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700000021

第21章 则天前传 (5)

太宗长叹一声,道:“三子一弟,居然如此作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长孙无忌等人,已料到皇帝此番召见非比寻常。皇帝说的三子一弟,自然指的是李承乾、李泰、李佑和李元昌。这四个亲人,所作所为,太让皇上失望了。

此番让晋王李治侍立一旁,想必另有深意。长孙无忌似乎明白了几分。

正想劝慰一番,皇上的举动,却吓了众人一跳。只见皇上身形一侧,挺到床上,拔出腰上佩剑,就要抹脖子:我不想活了!

长孙无忌等连忙上前劝阻,褚遂良也顾不得君臣礼节,一把夺下皇上手中佩剑。

无忌道:“皇上不必揪心,立储的事情,还是早做决定,以免再生事端。”

太宗眼中闪出泪花,道:“朕意已决,准备立晋王。”

众臣一致赞成。

一块石头落了地,定下太子人选,太宗舒心多了。李治固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绝不会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毒手,这一点,太宗心中有数。

事实的确如此。前太子李承乾身体不好,加上被废为庶人,病愤交加,几年之后就死了,但不是死于非命。李泰也不长寿,病逝于唐高宗三年,也是善终。

然而,世间事情,总是一分为二,有得必有失,损此往往害彼。

对李世民的家庭来说,厚道的李治是最佳选择,能避免家庭矛盾、互相残杀;对大唐来说,柔弱的李治却未必是最佳选择,他的柔弱、厚道,让别人有机可乘,最终夺了大唐江山。

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顾家难顾国,顾国难顾家,帝王李世民的选择,的确相当艰难。

有人会说了:如果不选择李治,皇子们你争我斗、派系纷争,对百姓、对李氏家族,难道就不是灾难吗?

那老高也要问了:李治上台导致武则天夺权,对李氏家族是场大灾难不说,因武氏上台引发的战乱、纷争,对百姓难道就不是灾难吗?

李世民无法想象,他选择李治的同时,也把一顶绿帽子,结结实实地扣在了自己头上。

3. 远房表妹入宫深

太宗结下弟媳婚

阅读第一眼

做了皇帝想成仙

李世民一生最大的败笔,是吞服金丹、中毒而死。

伟人有伟人的难处。放眼天下,唯我独尊。登山已然到顶,眼前就只剩了虚空。失去目标的生活,容易令人迷失。迷乱中,李世民找到了“更上层楼”的方向:长生不老,成佛成仙。

这不难理解,不必苛责。

可惜,有毒。一代明君,就在金丹的毒性之下,仓猝离世。

主要人物关系谱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已经50多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可以看做老人了。身边的大臣、妃子,一个个离他远去,让他好生感慨。

这一年,他生命中的两个红颜知己,巢刺王妃杨氏以及隋炀帝的萧后,先后去世了。

对长孙无忌而言,李世民这桩“弟媳婚”,差点让他掉进冰窟窿。

长孙无忌很清楚,自己和李世民的“裙带关系”,源自一个中介——长孙皇后。长孙皇后36岁就死了,她的死,让自己的风险更大。

夫妻关系,有时候是靠不住的。

李世民随时有可能选择新的皇后。选择了新的皇后,新皇后势必把长孙皇后的仨儿子看做眼中钉,把自己视为肉中刺。

除了应付政事,长孙无忌很大的一块心思,就放在阻止李世民立新皇后上,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确保自己仨外甥中的一个,当上接班人,如此,自己的政治生命可保无虞。

哪成想,李世民偏偏动了心思,觉得皇后的位子老空着,似乎不妥。

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前弟媳妇杨氏让他神魂颠倒,鬼迷心窍了。

把巢刺王李元吉的前妃子杨氏,立为皇后。

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不仅让长孙无忌心惊肉跳,也惊动了魏征。

魏征原来是李建成的人,玄武门之变前,属于太子集团。他的可贵之处在于,绝不因为杨氏曾是李元吉的人,就替杨氏说好话。

他关心的,是政局稳定,别再陡生祸患,贻害百姓。

杨氏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明,封曹王。杨氏一旦成为皇后,李明就成为新的嫡皇子,和长孙皇后的皇子之间,极可能出现新的储位之争,导致政局动荡,这是其一。

