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你新一轮的潜能。所以,冲吧,耐心细致地去迎接挑战。
生活需要挑战和磨砺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故事里的鹰以为自己是小鸡,与生俱来的力量从未被激发出来,知道面对万丈深渊的挑战时才真正的飞起来;驴子更是如此,在经历苦苦哀号无功,最后面对被活埋的挑战时自己转为危机从井里总了出来。
人不也是一样吗?我们有多少潜能,我们自己都无法量化出来。我们能达成什么样的成就也不好预测,因为作为一个人总是可以完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相信你自己可以,耐心迎接任何一个挑战。
人的主观能动性因其总能超乎想象的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而无法量化。它想一个带引爆的分程度的炸弹,引爆一级程度,它会爆发出一级的能量;引发二级程度,它会爆发出二级的量。引爆能动性的外力就是源源不断的挑战,一次又一次,挑战越多,冲破自己能动性上限的机会就有多大。
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出我们自己新一轮的潜能。套用一句话,挑战有多少,机会就有多少,成绩自然也就有多少。大胆迎接挑战,不要害怕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
学会自己做种子
刚参加工作时,一位上司找我谈心,问:“如果你工作出色,但有人嫉妒你,埋没你的才能,你该怎么办?”
“我将做一块金子。”我自信地说,“是金子就会闪光,是金子就会被人发现。”
“但金子不会自动掀掉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它需要被人挖掘和发现。如果永远没有被人挖掘,永远没有被人发现,那就有可能永远被埋没,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上司说。
“那该怎么办呢?”我问。
“当别人埋没你时,请做一粒种子。”上司说,“把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当作自己成长的土壤,不断地汲取养料,积蓄力量,让自己的梦想生根,让自己的希望发芽,让自己成长为一棵树,一棵参天的树!”
其实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或大或小的挑战。在这些过程中当然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总是会面对挫折或者失败;也可能真是遇到他人的挑战和“打压”。你或我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自己做种子。没有什么“金子总会发亮的”的传闻,也没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有的只是要长成参天大树就要从种子做起。
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此类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人的埋没、嫉妒以及任何在工作挑战中的失败和挫折都应该成为我们长得更高更大的营养土壤,当然要把他们当成土壤,首先得把自己当成种子。
小贴士
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来自美国总统林肯的经历,少年时的林肯在老家的农场里犁玉米地,用来犁地的马总是很懒,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突然跑得很快。正当林肯感到奇怪的时候,发现马身上停着一只马蝇。它不禁走上前将马蝇打落,而他兄弟看到后就抱怨说:“你为什么要打掉他,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没有马蝇叮咬,马就容易懈怠,工作起来没有效率。这就是马蝇效应的由来。
其实马蝇效应强调的就是挑战对于我们个人的激励作用。正是有着挑战这种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性质,才使得我们充满了危机感,并为此不断地向前。
其实观照社会,机会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危机感,对于一个强者来说,轻松和悠闲永远都只是表面状态,面对着外界无处不在的竞争,稍有松弛,就有可能被埋没在时代的大潮中。外在的压力使得他们更懂得珍惜时间的宝贵,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市场的无情。于是它们在挑战的巨大威胁下,挑战自我,不断前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职场打拼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阶段性的,万万不可因为满足而产生倦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