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500000018

第18章 爱孩子,尺度很重要(4)

父母爱流横溢令人忧

作者:佚名 如今,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然,这些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家长爱自己的子女,是伟大的爱。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成了溺爱,上学帮忙收拾书包、帮忙提书包,孩子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这种溺爱让人不甚堪忧。

每逢上学、放学,在路上,在学校门口,都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家长牵着子女的手送他们上学,而背书包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孩子一放学,等候在校门口多时的家长看到孩子后,立即从他们的肩膀上拿过书包,生怕书包在孩子的肩上多压一会儿。

在郎州路滨湖公园附近,一位中年男子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另一只手提着孩子藏蓝色的卡通书包,从滨湖公园走入校门,记者一路随行,这名学生没有提过书包,一直是家长提着。芷兰社区杨女士的女儿在滨湖小学读书,每天早晨,杨女士都要早早起来,除了帮孩子准备早餐之外,帮孩子收拾书包是必做的工作。

家长帮助提书包、收拾书包只是父母爱流横溢的一个表现而已。记者通过与多名家长交流发现,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反应明显。

多数家长都知道溺爱对孩子有害,但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溺爱,自己家里存不存在溺爱。

“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平时也听说不少溺爱孩子的事例,但有时候到了自己这里,好像分不清哪种行为是溺爱。帮孩子收拾书包、提书包,给他们准备好吃的,给点零花钱,平时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家长都会这么做的。”市民胡先生也知道溺爱有害,但对于溺爱的尺寸把握,好像有些糊涂。

记者接触多名家长,当问及他们是否要求孩子劳动时,他们的回答很干脆:“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多数小学生无自理能力的原因一语中的。

多数家长对溺爱孩子的态度很明朗:不能溺爱孩子。但在实际生活中,无意识状态之下,溺爱孩子的现象频出。

对于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记者采访了湖南文理学院教育学专家。专家表示,现在无数家长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所以对孩子的爱往往过度。过度的爱就是溺爱,溺爱容易让孩子丧失自立的能力,也会造成孩子终生的忧患。

家长对孩子做的一切,看似是小事,实际影响很大,父母的点滴行为都能影响孩子。家长要认识到“娇子如杀子”、溺爱孩子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受到家长溺爱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心,长大后人格往往不健全,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良,不易适应环境,常有不安全感,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爱钻牛角尖,缺乏解决困难、问题、矛盾的能力和毅力,缺少正确的人生观等。

作为家长,应减少对孩子的过度庇佑,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别让“爱”伤了孩子

作者:潇洒周郎

在多年的中学生心理咨询中,最不能让人释怀的是无辜孩子的不满或怨恨,迷惘父母的无奈或伤心。孩子的问题,父母的泪水让人伤心,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更让人痛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绪或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都几乎无一例外的有家庭原因,也就是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而产生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身上。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孩子因“爱”受伤,父母因“爱”伤害,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同时,又“可怜天下孩子心”。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1。非理性和“近视”的爱

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家长经常忽视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挣扎和拼搏,常常用“剪刀”剪去孩子遇到的束缚和磨难,为孩子铺平道路,孩子在生活中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不用付出,就很容易得到满足。故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磨炼意志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很难具有努力探索以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这种“替蝶破茧”的爱,恰恰成为孩子面对和解决矛盾的障碍,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有关调查表明,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52%的父母通常的方式是唠叨,另有15%的父母常常责骂孩子或者与孩子生闷气。心理咨询的结果表明,唠叨、责骂和生闷气,永远也不可能让孩子幸福和快乐。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父母,其心理状态中担心和焦虑的程度较高,他们觉得“让自己担心的事很多”。多数父母甚至有意无意之中把指责、批评孩子当成了消除自身不满情绪和不安心理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快乐”的理解比较狭隘,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感受;也有一些学生描述,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批评和指责过多,父母过分否定孩子的意见或者压抑孩子的情绪,结果,往往使得孩子对父母既恨又怕,在心理上产生不满、紧张、恐惧甚至抵抗。

