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500000022

第22章 错误的爱,会伤了孩子(1)

家长爱孩子本来就是天性,但是爱得不当,必定会伤害孩子。这里的伤害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过度地爱孩子,让孩子沉溺在父母的爱中,诚然可以让孩子少受外界伤害,但是同时也会让孩子失去对外界伤害的抵御能力。如此,当孩子长大以后,因为没有抵御能力,他所受到的伤害会更大。

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

作者:佚名

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袁荣亲认为,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这是一个挑战,这首先要父母承认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我’的附属品。”袁荣亲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很多父母选择了偷懒的溺爱。”

袁荣亲总结说,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小、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18岁之前,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一个问题:我是谁?这个探索过程从刚出生不久就开始,到了2~4岁会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我探索,那么他就会形成他自己的感觉、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这一切最终融合到一起让他知道“我是谁”。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在她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写到,她一个朋友早在2岁时就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当时,他妈妈把他和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小时,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他能有这种感觉,那一定是他父母中的至少一人或两人都尊重他的独立性,尊重他的自我感觉,而不是把他们“内在的小孩”强加到他头上。

这样的人是幸运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而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拥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创造力,像爱因斯坦、牛顿、尼采等所谓的天才莫不是如此。

我们只有通过自主的探索,才能形成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最适合的位置。由此,我们还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这一切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但是,如果碰上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就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刻意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譬如,一名28岁的女钢琴家,她在从事23年钢琴演奏,拿了多个大奖之后,有一天突然醒悟,她从来都是为别人演奏,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演奏。这让她产生了要崩溃的感觉,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前28年好像都白活了。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部分受包办型溺爱的孩子成功了,但和这位女钢琴家一样觉得没有为自己活过;大量包办型的孩子失败了,他们一生中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在中国,包办型的高度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也就是说,包办型溺爱是交换性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报一个好的学习成绩。

25岁的广州女孩文文就是这样长大的,她虽然工作成绩出色,领导赏识她,公司企业文化也很宽松,但她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并因此来看心理医生。

文文有两个哥哥,她是家中的老幺,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所有要求只要一提出来,会立即得到父母的满足。不仅如此,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为她安排了从幼儿园到找工作的所有人生历程,对她只有一个要求:学习要拔尖。

文文很争气,从最好的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一直到名牌大学最吃香的金融专业,她一直是成绩最优秀的乖学生。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要求下,她又回到广州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她的工作也很出色,3年里已多次被提拔。

在前几次的咨询中,她对袁荣亲说,她的唯一问题就是紧张,至于对父母,“我没有一点怨言,他们可以说是完美的父母”。

只有在谈到恋爱时,她才开始对妈妈表现出了一丝埋怨。因为毕业后的3年来,妈妈一直在张罗她的婚姻大事,给她介绍了不少男朋友,“他们条件都很好,但我一个都不喜欢……我知道,他们都挺棒的,但我就是讨厌他们,或许是我讨厌父母的安排吧。”妈妈怎么劝文文都没用,现在一说起文文的婚姻大事来就唉声叹气,甚至几次当着亲戚的面哭了起来。

文文说,妈妈第一次哭的时候,她有点恼火,但立即想到,“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

袁荣亲知道,“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这是一种自动思维,它会扭曲一个人的真实体验。于是,他试着让文文学习放下这种自动思维,重新体验一下她的真实感受。妈妈第一次哭的时候比较久远了,就重新在咨询室里重演一下妈妈最近一次哭的情境吧。

袁荣亲在咨询室中摆了两张椅子,椅子A代表妈妈,椅子B代表她自己。文文先坐在椅子A上,想象自己是妈妈,对着椅子B哭诉,说她是多么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然后,文文坐在椅子B上,以自己真实的角色,对着椅子A说话。并且要去掉脑子里那个自动思维“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

结果,文文对妈妈的愤怒情绪爆发了。她大声哭喊着对“妈妈”说:“我讨厌你和爸爸的安排!我要自己做主,我就是要自己做主!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乎我的感受,你们让我窒息!”

