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6600000014

第14章 火器营往事-八旗子弟们(18)

可妈妈似乎早就忘了这个终身未嫁、孤独的亲姑姑。

一年后,她也去世了,听亲戚说是死于煤气中毒。

原因是她相依为为命、多年的女伴,一个姓陆的常州老处女突然离开了她,她大概因此精神上受了严重的打击。

我们孩子们平时喊那位姓陆的老处女“陆爷爷”,她有些耳聋,脾气很好,虽老而风韵尚存,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个美女。

她俩是在南洋认识的,俩人志趣相同,都仇视男人,认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三爷爷去南洋确是田汉先生介绍的,至于她为什么离家跑那末远去,我就不太清楚了。

在南洋,三爷爷教华人美术,而那位女伴教歌舞。

据说,那个陆姓老处女是清末著名大学士盛宣怀的外孙女。

但进入七十年代,她俩却发生了矛盾。

她们温馨的小屋开始时常笼罩着阴霾。

“你耽误了我一生的青春!”那陆姓老太跳脚的跟三爷爷大闹。

“我怎么会耽误你的青春?你当初是怎么说的嘛……”三爷爷哆嗦着,无力的反驳着。

终于,陆姓老太偷偷和老家联系上了,他的外甥,一个穷困潦倒的上海“小开”闻讯喜出望外,马上主动来信,说定要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一再表示:不图她的钱,要让她度过幸福的晚年。

这次“策反”行动非常之诡秘且效率高,在那位上海“小开”的精心策划下,她趁三爷不在时雇了数辆三轮车,装上七八只大皮箱,扬长而去,

听妈妈说,回国时,她俩从南洋带回了十几万“荷兰盾”。

毫无疑问,她的那位外甥认为老处女很有钱。

后来的一切因为她返回了常州老家不而得知。

……

不久孤独的三爷爷就在和平门一个小巷里的寓所里凄凉的去世了。

那位“陆爷爷”则不知所终。

有时我在想:天国里,她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

[附:地藏庵和翠峰庵的传奇]

说起三爷爷和陆爷爷,就不能不说到我们的一位长辈——和尚“爷爷”,但如果说到她,又必须说起西四油坊胡同的一处叫做“地藏庵”的古庙,这似乎有些费解。

我外祖父的父亲(我们叫老祖)虽说在咸丰年间也是位做官的,但因同光之际政局内优外患,他老人家见从宦前景黯淡,遂有隐退红绝尘之想,但又没决心削发遁入空门,只做了个带发修行的居士。

清代前期,旗人严禁经商从优,更不用说出家和做居士了,但到了晚清时节,这些禁例逐渐松弛,所以甚至一些王公大臣都穿上僧道衣冠修练佛法,焚香打坐,哼唱赞引。

我老祖儿后来也入了“在理”教。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末许多满人各阶层人士都加入了“在理教”,甚至还有宫里的一些人,甚至太监。

后来我知道,这个“在理”教,实际上是一种和“白莲教”相仿的地下民间宗派组织,它的目地是不言而喻的。

后来大概由于种种原因,它没能成事,就又悄悄隐匿了。

*有关“在理教”的一些资料:

在理教,又称理教、理门、理善会、白衣道、八方道,清代白莲教的教门支派。创始人羊宰(1621-1753),山东莱州即墨人,教内奉为“羊祖”,订有《羊祖大法》(又称《理教大法》),并订有八大戒律,其中尤以不抽烟(后来包括的鸦片烟)和不喝酒为主。在理教刚创立时,有反清复明思想,后逐步变成一种以戒烟酒、办公益为主的民间宗教团体。第六代传人尹来风兴盛此教,于1765年在天津建立理教公所,从此传遍上海、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江西、内蒙古及东北等地,社会底层百姓信者甚众。在理教每年有三个节日:农历三月十一、十月初三和腊月初八,但一般只庆祝腊八。腊八“摆斋”,即信徒聚餐,十分热闹。1933年成立“中华全国理教联合会”,各地相继建立分会,全国在理教公所达三千多个,成为清代及民国时期颇有影响的白莲教支派。1949年之后,在理教为反动势力所利用,被政府取缔。

老祖既没了钱粮老米,一家人只得吃家底儿混日子,所以外祖父幼年正赶上家道中落。

从原来家里传下来的几张老照片来看,可看出那时我外公家境还是比较富足的,那是一张全家福,在庭院里照的,院里有假山,水池,而背景的正厅也是高大巍峨,想见在京城不是一般人家。

听妈妈讲,老祖好像祖籍是山东,而他的夫人(我的女祖)则是浙江绍兴人,姓龙。

北京人素来崇拜南边人说话,听说京城有许多人本是北京人却模仿江浙口音讲话,我家三爷爷即如此,她的口音是一种极古怪的南不南、北不北的腔调,我对此十分困惑,不料她说:“我妈妈是绍兴人,那边讲话就这样,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仍不解:“家里其他人都不这样讲话呀……?再说,我听我妈说您也不是跟绍兴长大的呀……?”

