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功的亲信自尽时服的毒药就是著名的孔雀胆。孔雀胆有剧毒,是云南一带人人皆知的毒药,没有解药,服之必死。
上一次我们讲到朱元璋建都应天,修建宫殿,以真龙天子的身份,开始了他的统治。他在推翻元朝统治时的口号主要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到元朝皇帝跑到大漠以北以后,他就讲“华夷一家”了,因为这时候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臣服。
究竟是哪些地方没有臣服明朝呢?
首先是西北的李思齐、张思道,还有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西北的李思齐、张思道还有王保保都是元朝余部,所以史书中称他们为“故元遗兵”。后来李思齐投降了明朝,王保保却一直跟明朝对抗,成为北元对抗明朝的主要力量。从此,蒙古问题一直是明朝北方的主要问题,不管是朱元璋分封藩王,还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边,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能够彻底解决,可以说是与明朝相始终,我们这里先不去说它。
除去这些故元遗兵之外,还有西蜀明玉珍、明昇父子的夏国,西南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这两支势力。
一、蜀中小国
远在蜀中的夏国皇帝明玉珍,本来是湖广随州,也就是今天湖北随州的一个地主。元末战乱,他组织里中子弟千余人,屯守自保。徐寿辉称帝,派人来招降,明玉珍带着千余人归附了徐寿辉。
至正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57年,明玉珍率几十艘船入四川江上掠粮草,正要回师的时候,遇上了一个从四川出来的“义兵”元帅杨汉。这个杨汉本来是应元朝招募入川的,可是他到了重庆后,眼大心也大了,觉得如果能占据四川,自己就可以在那里搞个独立王国,于是他就想找机会杀掉元朝官员,吞并他们的军队。谁想到事情不顺,不但没有能够吞并人家的军队,自己反倒败走出川。因此遇到明玉珍以后,杨汉就力劝明玉珍入川。明玉珍拿不定主意,部下劝他说:不如派一部分人把粮草送回,剩下的一部分人去攻打重庆。于是他决心试一试。没想到结果还真的像杨汉说的那样,一下子就把重庆拿下来了。徐寿辉知道了,也很高兴,就任命明玉珍为陇蜀行省右丞。
明玉珍在四川发展得很顺利,先是在嘉定州,就是今天的乐山,大败元军,不久又攻下成都,四川各地也都相继归附。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的事件,然后陈友谅进兵应天,在龙江又被朱元璋设伏击败。明玉珍得知这些情况后,决心跟陈友谅决裂。他命令手下封锁了瞿塘峡,关起门来,自立为陇蜀王。
当初明玉珍攻打重庆的时候,路过泸州,部将给他推荐了一位名叫刘桢的儒生。这刘桢考中过元朝进士,当过官,后来弃官家居,是当地的名人。明玉珍得到这么一位谋士,当然高兴,把他留在身边做了军师。明玉珍跟陈友谅决裂以后,刘桢就找机会对明玉珍说:“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明史·明玉珍传》)
这时候明玉珍已经自称陇蜀王了,再称大号,那还能是什么大号呢?那就只能是称皇帝了。明玉珍听了,高兴得不得了,把刘桢比作诸葛亮,说:“吾得一孔明也!”
(《平夏录》)
这时候陈友谅正跟朱元璋打得你死我活,谁也顾不上四川这块地方,再加上四川天险、易守难攻的地理特点,明玉珍就得了空建起了一个独立王国。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登极当上了皇帝,建国号夏,建元天统。老婆彭氏为皇后,儿子明昇为太子。夏国一切都由刘桢安排,他把蜀地分为八道,置府州县官吏,又设国子监,开科举,定赋税,俨然就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小朝廷。
明玉珍这个人,史书评论他说:“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明史·明玉珍传》就是说他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小富即安,但是也有优点,一是节俭,二是好学,礼贤下士,所以夏国关起门来,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明玉珍毕竟是红巾军一部,虽然跟陈友谅闹翻了,也只是不相往来,跟朱元璋也没有发生军事冲突,只是跟元朝云南梁王战事不断,互有胜负。
明玉珍当了几年皇帝,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病逝了。他儿子明昇即位,当时才十岁,大臣们谁也不服谁,你杀我,我杀你,谁军力强,谁就专权,地方不大,事情不少,国是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就在这时候,朱元璋大军北伐,攻克大都,推翻了元朝。明昇得到消息,专门派人前去祝贺。朱元璋建宫殿要大木料,明昇不但送上木料,还送上地方土产,很是讨好朱元璋。可是当朱元璋派人让他投降的时候,他又不干了。看他这意思,他只是愿意给朱元璋的大明朝当个属国,但还是要保持独立。
有一次夏国使者到应天见朱元璋,双方还没说什么话呢,那使者就自吹自擂起来,他对朱元璋说:“其国东有瞿塘三峡之险,北有剑阁栈道之阻,古人谓‘一夫守之,百人莫过’。而西控成都,沃壤千里,财富利饶,实天府之国。”颇有些“夜郎”范儿。朱元璋听完,笑道:“蜀人不以修德保民为本,而恃山川之险,夸其富饶,此岂自天而降耶!”使者走了以后,朱元璋就用这件事教育臣下说:“吾平日为事,只要务实,不尚浮伪。此人不能称述其主之善,而但夸其国险,固失奉使之职矣。”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一《太祖平夏》)
