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2700000019

第19章 神隐红尘·一方一净土(4)

从这个已经小有佛法根基的僧人身上,重现出了当年那个农家小男孩身上的硬性品格——坚持到底,决不放弃。也只有拥有着这样一颗坚韧的内心,才能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经得住苦难的人,是离幸福最近的人。

重新开始的准备期特别漫长。这几年的光阴里,他的脑海中就只装得下这一件事情,这是他的信仰与坚持。这是他虔诚向佛的最好体现。成功永远只会留给那些做好了足够准备的人,只差一个时机。悟先在等,他在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三)知与不知

几年之后他来到扬州,开始了新一轮的密闭修行。

同样在杂念翻涌的时刻,悟先几近崩溃。一般人很难想象,那种在密闭的空间里同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做思想斗争的感觉。只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灵,才能掌控自己的整个思想,从而排除潜意识深处的其他念想。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他日复一日地焦灼自己的大脑,眼看时日已经过半却没有丝毫进展,悟先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悲恸。此时,帮助他稳定住内心的正是那份共同成长起来的坚韧。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顽强地坚持了下去,他虔诚地相信他会成功。

或许是这份诚意将诸佛打动,或许是他真的入境超然,总之,悟先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佛界广景以及诸佛。让人值得钦佩的是,悟先并没有因此而喜悦到忘记自身的修行。他明白,前路漫漫,这一切都还只是一个开端。

悟先的修行成功,带来的巨大转变是每个人肉眼可见的。僧人们所见到的悟先,连步履行走都是超然的姿态。他的眼神是洞悉一切的空,他的神情是慈悲为怀的温和。在此后的修行岁月里,他甚至已经浑然忘我,就连僧侣偶尔忘记送饭他也浑然不觉。

年近三十岁的悟先证通般舟三昧,这个消息似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天下。无数僧侣奔向前来,向他取经学法。悟先向一个人讲述自己修道前后之事,面对他人求禅定之法这个问题时,他却只能实在回答道:“不知道。”

不少人遗憾而去,其实,真正感到遗憾的,却是悟先。若是真的能悟,那么前来请教的僧侣应当明白,这修道参禅,本就是不通则不通,通则顿悟的道理。

知,也是不知。不知,便也是知。

哪里又有什么绝对的方法呢?禅定之法人人皆知,关键就是修行过程中你知与否。真是虔诚向佛之人,一心一意坚持下去,必得其道。而这世间一切困境,都抵不过一个坚持。

睁眼之时,便有佛光闪现,诸佛立于面前。那一种庄严静穆,那一种神圣肃静,那一种悟通看清的澄澈之心,当下便可感受到。

在悟先剩下的几十年光阴里,他也依然坚持吃斋念佛,从未懈怠,直至年衰体弱都依然坚持。1884年,悟先圆寂在青青竹色之中,从此奔向佛国净土。

佛门说虚妄,并不是教给世人都远离红尘皈依佛门,而是希望,处在红尘束缚下的众人能够放下执念,以通彻的心来清醒地面对人生百事。放下执念,放下怨恨,放下内心的一切杂念,做一个内心干净的人。当你足以清醒地面对世间难事,当你能够理智地面对某些人,某些情感,以浮云一般的心态待人处事,处变不惊,方是悟了这番道理。

有人说,悟先坚持证通般舟三昧,难道这不是一种执念?所谓执念,指的是你用一种偏执的情绪去达成心中所想。而悟先,却并非偏执。他只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用一种坚持到底的态度做下去,不成功便成仁。修行高深之人,往往不会因得失而感到悲喜难当。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情感情感波动空无意义,你悲,你喜,结局就在那里,永不动摇。