其二,李明长大成人之后,不可能永远不知道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以及生母与玄武门之变中两个重要人物的特殊关系。那时候他会怎么想?是憎恨母亲,还是憎恨父亲?仇恨一旦产生,对宫廷而言,都是隐患。

在魏征的极力劝说下,李世民打消了立杨氏为皇后的念头。

立新皇后的风险暂时没了,长孙无忌可以松口气了。不料,旧麻烦刚走,新麻烦又来。这次的问题,也很严重。

成为皇太子的时候,李治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柔弱、老实,不像少年李世民,16岁就叱咤风云、气吞万里。虽屡加教诲,李世民对李治还是有些失望。万一打起仗来,这孩子能继承老爹的勇猛吗?

太子柔弱,另一位皇子恰恰相反,有太宗遗风,擅长骑射,文采不弱,更兼武略。太宗多次夸奖:皇子中间,此子最像朕了!

太宗夸的不是别人,正是吴王李恪。

在众多皇子中,李承乾是老大、嫡子,老二很早就夭折了,吴王李恪是老三。虽不是嫡皇子,可年龄在那儿摆着呢,承乾被废,他就成了皇子中的大哥。

李泰等人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时,李恪已二十多岁,在朝廷上也有一定的威信和势力了。然而,长孙皇后生的三个皇子,有舅舅长孙无忌罩着,其他庶子,都不敢造次。

看不惯太子李治柔弱,唐太宗又动了换太子的心思。前番太子之争后,倍受煎熬的唐太宗平静下来,不再感情用事,更加理性。他在想:自己为什么换太子?用什么标准选择太子?是为家,还是为国?

大唐家国一体,似乎为国就是为家,为家就是为国。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家国难两全,忠孝难两全。对他而言,究竟是不肖子的性命重要,还是大唐基业重要?是宁可当下肝肠寸断,还是毁了大唐江山、无颜见列祖列宗?是嫡庶的先天成分重要,还是能力和品德重要?这些问题让他伤透脑筋。

反思多日,这一天,他把长孙无忌召来,说出了自己的算盘:把李恪立为太子。

善于虚心听取属下意见,这是太宗的英明之处。但征求下属意见并非都是好事,有时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更重要的,征求意见,一定要选择“非利益相关者”。你找一个利益相关者征求意见,还能客观吗?

唐太宗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找长孙无忌征求意见,大错特错。

太子废立,长孙无忌是朝臣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三个亲外甥,已经废掉两个了,现任太子,硕果仅存。废掉现任太子,就是废掉他最后一个外甥,让不是他外甥的皇子成为大唐接班人。

皇帝要换太子,长孙无忌吓了一跳。李治的太子宝座还没坐热乎,怎么陡生变故?忙举出李治仁厚,立储事大、不可轻变等理由,极力劝阻。

长孙无忌说的理由,也有道理;若说他没有私心,也不可能。

承乾被废、李泰夺位的时候,长孙无忌极力推举李治,那个时候,完全是为大唐基业着想,这点毋庸置疑。从人品上来说,李治在三人中间,的确最突出,有目共睹。

然而,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

说到不同,首先要从李恪的身世说起。说到李恪的身世,就不得不提及唐太宗的一桩“血缘婚”。

吴王李恪的生母,是李世民的妃子杨氏。杨氏何许人也?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杨广何许人也?李世民的表舅,李渊的表弟。也就是说,隋亡后,被作为战利品送进皇宫、成为李世民妃子的杨氏,从血缘上讲,是李世民的远房表妹。

两人虽然已是三代之外,毕竟还是亲戚。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迎纳隋炀帝的萧皇后,还有不同的说法。倘若迎纳萧后属实,那李世民的后宫就热闹了:母女同侍。

即便杨妃不是萧后所生,从名分上来讲,一个是隋炀帝的皇后,一个是隋炀帝的公主,也是母女关系。

母女同侍一夫,且在皇宫之内,能不热闹吗?