这段话倒真不是朱元璋自我标榜,他这个人办事确实是要求务实。山川地理的优势是要利用,但是不能光靠山川险要,要想成功,还是要靠人,修德保民,才是发展的根本。
朱元璋北伐南征,中原地区尽入版图后,便于洪武四年,也就是公元1371年,派兵伐蜀。明军分为两路,一路由汤和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上,进攻三峡,直指重庆;另一路由傅友德率领步骑,由河南、陕西直向成都。
朱元璋这样的军事部署,是有其用意的。傅友德出师前,朱元璋对他说,夏国自以为地理险要,主力精锐一定是东边布置在三峡一带,北边布置在金牛一带。此次出师伐夏,你不要去硬攻,要出其不意,直捣阶州、文州。兵贵神速,只是怕你们不够勇敢。傅友德听了这番话,当场表决心,然后率师出征,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先攻阶、文二州。果然阶、文二州守备单弱,没费多大力气就被攻取了下来。随后,大军直抵汉江江畔。这时候汤和的大军,还在三峡跟夏国守军激战。
五月间,江水暴涨,傅友德命人打造战船,准备渡过汉江。他当时也想通知汤和,可是江水险阻,山川悬隔,那时候又没有现代通讯方式,怎么才能把消息告诉给汤和呢?这时候有人出主意说,不如做些木牌,上面写好要说的话,丢到江水里面,木牌顺流而下,汤和将军就能见到了。于是他一面让人向朱元璋告捷,一面让人制作了上千个木牌,写上已经攻克阶州、文州的消息,放到江水里。结果不但汤和得到了傅友德这边的消息,一些木牌还被夏国守军得到,就起到了传单分化的作用:“蜀守者见之,为之解体。”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一《太祖平厦》)
真可谓一举两得,既传达了消息,又起到了宣传攻势作用。傅友德进军比较顺利,造船攻克汉州后,大军进抵成都。
朱元璋得到傅友德捷报,恐怕汤和进军太缓,失去战机,下令快速出战,正好这时候汤和得到了傅友德放到江中的木牌,士气大振。于是明军将一批小船悄悄从岸上抬到上游,然后分兵从瞿塘关水陆并进,一支军队攻打陆寨,一批水师逆江而上,趁此时候,那些悄悄从岸上抬到上游的小舟乘势从上游冲下来,两面夹击,大军随之而上,攻破三峡,进抵重庆。
当时的明昇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早已吓得不知所措。有人劝他逃奔成都,他母亲彭氏说:“算了吧,逃到成都也不过多活几天而已,干脆投降吧。”于是小皇帝“面缚衔璧,与母彭氏及右丞刘仁等诣军门降”(《平夏录》),即把自个儿绑了,嘴里叼着璧玉,到军门请降。夏国就这样灭亡了。
朱元璋起初封明昇为归义侯,还在南京城里赐给了他住所,可是第二年,还是把他打发到朝鲜去了。
刘基得知平夏消息,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平夏颂》:“遥闻捷音,欢喜踊跃,不能自已”,最后说:“六军奏凯,声动玄黄,黧童白叟,蹈舞康庄。四海会同,丰年穰穰,庆云甘露,自天降祥。臣拜稽首,受天之佑,受天之佑,天子万寿。”
(《平夏录·平夏颂并序》)
看了这些诗文,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歌功颂德。要说刘基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写起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来,还真有点让人肉麻,这大概也算得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吧!顺便说一句,据说“拍马屁”这个词也是元朝出现的,那时候蒙古族官员都骑马,人们讨好上司,就要夸上司的马好,拍着上司的马屁股夸上司的马,不就是拍马屁吗?还真形象。
不过刘基在颂词中说“四海会同”这时候实在还早了一点,因为这时候云南还是元朝的天下。
二、滇中悲剧
元朝以前,云南的大理国是段氏的天下。元世祖忽必烈率军过大渡河,沿河谷二千里而抵金沙江,然后率全军乘羊皮筏渡过金沙江,灭大理国,派自己的儿子忽哥镇守云南。忽哥死后,儿子松山被封为梁王,仍然镇守云南。到元朝末年,把匝剌瓦尔密承袭为梁王,在这期间曾经跟四川夏国明玉珍之间有过战事,被明玉珍抢去了一些大象,后来夏国还曾经用这些大象对付过明军。
朱元璋灭夏以后,开始关注云南的事情,于是派了使臣前往,劝谕梁王归附。
奉命前往云南的使臣名叫王祎。这位王祎是明初大大有名的人物,文化名人,跟当时的著名儒臣宋濂齐名。朱元璋曾当面对他评价说:“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明史·王祎传》)
王祎来到云南,见到梁王,送上朱元璋的诏谕。梁王却把他随便安排到一个宾馆住下后,就不再理睬了。王祎等了几天,见没有消息,知道梁王犹豫未决,于是向梁王君臣们讲了一番道理。王祎是什么人呀?他一番话讲出来,还真的在梁王君臣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是这么说的:
予将命远来,非为身谋。朝廷以云南百万生聚,不欲歼于锋刃。曾不闻元纲解纽,陈友谅据荆湖,张士诚据吴会,陈友定据闽关,明玉珍据巴蜀,天兵下征,不四五年,悉膏斧钺。惟尔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乃今自料,勇悍强犷,孰与陈、张?土地甲兵,孰与中国?天之所废,谁能与之!不然,皇上遣一将军,将龙骧百万,会战昆明池,尔犹鱼游釜中,不亡何待!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二《太祖平滇》)
这番话一说出来,“梁君臣相顾骇服,颇有降意,改馆祎,厚待之”。梁王这下子真的有点害怕了,有意归降,给王祎换了个高级宾馆,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北元朝廷也派了一个名叫脱脱的使臣来到云南,一方面是想要点粮草,另一方面也想跟元朝残部联手抗明。脱脱一到云南,就知道了明朝派来使臣的事情。他看出梁王有归降明朝的意思,于是就想把王祎杀掉,以断绝梁王归降明朝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