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500000011

第11章 正确的爱,才能真正保护孩子(3)

在那些溺爱孩子的家庭里,常常会看到类似的场面。许多父母都会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希望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但事实却是:过多的爱只会害了孩子。专家有时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之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看去似乎香甜可口,但其实它就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溺爱的“三宗罪”

(1)使孩子软弱无能。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如果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做,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

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2)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因为父母的溺爱,常常会让孩子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并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因为他在家里被当成了小王子(小公主),到了幼儿园里,他就希望能够得到同样的待遇,但老师和其他孩子并不把他当成小王子(小公主)看待,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他与他人的交往。

(3)不受别人的欢迎。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他没有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不仅是他有需求,其他人同样也有需求;有获取,也必须要有付出。受到溺爱的孩子往往只知道过多地获取,却很少给予,所以往往不受同学、同事的喜欢。

我们为什么会溺爱孩子呢?

理由一:只有一个孩子,不对他好对谁好

专家指出,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宠溺自己的孩子。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其他家人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并很自然地认为,反正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不对他好还对谁好?!而在一个有4个或5个小孩的家庭里,孩子受到溺爱的机会就要比独生子女要少得多。

理由二:补偿自己童年的不足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得特别严厉或者生活不是很富裕,所以到了他们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完全放任自由,有求必应,并认为:我孩子的生活当然应该比我小时候好。

理由三:已经没有时间陪孩子了,总要对他好一点儿

有一些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孩子,于是,这些父母常常无止境地为孩子购买贵重的玩具,满足他的任何要求,以此来弥补他们无法经常陪伴孩子的遗憾。

如果特别溺爱刚出生的宝宝还不是非常有害,因为他有理由得到格外的关怀,比如吃饱穿暖、有人抱、有干净的尿片等。但是几个月后情况就不同了,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只要他一哭闹,爸爸妈妈就会马上跑到他的身边嘘寒问暖。从这一刻开始,父母站在了溺爱孩子的边缘,比如在半夜里几次从床上起来,把哭闹的孩子抱在手里不停摇晃;或者每过几分钟就跑去照顾孩子、陪他玩等。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在家里享受特别待遇,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而父母也习惯了一切都顺着孩子。

前面提到的安安就是这样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安能很乖地与大人们一起坐在桌子边上吃饭。但是妈妈为了能让他快点吃完或者不让他把桌子弄脏,就越来越顺着他的意思,最后安安就变成了饭桌上的捣蛋鬼。最后,他不仅在吃饭时表现恶劣,而且也习惯了在家里,无论是做游戏、讲故事或者看电视时,一切都要按他的意愿来进行。

儿童专家认为:“被溺爱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节制,要求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溺爱满足的仅仅是一种替代和补偿的需要,而绝不是孩子对爱、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的追求。所以,从现在开始,扔掉你手中的“甜毒品”吧!

学会对孩子说“不”

要想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第一步就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你说“不”的时候。比如孩子已经有了20辆玩具小汽车,当他缠着你再买一辆,或者临睡前已经讲完了第三个故事,孩子还要你再讲的时候,就一定不要再对孩子让步。

有时候做父母的会觉得很难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比如在超市里,孩子吵闹着一定要买糖果,你马上就会觉得其他顾客的眼睛都看着你。这时,你一定要将政策贯彻到底,告诉孩子如果他要这么闹下去的话,下次就不带他一起出来买东西,如果孩子继续闹下去,你下次就一定不要再带孩子一起去买东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你所讲的话都是当真的。

不要怕如果你对孩子说了“不”字,孩子会不喜欢你。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对自己的孩子说了一次“不”,而觉得你是坏妈妈或坏爸爸。

不要忽视自己的需求

不要认为孩子是你全部的生活内容,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牺牲品。你也有自己的需求,请你不要忽视这一点。如果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你就一定要及时制止,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在获取的同时也要付出,爸爸妈妈和他一样,都有自己的需求。