三爷爷不答,良久,她说:“北京话太难听了,南方话多好听。”。

及长,无意看到一本晚清笔记,上面也谈到这个问题,说当时朝官里都竟相效仿苏浙口音讲话,有的人用这种腔讲久了,竟然“不能强的”即说北京话反倒不自然了,由此不由得想起今天一些时尚人士模仿港台腔的现像,这才明白,原来前辈们也曾赶过这种时尚啊。

对不起,跑题了,我们接着往正题上聊。

老祖的妻子(外公生母时正值光绪年间清人断了钱粮)大概迫于生活压力,身罹重疾,且百治不见明显效果。

可老祖仍是每日打座念佛,家里事全然不顾。

外公为家中唯一儿子,下有妹妹两个,长妹生来就有些古怪,脾气乖戾,不与人同,二妹倒是性情温和,然颇为内向。

两个女孩素来孝敬母亲,但她们除了痛心疾首,以北泪洗面,亦别无良策。

此时家里的烦恼事是不许外公介入的,家里给他的嘱咐就是:“你要用心苦读,争取考上一官半职,给家里带来新的转机。”

由于见母亲病情愈发严重,命悬一线,危在旦夕,两姐妹偷偷商议,去距家不远的地藏庵拜佛上香,求菩萨保佑。

谁知这一去我家就与这个古寺结下不解之缘。

这座地藏庵座落在宣武门内。(离今天的“晋阳饭庄”不远。进油坊胡同,拐几个弯,里面有个“拴马桩”胡同,此庙即座落于此。)

小时候我曾多次被长辈带着来过此庙,印象很深。

这是一座不小的寺院,正殿五间,东西都是配殿、僧尞香积厨之类的老屋,虽然建筑已是非常古旧,但绝无倾颓荒败之态。

寺庙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民居。

那时候不但我的“和尚爷爷”仍住持此庙,还有几个亲戚如“三爷爷陆爷爷”,“二爷爷”几家也寄居在此。

当时,此庵为右僧(尼姑)寺庙,里面的住持是个老尼,据说喜食大烟,似乎还有一些别的不良传闻。

她有几个徒弟,可最后都四散,有的还还俗了。

再说两姐妹进了地藏庵后,向那位老尼怯生生说明来意,老尼一口应允,带她俩进得殿来跪拜地藏菩萨,又为她俩击鼓点罄,唱赞引,宣佛号。

“为母求佛保佑,这可是件大善事呵,功德无量,孝感动天呵……你们俩,最好要发个宏愿哪,要不,唯恐难得灵验。”老尼最后神情诡秘的说。

“怎么发呢?求大师指点。”姐姐小声问。

“依老尼看嘛……最好嘛……剃度出家为好。”老尼沉吟一会儿说道。

“啊——”两姐妹楞住了,面面相歔。

“只要我额娘病能好,我俩情原出家!”妹妹想了想,坚决的说。

“行了你!”姐姐悄悄捅了她一下。

“也是,这不是个小事儿,这样儿吧,你俩先跟这商量着,商量好了呢,给我个话儿。”老尼合了下掌进了僧尞。

“你跟家喽商量了么?等待会儿咱额娘一听这病更厉害了怎办?嘁——”姐姐把妹妹拉到一边小声说。

“那你说怎办?!人家老和尚可把话说出来了可?”妹妹说。

“我先出吧,反正家里人都知道我这个怪脾气,早就说我嫁不出去了。”

“那你让我也出吧,不然咱额娘不能好呀……”妹妹说。

“你呀,先甭跟着起哄,我先出了再说,你最难的是咱阿玛这关,不象我,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家喽有我没我都一样,你明白吗?”

奇迹发生了!

就在姐妹俩为母亲天天发愿之时,昏迷多日的母亲竟然病好了!

老尼闻听此讯,便趁机说服姐姐出家。

“看见了吗,这就是你发愿出家的前因后果,快点来吧……”

于是她出家了。

自此,妹妹也便经常去庙里找姐姐玩耍。

“你俩都有慧根呀,太难得了,干脆妹妹也出家得了……”老尼如是说。

在老尼长久暗示之下,妹妹也渐渐心活,想效法姐姐的义举。

原来,这老尼是只想找徒弟来侍候她,所以姐姐进庵之后,每日柴米饭茶,都得她一手相就,劳苦不堪。

最没想到的是老尼竟然还吸嘘大烟成瘾!