人行在世,光阴匆匆数十载,恩怨情仇随身寂灭。我们只需要虔诚前行,不计得失,方能如意。心变强大,身自强。

4.6万虑俱清戒然

潭柘寺的钟声敲响,僧人的诵经声渐渐飘远,在宁静的时光里,荡漾着涟漪,涤荡着人们柔软的内心。经声从清泉的耳畔传到了心底,他顿觉万虑俱清,似乎困扰他的问题有了答案。

(一)答案

1861年,顺天宛平,时间在这里刻上记号。一户贫寒的人家家里,啼哭声宣告了一位新生儿的降临,他的到来,为在这个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找到了一条参悟人生真理的新路。

他就是戒然禅师,法号清泉。我们不知道他俗世的名字叫什么,暂且唤俗世的他做清泉,出家后的他为戒然吧。

时间,有着改变一切的力量。清泉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在家乡过完普普通通的一生。然而,世间事没有谁能够说的准。连他的父母也不曾想到,他们的儿子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代禅师。

清泉家境贫寒,父母都在有钱人家做工,他们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而他也在这样日复一日中慢慢长大。

有一天,玩耍过后,清泉准备回家。在路上,他看到了黄、黑两座寺庙,与此同时,和尚的诵经声穿越空气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小小年纪的他并不懂这就是佛音,只是顿时觉得身心舒畅,这声音是如此的动听,以至于他驻足倾听了许久,这是他与佛的第一次邂逅。

北京西郊西山上有座寺庙,叫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极为有名的寺庙,每天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潭柘寺风景独好,古木参天、丛林茂密,环境宜人,置身其中,自有一种在这里可以洗涤身上一切污秽的感觉。

每逢节日,潭柘寺的香火便是最旺盛的时候,这天,清泉跟着前来烧香拜佛的大人们一起来到了潭柘寺,刚一踏进寺庙的门,清泉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里的环境清爽宜人,每个来拜佛的人脸上都写满了虔诚,此时的人们,脱下了俗世中伪装的面具,一个个跪倒在神像的面前。

这一切,都被清泉看在眼里。他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所求,而可能有些求永远都只是“求不得”,求不得便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他开始思索如何解除这种痛苦。就在此时,潭柘寺的钟声敲响,钟声响罢,众和尚的诵经声飘扬在空中,清泉顿觉万虑俱清,似乎困扰他的问题有了一个答案。

回到家中后,小清泉告诉了父母他在潭柘寺的神奇感受,并且请求父母允许他出家。

儿子的想法震惊了父母,他们断断没有想到,年幼的儿子竟然会有脱离尘世的念头,他是多么的幼小,父母自己在这尘世活了这么多年,虽也有痛苦和磨难,但每次去拜佛也只是祈求上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并无遁入空门的念头,更不想让儿子出家,父母坚决地回绝了儿子的请求。

(二)戒然的脚步

命运无常,就在清泉安稳地在家乡过了二十一个年头之后,他的父亲病倒了,家庭顶梁柱的轰然倒塌,无论从收入来源上还是精神上都给这个贫苦的家带来了沉重打击。全家都笼罩在一片灰暗中,父亲母亲脸上的忧郁多日不散。

看到父母每日如此痛苦,清泉再一次坚定了他要南下普陀为父亲祈求平安的决心,他的决定再次遭到了父母的拒绝,而清泉去意已决。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父母最终同意了他南下的想法。

来到普陀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岛山绝美的风景,他不禁感叹,尘世间竟有如此圣地。于岛上流连了几日,除了欣赏景致之外,他潜心礼佛,在静心参拜之时,他心中对佛法也多了几分理解,更觉佛法的高深与奥妙,尘世的浮华与躁动都化作阵阵佛音,仿佛获得了重生一般。

在普陀山礼佛完毕,清泉并未直接回家,而是一路游览了天童、天目、天台等佛教名山,在一次又一次与佛的接触中提升自己的觉悟。佛理与世理,佛法与人生,都是他参悟的对象。

一年以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的病一天天加重,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终于抵不过病魔的纠缠,离开了人世。

清泉目睹了亲人的离世,更加明白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为众生寻找到通往幸福和永恒的道路。

