%的女人能够财力独立,而不到1%的人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为什么?那1%的人到底比其他人多知道些什么?他们比较聪明吗?受较高的教育吗?工作比较努力吗?还是他们只是比较幸运,被命运之神所特别眷顾?
答案是,这些人都是有目标的人,为自己的人生提前做好了规划的人。
其实,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了将来的生活,你现在的行为必须为自己将来的生活负责。没有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策,注定要面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