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0600000020

第20章 历史遗痕(4)

抗战期间,被侵华日军占领的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难民沿长江向重庆方向逃难,云阳当地政府成立了收容所救济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张飞庙的庙舍也被用作难民栖身之地。难民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又一批,少时百余人,多时聚千人,他们得到云阳人民的无私援助,直至抗战胜利。那些即将返乡的各省难民为了感念云阳人民的患难之助,在张飞庙里刻下碑文,以示纪念。

“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填崆峒。”这是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在张飞庙助风阁石壁上题写的一首诗,诗文内容为感谢蜀汉名将张飞显灵,借风让其行舟的恩惠。

关于这首诗的由来,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当年任河道总督的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狂言文臣不拜武将,张飞大显威灵,吹送逆风30里,使张鹏翮所乘船只3日无法行走。最后,张鹏翮备齐三牲三果上庙拜祭了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据说,现在助风阁上的“助我清风”四个字就是张鹏翮所题。

在助风阁旁的小屋,陈列着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长卷石刻,这是清光绪二十九年,金石雕刻家何今雨以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为善本,历时一年五个月凿刻而成,被誉为文章、书法、雕刻“三绝”。国内现存的5套前后《出师表》碑刻中,张飞庙这一套是最完美的,成都武侯祠的前后《出师表》都是用张飞庙的拓片所刻。

历史上,张飞庙多次遭到人为的破坏,现在保存下来的书法、绘画、木刻等艺术珍品,还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张飞庙收藏的大量古代的诗赋文章、书画雕刻,为后人留下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有“文藻胜地”盛名,张飞庙常常为书画爱好者们所敬仰,令无数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文峰塔之秘

各地有各地之标志性建筑,大到国家,小到城镇村落,无一例外。云阳的标志性建筑为何物呢?当是位于云阳老城对面的文峰塔无疑了。它是云阳县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塔。

从故陵溯江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文峰塔。它位于云阳老县城东10里,长江南岸新津乡谭家山山巅。文峰塔坐东南向西北,砖石结构,七级楼阁式,六角攒尖顶,高40余米,远远望去,极其雄伟壮观。据《云阳县志》记载,文峰塔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即公元1837年,距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文峰塔为何人所建造?又为何偏偏要选在这高高的谭家山之巅建造文峰塔呢?

传说与云阳老城隔江相望的谭家山,是一条乌龙之首。清道光年间,乌龙十分活跃,意欲截断长江。长江波浪滔天,舟楫沉没,云阳城晦明莫测,朝暮不分,鸡犬不宁,致使云阳文风衰退,士不能及第。故陵有一戴举人,都40多岁了,考了多年的功名都没有考上,后来请算命先生一算,才知道是谭家山的乌龙罩住了云阳的文风。于是就四处募捐,在谭家山上修建了文峰塔,以镇乌龙,振兴云阳的文风。

传说自然是不可信。在云阳县档案馆的明清时期《云阳县志》中,就有文峰塔修建情况的记载:文峰塔是由时任云阳知县的汉军正白旗贡生恒裕所倡导,全县乡绅、群众集资修建。

古时,鉴别一个县的文化如何,是以当时的科举制度魁名高中人数多少来衡量的。所以,兴建于清道光十七年的文峰塔,起因与当时云阳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据民国《云阳县志》记载:自清道光以来,云阳多年来竟然无一人中举。因此,当时的云阳知县和文人学士,一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领着一帮士子、官员捐资在谭家山之巅修建了文峰塔,以此勉励学子,潜心学问,以求科场夺魁。塔可镇邪的传说在云阳流传了数千年,盐业古镇云安也建有一座类似的宝塔,据说也是为了防止蛟龙切断盐脉而修建的。这也似乎印证了当初修建文峰塔的目的。

