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玄烨除了高兴,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他脚下,是一块祖宗打下来的偌大疆土;他的头上,是重重的皇冠;而他的身边,有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四位大臣保驾护航;他的后面,还有一个极其老道的祖母时时帮衬。
这就是玄烨面前的一切,看起来很美。
事实上,却不过如此。几天后,玄烨想出去旅游(出幸),让鳌拜去奏明太皇太后,鳌拜拂袖而去,如此小事,怎能劳我辅政大臣代劳,还是烦请君自我解决吧。
若干天后,玄烨上体育课,练习拉弓。据玄烨自己说,他年少时天生神力,所以,年纪虽小,却要求用硬弓。苏克萨哈说,八岁小屁孩,唠唠叨叨,自作聪明,你折腾个啥。
不到十岁的小玄烨自始至终都搞不明白,史书上说皇帝最大,按规矩可以为所欲为,为何这点儿小事,他居然都办不到?玄烨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他的祖母早就搞明白了。
这个世界上,除了地位以外,还有两个字很重要,叫实力。不管你是谁,都得靠实力说话。山姆大叔之所以能全世界到处开仗,因为它有开仗的实力。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白搭。
没有实力,就得积蓄实力,有了实力,才会有真正的权力。
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玄烨的祖母,在若干年前就懂得了。积累实力,要的是手腕,若干年前,他祖母利用多尔衮,保住了儿子的皇位;若干年后,他祖母也能用手腕挽救孙儿。
十几年前,太皇太后还年轻,她可以用她特有的资本,去帮助儿子顺治去坐稳皇位。
十多年后,太皇太后还是想到了这一招。烦请诸位不要想歪了,认为太皇太后与索尼、或者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某位有一腿,这样想真得小心遭雷劈。
这回轮到太皇太后的孙儿,此时才十二岁的玄烨上场了。
康熙四年(1665),大清国的街头巷尾,天南海北都听到了玄烨的好消息。民众议论纷纷,均听说皇上纳妃了;宫里也异常热闹,吹吹打打,仪仗绵延,众人都喜气洋洋。
有人赞叹,有人懊悔。而对于玄烨来说,他此时还不知道这婚姻对他的真正意义,他知道的是,这是祖母的安排,祖母从小最疼自己,既然是祖母的安排,那就照祖母意思办吧。
这次纳妃与以前不同。这一年,康熙纳了两个妃子,一个为赫舍里氏,一个为钮祜禄氏。前者是索尼的孙女儿,后者是遏必隆的女儿。索尼老爷子虽说上了年纪,但还是笑呵呵的;而对于遏必隆来说,他还年轻,跟皇帝攀上关系,是他的无上荣光,他笑都还来不及。
皇恩浩荡。苏克萨哈与鳌拜有些悔,事实却告诉他们,悔是无益的。最憋屈的是遏必隆,凭什么我女儿低她一等?
在后悔与憋屈之后,几位同僚一致把愤怒的目光投向了索尼这个一直唯唯诺诺的老头。
四位辅政大臣也许并不明白,康熙自己也许也搞不明白,太皇太后为何走了这步棋。当我仔细考虑后,我才明白了什么叫高明,高明就是你被人家给卖了,还在替人家数着钱。
苏克萨哈与鳌拜没有和皇帝攀上亲戚,不是因为他们没女儿或孙女,我查过史料是有的;也不是因为他们跟太皇太后搞得不亲热。这些都不是,一切只因为他们二位太活跃。
鳌拜当上辅政大臣不久,就抓了内大臣费扬古小辫子,把费扬古全家都剁了,至于说为什么,就因你不服我,不服我就要你命。苏克萨哈向来老大粗,要他不活跃除非让他咽气。
但是,有两个人,很平静。
首先是索尼,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以前他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二十多年前,他敢顶撞多尔衮;十多年前,他敢顶撞大清国所有的王爷。但是,此时此刻,他却沉默了。
几十年的腥风血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所有的人生阅历都告诉他:做人要低调低调再低调,不要强出头,枪打出头鸟,人一出头,就会立马被人揍扁,爬起来,已经啥都不是了。
再加上自己已经年老,体弱多病。所以,尽管索尼在辅政大臣中排行老大,但是他从不摆威风,该上班则上班,事情办完便回家休息,朝廷大事,他不掺和,不管天下只管自己。
应该说,索尼是聪明的,圣人曾经说过,明哲保身。活了六十岁才发现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天下是天下,索尼是索尼,索尼救不了天下,索尼只想做好我自己,好,这就足够了。
至于说遏必隆,这人有些不厚道。他年纪还轻,应该有所作为,但是,此公擅长于和稀泥,跟鳌拜兄应声附和,上朝的时候,明明此公位列第三,却往往让位居第四的鳌拜先走。
多种迹象表明,也不是此公惧怕鳌拜,而是他向来就是这个性格,退一步海阔天空,他曾因多管闲事儿吃了亏,这时他不想再吃亏,人生只要吃一次亏就够了,为何要老吃亏呢。
