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600000043

第43章 孝宗北伐:心有余而力不足

完颜亮败亡后,南宋内部主战呼声四起。

此时的形势对南宋是很有利的。

首先,金国政局不稳。金世宗政变夺权与完颜亮之死,震动金国政坛。契丹人耶律窝罕乘机起事,拥众五万,自立为帝,与金世宗分庭抗礼。金人花了一年的时间,付出重大伤亡才把耶律窝罕的叛乱镇压下去。其次,在完颜亮南侵后,中原爆发大规模的汉人起义,有力地支援江淮一带的抗战。在这些起义队伍中,规模最大的当属耿京起义。在李宝所取得的唐岛大捷一战中,若没有义军强有力的支持,则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战果。

此时不进军中原,更待何时呢?

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奇功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他趁机向高宗皇帝进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宋高宗居然对虞允文所说的表示赞同。抵达川陕后,虞允文便与吴璘联手,共谋恢复。

在金国方面,金世宗急于收拾国内残局,无意推行完颜亮的南侵政策,也派使者前往南宋议和,重申二十年前的条约。但此时南宋国内对当年条约中的不平等内容已是无法接受,特别是其规定宋必须对金称臣。宰相陈康伯是主战派人物,他坚持宋与金两国对等的原则。宋高宗派洪迈出使金国,在国书中采取敌国之礼。所谓“敌国之礼”,就是对等国家的礼节。

洪迈到了金国后,金人见宋朝国书用的是“敌国礼”,勒令他改为臣子礼,在朝见金世宗时,也须用旧礼。洪迈坚决不从,被金人反锁在使馆里,不提供水与食物,饿了三天三夜。然而洪迈表现出毫不屈服的民族气节,最后金人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给放回国了。

对于南宋朝廷,在和战之间真正的转折点,乃是宋高宗的退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出人意料地宣布退位,由太子赵眘继位,史称宋孝宗。

宋高宗为什么会突然退位呢?

恐怕跟完颜亮南侵有很大关系。

自从登基以来,宋高宗在对外政策上始终一贯软弱,一味求和。为了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他甚至不惜杀了名将岳飞以迎合金人,换取所谓的二十年“和平”。然而,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屈辱的基础上,而且把和战的主动权拱手让给金人。完颜亮撕毁和约,悍然入侵,无异于给宋高宗一记响亮的巴掌。我们从心理学分析,此时的宋高宗应是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内心仍然想屈尊求和;另一方面他对金人能否信守和约又开始怀疑,同时主战派收复中原的呼声高涨,他面临两难选择。与其如此,不如退位,把朝政交给新皇帝去解决吧,他不想再为此劳思费神了。

宋孝宗上台后,便做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为岳飞平反昭雪。他登基后不到一个月,便下诏追复岳飞原官职,隆重改葬,并寻觅岳飞后人,加以录用。

但是孝宗上任伊始,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主战倾向,仍然谋求与金国的和局。此时担任参知政事的史浩(他也是孝宗的老师)极力认为应该放弃陕西,避免对金人的挑衅。宋孝宗于是下诏,放弃宋军在西北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此议一出,虞允文大惊失色,上书皇帝:“恢复莫先于陕西……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利害至重,不可不虑。”朝廷非但不听,反而把虞允文贬为夔州知州。

不得已之下,吴璘被迫与当年的岳飞一样,奉诏班师。

当时有僚臣抗议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奈何退师?”吴璘无奈地答道:“璘握重兵在远,有诏,璘安敢违。”宋孝宗一面为岳飞平反昭雪,另一面又做出与当年宋高宗同样的事,可谓矛盾矣。于是乎吴璘在西北收复的三路十三州之地,一夜之间全部放弃,这可是所有将士拿命拼来了,这种结局谁也没法接受,整个兵营都充斥着悲伤的哭泣声。

后来宋孝宗召虞允文进京入对,并问及弃地之事。虞允文慷慨陈词,由于没有纸笔,他索性用手中的笏板为笔,在地板上画起地图来,向皇帝说明放弃土地的危害。宋孝宗这时才顿足道:“史浩误朕!”只是为时晚矣,吴璘所放弃的十三州之地,早已落入金人之手了。

随着老将张浚入主枢密院,主战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在刘锜去世后,南宋中兴名将硕果仅存的,只有张浚与吴璘。张浚在高宗皇帝时就当过宰相,在朝野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也是坚定的主战派。秦桧当权后,张浚失势,直到完颜亮南侵时,朝中无大将,宋高宗才重新起用张浚。宋孝宗向来敬重张浚为人,隆兴元年(1163)正月,他升迁张浚为枢密使,同时都督江淮军马。