接受孩子发怒或者提不起兴致

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精神抖擞、表现出色,任何孩子都会有发怒哭闹、调皮捣蛋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当孩子发怒或者对一些事情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不妨坦然接受,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你马上就跑去安慰他或者满足他的一些无理要求,那么孩子就会习惯于用吵闹来解决问题。

让孩子独立

你是孩子的妈妈(爸爸),并不是家庭文娱委员,所以不必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玩,你完全可以让他独自玩一会儿。即使他是你的心肝宝贝,也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都处在你生活的中心位置,总是围着他转或抱着他。

相信自己的孩子

不要帮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相信没有你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将水倒进杯子里,那就让他自己做。小事上的成功,也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变得坚强和自信。就算失败了,孩子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面对挫折。

不要用玩具“淹没”孩子

不要让孩子的玩具堆积成山,过多的玩具并不代表孩子会从中获得乐趣。告知你的亲戚朋友们,到你家里来做客时,不要送贵重玩具给孩子。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能够陪他一起多读读故事书、多点时间陪他一起玩,比任何的玩具都要好。

正确地表扬孩子

在表扬孩子时,请你遵守这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比如,你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纸和笔,那么你就不必对他每一次的随手乱涂都拼命表扬,而应该只是在他画得好的时候表扬他。

不溺爱孩子的教育并不代表是没有爱、特别严厉的教育。比如,在孩子生日时,你可以让他的多个愿望都得到实现;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满足孩子某些特别的愿望。关键在于,在这种时候,你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因为有特别的原因所以你才会这么做的。

不溺爱孩子还意味着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这包括孩子要能够完成和承受与他年龄相称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他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增加他的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做好,那他也能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对待失败。

爱孩子要智爱不要溺爱

作者:佚名

大教育家高尔基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低层次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专家有时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实就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家长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理智,要智爱不要溺爱,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才。

娇生惯养把孩子宠“废”

8岁男孩聪聪(化名)的家庭条件极为优越,有3个保姆专门照顾他,其中两个是专门陪他上学的。由于聪聪反应迟钝,语言表达不清楚,身体运动不协调,被家长、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的孩子,所以要保姆帮助他记录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聪聪从小就受到极度“关怀”,只要一哭就有人抱,只要出门就有车代步。可是让父母着急的是,聪聪两岁多还不会说话,3岁才会走路,而且脾气很坏,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父母一直以为这孩子是低能儿,然而经过测试,孩子的智商是116,达到中上水平。

教育和心理研究专家卢稳子教授说,溺爱之下哪有高智商?近年来,“发育迟滞”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从小娇生惯养,不用多说话,吃的、喝的随时送到面前;不用多走路,经常有人抱着;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基本上不让他们出门和别的孩子玩。而且,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总感觉孩子发育有问题,在家长的这种“暗示”下,孩子也认为自己有问题。这样的孩子智商其实并不低,但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的发育水平普遍比同龄孩子晚两年以上。

过度放纵导致孩子叛逆

刚完成新书《儿童溺爱综合征》的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欧美国家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征”患者。

今年只有13岁的加拿大女孩玛丽曾长期服用毒品类药物,并且她每次离家出走都会长达几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玛丽并非出生在充满暴力、辱骂和低教育背景的家庭,而是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她的父母曾受过良好教育,对玛丽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满足,对她的行为更是非常包容与理解。却不料,这种做法使玛丽变得极为叛逆。麦琪·玛蔓表示,这是“儿童溺爱综合征”的典型表现,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放纵正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在英国,类似的问题也很严重。家长的纵容使青少年过早地习惯于我行我素,进而做出许多有悖社会传统的过激行为,如吸毒、自杀、聚众斗殴、破坏公共设施等。

麦琪·玛蔓认为,与其责备这些家长,不如帮助家长重新夺回在家中的控制权,实现家长的教育初衷。家长必须明确在家中的“教父”政策,他们需要知道,自己有权利在不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做些决定,因为年少的孩子在很多事上并不具备正确的判断力。

