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7600000009

第9章 凡事不较真儿 (2)

对于那些距离城市一至六里不等的几个小村庄,人们却把它们统称为“三里村”。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段约为一里长的路,如果路的两旁盖有房子,那么这段路就变成了五里长,村里人还会坚定不移地说就是五里。

由此,你无需怀疑或惊讶,因为种种标准都可以自己设定。做秤的人满街走,他们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需要来刻秤杆上的点(称为“星”)。他的每一位顾客平均至少要两种秤,一种是买进时用的,一种是用于卖出的。一杆做好的秤,即使不是旧秤,也没有人买,因为秤杆上刻星的标准一直都在变,它都是根据每位购买者的要求当场刻定的。

在年龄的计算上也体现了这种情况,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特点。一种与人毫不相干的属相,却能够表明这个人的大概年龄,这种做法在中国是最为普遍的情况。一位被称作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仅仅在去年才刚刚七十岁。事实上在中国,一个人只要刚刚过七十岁,那么他就算是八十岁了。如果你想确切地了解一个人的年龄,那么你就必须考虑到这个“宽泛的平均年龄”。即使一位中国人想确切地说出自己的年龄,但他讲的年龄也似乎是下一个春节之后的年龄——春节成了全体中国人的生日。用“十”来计算年龄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从而出现了很多模糊的概念。人们常听别人说“一二十岁”、“没几十岁”,或者“好几十岁”,但是你却很难碰到一个能够确切地说出自己年龄的人。这种模糊的概念还包括“百”、“千”、“万”——中国人平时所用的极限数字。实际上,中国人并不关注于那些精确的表达方法。

曾有一个熟人对我说,有两个人花了“二百吊钱”去看戏。后来他又补充说:“是一百七十三吊,不过与二百吊也差不离,你说对不对?”

一位绅士和他的妻子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几年,准备回到自己的国家了。临走前,他们的中国朋友送来两幅漂亮的卷轴,但是这两幅卷轴并不是送给他们的,而是送给他们各自健在的母亲,而这两位母亲恰好同岁。第一幅卷轴上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一边还用小字写了一段说明,说这幅卷轴的接受者已经获得“七十福寿”。第二幅卷轴也是类似的花哨词句,但边上的小字却说这位老太太已经享有“六十荣光”。当在场的人对这两幅卷轴大加赞美之后,其中一位代母亲受赠的人小心翼翼地问那位送礼者,他们明知道两位母亲是同岁,却为何在卷轴上一个写七十,一个写六十呢?送礼的人给出了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回答:如果每幅卷轴都写上同样的“七十”,那么会显得作者毫无创造力!

中国人对祖籍的重视,相对于我们的“准确性”来说,常常是致命的。曾经有一个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告诉我,他住在某个小乡村里。但是在他的叙述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他实际上住在城郊。当我问了他具体居住的地点后,他才承认他现在的确不住在那个小乡村了。经过一番具体的交谈之后,我才明白,他家十九代之前就已经不住在那里了。但是他就没想到现如今他已然住在城里了吗?他简短地回答了我的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现在不住在那里,但我家的根还在那里!”

还有一个人,曾经让我注意看一下他所居住的小村庄里的一座古庙,他总是骄傲地说:“这是我造的。”但是当我仔细调查之后,我发现这座古庙是三百多年前明朝的某位皇帝在位时建造的,那时的“我”还在混沌世界中。

对那些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碰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他们要从许多相似的表达方式中,找到一种能够表明自己身分,并且令人满意的表达方式。中国人的整个思考系统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而这些假设与我们所习惯的假设完全不同。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心中都有一种对一切事物都要确切地知道详情的渴望,这一点是中国人不能理解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居住的村庄一共有多少户人家,他们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想知道这方面的数字呢?”事实上,这个数字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个难解的谜。也许他们会说这个数字是“几百”、“好几百”,或者“不少”,但是他们现在从未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将来也不会。

中国人在使用数字方面是缺乏精确性的。这一点,也明显地表现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在中国,我们很难找到一本没有错别字的书。有时,那些误用的字要比本来应该用的字复杂得多,这表明,这种错误并不是由于撰写人或印刷者想省点力气而造成的,是由于人们不够重视日常的精确性。这种不仔细也十分普遍地出现在常用字的使用上,中国人常常把一个字写成另一个与之发音相同的字。而这种错误,大多可以归咎于不识字,但它们也同样可以归咎于不仔细。

中国人的这种漠视精确,在书信的称谓上是最明显的。一封普通的中国家书的开头总是这样醒目地写着:“父亲大人”、“慈母大人”、“叔公大人”等等,总不提及“大人”的名讳。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中国——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个人的名字竟然没有确切之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名字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有人告诉我们,无论你叫他哪个名字,他都会答应。而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最弄不明白的就是一个中国人究竟有几个名字:除了他的姓、他的号以外,还要起一个名字用于科举考试,这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因此,外国人常把一个中国人当作是两三个人。