所幸的是不久老尼姑就圆寂归天了,整个大庙只剩了姐姐一人。

每当入夜时分,西风掠铃,月洒清辉,枭声凌厉之际,姐姐都惊恐万分,一夜难眠。

至若秋雨淅漓,鸿雁南飞,西风渐冷,灯火明灭时分,她都泪滴黄卷,静听秋声远来。

可姐姐变了,脾气怪得很厉害,好像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次,妹妹说很想吃“杏仁酪”可没有钱。

姐姐没说话,把妹妹叫到老尼生前的僧寮大炕边,对着火炕洞喃喃念着什么。

“托!托!往上托……”姐姐突然大喊,双手做向上掀动状。

妹妹谔然……

然而更诡异的事出现了:火炕里的煤灰土缓缓向上升起着,一锭锭的小元宝从土灰中露出来了……

“拿,去买吃的吧……”姐姐扬长而去,只剩下傻了的妹妹……

种种难以想像的怪事使得妹妹一心要出家。

最终。她的愿望得以实现了。

……

妹妹入庙那天,旧京数十所寺院都派了高僧大德前来祝贺。

一张陈旧的照片记录了这次盛大的仪式。

发黄的照片上,我的那位“和尚爷爷”面容清癯,形销骨立,光头穿着僧衣趺坐在僧墩上,四周是一大圈面容精怪的和尚与尼姑。

可见她老人家当时心情的动荡不安与繁燥的情绪。

那一年她整十八岁,正是女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候。

……

姥爷给我解释了为什么她出家时那么清瘦:原来,她后来犹豫了,不想出家了,茶饭不进。

于是北京许多寺庙很不高兴,最后竟然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僧道团队上门施压——每天有一帮念经的和尚尼姑在宅院门口‘哼哼呀呀’的念经转咒,鼓镲齐鸣,直引得闲人驻足围观,瞧热闹,一些二溜子还满当街胡说八道。

“哼,瞧见没有——这姑娘嫁不出了,只能送庙里去了。”

“听说嗨,这和尚庙后头就是姑子庙,白天各念各的经,一天黑你猜怎么着,一翻墙可就进去啦……”

……

无奈之下,妹妹跟他们面对面讨说法。

“当年你求佛保佑了你母亲,你发了宏愿,但你现在又反悔,当属大逆叛!佛祖生气了你知道不知道?!”。

一大帮老尼姑黑着脸谴责她。

几天后,哭泣中的妹妹终于在不得已的情绪下接受了皈依剃度……

从此她也开始了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的日子。

最终,她以牺牲了少女最美好年华为代价,换得了一个尼姑的身份。

法名为“释:发祥”。

又过了若干年,姐姐也圆寂了。

一所幽暗的“地藏庵”成了我姥爷家的家庙。

……

一九六六年,一场浩劫来了,我家的“地藏庵”被横扫一场,“和尚爷爷”也被集中到了西直门的“翠峰庵”,与北京一大批尼姑暂栖于此,这是民国期间大军阀张宗昌的家庙,最后院是他不知第几位姨太太的住所。

据云,这位姨太太当年为一美貌之淑女,后来遁入空门。

几个月后,“和尚爷爷”在丧乱中病逝,一缕孤魂,奔归西土……

因为我们家中也在自身难保之际,所以无法前去处理后事,终成永久遗憾!

……

同类推荐
  • 帝制的终结(全集)

    帝制的终结(全集)

    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使清王朝削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中华身罹 奇祸,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甲午战争是大清帝国走向衰败 与没落的最要转折,辛亥革命则宣告了中国帝制的终结。胡为雄编著的《 帝制的终结(上甲午之殇)》以《史记》笔法全方位展示了这段曲折而悲壮 的历史,刻画了参与历史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各种人物的面貌。
  • 极品贤婿

    极品贤婿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国破山河外族的欺凌。当朝堂之上奸臣与忠臣殊死博弈,当金国百万铁骑南踏雁门关直逼中原,当铁木真豪情万丈欲统一大漠。而在这时,江宁秦淮河畔,有一小小赘婿遥望画舫女子,清水碧波,写意悠闲……PS:第一卷内容比较轻松,第二卷开始节奏紧凑,阴谋算计不断。求收藏、推荐等支持。
  • 真历史在民间

    真历史在民间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第一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讲述历史的同时针砭当下。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颇经坎坷”、“不易见到”的名篇!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硬骨头”要碰?2014新时局如何?两会后,政协委员梁晓声有话要说。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 索伦铁骑