玛蔓还建议父母应当向孩子说明自己做决定的理由,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否则只会让孩子大发脾气,有时还可能导致他们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必须认识到,过分溺爱、放纵将可能造成孩子精神混乱,并对任何规定都存在逆反心理。

过多的爱和关注让孩子不知感恩

48岁的孙女士最近有了寒心的感觉。

孙女士夫妇生活并不富裕,丈夫10年前做了换肾手术,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的经济非常拮据。即使这样,女儿小盈初中毕业后,孙女士夫妇还是倾其所有将她送到日本读书。今年,小盈终于在日本读完了语言学校,就在她即将准备上大学的时候,签证出了问题,她只能回国。

看着经过历练而显得成熟许多的女儿,孙女士盼望着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地过几天舒心日子。可是没想到,才回来几天,女儿便开始抱怨:家里没有达到自己在日本的居住条件,不能24小时上网……于是孙女士为女儿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还买了加湿器放在女儿的房间里制造湿润环境。

但是不久后小盈又提出,家里房子太小,自己没有专门的练琴房,如果父母不能改变现状,她希望父母能再准备些钱,让她到新加坡生活。

“我们已经为女儿花了那么多的钱,现在我们没有力气去挣钱了。本想女儿能担负起这个家,没想到她不但不担这个责任,还嫌我们做得不够,我们还要怎么做?”孙女士说。

北京四中的赵燕梅老师说,不少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但家长们是否想过,你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教会孩子感恩?独生子女在教育上具有天然的缺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更多的关爱,而当他们有问题时却又缺少适当的排解渠道。因此,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更多是由于家长、老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赵老师认为,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品尝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品尝失败,他们就不会知道成功的美妙。“是过多的爱和关注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要让孩子感恩,首先要教育他们如何感恩。”

父母的溺爱让孩子忧郁

作者:佚名

小亮是个16岁的男孩,今年上高一,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变得越来越沉闷,这一年来更是整日愁眉不展,有时还唉声叹气,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大着嗓门跟父母发火,有一次还摔了杯子。

小亮处于抑郁状态,之所以这样,原因是父母溺爱的抚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

(1)溺爱剥夺了幼儿的运动机会。发展运动能力、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体,是孩子最初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而溺爱孩子的家长常担心孩子摸这摸那不卫生、跑东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

同类推荐
  •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2年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在个人成长规律和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兰海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融会贯通,探索兼具中西特色的“新教育法”,推出了“无痕教育”、青少年“通识教育”、青少年拓展训练等教育项目,并针对教育现状,开发出了青少年成长顾问项目、父母成长课程和教师培训课程。十多年来,因着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互相促进,这些项目和课程均取得良好效果,她引导家长积极面对孩子的成长,陪伴和带领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
  • 智商综合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智商综合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本书共有9个部分,包括:“胎儿智商培养”、“幼儿智商培养”、“脑力智商培养”、“感知能力培养”等。
  •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在孩子生命成长的某个时间段,他们会本能地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专心尝试或是学习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直至他们满足内在需求,这就是所谓的“敏感期”。本书旨在指导父母捕捉孩子生命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并顺利帮助孩子过渡成长,用爱和智慧开启孩子的一生。
  • 我们配做父母吗?

    我们配做父母吗?

