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算被毒死,对外也要说皇帝是正常死亡。
几人一合计,把年仅16岁的温王李重茂立为新太子。皇太子年轻,得有人辅佐啊。于是在遗诏里加了这么几句话:韦皇后训政,相王参知政事。
就跟刘备托孤一样,把小皇帝托付给皇后和相王了。
怎么突然冒出相王来?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不是都把相王作为自己的假想敌吗?在遗诏上点名相王参政,很可能是太平公主的要求。
唐中宗一死,韦皇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下手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兄弟侄子,一夜间登堂入室,把握朝纲,都城卫戍部队及皇宫卫队,也都被韦皇后集团控制。
韦皇后集团如日中天,太平公主压力颇大,觉得很有必要把相王抬出来,牵制韦皇后。于是,据理力争,在遗诏中让相王参政。
上官婉儿鼓动如花妙笔,一气呵成,草就诏书。
诏书一出,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相王和韦皇后共同参政?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有人急眼了。
韦皇后集团核心人物之一,兵部尚书宗楚客火速面见主子:“怎能让相王参政?相王本来权势就大,您这么做,岂不让他如虎添翼?如此下去,局面必将难以收拾!”
韦皇后当初也是无奈,宗楚客这么一说,不由着急:“那怎么办?遗诏已经发布了。”
宗楚客思索片刻,道:“主子不必担心,微臣自有计较。”
第二天,宗楚客联络百官,朝堂之上,公然请皇后摄政,罢相王参政。韦皇后当然没意见,相王生性淡薄,不爱纷争,也未计较。
韦皇后集团大权独揽。
与武三思不同,韦皇后从李重俊叛乱事件中,深刻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太重要了。当年张柬之等人,仅用500士兵,就逼武则天退了位,后来李多祚,区区300士兵,就灭掉了武三思。不掌控军权,太危险!
所以,韦皇后把自己的心腹,纷纷安插到军政部门。比如宗楚客,是兵部尚书,韦璇、韦播、韦温等心腹,也是军权在握。
掌控军权,架空相王,韦皇后的心才落进了肚子里,终于可以安排太子登基,自己临朝摄政了。
只可惜,政治斗争,历来是风云变幻。皇太子登基后短短几天,形势急转直下。
韦皇后的“控制枪杆子”策略,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她忽略了一点:自己重用的是心腹,而非人才。
有些人,可以成为走狗,却成不了人才,重用这种人,往往成为隐患。这种隐患,平时未必显现,但在关键时刻,一旦爆发,往往致命。
韦皇后的失败,就因为重用了这样一个人——韦播。
我们经常说到羽林军。羽林军,和后来的御林军一个性质,都属皇宫禁军,皇帝的保卫部队。唐太宗的时候,首先设置了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只有百人左右。武则天时代,扩充到千人,唐中宗时代,更进一步,扩充到上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在韦皇后眼中,只要牢牢控制这一万羽林军,把持朝政,可保无忧。
可惜,她忘了,这支精锐部队如果运用自如,威力十足,一旦运用不当,致其反戈一击,又会成为令人恐怖的反叛力量。
用人不淑,成了韦后集团灭亡的导火索。
核心人物,正是韦播。
韦播当时还有个职务:长安令,首都的行政首长。
但是,这个首长克扣军饷,贪赃枉法,虐待兵士,搞得民怨沸腾,士兵离哗变不远了。
士兵对当局不满,对另一个人来说,真是天赐良机。
此人正是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相王之子、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没错,武则天去世后,各派势力你倾我轧、互相残杀,而笑到最后的,正是以李隆基为代表人物的相王集团。
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的三儿子,被封为临淄王。母亲窦氏,因武则天听信谗言,被害死,尸骨无存。因此,在李隆基内心深处,对奶奶武则天,隐隐有一种仇恨。毕竟,母子感情相比于祖孙感情,要近得多。
这种仇恨,让他发泄到了自己的姑姑、也就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身上。
年轻时代的李隆基,勇武果敢,擅长骑射。趁着年轻、不被注意,他走李世民太原起兵前的老路,暗中联络豪杰,广交朋友,积蓄势力,皇宫门口的上万羽林军部队,成了他的重点联络对象,他和羽林军不少将领,成了好友。
就在韦播虐待羽林士兵,士兵苦不堪言的时候,韦皇后集团,不择时机地发难了。他们在错误的时间,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这个决定,其实并不新鲜。
主谋是宗楚客。他对相王集团、太平公主集团十分担心,多次与韦后密谋,怂恿韦后、安乐公主痛下决心,发动政变,除掉相王、太平公主,为韦后做女皇帝,铺平道路。
军权在握,灭掉两人,应该易如反掌。计议已定,宗楚客等人,开始寻找机会,进入一级战备。
老天爷偏不欲灭唐。有个兵部侍郎,名叫崔日用,和宗楚客同在兵部,级别稍低,两人经常往来。宗楚客把他当成心腹,有意拉拢。
只可惜,崔日用获知宗楚客的密谋,担心韦后等人难以成器,一旦事败,自己势必引火烧身,与其那时被杀,不如现在投降。于是悄然找到临淄王李隆基,将宗楚客的密谋和盘托出。
韦皇后错用了韦播,宗楚客错用了崔日用。用人之错,导致韦皇后集团满盘皆输。
对崔日用的密报,李隆基并不惊讶,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巧得很,宗楚客用人不当的隐患发作之时,韦皇后错用韦播的隐患,同时发作。
就在李隆基迅速与太平公主、薛崇简(太平公主之子)以及刘幽求等大臣商量对策,企图先发制人之时,“韦播之患”爆发。
原来,韦播克扣军饷、贪赃枉法,士兵怨声载道,羽林军两个将领葛福顺、陈元礼,怨愤异常,找李隆基诉苦。
天赐良机。李隆基将征讨逆贼的想法,和盘托出。两人自然响应,手下士兵闻知,更是欢呼雀跃——出头之日到了!