文峰塔占地403平方米,塔六边体逐级向上收缩。除底楼外,以上各层均开有窗口,整个塔体通高41.5米。素面台基呈圆形,直径22.8米,高2米。底层面宽4.77米,高6.2米,石墙高1.2米,厚1.88米。塔门石制拱形顶,宽1.25米,高3.2米,为云阳县境内现存最高大的风水塔。文峰塔在建筑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的采光孔在每一层上都不是在相对应的位置,而是按东南西北方向台阶、级层这样排列;二是塔顶用的铁球是空心的,是由两块合拢而成,我们现在就是用车床来加工这么大一个圆球也是非常困难的,从清道光年间的工艺来看,它的制作工艺是非常完美的。

文峰塔塔身分为六方,每方窗上刻有花鸟虫鱼,精巧多姿。每棱外表都绘有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佛祖、珍禽异兽,栩栩如生。每层楼外有飞檐,飞檐处挂有风铃,风至铃响,声扬四方,婉转悦耳,为古塔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文峰塔四面绝壁,交通十分不便,修建宝塔用的石料、砖木用量和体积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最重的石料达千余公斤,而塔顶的铁球则有数千公斤。在技术并不十分发达的清代,这样宏大的工程是怎样建造完成的呢?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清朝,文峰塔的建设全靠聪慧勤劳的云阳人肩挑背扛。据说,当时参与建设的工匠就多达8000余人。经过数千工匠近两年的修建,文峰塔才得以顺利完工。

建成后的文峰塔如人们意料中的一样,尽显博大雄伟、浩荡磅礴之豪气。云阳的文人雅士们在塔里供奉了文昌菩萨塑像,文峰塔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朝拜的圣地,香火极其繁盛。

是否因为有了文峰塔,云阳就真的人才辈出呢?这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但自从文峰塔建成之后,县人修学读书之风顿盛,在原有的县办官学、飞凤书院的基础之上,又先后建起了五溪书院、凤鸣书院、象山书院、耀灵书院以及众多的私塾。从清咸丰二年到光绪二十九年间,云阳考取进士者有证可考的就多达40余人,涌现出了程德全、刘贞安、彭聚星、涂凤书等一大批政治、文化名人。

临塔观江,似见虹卧碧水;乘船望塔,影如梦笔生花。不仅云阳百姓对文峰塔满怀崇敬之情,历代名人贤士登临后也对它赞叹有加。

塔影苍崖现,舟人左券操。安危悬断缆,出没验奔涛。谬早防千里,差须辨一毫。但凭忠信涉,利济属轻舠。清代文化名人熊宇栋还做诗将“宝塔舟侧”誉为云阳八景之一。春和景明之际,文峰塔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满目青山,此时登塔,恍如进入仙山楼阁。秋高气爽之时,登塔远眺,巍巍巴山,浩渺长江,磨刀溪涓涓细流,以及云阳老城的风貌尽收眼底,置身于此,无不心旷神怡。岁月的风尘,曾使刻满历史印记的一座古塔落寞、凄凉。后来,文峰塔被人掏空过半,只剩下四周杂草丛生,空荡荡的四壁和残破的塔体静静地屹立在那里,如同一具失去了魂灵的雕塑。

“新津乡的宝塔镇南镇北”,一直以来,文峰塔在云阳百姓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因其建筑宏伟壮观,更因它凝结了先辈的美好的心愿。1987年10月10日,文峰塔被云阳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巧,建材坚牢,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剥蚀,但仍不减初建时的雄风。2001年3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文管所组织人员对文峰塔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缮一新的文峰古塔,恰似镶嵌在长江航线上的一颗明珠,再度发出耀眼的光辉。

云阳文峰塔走过了近200年的风雨历程,成为今天云阳遗存中最具历史价值的古塔。它不仅见证了云阳人民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还为研究云阳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道教文化胜地——栖霞宫

在云阳县栖霞乡境内,有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绝佳的景点,它就是渝东有名的道教文化胜地——栖霞宫。栖霞宫又名云升宫、棲霞宫,位于栖霞乡金鸡村界内的高山之巅,距云阳旧县城约6公里。相传为秦末名士扶嘉所建,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渝东一带最为著名的道观之一。

“栖霞观,旧名升云宫,在县北十一里。宫据山顶,下瞰群峰,培娄可数。汉翟法言杨云外于此修炼,白日仙去。巨柏参天,皆二仙手植。”这是唐代《舆地纪胜》对栖霞宫的一段记载,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有关栖霞宫的文献记载。

