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通讯员和一个名记者呢?其构成要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两点必不可少,其一:“路子”必须要宽。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懂,十八般武艺都会,才能有智慧,出悟性,出灵气,才能达到与众不同的境地。在采访同一个对象时,总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在处理同一个题材时,总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总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在表达同一个事物时,总有与众不同的语言。而正是这样的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召力和感染力。其二,知识与学识必须要深厚,包括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等,都要有一定的涉猎。这不仅能开阔我们的新闻视野,而且在写作中能起到相互渗透的作用。一名好记者、名记者写出的好文字、好作品,决不是靠小聪明、小技巧的表现,而是一种内在的素质,一种长期的积累,一种厚积薄发的根底。
5
一些记者到同一个地方采访,有的目光四射,能很快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有的却比较迟钝,即使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出现在面前也失之交臂。这与记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记者,往往固执守旧,满足于在已知的领域徘徊。“尽量想用现成的公式,去说现成的套话。只有双手在起作用,而头脑没起作用”这样的报道怎能写出好新闻,收到好效果呢?
在新闻的园地里,争妍斗艳的是带着清晨朝露的鲜花。濒于凋零的“黄花”是无人观赏的。新闻工作者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创新,独具卓识,不断地反映新情况,解剖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提供新信息,推出新经验。
6
创造性思维,是记者的“铁饭碗”。美国有位名记者,在刚开始记者生涯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他被派去采写一个著名演员的首场演出。可他到了剧场门口,看到广告牌子上写着“女演员因故停演”的字样。这位记者就没有再采访,回家睡大觉去了。可到了半夜,许多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女演员自杀的爆炸性新闻。夜班编辑火了,把这位记者叫来臭训斥了一顿。这位记者为何遗漏了重要新闻?恐怕主要是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演出就没有新闻可采访,而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却来了个反向思维——何因导致她不能演出?这里面能不能有新闻?不演出也一定有文章可做。从而在广告牌背后寻觅到了大新闻。创造性思维,可以帮你写出许多好的稿件来。例如: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稿件的《妈妈心脏换了“零件”娃娃安然来到人间 两位换心脏瓣膜的妇女顺利分娩》、《看保定一轻局某些领导人怎样对待知识分子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都是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采写稿件的结果。
要善于留白
干事创业,是当今每一位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人干事必想成事,成事必想成大事。恐怕没有哪个人是只顾干事,不想成事的。能干事,会干事,成大事,不出事,这里面是有艺术、有学问、有讲究的。一些干不成、干不好以及马失前蹄的荒唐事,经常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聪明预见其危害,而是因为心境修炼得还没有像大师那样达到炉火纯青的火候。
在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中,为什么有些人事虽办得好,却不被人赏识,不为人重视,甚至遭人嫌、遭人议、遭人诽谤,与其大相径庭呢?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掌握和善于留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留白,是国画中的一种技巧。高水平的国画,需渲染处浓墨重彩,需留白处惜墨如金。留白,使画面空灵、意境深远,有无形胜有形之效。
普通百姓行事、做事,需要留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国为民履职尽责更需要留白,着重应注意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谋划发展应留白。就是要有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有所不为,真正做到局部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维护中央政令畅通;凡是不符合中央精神的,即使对局部和眼前再有利,也坚决不做。
干事创业应留白。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真正做到不图虚名、务求实效。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都要注重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避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既对今天的发展负责,又为将来和子孙后代着想,多留空间,不留遗憾。
使用人才应留白。就是要有容人的雅量,对下属真诚宽容,对人才放心放手,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出主意,把方向,抓引导上,善于以自己的“无力”激发下属的“有为”,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脱颖而出的机会。
聪明者不仅知道什么是应该争取的,而且知道什么是不应该要的。“要”得太勤太多,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要失去。
善于“留白”,说到底,就是学会处事。处事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才干的重要性。有才干不善于处事,能令英雄无用武之地!
无论干什么都应有留白,干事创业更需要有留白,只不过这些留白雪藏在办事者的心中。只要做到科学留白、客观留白和艺术留白,你就可以在纷乱万端的人事沧桑之间,游刃有余地办事了。
影响力和领导力
正确的路线与方针确定之后年,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干部的影响力能唤起人的巨大热情;干部的领导力能变成一个单位的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影响力不但影响自身的领导力,而且影响一个领导的形象、作风和发展大局。
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其在领导工作和与他人交往中能够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有“硬”的,如正确决策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也有“软”的,如人格魅力、思想品德、文笔口才等。可以看出,“硬”影响力是一种“硬权力”,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软”影响力则是一种“软权力”,虽无强制性,却有极强的渗透性和说服力。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说明,与“硬”影响力相比,领导者的“软”影响力更能体现其领导力,更能影响一个单位的作风和士气。
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身教”的力量。事实一再告诉人们,领导干部身正才足以服人,身歪必定失人。而所谓“身教”,就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教育他人、说服他人,形成好的影响。反之,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自己享受,却让群众吃苦;有了功自己揽,有了过向他人推;遇到困难危险自己靠后站,让别人往前冲锋,这样也会产生影响力,不过却是负面的,这对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发展都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