宋孝宗由议和走向主战,也是大势所驱。

在张浚出任枢密使后,金国遣使前来索取被南宋收复的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商州之地,并致信张浚称,要按照旧约(即绍兴十一年之条约)来划定边界以及岁币,否则将兵戎相见。此时金国已经平定耶律窝罕之乱,南宋政府坐失良机,错过了最佳的北伐时机。张浚坚决拒绝金人之要求,他回信答复说:“疆场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胜或败,何常之有?”言下之意,彼一时,此一时,你金国也不一定能在战场打赢我南宋。

张浚的强硬立场,令金世宗勃然大怒,遂派遣蒲察徒穆、萧琦等将领分别屯兵于虹县、灵璧,积粮修城,做好南侵的准备。

看来宋金之战,势必还要在战场上一决雌雄。

张浚入见皇帝,力劝宋孝宗移驾建康府,鼓舞士气。他分析说:“金人秋必为边患,当乘其未发攻之。”不能被动挨打,应该先发制人。与宋高宗相比,宋孝宗恢复中原的决心是比较大的,他对张浚说:“公既锐意恢复,朕难道独甘偷安吗?”于是决定出师渡淮,北伐收复中原。

由于当时金兵重兵屯于虹县与灵璧,进攻这两处据点便成为北伐的首要目标。时任淮西招抚使的李显忠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充当先锋;建康都统邵宏渊献上攻取虹县、灵璧二城之策。张浚便派遣李显忠出濠州攻灵璧,而邵宏渊出泗州攻虹县。

隆兴元年五月,众人翘首以盼的北伐开始了。

由于张浚战前工作做到位,北伐伊始,进展十分顺利。

李显忠渡过淮河后,金将萧琦率领精锐骑兵拐子马来战。北伐军士气如虹,大破金兵,进而收复灵璧。李显忠率军入城时,秋毫无犯,中原百姓风闻王师北伐,纷纷前来投奔。不久后,金将萧琦向李显忠投降。

邵宏渊在进攻虹县时,则遇到金兵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李显忠便令在灵璧投降的金兵前往向虹县守军劝降,告以利害祸福。在李显忠的心理攻势下,金守兵军心瓦解,守将蒲察徒穆也放下武器投降。

尽管首战告捷,但宋军内部却出现不和谐因素。邵宏渊本是主攻虹县,但功劳却被李显忠抢走了,他心里不是滋味。再者,当时邵宏渊军中有一名士兵违纪,被李显忠处决,这更令他感觉没面子。于是邵宏渊与李显忠两员北伐主将之间出现了裂痕。

拔取金兵两城后,北伐军再接再厉,挥师进攻宿州。李显忠再度发威,大败金兵,追击二十里,克复宿州。当宋孝宗得悉此捷报后,大为鼓舞,他写信给张浚,称赞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不过,宋孝宗高兴得太早了。

宿州失守后,金国很快组织大军反扑,出动十万步骑兵欲夺回失地。李显忠邀邵宏渊夹击金兵,但邵宏渊却按兵不动。不仅如此,在李显忠与金兵血战时,邵宏渊居然还和部下说风凉话:“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试想想,主将都袖手旁观,将士哪有死战之心。李显忠孤军难敌金重兵集团之围攻,便连夜撤军到符离。金兵追至此,宋兵大败,军资军械损失殆尽。幸亏金人没有乘机南下,否则的话,宋军的损失将更加惨重。

张浚主持的北伐就这样草草而终。

南宋发动的这次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时机选择不对。宋孝宗在对金态度上,较宋高宗为强硬,但上台之初尚且在和战之间犹豫,错失利用金国内乱的良机。当张浚北伐时,金世宗的统治已经稳固。

其二,北伐的规模有限。在此之前,朝廷刚刚命令吴璘放弃西北三路十三州。吴璘是南宋将领中屈指可数的令金人畏惧的名将,没有他在西北牵制金兵,北伐的威力大打折扣。与完颜亮集六十万兵力从海陆大举南征相比,南宋的北伐只是小打小闹,进攻方向单一,故而符离一败,北伐便宣告失败。

其三,南宋荒于兵事已久,军队战斗力低下,特别是中兴名将陆续谢世后,高级将领青黄不接。更有甚者,像邵宏渊这样的将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综合以上三点,南宋北伐,无天时(错失金国内乱之机),无地利(放弃西北十三州),无人和(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安得不败!

北伐失败后,朝中主和派乘机大肆攻击主战派,把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诬为“邀功钓誉”,身为皇帝的宋孝宗处境尴尬,进退两难,只得下罪己之诏称:“朕明不足以见万里之情,智不足以择三军之帅,号令既乖,进退失律。”为了平衡主和、主战两派,宋孝宗把主和派领袖汤思退与主战派领袖张浚同列为相兼枢密使,可是这么一来,朝廷完全陷入两派混争之中,乱得不可开交。

在中国历朝中,宋代政治较为清明,但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向来有党争的传统。本来朝中大臣意见不同有争议这是正常的事,若以事论事,把争议限制在问题本身,在国家利益上能以大局为重,那么两派尚有妥协合作之机会。