基于此,四位辅政大臣:索尼不大爱管事儿,遏必隆逢人打哈哈,苏克萨哈虽然有些横,但是此人属于老粗型号,四肢比较发达而已,只有鳌拜,威风八面,想得到更多的权力。
所有这一切,五十多岁的太皇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此下去,怎么得了?不行,必须让这四位东北虎一般的猛人都清醒清醒,然后要这四位猛人,各自扑向对方咬上一口。
所以,有了这次婚姻。索尼与皇帝攀上了亲戚,但是,索尼却成了众矢之的,其他三位恨死了索尼,当然,索尼也恨死了他们。人活一口气,别人都欺负到门口来了,索尼要反击。
但极其老道的索尼并不冲动。因为六十年来,索尼看到了太多冲动的惩罚。
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时而动,方可谓真正的智者。在任何事面前,冲动都解决不了问题。而更多更多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干等着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索尼是个真正的政治老油条。像他这种人,可以当面打哈哈,回家躺在床上装病咳嗽一整夜,你若以为这老爷子真是糊涂不行了,撂摊子不管,你就大错特错,他有他的算盘。
真正的智者,不是创造机会,而是等来机会,然后把握它。
曾经看过丹尼·博伊尔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杰玛能赢钱,导演说这完全是命中注定。很多人会说这位导演找抽,这世界哪有什么命,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话只对了一半。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命不是。圣人说,时也命也。这就好像你已经努力赚到钱,只差去银行去取,但是你一跨门槛,被车撞死。
你努力赚到钱,这是运;你被车撞死,这才是命。人很多时候都很脆弱,人生应该怎么做事儿其实也很简单,并不复杂,顺时而动,顺天命而行,马克思说,这是按规律办事。
索尼,无疑是一个按规律办事的人。索尼默默地等待着,三位同僚都向自己瞟了白眼,都在背后骂自己,而他镇定自若,瞟白眼当做没有看见,挨骂只当耳聋,上班下班一如往常。
这位老爷子知道,像鳌拜与苏克萨哈这种典型政治多动症患者,迟早是要闹腾的,而只要这二位猛人一闹腾,背后的自己,就可以坐收渔利。所以,索尼要等,忍者方无敌。
等了一年,机遇终于到来。
不是上天看到索尼老爷子等得太久,便发了慈悲,而是鳌拜与苏克萨哈这两只老虎关在一个笼子中,若不闹腾出点儿事来,那才是真正出事了。
鳌拜当上辅政大臣后,一直闹腾,比如整死了费扬古全家,因为这事儿不大,我就没细讲。然后就是搞什么辅政政策之类,反正其他二位不管事儿,皇帝还小,闲着也是闲着。
其实,人最大的痛苦,在于实在没有什么事可做,你千万别不信,假如把您工作换换,不用上班,整日睡觉,您一定会疯掉。鳌拜也不例外,没有事做,他就只得自己找事做。
当然,鳌拜兄不会做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这人向来就不太喜欢玩小的,要玩就大玩,我仔细看过鳌拜兄在当上辅政大臣后整出的几件事,没有哪一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人是需要满足感的,当大事玩过之后,你就必然想玩更大的事。我小时候,奶奶常教育我,不能拿别人东西,连一根针都不能拿,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欲壑最难填,鳌拜是个人,他也不例外。鳌拜整天琢磨咋样大玩一把,把辅政诸人翘掉一两个,索尼太老,跟老头斗,没啥水平,就是不斗他也熬不了几日;至于遏必隆,别人都谦逊到这份上,留着不留一个样;可苏克萨哈,这兄弟不能留。
苏克萨哈这人,我早就讲过,典型大老粗,四肢发达型的愣头青。事实告诉我们,这种人,活着往往是没有什么追求的,权力对他没啥用,银子可多可少,但兴起了啥事都敢干。
这种人,当兵剁人的职业最适合他。以前我看电影《阿甘正传》,阿甘说当兵其实很简单,只要凡事都说是就可以了。很长时间我都没搞懂,后来我懂了,像过去打群架的时代,傻子当兵最好,前面不管是刀山还是火海,你只要告诉他,往前冲,他就能义无反顾冲上去。
无知者方无畏,无畏者可无敌。
当然,这谈的是当兵打仗,如果是搞政治,那就完全不同了。政治是要动脑子的,政治也许比战争更为肮脏,更为污浊,但是,其中一点是不同的,搞政治斗争方式要文明些。
所以,尽管苏克萨哈很活跃,但是,我仔细翻看了他当辅政大臣以后的全部史料,居然很少留下有他活跃的成果,因为他有力使不上,他的折腾都是瞎折腾,根本没有使用价值。
仔细说来,整人这件事,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是此人有整的必要。如果精神正常,你绝对不会跑到街上随便找个人踹他两脚。当然现如今也说不准,你也许无缘无故被踢上两脚,问为何要踢我,他回答:老子看你不爽!
