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少云书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张乖崖亦云:“人当随事用智。”此为无所用心一辈人说法。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累积,何患学业才识不能及人邪!
作官能称职,大不容易。作一件好事,亦须几番盘根错节而后有成。昔人事业到手,即能处措裕如,均由平常留心经验,能明其理习于其事所致。未有当前遇事放过,而日后有后成者也。
【译文】
学业、才能、知识,不天天提高,就会天天退步。必须时时事事都留心注意,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包含有一定的道理,遇到事情就寻根问底,能这样,哪儿没有学问呢?古人说:“这心思像流水一样,不流动就会腐臭”。宋代张乖崖也说:“人应当遇事多动脑筋。”这是针对那些事事无所用心的一类人说的。如果能做到天天留心,就会天天有长进,事事留心,就会经一事长一智,像这样长期积累下去,还怕学业、才能、知识赶不上别人吗?
当官的人能称职,很不容易。即使做一件好事,也必须经过几番挫折和许多困难,然后才能取得成效。古人之所以事业到手,立即能自如地处理,都是因为平常留心积累经验,将学到的道理运用于事情解决的过程中所致。不屑于努力做好当前遇到的事情,却能在日后取得成就,这样的人是没有的。
【题解】
陶少云是左宗棠的女婿。左宗棠在信中论及学业才识的增长,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随时随地留心研究,教育后辈,遇到事情要寻根问底,多动脑筋,做到天天留心,事事留心,这样才能一日有一日的长进。信中还用称职的官员的办事能力和学业才识对比着论述,强调实际办事能力的重要。左宗棠还告诫后辈,一个人如果不屑于努力作好当前的事情,却指望日后取得成就,那是徒劳的。这封信完全是用口语写的,如谈家常,但却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左宗棠小传
左宗棠(1818—1885),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
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自比卧龙
左宗棠(1812—1886),字季高,他自幼聪慧,14岁第一次应童子试便得了第一名。第二年应府试,又得个第二。但在这一年,他的母亲病故了,3年后,父亲也病逝。按清朝的规定,有6年的时间他是不能参加考试的,叫“丁忧”。没有了应试的压力,左宗棠得以大看“闲书”。这类书看多了,他开始以诸葛亮自居,与人写信,不署自家姓名,只署“小亮”。可能是因为看“闲书”耽误了揣摩八股时文,后来三次考进士均落了第,心高气傲的他决意不再赴试。
左宗棠有一位好友叫胡林翼,与左同龄,后来也是晚清名臣。他考中进士后,倒是富贵不相忘,一直以举荐左宗棠为己任,左宗棠40岁时太平军围攻长沙,胡林翼向湖南巡抚张亮基保荐成功。
移营
晚清名将左宗棠在征服陕甘后,凯旋入关。当天晚上,驻军于某处,刚刚扎营完毕,左宗棠忽然传下将令:立即拔营,继续前进!当时全军将士都已疲惫不堪,正想好好地休息一番,因此谁也不愿再动弹了。那些将领们则相约着来到统帅的大营,请求左宗棠收回成命。左宗棠勃然大怒道:“我这就上马出发,敢违命落后者,军法从事!”左宗棠军令极严,将士们虽然怨气冲天,却也不得不装束停当,整队紧随其后,于黑夜中迤逦而行。过了两个时辰,左宗棠扭头问身边的偏将:“我们走了多少路?”偏将答道:“距离先前宿营之处已有四十多里了。”左宗棠点点头,道:“那好,就在这儿扎营吧。”
将士们重新安歇不久,忽然听到身后隐隐传来阵阵爆炸声。过了一会儿,后队巡逻兵来到帅营禀报说:“先前宿营的地方忽然被炸,已经陷成一个个巨坑。”于是全军将士无不惊骇万分,都为躲过这一劫难而庆幸不已,对统帅左宗棠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众将领进帐询问左宗棠是如何预测到这场灾难的,左宗棠答道:“当时刚刚驻军,我忽然想起:那些头领们虽然投降了,却是迫于我们的军威,并非个个都诚心诚意地归顺,肯定有人会挟恨报复,而我们第一晚的驻军之处也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后来,军中击打更鼓时我又凝神一听,地下似乎有回应之声,像是有地洞,于是我立即传令速速避开。现在已经可以证实,那儿不但有地洞,而且洞中藏着不少硫磺火药。可是当时由于拿不准,又怕引起慌乱,才没有明说啊。”
左宗棠名言集录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故人/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天下之乱,由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由于人心不正,此则学术之不讲也。
左宗棠作品精选
自作挽联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奋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负我,再作劳人。
【译文】
感慨有朝一日死去,七尺身躯埋进荒草丛中,满腔热血只能洒向空旷的林野。有谁来为我唱挽歌,有谁到我坟畔鼓琴、挂剑枝头,祭奠我的魂魄,甚至千百年后还有谁来墓地凭吊,为我之事迹而愤发激励?纵然黄土掩埋了我,也应呼我为雄鬼。
倘若他年能再转世,一炷香祝愿还我本性。我愿从此做樵子渔夫,在山中与麋鹿为友,在水边与鸥鸟作伴,以翰墨文章来消磨时光,逍遥自在地生活半世。但只怕苍天不遂人意,又要我进官场做那劳劳碌碌之人。
【题解】
本联是左宗棠自我述志的一副自挽联。典籍或说“此乃左宗棠27岁病重时所作”,或说“从联意看似在引疾赏假回籍调养时所作”,不过此联绝非晚年所作,这是无疑的。上联作者想象死后情景,对自己一生作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下联据转世传说,想象来世的生活道路,表示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此文文思优美,词藻华丽。联语构思新颖,气势一贯,既有满怀壮志,又作达观之语,可视为左宗棠复杂思想的一个侧面。联语巧妙从身后写起,并杂入神话典故,显得奇特、新颖,对仗工整而不板滞,全联如行云流水变幻多姿。有婉约细腻的一面,但主体风格仍是雄浑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