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2100000020

第20章 厚 德 篇 (3)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十二国语言。曾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46年从德国留学归来,受聘于北京大学,创办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研究。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印度史、印度文学、佛教史和比较文学等诸多领域,成果众多、著作等身,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经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国学大师,他就是季羡林。季羡林拥有着诸多身份,不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就是他掌握了十二门以上的语言。这或许和他10岁就开始学习英语,高中又学习德语,并沉迷于外国文学有很大的关系。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东方学家、佛学家、翻译家、作家,他的学术造诣极为精深。

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又考取了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1935年至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生活在哥廷根的那段时期,季羡林忍受着轰炸、饥饿、乡愁的煎熬。他这样形容那段日子:“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他所掌握的吐火罗文据说现今只剩不到三十人懂得。

北大历史上最为年轻的正教授就是季羡林。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只有35岁的季羡林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随即被北大校长胡适聘请为教授。之后又陆续担任了东语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在北大数十载的教学生涯中,季羡林深入研究了东西比较文学、印度中世纪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学、梵语文学、吐火罗语义学等,奠定了自己的泰斗地位。

在中国,季羡林被一部分人尊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但是他却极力推辞这三顶“桂冠”,他在《病榻杂记》中写道:“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作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2006年,季羡林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他的颁奖词是:“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曾经五次探望季羡林的温家宝总理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在京档案】

季羡林曾居住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十三号楼一层的两套房屋。从他进入清华大学求学之始,八十多年中,他与学术为伍,以学问为友,饱览诗书,阅人无数。季老为人从不妄自菲薄,也不自视甚高。他穷尽自己的一生,只为了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尽的学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季先生为我们勾画出了治学之径、为学之道。此径道虽看似简单,却是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是高度浓缩其人生智慧的至理名言。

时传祥: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

【北京人物】

时传祥(1915~1975),出身贫寒。14岁时因逃荒而流落至北京宣武门的一家私人粪场,被迫成为一名掏粪工,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饱受欺压与侮辱。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并被推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他对待工作尽心竭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因此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5年,时传祥被评选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第二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二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2年,时传祥成为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的一员,继续着清洁这个城市的工作。当时的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出对清洁工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不仅提高了清洁工人的工资,还减轻了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淘汰了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改为汽车。

劳动强度降低之后,时传祥重新计算了工时,充分挖掘工人的潜力,将之前的七人大班改成五人小班。在他的带领下,每个工人由过去每天背五十桶变为背八十桶,他自己则每天背九十桶。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就能掏粪、背粪多达五吨。在居民们享受到更加清洁卫生的环境的同时,时传祥的右肩却因为背粪而生了一层厚厚的老趼。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为他赢得了更多尊敬、更多荣誉。“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就是时传祥的工作格言,休息的时候,他还会义务为居民、机关单位和学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

1959年,时传祥被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且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10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里,刘少奇主席握着他的手,说道:“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说道:“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从这时起,时传祥就成了全国知名的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报道了他的事迹。

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了一些青年学生作掏粪工。当时的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时传祥已经将近50岁。为了让部分青工转变怕脏怕丑的思想,时传祥仍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以实际行动对青年工人进行教育,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来告诫青年工人要安于本职工作。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也曾以时传祥为师,背起粪桶为清洁工人打气,成为京城佳话。清华大学的部分学生也曾跟着时传祥学习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1966年国庆观礼,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的时传祥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在招待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其敬酒。文化大革命时期,时传祥惨遭迫害,被诬为“工贼”。1971年,遣送原籍。1973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指示有关部门接他回京,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并照顾其生活。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病逝于北京。他的临终遗愿就是让儿子继承父志,成为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在京档案】

忠厚朴实的时传祥一生就认准了一个道理:掏粪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从不嫌弃自己的职业,反而引以为傲,凡事争先。因为他的心中有信念,他把满腔的热情都灌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人民服务。时传祥和他的工友,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英模榜样,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全力以赴值得每一个行业的参与者去学习和尊重。

王万仁:师者谆谆,诲与仁心

【北京人物】

王万仁(1939~),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退休教师。1967年,他来到偏远的怀柔山区教书,一干就是四十年。期间,他放弃了回城的机会,一直单身,教书育人无怨无悔;他生活俭朴,尽其所能资助学生,退休后,又将自己毕生积蓄的三十多万元捐给教育事业。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首都十大道德模范”称号。

1967年,刚刚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两年的王万仁,自愿来到了怀柔黄花城中学——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任教。当地生活贫苦,王老师意识到唯有文化能让老百姓翻身,于是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学生身上。那时很难有正常的教学秩序,但他坚持“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书育人奉为天职,不放弃任何可能的教学时间,不放弃任何一个需要培养的学生。做家访时,王老师经常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他从不“告状”,只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和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为了不让学生落下功课,他帮孩子分担家务。在他的努力下,就算在“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时候,他的学生也始终保持很高的学习热情。

山区人民的淳朴、真诚给了他温暖,也让他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山区孩子读书不容易,王老师就节衣缩食,把每月省下的米票、面票送给村里的乡亲;从黄花城中学回北京的家,他舍不得坐车,就步行七八十里地,用积攒下来的工资接济贫困学生,五元也好,十元也罢,多少次为学生排忧解难,他也记不清了。

1978年,王老师调到原怀柔师范学校(现在的红螺寺中学)。他深刻认识到培养师范生责任重大,所以坚持学习不辍,几十年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坚信德育为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翻阅《雷锋日记》,坚持以写日记的方式“每日三省吾身”;他治学严谨,处处以“师才必备”为准则,自觉调整教学设计,不断改进培养模式,规范指导,严格要求,力求每个学生未来都能成为合格教师;他努力完善自我,做到为人师表,以德行感染、教育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心扑在教育上几十年,他唯一一次请假是因为重病必须住院。为了教育事业,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父亲病逝,他没能去见最后一面;和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的母亲病危,他也没能守护在床前,母亲在弥留之际想见王老师最后一面,可他为了辅导学生高考,再三推迟回家时间,最后校领导把他“赶”回家,可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他只能在母亲灵前长跪,表达自己深深的歉疚。