3。过高的期望和滥施权威

几乎所有的父母,即便不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心里也憋足了一股劲:孩子一定要比我强。孩子成了实现父母理想的代替品,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过分担心和高度焦虑,用孩子的所谓前途打压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滥施权威,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允许,而父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开口就批评,顺口就要求,孩子一有反驳,就拿出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造成孩子情绪过度压抑或心理创伤。同时,父母的心累也成了百累之首。

4。家长自身的性格问题

父母都是成熟独立的个体,有个人习惯性的生活做事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的竞争激烈、工作的紧张、生活的烦恼、人际的复杂,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在来访的学生中发现,父母情绪急躁、火爆等是引发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有许多父母,通晓科学的教子知识,但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往往无法理智地处理孩子的问题,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无法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怖、焦虑和偏执等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这些心理问题,对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心态

从来访的学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孩子人格和个性的发展,把亲子关系简化为学习成绩好坏的关系。孩子对父母的关怀视而不见,缺乏做人的责任感、同情心、合作意识等。实际上,“一个人按照现在社会要求来讲,应该是人格加知识、加能力、加健康,等于贡献加财富,这里人格是打头的,这是素质的核心,人格不良什么都谈不上。”家长应具备的心态是: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别,允许失败,培养耐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里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少,孩子参与的程度就越高;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多,孩子参与此项活动的程度就越低。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家长应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替代,通过“一分管、三分导、六分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探索的宽松氛围,让孩子自己经过挣扎“破茧而出”。

2。正确面对孩子的错误

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和纠正错误中成长的,面对孩子的错误,一般的家长认为,小错误可以不管不问,犯大错误时再批评。实际上孩子的错误,无论大小,一定要纠正。在批评孩子时,原则是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冷静的态度,以理服人,而且立场要始终如一,有分寸,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3。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孩子是一个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心理需求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父母要有原则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承认差异,适当地满足其需求,不能一味地以关心孩子的前途为借口,把成人的要求强加给孩子。

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4。视孩子为“到我们家问路的客人”

父母“因爱伤孩子”,孩子“因爱受伤”。过度的唠叨、责骂和批评,都是源于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过近,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导致。父母应把孩子视为“到我们家问路的客人”,热情、礼貌、理智地接待,协助孩子上路,独立地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的心态和教育问题,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要孩子走得快,就必须摔跤;要耐劳,就需吃苦;要有胆量,就得走夜路;经验,只有孩子从教训中去总结,才记得牢;只有健健康康、踏踏实实地做好人,才有可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学问。

孩子为何“长不大”

作者:佚名

汪国真先生多年前写过一首被许多年轻学子广泛引用的诗歌,其中一句是“不是不去爱,不是不敢爱,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这首诗用在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许更贴切,更具有现实意义。

据说市一中花季少女的确已被害,尽管我们善良地企盼上帝降下意外的平安奇迹。同事们说大街上接孩子的家长似乎增加了许多,谨慎了许多。我们除了表示愤怒、悲哀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对少女家长表示同情、慰问也是人之常情。有没有心理专家去对受害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我不怀疑家长们通过这一事件已对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放学赶紧回家,减少外出的机会等。可是,孩子能否永远不和陌生人说话,永远待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孩子除了恐惧,除了窝在家里之外,他们还学会了什么?有没有具体的自我保护教育?有没有具体的演练?

要知道,意外是防不胜防的,当意外真的到来时,孩子能依靠的只有他自己,他的勇气,他学过的、演练过的方法和技巧。过度保护、过度关注、过度呵护不一定就是真爱。当然,其中的尺度是不太好把握的。但我们应创造情景,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你的孩子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吗?会打报警电话吗?如果在商场里走散,他该怎么办,他自己清楚吗?你的孩子切过菜吗?关过灶火吗?除了学习,孩子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你的孩子一个人坐过公交车吗?