有关碑目的记载,最早则见于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撰文的《唐云外尊师碑》,较为详细地记叙了云升宫更名为栖霞宫的事实。

栖霞宫整个道观建于山巅,四周青松环绕,建筑翘檐飞角,画栋雕梁,楹柱高大,基石均由虎豹鱼等装饰,栩栩如生。道观内祀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鼻祖坐像,观内遍挂名家楹联诗刻。传说扶嘉离开时种下一棵罗汉松,此松至今仍傲然挺立在那里,四季常青。

在历史上,栖霞宫整个建筑是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呼后应,巧妙布局,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栖霞宫原占地面积很小,宋景德年间,观内修行的道士对栖霞宫进行了扩建,设灵宫殿、祖师殿、玉皇殿、三星殿等四殿,栖霞宫变得粗具规模。南北朝以来,历代在此修炼的道士都对栖霞宫进行了整修扩建,栖霞宫规模更加宏伟,成为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观之一。

元末,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游历全国名山大川,也曾来栖霞宫小驻,让栖霞宫在全国道教信徒中一时名声大噪。而云阳民间有关张三丰与栖霞宫的种种传说,更是为古老的栖霞宫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据传说,当年张三丰云游到栖霞宫,看到云阳人勤劳好学,便决定在此开坛传授学生法术。一名学生得法后,便运用法术跑到京城去偷东西来济贫,没想到被官府捉住,官府就派人前来捉拿张三丰。当时张三丰正在犁田,他要求官差用缸把他抬到京城去。到了京城,皇上亲自审案,只见张三丰在缸中答话,却不见其人,皇上一气之下将缸打烂,说到:难道你还成了神仙!这时张三丰就跳出来说了声谢主龙恩,也就定下了仙家的身份。

成了仙的张三丰返回栖霞宫,常骑虎去县城传道,因恐伤及行人,便将虎系于老城后的一块大山石上。现存于云阳老城后的“系虎石”,就是因为传说张三丰曾在此系过老虎而得名。

明朝正德初年,由云阳人许均捐资,当地群众再次对栖霞宫进行了重新修葺。明代所题《重修栖霞宫神像记》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盖自三清及真武王琳等神,全以金饰,左右侍御皆穿金彩。若夫前后宫殿,柱则添以朱,壁则涂以粉,匾复深刻点画,不吝金珠,与凡云板炉瓶之属,补缺兴废,焕然韦新者,何莫非均之功耶”。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栖霞宫又先后多次进行了较大的翻修扩建。至解放前夕,栖霞宫已经发展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殿堂近百间的古建筑群,有道士30余人。

栖霞宫不仅有着深邃的道教历史文化,而且有着怡人的自然风光,是云阳旅游的一张王牌。它虽然位于高山之上,地势陡峭险峻,却绝没有着意逢迎的张扬,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贴切。

宋代诗人张景修云游于此,对栖霞宫的景致赞不绝口,并赋诗留题一首。只可惜今天诗文碑刻早已不知去向了。

游栖霞宫

宋·张景修

偶先诸邑过栖霞,恰费卢仝七碗茶。

此会果然□邂逅,转相寻觅到仙家。

栖霞宫除正殿外,还有系虎石、金盘池、萝龙井、舍身崖、狐狸洞、听松壁等多处古迹名胜。

“舍身崖”是栖霞宫最为著名的一处景点,崖边的峭壁上生长着许多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松柏,树悬空中,虬枝伸展,刚毅挺拔,启人联想。据传说,当年张三丰在栖霞宫生活期间,意外得到狐狸精和老鹰精的千年道行,为让母亲断了思念他的念头,纵身越墙跳下了万丈悬崖,升天而去。

神话传说的目的性和功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舍身崖那优美而险峻的风光却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栖霞宫历来为县内避暑胜地。过去,每当盛夏炎炎烈日炙烤难耐之时,县城内上至知县,下至庶民百姓,络绎来道观避暑。

