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崇高任务,是保证股改的顺利进行,促进经营的稳步发展。为了适应这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也得来一番改革,特别是那些不适合于实际的“假”、“大”、“空”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政治工作“吃不开”了,而是有些老一套的做法“不管用”了。中行齐齐哈尔分行和鹤岗分行这两个单位,把员工的难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把员工的心事作为领导服务员工的大事,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员工应办、难办、想办而未办的事情,千方百计地满足需求,这种具有人情味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受到全行职工的普遍欢迎。
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战争年代,我军的干部给战士盖被子,帮战士洗脚,给伤员喂饭,为驻地老乡辟柴、挑水,处处以身作则,为群众着想,用实际行动感动人心,凝聚人心。人民群众就是首先从这里认识了红军,认识了我们党,认识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并很快建立了密切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和党群关系。正是这种“骨肉亲”和“鱼水情”,才使我们的党和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800万军队。我党我军的这一优良传统,在十年浩劫中受到严重破坏,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变成了阶段斗争的火药味。就是现在,“左”的流毒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他们不认为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就是政治工作,不重视“人心”,不讲究“人情”,实施“物质刺激”、信奉“金钱万能”,甚至强行“以上压下”、“以干压群”、“以官压民”、“我管你服”、“我说你做”的强制命令那一套。
本来是做点工作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无端地批一通、训一顿,结果使同志间、干群间、党群间出现隔阂,乃致矛盾激化。政治工作只能是靠潜移默化地去说服,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管制和压服。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不是看你整倒了多少人,而是看你扶起了多少人;不仅看你怎样使青年职工甚至有缺点有毛病的人变得规规矩矩,更应看你让这些人是否放下了包袱,开动机器,进而变得朝气蓬勃、充满创造精神。政治工作是“扶人”“救人”,而不是“治人”,更不是“整”人。
政治工作要让人崇敬、亲近和信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你那居高临下的架子放下来。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的,所以只有从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出发,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政治工作的“理”才能沁入心田、感人肺腑,才能收到“春雨润物气象新”的效果。党的领导干部、政工干部就是要用对职工、对群众的无限深情,激发有缺点的人奋发向前;为有困难的人排忧解难;为失意、失恋的人卸掉包袱,摆脱纠葛;对家有不幸的人同情安慰,感同身受;为立志成才的人创造条件……政治工作一但有了“情”,就会一扫“假”的“左”和“空”的陋习而有充实鲜活的内容,就会大大增强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政治工作的“情”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例如当前,广大职工群众面对21世纪经济和信息时代所产生的一些新的观念,他们的所求、所好、所需有了新的变化,对所在单位、对领导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要求越来越新,对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的需求越来越高。新的需求,新的欲望,单靠说句热心话,做几件现得利的事,或只满足于一般生活上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体现政治工作的“情”,就必须注重新的对象、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和新的内容,就要在助其立志,育其成才,做其所需上多做文章,多下工夫。我们提倡政治工作讲人情味,并非提倡盲目的、一味地用“讲实惠”“走捷径”搞“现得利”那一套取代政治工作,并非提倡用迁就、照顾一味地去迎合那些消极思想和消极现象进而否定、排斥政治思想工作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讲道里。恰恰相反,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注意和善于讲方法、讲艺术、讲趣味、讲道理,对于那些有害的思想和不良倾向,批评的方法应理直气壮,原则上必须寸步不让。我们讲的“人情味”,是在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前提下而言的。
当然,我们提倡的政治工作要讲“人情味”,只是政治工作中的一个方式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讲“人情味”讲不好或把握不住分寸,可能还会产生消极因素和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施“人情味”的本身。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四个方法的问题:一是“人情味”的实施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以防止以偏概全、简单以果论因等倾向。就是,应联系员工的思想基础和实际表现,来分析判断问题症结,然后决定是否讲“人情味”,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及讲“人情味”的程度。二是讲“人情味”要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要防止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杜绝对脾气秉性合不来、不顺眼,甚至在思想工作上有矛盾、有个人恩怨的人的现象。这样讲“人情味”才能公正,员工才能心服口服,进而达到预期效果。三是注意选择好讲“人情味”的动机善于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春雨润物”,这是很关键的一条。否则,时过境迁,晚半拍慢一步,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四是要重视做好“人情味”的辅助和延伸工作。对讲“人情味”受益者,要了解和掌握其思想脉搏,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与其开展谈心活动,巩固和扩大已有的成效,矫正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同时,要抓住受益者被激励被感动的心理,引导其正确看待这种“人情味”,并提出组织上对其的要求和希望,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文曾获“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