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主战派多是拳拳爱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满腔热情,但此时已非岳飞的年代,南宋军队积弱难返,要提升战斗力绝非旦夕之功,欲收复中原,尚须深谋远划。同样,我们也不能把主和派单纯认为是投降派,像秦桧这样的卖国贼毕竟不多,他们的一些观点还是针对时弊的。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在于政治立场上的争论,往往变成意气之争,变成对人而不对事,党同伐异。主战派攻击主和派是卖国求荣,这不完全是事实;同样,主和派攻击主战派是贪功邀誉,更是胡说八道。就这样,双方争议不休,即便宋孝宗有恢复之志,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同类推荐
  • 陆鼎记

    陆鼎记

    穿越成大明嘉靖锦衣大亨陆炳之子,陆鼎开始了与安眉的雷人之旅。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三)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三)

    本书向读者解剖了笼罩在陵寝上的谜团。内容有:曾侯乙墓之谜、秦始皇陵墓之谜、中山靖王刘胜墓之谜、汉武帝茂陵之谜等。
  • 帅气逼人的历史

    帅气逼人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帅哥,和其他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潘安、卫玠、纳兰容若、司马相如、慕容冲、独孤信、兰陵王、韩子高、董贤……每一个帅气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段让后人感叹的历史。本书以嬉笑怒骂的文笔,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帅哥的人生经历,嬉笑怒骂,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帅哥史”。
热门推荐
  • 我和23岁美女总裁

    我和23岁美女总裁

    兵王回归都市…、、、、、、、、、、、、、、、、、
  •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的阅读角度出发、介绍笛卡尔——这位出生于法国、数学与哲学成就并重、并在物理学、多种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科学家的生平、及他发明的解析几何的重要意义等。
  • 续灯正统

    续灯正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念天穹

    一念天穹

    命运,是众生推动的因果。轮回,是众生不可抗拒的威严!当一尊又尊大能自命运中苏醒,当一代又一代的天骄从轮回中复苏,这将折碰出怎样的璀璨大世!当一切都可以明悟却拥有解不开的迷雾时,将会有怎样的疯狂探索!谁做星云谁做裹,千秋起源皆为火。命运有终亦有始,轮回有因皆有果!逍逍遥遥谁自在,气从无来存天外。坎坎坷坷道几多,问天路上多一个!群雄格局如盘棋,天下大乱因谁起!八百年前,绮罗帝国号称第一天骄的林家罗如冲天之剑一路崛起,大战四方!冲出绮罗的一代天骄在拝战域搅动一方风云!虽百年后不明踪迹,但随后各路天骄横空出世,力战八方!他,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

    本书共12章,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变革、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的研发制度与运作机制等。
  • 雍倾天下

    雍倾天下

    她是天真无忧的莫小妍,每天过着简单却平静的生活,一场意外的事故,使她来到三百年前的陌生时代。征伐的血腥,夺嫡的惨烈,康乾盛世的背后,究竟暗藏着多少心酸?以为就此平淡一生,命运却在关键时刻,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世人眼中的雍正,阴鸷残忍、猜忌狭隘。她眼中的胤禛,义薄云天。
  • 我本神人

    我本神人

    修神界是一个残酷而现实的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各大修神家族为了地盘和利益南争北战,巧取豪夺。使得本来富源辽阔,物产丰富的华夏大陆千疮百孔,满目蒼夷。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凡人更是被殃及鱼池,几乎是死伤殆尽。浩劫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幸免,可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好河山毁于一旦,无辜的黎民百姓惨糟杀戮?天地不仁,当以万物为煞狗。到底谁才是操纵浩劫的幕后黑手?谁又是拯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的救世主?敬请关注本书,集爱恨情仇交织,邪恶正义较量于一体的东方玄幻小说!
  • 佛魔同生

    佛魔同生

    神秘的身世,神秘的人物,佛魔岂能同生,孤独,仇恨,一切的一切,让我们走进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 重生之娇宠

    重生之娇宠

    万幸重活一世,有个喜欢刁难她的继母,有个处处和她作对的妹妹,继母却还是要把她嫁给为富不仁的商贾为妻,没办法,只好努力奋斗摆脱命运,还要找个金大腿来抱上一抱
  • 中土霸王传

    中土霸王传

    “谁戴上了中土世界的皇冠,谁就拥有控制皇土大陆的权杖!”这是皇土大陆流传最广的一句话,那么,中土世界在哪里呢?“过了前面那座城市,就是整个皇土大陆的中心,中土世界!”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邢天。学过体术,是个农民。一件小事…呃…好吧,对他来说是一件大事的事导致他离开了他的故乡—格里镇。也许他自己也想不到,他这一走改变了整个世界。从无名小卒到“最狠新人”,又因干了震动全大陆的大事件而成为“新一代豪强”,最后终于在众强林立的中土争霸中脱颖而出,成功问鼎天下,成为人们口中的—中土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