    作者通过讲述其在海外的人文觉醒经历,并与其在中国的成长记忆相比,现身说法,揭示出人文营养不良不仅恶化了至少同龄一代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做父母的资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有切肤之痛的警示期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培养一上一代的情商上有所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惨案,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这都与父母的失职有关。这意味着,做父母是有资格问题的,只要你是家长就必须思考所提及的问题。
  • 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

    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

    本书由《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亲身体验者和直接受益人(小)卡尔·威特亲自撰写。在本书中,他对父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批评。
热门推荐
  • 天朝风月之离歌

    天朝风月之离歌

    第一次见面,红绣艺惊满座。第一次牵手,月下花间漫游。第一次爱……也有意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小小骂道:真是麻烦,还要写这么多东西,我指头都出老茧了,哭啊~~~~~~~~)各位读者:从风雪之颠开始看!
  • 只怪我们太年轻

    只怪我们太年轻

    陆淋漓,纪惜然,钱涂三个人本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但是考入了同一所高中之后,分歧接踵而至,冷战也随之而来。就在三个人的关系趋于决裂的时候,纪惜然主动和陆淋漓和好,三个人的关系又回到了以前。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们三人的感情也迎来了最危急的时刻……
  • 御龙纪

    御龙纪

    作为一个男人,要有一颗永远不会怂的心!———————————————————本故事发生在一个幻兽横行的世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有的只是凭借幻兽与意志战斗的御兽者!大家一定会喜欢的,因为——【主角是一个男人,拥有一颗永远不会怂的心】———————————————————好吧,伟大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开启一个最热血的yy时代吧。新人写书不易,希望不管是路过的亲戚、还是驻足的亲戚,请收藏支持一下本书吧!
  • 战神

    战神

    盗圣,没有到不来的东西,没有逃不掉的追捕。神捕,没有破不了的案子,没有追不到的贼。阴差阳错的相遇,棋逢对手的追逐,本应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恶战,却由于俩人同时掉进神秘洞穴而不得不中止。神秘的老人,从未见过的功夫,这场相遇是劫难,还是缘分?
  • 王源我喜欢你

    王源我喜欢你

    夏芷婷“王源,干嘛呢?”王源“想你了啊”说完柔软的唇吻上夏芷婷的嘴唇,手不安分的乱摸着,此时某女看到了这一幕连忙说“我什么也没看见,我出去”某女遮起自己的脸,还时不时瞄两眼。
  • 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在本书中,为了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特征,勒庞援用了集体行为的三大基本准则:非理性和集体冲动强于理性和个人冲动;人的行为更容易受到情绪推动,而并不是按照理性计算。同时,勒庞还认为,各种潜在性格构成了心理,稳定不变的人格仅仅源于稳定不变的环境,在不同环境的压力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潜在性格特征都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当然,仅凭环境因素这一点,还不能将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心理转型合理解释。同样重要的还有“心理感染”因素。心理感染是“个人依照周围众人的意志行事”,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就此产生。
  • 猛男情结剖析

    猛男情结剖析

    本书是一本为男性提供心理医疗借鉴的实用手册,不仅讨论了男性危机的惊人全貌及它的广泛影响程度,还列举了各种身体形象测试、生活案例供读者参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医学及心理学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建议。
  • 落枫魅情

    落枫魅情

    他是一高傲的帝王,世界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无心,他厌情,仿佛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站在顶峰又如何,没意思,那就结束吧。他是轩辕王朝的君王,他冷酷,他无情,一朝重生他成了他的皇子,父子相见,兵戈相拨……记忆苏醒,他是天地之子,是万兽之王,结局如何是花好月圆,还是天人两隔……
  • 自然之心

    自然之心

    传说,拥有自然之心的人,就能拥有世界……樱华学院,有着一群不一般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自然所赋予的力量,组成了“NH自然研究社”,在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默默保护着这个世界。然而,当一个普通的高中生颜若汐踏入这个奇幻的领域之后,整个世界的命运开始转动。真正的敌人出现,自然之心逐渐觉醒。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就此拉开序幕。
  • 改变世界的理化大发明(走进科学丛书)

    改变世界的理化大发明(走进科学丛书)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石器,是简单而粗糙的石块。当时人们就借助这样的工具猎取野兽,挖掘可食植物的根茎。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二三百万年漫长的旧石器时代里,人们慢慢学会制造磨光的、比较精致的石头工具,于是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和考证,在新石器时代里人类已经使用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