营销宣传上存在的缺陷及其思考
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营销宣传,是我国金融界改革开放的产物。科学、务实、高效地搞好营销宣传工作,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加入WTO后,民族经济金融业面临着经营全球化、信息一体化、手段网络化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在这种大趋势、大背景下,切实搞好银行的营销宣传工作,是商业银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有力措施,是强身壮体、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弘扬团队精神,创建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营销宣传不仅意味着一家银行的舆论导向、社会责任和文化权威,还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众多的客户和无限的商机。
当今世界,营销宣传已被人们视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它和资产、负债、效益、科技、人才实力一起,成为同业互相竞争的重要目标和展示的舞台。不少银行还提出这样的经营理念,即“不善于运用营销宣传指导和促进工作的银行,不是全面过硬的银行;忽视运用营销宣传工作指导和推动经营管理的行长,不是全面合格的行长。因此,在一些银行,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员工开展了“营销宣传日”、“营销宣传周”、“营销宣传月”甚至“营销宣传年”活动,正是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营销宣传活动,在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起到推介产品、树立形象、打出品牌、争得客户、拓宽市场的作用,而且整合了员工队伍,提高了竞争能力,使得不少银行走出了经营困境,实现了由生存阶段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变。
但是,各家商业银行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所至,对营销宣传工作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发展的不够均衡,甚至出现某种误区和偏差,使营销宣传常常处于事倍功半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情感式的营销。由于各家银行在金融产品上不分高低,在服务手段上不分上下,为了揽来客户,揽来好户、大户,不是在更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而是竭尽所能在“酒店”上打主意,在“酒桌”上做文章,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了围绕“饭桌”旁商量问题,热衷于酒桌边开拓市场。在他们看来,饭店的排场就代表着感情,酒席的规模就体现着关系。这种“营销随着酒桌走”的做法,不但增加了经营的成本,而且使营销走向了偏差、步入了误区。
二是“虚无”式的营销。这种营销宣传缺乏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费力不少,收益不大。比如,有的行热衷于在广场街头上“摆擂台阵势”,放几张桌子,摆几条横幅,把各种业务宣传材料一古脑摆上桌子,遇到行人就往手里塞。为了营造声势,不得不行长垂范,全员上阵,统一着装,场面极其热烈:天上放彩色气球,地上有专职乐队,彩旗飘荡,军乐声声,招徕过路人驻足观看,尽管材料没少发,工夫没少下,费用不少花,但实际上,这种营销宣传往往是曲终人散,特别是那些印刷精致的宣传材料往往被行人接到手里,没走几步就随手扔掉了,可谓是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营销宣传只是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亲情”式的营销。主要表现是通过亲情拉关系、找客源。一些基层金融机构不注重靠自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真功夫”、“真本事”取胜,而是在乡情、亲情、友情上打主意,通过亲戚、朋友、老乡、同学等多种关系,开展竞争从事营销活动。因此,有的行还把“一人在银行,全家来帮忙”作为营销宣传的一项内容和一种经验加以提倡与炫耀。面对有限的存款资源和其他金融业务,常常出现“拆东墙,补西墙”和 “业务随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助长了银行炒客户、客户挑银行的现象。
四是“空洞”式的营销。主要表现:只注重形象上的营销宣传,却忽视了产品内容和经营特色的营销。不惜重金,在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公交车上满眼都是银行名字,或是某些不着边际、泛泛空洞的宣传口号,这种营销宣传,公众倒是对银行名称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但对银行的具体业务品种、经营特色、市场定位仍是迷惑不解,对业务拓展和业务经营所起的正面作用、直接效用效果不大。实际上,你不做这种营销宣传,客户也知道你这家银行的名称,对那些空洞口号似的营销宣传,客户感到不可信,只能不屑一顾。也就是说,这种空洞而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营销宣传,做与不做没啥两样。
五是“错位”式的营销。有些银行在营销上不是从实际出发,针对业务经营上的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来确定内容、开展营销。如行里在业务经营上明明是存贷差很大,应通过全行上下联动的营销,设法争得客户,赢得市场,合理运用资金,促进贷款业务快速发展,争取最高收益。相反,墨守陈规,仍在那里一味地“死”抓存款立行不放,营销宣传的重心重点不是随着形势任务和工作的重点转移而转变,其结果造成营销宣传上的错位,不但没有发挥营销宣传的应有作用,反而还妨碍了业务经营的正常开展。
六是“单一”式的营销。在营销宣传时,只注重了宣传银行的优势领先业务,却忽视了后续的整体协调上的综合服务。或由于机器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员工缺乏维修保养知识,使正常服务时常中断;或柜员业务技能单一,不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使得文明优质服务流于形式等等。这种营销宣传说得比唱得都好,而做的“常常是后院着火”,使银行的宣传与经营“两张皮”形不成一个拳头,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客户留下“名不符实”的印象,引起客户不满,使客户望而却步,其结果必然使银行的形象受损,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