于是,他拜别母亲,背起行囊,再次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去实现心中的信仰。

这一年,他二十九岁,越过无数的山山水水,他来到了弥陀寺,剃度出家,法号“戒然”。在弥陀寺修行一年后,他到了拈花寺。每日于寺中诵经礼佛。口中念佛,心中向佛,似有所悟,终不得要领。

佛法之高深,非一日之功可以参透,成佛之人之所以得到众人的敬仰,就是因为在研习佛法时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经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住的煎熬。

佛中蕴含了大智慧,唯有缘人方能领悟,这有缘人,却也不是天生的,就像缘分,是自己修来的。清泉坚信自己是与佛法有缘的人,否则不会在儿时便能感受到佛的强大力量,只要自己足够执着,佛一定会渡自己的。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求佛之路,发现自己虽每日诵读经书,对于其中的玄旨妙领不甚理解,是不是求佛的方式不太对呢?佛既是众生信仰之佛,自己每日在这深山古刹之中,怎能知晓众生所想?不经历一番磨难怎能通晓佛法的真谛?

1898年正月初一,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悦中时,戒然毅然从资福寺出发,一路拜访名山古刹,手持口诵,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向佛显示他的真心。

他穿过了峨眉山,游历了九华山,想要在对大山一步步的征服中实现自己的夙愿。他走过一座又一座名山,全然不顾旅途的辛劳,衣服破旧、饮食粗糙,所有这些他都不在乎,只要能对佛法有所感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从九华山下来,他又东朝普陀,西入剑关,南下天童、天目,北返齐鲁、燕山……南南北北的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日月星辰都见证了他的诚心和恒心。

在他游走的过程中,最为艰险的莫过于剑门关。李白曾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上青天还难的路,戒然用他的一双手和一双脚走了过去,这是何等的英勇!

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酷暑难耐,都不能使戒然停下脚步,对佛理的追求就是他的信仰,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比这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能够动摇他追求的决心。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坚信自己追求的是为众生谋福祉的事业,是有益于所有人的。他追随佛法的脚步绝不会停止。

(三)万古长青

不知不觉间,几十载已然过去。人事纷扰,世事变幻,出人意料。1918年的武汉,辛亥革命爆发,翻天覆地,忽然就没了皇帝,革新也好,革命也罢,总之是和以前不同了,整个世界全乱了。

而戒然,此时全不像某些人六神无主,也不似某些人趁乱雄起,他依然是安定的他。因为此刻的他,已领悟佛法真谛,任再多风雨,他自岿然不动。

有佛在心中,戒然满是坦然。因此,他穿过淮河,渡过长江,南下金山。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自古便是高僧汇聚之所。他在金山寺修行,终日诵经礼佛,参悟佛学。

一日,戒然兴致正浓地高声诵读经书,全然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此时,金山寺的和尚都在他的门外驻足,安静地聆听佛音,生怕惊扰了大师的修行。当诵读声停下来,他们一起进门去拜访高僧,这才发现高僧不是别人,正是在暂时寄居寺中的戒然,不由得肃然起敬。

戒然在金山寺待了数日,研习佛法从未间断。经过多年的修行,年过半百的他早已名声在外,对佛理的日渐精通让他以后的修行之路越来越顺畅。

1918年,一个明媚的春天,戒然来到了上海玉佛寺。当时,有一位曾官任清朝江苏巡抚、对佛教颇为痴迷的人,叫程德金,程老当时正避居于上海。他慕名来到玉佛寺,期待能够遇到这位得道高僧,就在此时,他看到了一个赤脚袒背的老禅师,禅师安详的神态让他大为惊奇,打听过后才知道是赫赫有名的戒然禅师。

程老与戒然仿如知己,相交甚欢。这种交往持续了两年,直到程老去世。不久,戒然禅师也安然归化。戒然禅师的去世是一个个体的消亡,而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是追求佛法的执着和普度众生的善念,这份精神,会万古长青。