恐怕后来的夫子们,正是担心这一八卦新闻的杀伤力,为尊者讳,有意回避了李世民迎纳萧后的事实。

长孙无忌隐隐有些担心。李恪已经是成年人了,保不准哪一天,他就会刨根问底,追问自己的姥爷是谁。瞒得了一天,瞒得了一世吗?

倘若李恪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母亲是作为战利品被送到皇宫的,知道天下原是自己的姥爷的,自己的爷爷取而代之,建立大唐,他作何感想?

那个时候,无论如何,他都会对大唐感到生分,尤其对其他异母同父的皇兄弟感到生分。毕竟,他们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来说,都可以安心于大唐,自己的父系和母系,却是对立的仇敌!

你能保证他不起杀心吗?你能保证他做了皇帝,忽然对李氏不满,恢复大隋吗?这种可能性固然很小,但复杂多变的历史面前,任何巧合,都可能促成这个现实。

李恪独特的身世,是长孙无忌的一个担心。这也是导致他最终对李恪下毒手的因素之一。

长孙无忌的另一个担心,就是自己的安危问题。作为皇后的哥哥,他自然希望下一代皇帝从三个外甥中选出。三个外甥,无论谁当皇帝,自己都是皇舅,可保无虞。

即便我们不把长孙无忌想得这么狭隘,也要注意——长孙无忌可是过来人,经过风浪,见过风雨。

一旦帝位落到其他皇庶子手中,自己的外甥还能安稳地活下去吗?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中,失去了权力,基本等于失去性命。无数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仨外甥保不住,自己又如何保全?

那时候,恐怕荣华富贵休想,保全小命也难。

为保全性命,就必须说服皇上放弃李恪。长孙无忌极力劝阻,列出李治种种长处,说明换储种种弊端,苦口婆心,终于让唐太宗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历史在下一刻,狠狠地戏弄了无忌一把。保李治,是为了保全自己。他哪里能想到,即便李治当了皇帝,自己依然性命不保——李治钟爱的美女武则天,帮李恪结果了长孙无忌。

正所谓一报还一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都是后话了。

先是“欲立新后”,后是“欲换太子”,长孙无忌力挽狂澜,有惊无险。即便如此,风险还是步步进逼,令人窒息。

更大的风险,来自于唐太宗的身体状况。

唐太宗武将出身,勇冠三军,身体素质一流。强壮的唐太宗,怎么说垮就垮了呢?

这要从一个传奇故事说起。

这个故事实在太传奇了,所以老高宁可背上“跑题”的罪名,也要详细跟您说说。

这故事的传奇色彩,有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子。金庸的小说,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大侠孤身一人,深入千军万马的敌阵,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几十万的军队,大侠萧峰横刀立马,一人退敌。

这样的事情,还真不是没有。真人真事,有名有姓,出自正史。

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武侠小说中,大侠退敌军百万,靠勇力;唐代这个传奇人物,靠智力。二、大侠往往被神化,凭一己之力;唐代这个传奇人物,是审时度势,靠外力,靠谋略,不费大唐一兵一卒。三、大侠们阻的是敌军、进的是敌阵,至多打赢一两场战役,仅此而已;唐代这位传奇人物,却凭一己之力,几乎灭掉一个国家——而且不是弹丸小国,而是比大唐领域小不了多少的天竺国(今印度)!

——谁这么牛啊?