朝山进香是云阳县由来已久的民间宗教习俗。历经1000多年的香火传承,栖霞宫成为渝东著名的道教文化胜地,吸引了川东乃至全国大批的香客和游客。

20世纪50年代中期,观内道士陆续还俗就业,栖霞宫由人民政府安排改做学校和民居。后来,栖霞宫的神像全部被毁,1975年云硐区革命委员会又将学校的部分旧时宫殿拆毁,木料用于修建云硐中学,部分无法搬移的石料、砖瓦被当地农民买来建成了民居。

行走在栖霞宫,我们为这一数千年的历史景观遭遇人为破坏而感到惋惜不已。所幸的是,对栖霞宫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里决定对栖霞宫实行保护性开发。

昔日繁华的栖霞宫如今只依稀可见一些断壁残垣了,但道观之外风景依旧是那样引人注目。每到周末或者是节假日,仍有不少学生、群众前往游玩。金盆地、夔龙井、舍身崖、驻月亭、听松壁、狐狸洞等景点前常有人谈笑风生。

道因山而弘传,山因道而益名。栖霞宫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什么残存的建筑了,但它在渝东道教文化史和云阳旅游业发展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栖霞宫的修复重建工作已经进入规划论证之中,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著名的道教文化胜地,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海内外游人的到来。

同类推荐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读者的,天时地利,人文风俗,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长河风·文汇集

    长河风·文汇集

    《黄土谣丛书》作品立足宁夏、纵横西北、放眼黄土高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赞美了家乡,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本书编选了作者撰写的论文、评论、评介、随笔、诗词等,是一部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朴实的著作。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剑心封神

    剑心封神

    天道苍茫,从来没有所谓的神灵。强者掌控命运,弱者任人宰割。乱世将起!妖族,魔族,各路仇敌厉兵秣马,要与人族共分天下。云岑,生长在渔村的少年。且看他执剑在手,扫平四方敌寇,以剑为心,登临大荒之巅。“意之所至,便是吾剑。我将以剑为心,乱世封神!”
  •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等待十年之约的四叶草

    等待十年之约的四叶草

    三个普通的小女孩偶然间在机场遇见了自己的偶像,而她们还跟偶像一个班,这一次次的偶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杠上暴妻:天价小萝莉

    杠上暴妻:天价小萝莉

    他,夏氏企业的创始人兼当家人,拥有几辈子也花不尽的钱财,年纪轻轻地便屹立在世界富翁版以及黄金贵族单身版的首位,跺跺脚也可以让世界震一震的人。她,四大家族之一的艾家的宝贝千金,是被养在象牙塔里的公主,只要打上一个喷嚏也足以引起恐慌的人。本是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却走在了一起,是阴谋,还是命中注定,无从所知。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腹黑王爷的极品娇妻

    腹黑王爷的极品娇妻

    王妃?王菲?是在叫她吗?看个病被人推下楼,误打误撞穿越成了王妃,被便宜老公欺负就算了,还被一群下人欺负?老天是在玩儿她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年我们的爱情

    那年我们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我爱你,所以我比你还要清楚你的每一个缺点,当然,我更爱你的优点。可是事实如此么?爱情的本质原来就是比较谁对谁更好么?显然不是。在猎住她之前先讨好她,这是男人永远不会放弃的伎俩,而女人永远也难跳出的陷阱。我的朋友给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答案:爱情就是两个人互相的征服,惟有征服才能保持长久的爱情。我爱你,所以我比你还要清楚你的每一个缺点,当然,我更爱你的优点。当然,爱情还有许多未知的经历;这里,会演绎着爱情的悲欢离合。。。
  • 毒步天下:腹黑世子妃

    毒步天下:腹黑世子妃

    重生前,她软弱娇憨,却落得个,儿子惨死,她被挖心的凄惨下场。重生后,她披着软萌妹纸的皮囊,表面上对谁都温柔善良,暗地里却狠戾凶残,再不受半分凄凉。重生前,她视爱成命,却是爱错了人,死不瞑目。重生后,冷酷战神视她为掌中宝,眼中最好,以天下为聘,只为换她一颗真心,而她,却已是无心之人。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