我觉得,我对孩子关注得有些过分,有时过于迁就了。我过多的“爱”,是不是剥夺了孩子许多的锻炼机会,是不是挫伤了她多方面的自信?耐心是对的,但袒护就不好了!宽容是不错的,纵容就是溺爱了。怕只怕,父母不当的爱,成为对孩子伤害的双刃剑!

读到一篇有关澳大利亚教育方式的文章,贴在这里,看看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是否应该更相信孩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和澳洲一家著名孕妇装品牌Angel Maternity的女老总有了接触。这家公司和中国渊源很深,不少订单就是在中国加工的,但都在澳洲和欧美销售。这位老总在赞叹中国生产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对中国人的“可怕的思维定势”表示震惊。

她们在中国的生产,都是将澳大利亚设计师的样稿送过去,按图加工。有一次,她们准备了一款新式的牛仔裤,给一家新找到的大工厂加工。可等到拿到样品,她们全傻了眼:工厂方面无端地给她们的牛仔裤加了背带,成了背带裤。面对她们的质询,厂方自然很委屈:你们生产的不是孕妇装吗?孕妇的裤子怎么可以没有背带呢?弄得她们哭笑不得。最后,厂方自然只能认赔,而生产的周期也受到了影响。

这位老总对中国工厂的“善解人意”大为感慨之余,进而对中国的孕妇装款式产生了兴趣。她很震惊地发现:中国所谓的孕妇装,很多就是放大了的童装而已。她顺便在中国的工厂内对那些女工们做了调查。对她的那些孕妇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穿起来是很漂亮,但“这是孕妇装吗”?在中国女人的心目中,孕妇装固然不再是男人们的军装改制的,但却形成了另一个模式:裤子必定是要有背带的,衣服最好是要带卡通的。这位老总感慨道:“准妈妈是最美丽的女人,可以打扮得别有风韵,可中国的准妈妈们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大娃娃呢?她们自己成了个大娃娃,又怎么教育孩子呢?”

同样的疑问,在澳洲一些幼儿园的老师那里也有。我的小女儿就在上幼儿园,班上华人孩子有1/4左右,学校里还专门请了华人教师教所有孩子简单的中文词汇,如“你好”“请”“谢谢”之类。可有一次,我和校长聊天时,她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华人的父母、祖父母,喜欢和孩子说一些孩子气的不正规的词汇?如‘车子’要说成‘车车’,‘吃饭’要说成‘饭饭’,‘凳子’要说成‘凳凳’?”我还真被她问得哑口无言。的确,印象中,老外们好像从来没有一套单独的“童话”适用于孩子,和孩子讲的都是正常的英语。

同类推荐
  •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好妈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3-6岁孩子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好妈妈到底怎样做,怎样去教,怎样去塑造,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好妈妈的。
  • 就这几招让孩子胜出

    就这几招让孩子胜出

    您是初为人父母的80后年轻家长,还是家有青春期叛逆儿童的苦恼父母? 成功的教育是一种唤醒艺术,也是一种帮助孩子脱颖而出的力量。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竞争会有一些不合适,我们的一些家长也在刻意消除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孩子的影响,但我们也终要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 名门家训

    名门家训

    陶清澈编著的《名门家训》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名门家训》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想给孩子最多最好的爱,一样的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可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寒心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排斥、厌恨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中呈现了很多出现各种常见问题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对症下药纠正或培养孩子的案例。从中我们会听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不要给我太多,不要为我做太多;爸爸妈妈,请你们试着有时候懒一点、坏一点、狠一点,不要宠坏我、骄纵我,也许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好,好吗?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热门推荐
  • 大罗仙

    大罗仙

    大罗之下,尽皆浮云,笑傲仙魔,也是枉然!
  • 云落

    云落

    一朝醒来,成了丈夫不疼,婆婆不爱的任云落。时空转换,带着孩子,任云落在这个时空,也会活得很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斋记