这种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凤毛麟角,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此人姓王,名玄策。

事情还得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说起。

话说唐玄奘求取佛经,西行天竺。那时候,天竺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区,中天竺首领施罗逸多,颇具武略,一统四方。听说大唐来了高僧,施罗逸多亲自接见。

唐太宗英名远播,远至天竺,也有耳闻。唐太宗曾作《秦王破阵乐》,施罗逸多问:“听说大唐有圣人出世,曾作《秦王破阵乐》,你能为我说说这位圣人吗?”

玄奘便把太宗的丰功伟业,略述一番,施罗逸多更加佩服,派人随玄奘一同回到长安。从此,两国算是建立了“外交关系”,互相遣使往来。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施罗逸多去世,境内大乱,重陷分裂。他的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

已经几年没有遣使往来,消息隔断,对天竺境内变乱,唐廷毫不知情。一日,李世民心血来潮,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几年没消息了,施罗逸多可好?

唐太宗指派右卫长史王玄策,出使印度,会会他从未谋面的老朋友施罗逸多。

一念之差,把王玄策送入虎口。

王玄策和副将蒋师仁,带着30名随从,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越过边界,来到天竺境内。

入境没多久,王玄策就发现不妙。前方烟尘滚滚,似有大队人马到来,迎接自己这么个小官,何必兴师动众?王玄策聪明过人、经验丰富,感觉不妙,提醒随从戒备。

待差不多看清对方阵型,玄策大惊:这哪里是来迎接,是要命来了!

对方军队猛扑过来,玄策边打边撤。几十个随从,撑破天相当于今天两个排的编制,又毫无防备,如何抵挡对方大军?

同类推荐
  • 大汉天师

    大汉天师

    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大学生陈焉,竟莫名从曹操墓中穿越回了东汉末年?更是偶遇张角,发现了一件史书上本无记载的惊天秘密!从此之后,陈焉杀董卓,逐吕布,出虎牢关,战官渡港,与曹操针锋相对,与刘备争夺天下,抢地盘,收猛将,他又能否占到上风?乱世凶险,举步维艰,内有四大教派阴谋加害,外有各方军阀机关算计,陈焉该何去何从?
  • 假如这不是先秦

    假如这不是先秦

    彻底颠覆以往所有历史书的模式、口吻、角度,提供给我们充满无限遐想的历史画面,打开了历史的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重重玄机。对历史进行大胆的重构,假设当时的繁荣一直延续,中国历史将会被改写成哪一般模样。
  • 历史典籍(中国文化史丛书)

    历史典籍(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历史年鉴之1921

    历史年鉴之1921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神策三国

    神策三国

    司徒清风,一个来自现代的穿越者,知前三百年后三百年的神棍,如何辗转三国?黄巾起义是他称王割据的起点,董卓乱政是他颠覆东汉的契机,群雄逐鹿是他问鼎三国的途径。神书仙术只是防身的武器,把握每一个机遇才是走向顶峰的关键。用穿越的眼神注视着这个世界,看着每个读者路过点击推荐收藏!#==#!
热门推荐
  • 坠落深渊

    坠落深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梦里接过,千百世的寄托。纵山崩地裂,任血流成河。强者的命运,自己掌握。战天地,修道果,不求妖魔不拜佛,长生路上长恨歌……
  • 浴血修士

    浴血修士

    现实生活中的秦明是个彻彻底底的屌丝,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无意间穿越到云浮大陆,面对人生第二次选择,他该怎么做,还会默默无闻,或者………本文设定路线:炼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秦明踏入修仙……
  • 飘落的青春岁月

    飘落的青春岁月

    个寒门浪子的青春岁月,有多少悲伤,多少哀愁他将如何面对自己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他将如何走向一个成熟的自我。。年轻真好呀,那年轻时的激情是我们成年之后再也触摸不到的灵魂。
  • 取车记