王老师没有妻儿,但却桃李遍天下。王老师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退休后也闲不住,凭借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他承担起辅导留学生的任务。他先后辅导过美、德、法、泰等国十几名留学生。法国留学生娥娃没有汉语基础,每次上课就像听天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娥娃中文,从一字一词开始,娥娃学会了十五首古诗、三十多篇中国寓言和中国传统故事。泰国学生刘文超备考北大,复习期间请王老师帮他补课,为了辅导他,王老师可谓夜以继日,经常熬到深夜一两点。学校寒假,刘文超不能回家,王老师就为他准备一日三餐。回国之前,刘文超向王老师下跪,用本国最隆重的礼节跟王老师告别。

同类推荐
  • 参禅要义

    参禅要义

    本书是果如法师近年来参禅说禅总结性的著作。内容有参禅入门、禅学要义、悟禅要诀、禅式生活、禅的参悟、禅的修炼等。本书将帮助读者快速地从一心直接进入无心,然后无心也不住,到达真心,顿时从那境界里出来,发觉一切本来如是。这就是本书讲到的禅门参禅配合棒喝的威力。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一个人的战斗

    一个人的战斗

    本书是单世联教授最新的一本文化批评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经典作家,把握时代脉搏。内容包括对海涅、君特·格拉斯、狄更斯等的评议,对《红楼梦》、明代经贸问题等的新解。全书内容熔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是一本适合浅阅读时代的口袋知识读本。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热门推荐
  • 午时楼

    午时楼

    这是地下世界的秘密,一个地址永远不定的地方,这里既可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也可以满足你的贪婪之欲。只是你要记得,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晚上好,各位,我是楼主人萧卿,欢迎来到午时楼。
  • 永夜下的征途

    永夜下的征途

    我不知道:秋叶为何而落,战鼓为何而响。但我知道:秋叶已经落下,战鼓已然敲响。而那一丝生机就在前方。大道荒凉,夕阳残雪,风云变幻,永夜将至。灾难已然降临,谜团却接踵而来。成魔只为最爱的人,成皇却仅是一分责任。孤寂万年只是执念太深。是天在作弄他们,还是有谁在背后掌控一切。答案隐藏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执念和爱,都必须有强大的力量。去发现真相。《魔兽征途》充满未知与悲凉。
  • 我的俏房东

    我的俏房东

    世界佣兵之王,因为得对了某国的公主,回到华夏老家,寻找杀害他父母的凶手,刚一下飞机,在酒吧里救了一个醉酒的女人,之后,住进了女人家里……
  • 校园之记

    校园之记

    撒啦啦,大家可能看到介个题目,会觉得很枯燥,但是我还是很希望大家能耐心地读,如今我可以用手机更文,所以只有我一有空,都会更文,爱文就给票票,不喜勿喷,谢谢米娜,大家以后可以叫我雪兰,呵呵(^_^),本文描述的也就是三位少女的故事,呵呵(^_^)
  • 医毒倾天下:鬼王的逆天毒宠

    医毒倾天下:鬼王的逆天毒宠

    她是霸月老人的爱徒,惊世一瞥,她落入他的眸。他是叱咤风云的鬼王,十里桃花,势必为她花嫁。梦回九转,是她和他的缱绻情丝,还是一帘幽梦的星月朦胧。或许三生石上,她早已与他签下契约,不可更改磨灭。她的笑靥如花,他的心中牵挂。
  • 无限现实

    无限现实

    无限世界,你拥有的永远只是挣扎。孙烛,一个恶魔的仆人。他将掌握无数人的生死,却也将永远的成为仆役。
  • 女贞剑

    女贞剑

    那年,晋主无故发兵楚国边境要塞-城父城,大军兵临城下。兵行险招,两军对垒,谋略、战术、诡诈...那日黑夜,楚军劫营,觅来新消息,原来晋军伐楚不过障眼之法,晋军的另一军队已屯兵商丘去攻楚国附庸宋国。城父城破,君侯自刎,“将军自怨我恨我,与城下平头百姓无关,孤自留了性命企望将军莫行兵祸。”君侯长子,上将幼女,逃出那兵祸之城。那年,逃亡路上多少女儿心事;那年,逃亡路上多少危情护花。此时,宋国求援,楚君欲要抗晋援宋,却不想,萧墙祸起。楚国内部政权风雨飘摇,外族亦来挑衅。一场攘外安内震惊中原的战争一触即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哥哥,你如此英雄,却是否记得那时铁山山麓茅屋里,谁许诺于我常伴描眉。”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五四班的新教室(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教室(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教室》讲述:学校扩建改建,教室不够用了,校长打算撤 掉五四班,把五四班的学生分散到其他班去。可这对五四班的孩子们来说, 跟天塌地陷差不多,他们怎么能离开绿绿老师昵?而绿绿也觉得自己与五四 班是一体的。于是,师生同心协力,为保住五四班而奋斗。 可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转学来了一个叫乔韵芝的女生,这 位漂亮的、非主流女生把五四班搅得天翻地覆,还做了一件让人想想都觉得 心惊肉跳的事———站在学校的楼顶上,扬言要往下跳……
  • DEATH100DAYS

    DEATH100DAYS

    距离死亡还有100天,主人公是如何在自己的世界度过这最后的100天,平淡无奇还是充满欢乐还是郁郁寡欢,等等的一般人的生活。NO!NO!主人公的最后100天······来看看他最后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