    斋记

    一场梦,一个故事,一次次奇遇记,演绎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现代版狐仙鬼奇异录。一个倾国倾城的狐仙,历经千年岁月时光,寻找命运百转轮回中的救命恩人。他们的相遇是注定中的命运安排,还是空欢喜的错过。有道是:“深山修千年,今朝脱狐身,半梦半醒间,一姿一态媚。久居离山涧,一朝求仙道。百转思千绪,念念不忘恩。”述说不一样的成仙之路,寻爱之旅,人鬼狐爱恨交织。《狐仙》《殊图》《瑰宅》
  • 元诀

    元诀

    原本是一名豪门大少的李峰被人暗算重生到一个新的世界,但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个新的世界竟然存在传说中的修行者,自此李峰便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成,则万人敬仰。败,则生死道消。且看主角如何在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冲出一条通往巅峰的道路。
  • 九幽王庭

    九幽王庭

    红尘劫,轮回苦;为红颜,神魔现...问天道,谁与争锋?且看一个重生少年强势崛起的征程......
  • 鲁班禁书

    鲁班禁书

    鲁班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书。据传为土木工程的老祖鲁班所作,上册是道术,下册是解法和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据说这是一部受到诅咒的禁书,学了鲁班书要"缺一门",鳏、寡、孤、独、残任选一样,由修行时候开始选择……因此,《鲁班书》获得另一名——《缺一门》。而这部禁忌之书却诡异的出现在我手中!突然出现的鲁班书、带青铜面具的怪人、神秘的妫满氏……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超控着!是远古的诅咒还是千年的夙愿?我究竟是谁?鲁班书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它又究竟是什么……
  • 邪修法事

    邪修法事

    【重口慎入】【重口慎入】【重口慎入】这是一个没有修真,只有法术的世界。没有人能够得道长生,然而却有很多邪异的奇人异事。周建陵穿越而来,投胎于一具刚出生的婴鬼身上,从此炼阴法,养小鬼,害人命,兴风作浪,为祸一方。人头坛、互食祭祀、百人寄生、蛇母弥肠、干尸舞、穿孔盛宴……种种阴森秘法尽在其中!
  • 水月镜花之虚无

    水月镜花之虚无

    一家普通的小店却是来自异世界。“本店只招待有缘人。”坐在柜台后的女店主微笑,“有缘人并非一定有缘,要想实现愿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身份神秘的女店主以及那家古怪的小店到底怎么回事?无人知晓无人能解答。但每一个能进入那家店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将死之人。不论是稚嫩孩童还是蓬勃的年轻人或者老年人,能进入那家店的都是将死之人。今夜子时,欢迎你的到来。将死之人。
  • 荒少

    荒少

    【PS:一路西行,求娶媳妇......荒山少年,勇猛无敌......挡我找媳妇者,全都得死!】古老的神荒很大,据说漫无边际,一辈子也走不到尽头。高长恭望着江月蓉乘龙远去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在天上,最后完全看不到了。他有些落寞,明明说好了天荒地老,她为何要走?手中攥着她临别的送赠。那是一本书,很古,很旧,很是破烂,原先的线绳早烂了,现在则是三颗铆钉固定着。高长恭原本不想要。江月蓉硬塞给他的。书的名字很怪,叫《三千杀经》,高长恭一看就不喜欢,他只喜欢江月蓉。可是江月蓉跟着骑龙的男人走了。没有办法,他只能去寻......
  • 我的男友是半尸

    我的男友是半尸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一个无神论者,可是在昨天所发生的事情,却叫我的观念彻底颠覆——我差点被一只鬼掐死。这个长相一般,却永远面瘫,像是欠他几个亿的男人真讨厌,遇到他就从来没有过好事。啊喂,那个谁,你比鬼可怕多了你造吗?能不能离我远点?什么,离开你我就活不成了?什么,你居然还是一只半尸?老天,能不能不要这样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