同类推荐
  • 鲁迅作品集(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描述的是这里是一九三○年与三一年两年间的杂文的结集。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足迹的追忆

    足迹的追忆

    本书主要写了作者在地址勘探局时,遍游全国各地。本书是诗歌集,诗歌抒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的热爱。
  • 晴日的雨

    晴日的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亲情乡情、情驻校园、情寄江月、诗情偶寄。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热门推荐
  •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本书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英美国家的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法律、社会及文化环境下应该有的生命力。本书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信托法的原理,更从实务角度分析了信托的运作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及其解决办法,既介绍了英美国家的案例,也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有关信托纠纷的案例,尤其提供了信托文件的文本,并详细分析其重要条款,给信托司法介入提供了便利。本书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了民事信托在我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及其可能实施的广阔空间,鲜明地提出和反复论证了民事信托就是商事信托的基础、商事信托的原则大都是从民事信托原则发展起来的观点。
  • 医说论语

    医说论语

    本书共分20个篇章,主要以人为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合理、恰当地应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使中国百姓既能够享受传统人文关怀的和谐与温馨,又能够享受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具体内容包括学而篇、公冶篇、乡党篇、子路篇、季氏篇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荒村鬼魅

    荒村鬼魅

    亲密好友荒村探宝,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宝藏,而是前世恩怨与鬼魅情节。这是冥冥中的定数,亦是冥界鬼魅的安排。现实中的哥们、前世的仇敌、阴阳相隔的前世兄妹和现世阴阳暧昧,是亲情、友情,也有爱情——这一切,是复仇,也是救赎;是前世,也是今生。这一切的复杂、离奇该如何解读?佛说,因果相循——也许,这便是答案。
  • 网游三国之霸业

    网游三国之霸业

    没有数值的战斗砍到脖子直接死完全真实的战争他降临时偏离到了一个海岛看主角如何将海岛建设为名副其实的蓬莱岛喜欢建设文的不要错过各国选取一段历史作为背景华夏区的背景为三国时期看主角如何从海岛上的一个小领主,发展商业,收服武将,建立无敌舰队,成为中国诸侯,乃至称霸世界。探索这游戏背后真正的秘密
  • 红尘谭仙录

    红尘谭仙录

    所好者,非名,非利,非权,非势,浮游江湖,忘情天地而已。浮生半日一壶酒,静坐闲听乱谭仙。红尘谭仙录,仙侠在人间
  • 冷王追妻:逃妃不再嫁

    冷王追妻:逃妃不再嫁

    机缘巧合,她结识了朝中第一美男子,情愫暗生。在自己的好姐妹背叛,继母煽风点火之下,他默默离去,伤心不已,痛恨她对自己的利用。他走后不久,她发现已怀有他的骨肉,被赶出家门。又遇一人,对她痴心不已,欲要接受之时,王爷派人前来暗杀。她发誓,定要找到他,问他为什么如此绝情,要将自己赶尽杀绝。再见时,他一身戎装,万千宠爱于一身。虽然只有一夜,他却疯狂爱上这个嚣张跋扈的女人。他恨她为了钱和荣华出卖自己,他要让这个女人知道欺骗自己感情的下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非烟

    木非烟

    她是灵界新上任的婆婆,为了灵族的安危,舍弃最爱的长太息嫁给冥族大冥司,却在婚礼那天遭遇歹人毒手,身体四分五裂,命在旦夕。长太息刻骨削肉将她拼接,救其性命。当她醒来之时却不见爱人的影子,踏破山河,访遍六界,只想对最爱的人说一句那从未说出口的话:“我爱你!”......
  • 中锋就是中锋

    中锋就是中锋

    什么是中锋?得分,篮板,盖帽?不,中锋是称霸篮下的男人,禁区的主宰者!我刚建了一个书友群250019828对本书有意见,一直在跟读的朋友都可以加进来!谢谢大家支持!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