    取车记

    车被运管所没收,原因是不属于营运,导致产生的一些纠葛,导致以那种庸俗的办法进行对待,然而却落下了一个荒唐的笑话。
  • 苍穹葬魄

    苍穹葬魄

    世道万物,皆有魂魄,在魄源大陆上流传着修仙之道,魄诀功法、剑阵丹药、魂器珍宝应有尽有,儒道佛侠帝兽六道纷争,千年轮回,群雄逐鹿,许姓少年背负命运独自开始属于自己的苍云征途!修仙意义,仅是守护挚爱之人,若是天道不公,吾便葬灭苍穹!
  • 神农传人在乡间

    神农传人在乡间

    杨清,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因为一次意外,获得了神农的传承,在泡妞的路上,顺便治病救人,种植作物,无所不能!他后宫三千,富可敌国!不管是女明星,还是小村花…只要是美女,统统收收收!
  • 帝国1860

    帝国1860

    《1860》只为自己心中的历史变个模样。来自近代蜕变的中国!
  • 邪魅王爷俏“侍卫”【完】

    邪魅王爷俏“侍卫”【完】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p48/v_ODE1ODE0OTM.html?pstyle=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汍儿】她是如幽谷清潭般冷涟的女子,武艺卓越,冰肌玉骨的倾城容颜颠倒众生,却偏偏掩藏起那万千的娇媚化身为男儿,甘愿在他的身边做起了贴身侍卫。【南宫冶】他是一方霸主南玥国焌王府的王爷,智谋超然,万人敬仰,他一生不曾被任何女子牵拌,却让自己的贴身侍卫左右了思绪,他从不知世间竟有如此俊俏的男子,那双眸中淡淡的哀愁,那终日不见笑靥的清澄面容,汍儿的一切,都让他魂牵梦萦。【风珉文】风之谷谷主,温润俊洒,谈吐清雅,一生与花草为伴,心境平和地好似一池轻柔的幽潭水,因缘巧合下,他救了落难的她,而后那冰封不乱的心霍地开启了,那个打开他心门的人唯有她,当他一番热诚将代表自己性命的绛丝带交于她手中时,却让她扬手挥去了。王爷得知自己竟有传说中的龙阳癖,开始对汍儿避而不见,只是越是避讳,心底那份蚀心的想念就越发得强烈,他恼她却克制不住自己几近癫狂的心意,他将她支离自己身边,却又忍不住一次次在夜间无人时徘徊于她的屋前,当昔日姐妹翻脸将她设计,当她喝下那碗下了药的汤水,她在焌王府之中细心掩藏多时的身份豁然明朗……若不是此次,或许他至死都不知,他的贴身侍卫竟是一绝色清澄的女子,即是江南那名如昙花一现般的女子……一个是邪魅专横的王爷,一个是侠骨柔情的谷主,王爷究竟要怎样才可以唤回汍儿的心,而谷主又该怎样做才能将她留在身畔?西域紫檀宫,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当一袭银灰袍子的紫檀宫宫主出现在汍儿身前,他的鼻梁上架着副金缕镂丝的蝶形面具,面容叫人怎么都看不真,他——又是何人?当汍儿臂腕间那颗守宫砂昭然呈现,那只会存在于紫檀宫女子身上的守宫砂,她的身世逐渐清晰,如今的她又是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海无限镜花缘

    山海无限镜花缘

    这是一个凡人在山海镜花世界中经过命运的洗礼最终成为大唐帝国复兴的守护神的故事。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经历。当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颠覆了神话。他的故事便成了永恒——
  • 星际神尊

    星际神尊

    主角被一口九龙鼎,从地球所在的下九界砸到了中九界内的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生活了一百年后,在器灵龙一的劝说下,于困仙大阵中自爆,灵魂穿越到了龙一的家乡,上九界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修真界已经发展到了星际时代,在寻找龙一主人下落的过程中,主角阴差阳错的站到了整个修真界的对立面。星盟和仙盟的对立,本质上是先进科技与古老修真的矛盾,这种矛盾已经变的不可调和,势必将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要上演。主角会在这场大决战上扮演什么角色?他又如何踏上星际神尊之旅?且看妖瞳为各位书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