    索伦铁骑

    清雍正年间,为防止沙俄东扩,清朝向北部呼伦贝尔移民戍边。在大兴安岭南的索伦部的三千兵丁及家眷,赶着牛羊马驼,翻越大兴安岭来到呼伦贝尔千里草原戍边。在中心地带海拉尔筑城,设立呼伦贝尔付都统衙门,管辖索伦八旗和新巴尔虎左右八旗。制止了沙俄的扩张野心。乾隆年间,沙俄又在西域(新疆)挑起了准葛尔三部叛乱。作为清王朝机动部队的索伦铁骑应命出征,与满蒙八旗共同苦战一年平定了叛乱,索伦名将海兰察名振西域(清史稿前五十名功臣录),开始了他与整个部族传奇式的故事。
  • 明末大越

    明末大越

    傅煜因一次海难,穿越到明末,将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历史结果,曲折又尽可能贴近历史。没有YY,只有一个年轻人为了保卫家乡而作的努力!大明、大顺、大西、大清到底谁主沉浮,谁为嫁妆!
热门推荐
  • 群炮轰天

    群炮轰天

    中国炮兵少将残留意识穿越在异界大陆的故事。得到这股意识的少年肖恩开始了他的传奇。
  • 久念那第十七个夏天

    久念那第十七个夏天

    我一直铭记着那第十七个夏天。懵懂青春,我曾用一段恋曲诠释那十七岁的雨季。一场喧闹,一次约定。我就这样认知了他,依旧是上扬的嘴角,依旧是白衣黑裤,记忆中,他的样子。一次玩笑,曲终人散。那段恋曲终结的时刻,他也悄然离去,甚至就这样我们分道扬镳,互不联系,但从此后,我爱的人都像他,但始终都不是他。因为他是不可复制的绝版。我是那柱永远向阳的向日葵,而他就是我的太阳。尽管,他离开,我心痛,但我依旧感谢他曾给予我日后会欢笑,会流泪的回忆。毕竟,他是我曾爱过的人。
  • 梦回大宋

    梦回大宋

    女警唐雨合在一次火山喷发中穿越时空来到南宋,适逢蒙宋第二次交锋,钓鱼城之战、鄂州之战、夺汗之战等诸多历史著名战役轮番上演。在这个风雨飘摇英雄辈出的乱世,她将如何以一个现代女性的思想与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翻云覆雨,又将与当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怎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断梦惊魂

    断梦惊魂

    水波流连意朦胧,韶华擎就阑珊春,俏头微耸菡娉婷,云霞羞遮汉宫秋。芳草碧天花纷纷,香魂飘断暗袭心,流苏装扮成空梦,蝶影蕉仙醉芙蓉。小说以倪茗菡和丁永春的爱情为主线, 以与朱惠妹、刘雯等人的友情为辅线,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大学生活的多彩画卷。这幅画卷时而如同淡淡的柠檬草,甜蜜里透着辛酸的味道,使人回味,使人享受;时而如同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时而如同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 ,梁晓声, 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 重生之非凡人生

    重生之非凡人生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的,我很傲娇。尤其是当我跨越了时光的界限,站在时光的这头,面对曾经敷衍和屈从的人生,我想说我要划出一道灿烂的弧线,重新开创一个非凡的人生。大家好,我是夏卫东。
  • 没毛写刘三石梦幻奇遇记

    没毛写刘三石梦幻奇遇记

    本文是以刘三石的现实经历、梦幻经历、梦境经历贯穿起来,将刘三石的经验、知识、文学作品以及收集的科学知识材料集中在一起的一篇知识集锦。目的不只是写作,而是希望在故事中,将刘三石的经验、知识、智慧、文学作品与收集的科学知识材料与人共享和保存。仅此而已。
  • 爱在尽头,尽头再爱

    爱在尽头,尽头再爱

    分开在雨天,他丢下了她固执远走。同一时间,他们的孩子胎死腹中。她把所有的爱意化作仇恨,发誓此生不复相见。时过一年,他竟然再度找上了门。此时,竟然又遇见了另外一个男子,她是会选择曾经害他失去孩子的他还是会选择这个从未给过她伤害但是她也许不爱的男人。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魔鬼小说

    魔鬼小说

    《魔鬼小说》是一本美国式的〈聊斋志异〉,全篇充溢着死亡与恐怖的浓烈气息。在作者笔下,死者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只是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没有伴侣。”他们在一个变了样的世界里蜷缩着,颤抖着,疑惧着和绝望着。这个死亡的世界其实是对我们社会中那些被压抑、被抛弃、被遗忘、被忽略的部分的象征,在我们感到自己正被“弃绝”之时,这个世界趁着我们的孤独与软弱,潜入我们的意识并用恐惧击垮我们。就像在睡梦中,那些被我们压抑的潜意识进入间识一样。比尔斯的恐怖小说可以说是当今时代整个人类的梦魇。在他的小说中,幻像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难以辨清,使得小说的情节像梦一样简单而复杂清晰而又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