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最后的安慰26—7改革反思录
于大勇在天本集团组织部利用时间学习科学发展观,也凯斯研究中国的改革历史,查找资料,重点研究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清朝戊戌变法,感到这些变法都有几个共性特点,一是都被冠上“变法“的旗号;二是都是当朝宰相组织;三是都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四是当支持者—皇帝驾崩以后,或者,当皇帝失去权利后,改革也都是短命的;第五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于大勇写下了长篇改革笔记:《中国的社会进步发展就是一部改革历史兼做改革反思录》。
第一章:改革的曙光。从最早的《诗经大雅文王》上可以看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仔细品味可以知道,“维新”是周邦日益欣欣强大,其结果是直至最终推翻殷纣王的统治,改朝换代。“其命维新”并非紧紧是改革进取,而是蓄势,“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之前的作为远地异族的偏僻小邦,经过西伯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去世刚刚十多年的时候,就一举击败了殷商几百年的中原统治。在历史的真实中,这个“维新”实际上与“革命”同义。
当然,不管是维新还是革命,只要是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伟大变革推动中国大一统。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并未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强大基础。
然而,变法者商鞅因变法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秦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杀。带回都城遭惠王车裂,并灭其族。
历史上最伟大的商周变法:建立中央集权制、统一度量衡、土地私有制、户籍改革等等其深远影响一直到现在!变法是什么?是在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变法是在求贤变法的情况下产生的;变法是在坚定的变法思想之下产生的.商鞅变法深远的历史影响主要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封建****的行政机构,奠定了统一中国基础。商鞅变法的代价就是商鞅被五马分尸!
第三章:中国社会发展最繁荣时期变革。历史的车轮碾过11世纪,北宋王朝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外部面临严峻的边患危机,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劣局面。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范仲淹、王安石等先后主持了庆历改革新政。特别是王安石接过了革新的大旗,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变法。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有或大或小的弊端和局限,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王安石本人也是三上三下,但是,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典范,连其主要对手司马光也为其礼赞。可以说虽败尤荣!
第四章:中国与世界并轨的变革。
再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清末戊戌变法及百日维新。
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推行新政。新政内容主要就是以推行君主立宪制为目标,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新政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戊戌六君子被杀菜市口成为失败的标准和代价。
第五章:改革反思录。
通过对这些历史上变法改革实践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对这些改革梳理,也许会有所启示。
一是国家领导者强势主导改革,改革者也是强势,改革就会成功,改革者下场也圆满。比如,西伯侯在周初改革:文王演绎天地事,武夫建工在新邦!
二是国家领导者强势改革,改革者激进冒险,而且被对手抓住尾巴,改革可能成功,改革者下场悲壮。如商鞅:英雄不惧生死去,五马分尸强国来!
三是国家领导人主持改革,改革者对策不周和势力不济,对手势力特别强大,改革没有推行就夭折了,改革者的下场必然是非常惨烈!如戊戌变法杀身成仁六君子,仅留浩荡春风在,哪怕身首两纷纷。
四是君臣齐心图胜世,文涛武略树楷模。虽然宋朝的改革失败了,但是,正如西方哲人所说:看到东方资本主义的曙光。王安石虽然几度沉浮,新政也是飘渺不定,在强大实力的围剿下,最终也没有逃出改革最终的结局就是失败的轨迹。但是,最终的效果确是最好的:宋朝的文明、富裕、制度、科学等等都是中国历史一段奇葩,就连国运都是别人的两倍啊!
第六章:对当代国企改革的反思和认识。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华大地上刮起以下岗减员分流为主要特征的国企改革狂飙。打着改革、改制的旗号,3000万国企员工十年内转换了身份,几十万中小国企或被兼并或被卖掉或破产。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上突然涌现出几十万个“大老板”,他们不少人就是工厂原来领导!这种角色如何实现转换呢?国企改革改制有哪些秘密呢?国企领导人如何成为先富起来的大老板呢?快速堆金的现象令世界震惊!更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
国企改革事如何实现上述跟本性变化的呢?如何才能揭示出中国特色国企改革破产道路和操作方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很深很严肃的问题!
市场经济竞争法则就是,物竞天争,优者胜出,适者生存,干的好,企业就发展壮大,干不好就亏损,资不抵债就破产,这是正常的规律。破产是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引进破产规则是为了给弱者以出路,给失败者以机会,避免把人逼上绝路,避免社会动荡,同时也警示后来者必须兢兢业业,否则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也是几百年资本主义发展经验集成。破产的目的是减少损失、较少震荡。可是,在中国呢?国企改革改制,却偏偏蜂拥着要求破产,不惜代价进入破产程序!表面看,亏损国企破产而消亡,实质上亏损的国企在被消灭中变身为财富,这是何等的神奇呵!消灭亏损国企让我们都付出了巨大而高昂的代价!而且,大量破产国企其深刻的影响力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的未来!
于大勇在反思,不知道后人会怎么评价这一段国企改革:几十万户被兼并,上万亿资产被破产,几千万职工被买断,这是怎样一个结局?
于大勇想:这肯定不是最后的结局。改革者的结局和历代改革结局情景是多么一致啊:改革者以热情热心开始,以热泪热血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