事不宜迟。当天傍晚,大臣、心腹刘幽求等奉李隆基之命,动手!
这次,可谓策划周密,决不重蹈李重俊覆辙。
第一步,掌控羽林军,干掉韦皇后安插的心腹。此举十分明智,毕竟,葛福顺、陈元礼两人,只能控制部分部队,而非全部,一旦形成对峙局面,韦皇后内有卫队、外有援军,就危险了。
要完成这一步,只有一条路:速战速决,斩首行动!
葛福顺率人直冲大营,左砍右劈。他是羽林军将领,谁人敢挡?营帐内,韦璇、韦播猝不及防,当即毙命。
葛福顺将其枭首示众,称:“韦氏毒杀先帝,谋害社稷,当诛九族!民心所向,当立相王,以安天下。有不服者,这两人就是榜样!”
羽林军早不满韦播等人,自然追随。皇宫卫队,已在李隆基控制之下。
控制了羽林军,攻打皇宫,这是第二步,绝不犹豫,绝不学李多祚,徘徊玄武门前,坐以待毙。
李隆基亲自率兵,攻入玄武门。太极殿内,唐中宗灵柩,依然停在那里。韦皇后听到动静,大惊失色,衣不蔽体,从床上爬起,往后便跑。
刚出后门,撞见自己的情夫马秦客、杨均。韦皇后疾呼救命,两人搀着她,疯狂逃命。
羽林军飞骑营就在眼前,韦皇后稍稍安心,满指望他们提供保护。哪成想,三人刚到营前,突然蹿出若干兵士,手起刀落,将两名情夫砍翻在地。
韦后吓破了胆,哀求救命。兵士怒骂着,将其砍为两段。
和情夫死在一处,韦皇后也该瞑目了。
喊杀之间,已到清晨。
安乐公主住在另外的宫殿,对宫内情形,一无所知,清早起床,照常梳洗打扮。梳洗间,听门外乱乱纷纷,正要吩咐人前去打探,忽听脚步声响,刚要回头,但觉头部一阵剧痛,哎呦一声,倒地毙命。
号称“大唐第一美公主”的李裹儿,就这么丢了性命,死的时候,才二十多岁。
刘幽求杀了安乐公主,转过头来,搜索另一个重要女人——上官婉儿。
文人多浪漫。上官婉儿临死的一幕,也不同凡响。
搜到上官婉儿住处时,天色尚暗。刘幽求正待命人冲入室内,但见几名女子,手持蜡烛,在晨光中摇曳多姿,飘飘然出来,宛如仙女,宛若仙境。
几名兵士,顿时呆住。如此美妙场景,与眼前的杀戮,格格不入。
为首女子,正是婉儿。
刘幽求不由呆立,不知如何是好。
上官婉儿坦然过来,行过礼,未曾开口,泪先落下:“刘将军想必知道,婉儿命薄,受人利用,工具而已,随波逐流,情非得已,哪有什么野心?恳请刘将军在临淄王面前,美言几句,饶我一命。
“前一阵子,相王参政的遗诏,是我起草,但愿临淄王能看在这个面子上,饶女子一命。”
婉儿楚楚可怜,刘幽求动了恻隐之心,汇报李隆基。
现在的李隆基,却非后来不忍杀死杨贵妃的唐明皇。他怒喝道:“贱人淫乱宫廷,祸害宫闱,岂可不杀?”