中国人的村庄的名称也是不确定的,有时,一个村庄会有两三种完全不同的名称,而其中却没有哪一个名称被认为是更“正确”一些的。如果其中一个名称是误用,那么人们就轮换着用其他的名称;或者一个用于官文,一个用于日常交谈;或者把误用的名称当作形容词,与原名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复合的名称。

中国人的教育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教育没有形成一种化学分子式的学习系统,并且这种化学分子式的学习系统是需要精密的准确性的。即使是中国的第一代化学家,也可能会失去许多珍贵的数字,比如,他会把“一二十个结晶体”与“好几十个结晶体”混淆,或者因为诸如此类的错误,导致了始料不及的祸端。实际上,中国人是有能力在一切事物中学会精确的,就像其他民族曾经学习怎样做到精确一样——他们不仅可以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的耐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目前这个民族的任何人都不具备学习精确的要素,并且不懂得什么是精确。如果这个说法正确,那么下面这两点也应该是有道理的:

第一,我们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记录时,必须留出一些余地。因为中国的数目和数量从来都是不精确的,我们很容易上当,并被之误导。

第二,我们还需留一些余地,以应付中国的以“人口调查”为名而抬高的身价。整体不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理念在中国就是背道而行的。当我们仔细考虑中国人的“人口调查”的方方面面时,我们可以轻松地说,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就像一位精明的苏格兰人在强烈地意识到“法律中存在的了不起的不确定性”之后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评价:对案件的最终“猜测”。

同类推荐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爱恨交织话烟草

    爱恨交织话烟草

    该书从烟草史话、烟识讲坛、烟标欣赏、烟具大观、烟的礼俗、烟与名人、烟与健康、烟闻轶事及烟品收藏九个方面对烟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大家正确认识烟草,安全吸烟,提高健康水平都是很有必要的。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热门推荐
  • 希腊神话之酒神弯了

    希腊神话之酒神弯了

    从雅典之战起,她的噩梦就已经开始了,没有自由、没有未来。为了自由,她可以放弃一切,包括生命、包括尊严、包括爱情。那么,就让她抛下一切吧,为了逃离地狱而奋斗!可是,那个酒神怎么还缠着她?只要你留在我身边,只要你也爱我,不管你是谁,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我都不会理会,因为我爱你,我的塞壬。
  • 错的是谁

    错的是谁

    重案组接到上级派下的任务之后开始追凶捉人。其实这就只是简单的办案经过。
  • 星河·雪原

    星河·雪原

    诗集收录作者自1979年以来发表和未发表的诗歌68篇,作者自称“有关手法、技巧之类,谈不上。但至少,全是‘真馒头’,感情是真挚的。”
  • 忘不了的小事(心灵感悟书坊)

    忘不了的小事(心灵感悟书坊)

    众人的一生中,总有让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大事和小事。本书主要为您记录了一些生活中具有启迪意义的小事。事虽小,却件件忘不了。您在轻松的阅读后,会不由自主地为生活中的平时不易发现的细节和小事而感叹,如参禅般顿悟,您会感到不虚此“读”。
  •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配套经费赞助项目。全书分为三部分:世界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汇集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从文本的角度深入解读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展开,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 请叫我小张天师

    请叫我小张天师

    画符纸,修道法,下墓室,破凶案一个逆天改命沉睡千年的古人复活,牵扯出一个惊天弈局但还好,一切全在我掌控之中请叫我小张天师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只为在最美的时刻遇见你

    只为在最美的时刻遇见你

    玲珑撅着嘴,身体往白宇那边蹭了蹭。“怎么,还想要?看来昨晚没给我家宝贝喂饱啊”白宇看着蹭过来的玲珑坏坏的说道。“说什么呢,人家才没。”有字还没有说出口,玲珑就发现自己已经被一个比自己重几十斤的人死死的压在身下动弹不得。“还不想要?我可想呢~”白宇一边深吻着身下的尤物,一边的指尖却有意无意从远处慢慢向敏感地带靠近。她是花季美少女,而他是深沉大叔,他们也许曾在人群里回望;也许刚刚擦肩而过,她没有出现在他的青葱年华中,而等待又耗费了他们似水的流年,也许他已不负冲动,而她也正将成熟,他们仍憧憬爱情,相信爱情,只为在最美的时刻遇见最美的那个人。
  • 面对面还想你

    面对面还想你

    小说由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城市教师邵瑞到桃花峪支教起笔,通过以燕百合为代表的三个农村妇女在二十世纪悲剧性的命运和感情纠葛,反映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的焦灼、无奈和奋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乡村的变革与动荡、追求和幻灭,在灵与肉的交织中,揭示了大变革背景下的美丽与丑陋、人性中的善恶、失落与救赎等。
  • 佛说弊魔试目连经

    佛说弊魔试目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