其次是有把握把此人整倒。假若你是个瘦子,看到李小龙或者施瓦辛格之类,你即便恨得牙痒痒,也不敢上去揍他。当然,正面揍他是不行,背后捅刀子、脚下使绊子也常有。
苏克萨哈对于鳌拜来说,显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
苏克萨哈是辅政大臣,有你在,我鳌拜手中权力就分散了一份,没有你,我权力就大一份;与此同时,像苏克萨哈这样的愣头青,鳌拜自认为能轻而易举被搞掂,不用费力。
所以,鳌拜说:整的就是你,不用再怀疑。在康熙五年(1666),一个以整倒苏克萨哈为核心的政治运动,马上就要展开,而在这个问题展开之前,首先需要交代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明朝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这个制度我在讲顺治的时候讲过,这里也就不再重复,有炒剩饭之嫌。在这儿我们需要知道,清朝的基本军事制度是八旗绿营乡勇制。
八旗,是康熙他祖父努尔哈赤建立的。其实也不是他发明,只不过是他改善而已,以前这制度,只用于打个老虎之类,后来努尔哈赤把这制度改为军制,就用于打仗剁人了。
简单点讲,因为人少,所以满洲人全民皆兵,闲时为民,战时为兵。满洲全部划分为军事管理区,管理区共有八个,这便是八旗,所以八旗是军事单位、行政单位和宗社单位。
十年前,我刚刚接触清史的时候,觉得八旗很能打,是因为他们人数多,不然,他们何以能长驱直入,直捣中原?后来我查了一下,满洲八旗兵其实并不多,六万五多一点。
至于满洲人为何能长驱直入,除了他们比较能打之外,还主要是汉族人总喜欢自己折腾自己。汉族人有个极其优良的传统,善待邻居,然后关起门来,自家兄弟闹火拼。
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就自己把自己给折腾没了,清军也就入关了。入关的时候,满洲八旗,加上蒙古八旗,还加上汉军八旗,这是满洲全部家当,我认真算过,十四万多一点儿。
而当时汉族的人口,我也查过史料,至少有一千万。十四万兵马,统治一千万人口,这完全是在开玩笑。所以,满洲人只能采用了他们一贯政策,八旗重点防御,其他以汉治汉。
八旗兵马,被分到几个地区,住在京城的叫京畿八旗;住在地方上的叫驻防八旗,请注意,驻扎在地方上的,也就是驻扎关键地方而已。而到了雍正之后,八旗就完全腐败了。
跑妓院、赌牌九、抽大烟,加上挥霍无度,最终混得很多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八旗不行了,谁在守卫着偌大的国度,是绿营,所谓绿营,就是汉族人给清朝人当兵赚工资。
我算过,清朝的绿营总数,保持在六十万左右,加上八旗名义上的二十万,清朝的军队总数量应该能达到八十万,不算少,但也不算多,宋朝时期的禁军数量,也能超过这个数。
再到后来,八旗与绿营都不行了,那就得办团练。团练是从嘉庆时镇压白莲教起义开始的,再到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最后,袁世凯的北洋军灭了清。
清朝的基本军事制度就是这样的,旗兵绿营乡勇相结合,没有任何问题。
所谓八旗,顾名思义就是有八个旗组织,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当然,这八个旗并非平起平坐,前三个为上三旗,地位高于后五旗。
至于前三个旗为何地位高?这也实在不能怪这个旗。只能怪他们分错了首领,正黄与镶黄,在努尔哈赤时代是由他亲自率领的,而白旗,则是努尔哈赤的八子皇太极率领的。
所以,不管你怎么争气(抬旗除外),只要你分错了旗,你的身份就永远低一等。但是,在努尔哈赤时代,真正高人一等的旗,只有两个,就是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
努尔哈赤临死之前,把自己两个嫡系旗交给了他三个比较小的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接到老爹这份大礼,哥儿仨都很高兴,但这样的好日子他们却没有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