不多会儿,手下将一个红颜绿鬓的头颅,带到了李隆基面前。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以浪漫烛光的方式,远离了红尘,结束了生命。
三个重要女人——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依次被杀,韦后集团树倒猿猴散。
李隆基没有心软,韦后势力,几乎被赶尽杀绝。事变发生在夜间,次日清晨,仍有个别韦氏集团幕僚,不明所以,照常上朝,被乱兵砍杀。
韦后集团覆灭,刚当了几天皇帝的小孩李重茂,显见帝位难保。他不属于韦后集团,但毕竟是韦后立的傀儡,对韦皇后的感激,很容易转化为对太平公主、相王的怨恨。
相王李旦,并无谋取帝位之意。作为政变谋划者的太平公主,却十分着急,逼少帝让位于相王。
相王不爱争权,又怀仁爱,不忍夺侄子的帝位。刘幽求等大臣,拜会李旦的大儿子宋王李成器,以及已封平王的李隆基,让两人无论如何,劝说相王弃小节、顾大义,勇挑重担,掌舵江山。
成器、隆基到老爹那里一说,老爹还是推辞,多次劝说,方勉强答应。
很多人称帝之前,都有推让之举,那都是客套、虚伪。李旦与众不同,他是真的无心帝位。
这在古代帝王中,可谓凤毛麟角。
相王推让,性情使然,尚可理解。为什么挑头废掉小皇帝、鼓动相王称帝的,偏偏是太平公主?她不是也想当女皇吗?何必出这个头?
其实,太平公主很明白,自己贸然做女皇,没有根基,缺乏支持,到头来,不仅女皇做不成,反倒陷入险境。毕竟,现在不少大臣,还对武则天心有余悸。
让相王登基,等于接了三哥唐中宗的班,实现了当年狄仁杰说的“兄终弟及”。兄终弟及一旦成为传统,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个妹妹,似乎更加顺理成章。何况,相王势力大、威望高,直接和他对抗,不明智,对付相王的几个孩子,更容易些。
这个时候,她没把李隆基放在眼里。
搞掉没坐几天宝座的小皇帝李重茂,势在必行。
懵懂小儿李重茂,第二天上朝,依然懵懂,端坐宝座之上。
太平公主、相王等人,早已来到。太平公主对众大臣道:“小皇帝要把皇位让给相王,大家以为如何?”
刘幽求等连忙响应,其他大臣,也早有联络,满口称颂。
小皇帝懵了,呆坐在那里。太平公主走上前去,大声道:“人心尽归相王,此处不是你该坐的地方了!”
小皇帝不甘心刚到手的大馅饼就这么被抢走,坐着没动,太平公主一把将他拉起。小皇帝无奈,含泪退下,告别了自己短暂的皇帝生涯。
这位皇帝,谥号唐殇帝,在大唐皇帝谱中,经常被忽略。
幸运的是,接替他的,是比较仁厚的相王李旦,也就是唐睿宗。唐睿宗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官复原职,重新做温王。
大势已定。
该平反的平反,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新皇帝唐睿宗登基,自然又是一片祥和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问题。唐睿宗的几个儿子,颇有点他爹的风采,不好争斗。
当年,唐睿宗被武则天立为嗣皇帝,他的长子李成器,曾成为皇太子。后来老爹官越做越小,从嗣皇帝做成太子,又从太子降格为相王,李成器的太子之位,再也没人提起。
现在,老爹重新当了皇帝,李成器当年的太子经历,又被重新唤起。这似乎顺理成章,李成器却不这么想。
见老爹对太子之事犹豫不定,他主动找到老爹:“爹爹啊,自古以来,乱世立有功之子,太平之世立长子。当前天下初定,纷争很多,隐患不少,您还是早作打算,把平王李隆基,立为太子。”
唐睿宗思来想去,同意长子意见,把李隆基立为太子。
李隆基不同意,谦让。
不过,老爹都决定了,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
政治斗争,往往一环扣一环。唐睿宗很明智地作出决定,李隆基成了太子,却引发了另一个人的担忧。从担忧到恐惧,从恐惧到行动,她终于下手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公主。
把李隆基立为太子,有点出乎太平公主的预料。这个时候,她不得不重新审视李隆基了:英武、果敢,有偶像唐太宗的影子,更重要的,在铲除韦皇后集团的斗争中,他率先发难,功绩显赫。还有一条,她不能不有所顾忌——李隆基的生母窦氏,死于自己的老妈武则天之手。
羽翼渐丰的新太子,必然成为帝位“兄终弟及”、“兄终妹及”的最大障碍。
必须下手,废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