这次情绪爆发让文文久久不能平静,她哭了好久,最后说:“父母过度的爱,是窒息的感觉。我现在才明白,我一直是为父母而活着,我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文文的父母为女儿“完美”地安排好了一切,但这不是文文自己想要的,所以是僵化的。

其实,文文内心深处一开始就不喜欢为父母而活,她无数次产生过叛逆的冲动。但是,既然父母那么爱她,他们那么富有牺牲精神,她怎么能够反抗呢?

所以,她只好把这种自主的冲动压抑下去。但是,这种冲动不可能永远被压抑。

她在工作中紧张,其实是因为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唤起了她内心深处“为自己做主”的冲动,但她发展出的种种不良自动思维,如“怎么能生妈妈的气”、“怎么能不听父母的话”等,令她无法接受这种冲动。

咨询到最后,文文明白,她现在要做的,就是释放自己的自主冲动,从现在起为自己而活。

妈妈的爱,我不想要

作者:佚名

2000多年前,有人问柏拉图:“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位智者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地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地臻于完善的教育。”

然而,“美的熏陶”早已被各个“英语班”“奥数班”所替代,即使是代表美的“舞蹈班”“绘画班”,也公然被罩上了功利的色彩。

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并没有错。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就发现,受母亲期望的孩子在若干年后发展得比其他孩子好得多。但是,这种期望是对孩子的赞赏、鼓励、支持和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而不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但妈妈们总是会不小心就犯了这样的错。她们往往会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个5岁的小女孩,周五下午和老师学美术。已经下课了,小女孩的画还差一点儿就画完了,女孩还在继续画着。老师轻轻地告诉女孩:“回家再画吧,妈妈在外面等你呢。”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含着泪花,恳求老师:“老师,你就再等我5分钟吧。我回家妈妈就不让我画画了!我必须要练钢琴。”

老师在给我讲这个女孩的时候,眼睛也红了,她说她总也忘不了孩子那可怜巴巴的神情,那神情之中隐藏着和年龄不符的沉重。

不能否认,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然而这样的爱,不但没有如父母所愿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相反却变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孩子来说,游戏和学习本来是不冲突的,正常条件下儿童有能力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杜威在观察中还发现,从儿童早期开始,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活动时期的区别,而只有着重点的不同。即使很幼小的儿童,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而且尝试要达到这个结果。他们对参与成人的作业有浓厚的兴趣,单就这一点来说,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儿童要“帮助”别人,他们渴望从事能产生外部变化的成人的各种事务,例如在桌上摆设餐具准备开饭,洗涤杯盘,帮助看护动物等。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喜欢制作自己的玩具和工具。

我们只要观察真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注意到,他们的态度是认真的、聚精会神的。

显然,孩子自身就有对学习、对工作的本能要求,并不一定需要父母强行将学习、工作的要求加给他们。

俗语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更可怜的是那些在爱的旗号下被伤害的孩子们!

亲爱的妈妈们,醒醒吧!

别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作者:佚名

“爱”与“控制”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但是,当我们与宝宝相处的时候,这两个词却常常会通过我们的行为纠结到一起,带给宝宝伤害,影响他的自我成长。那么,我们是怎样通过“爱”来控制宝宝,又该如何避免在无意之中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并伤害宝宝呢?

吃过晚饭,我出去散步,顺便去超市买点东西。结账的时候,我看到了如下的一幕:

一位漂亮的妈妈带着她大约3岁的女儿在买冰淇淋。“你想要哪种冰淇淋呢?”妈妈很温和地问小女孩。

“巧克力冰淇淋!”小女孩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妈妈。

“哦,不,巧克力吃了上火,你要香草冰淇淋吧!香草的好吃。”妈妈试图劝说小女孩买香草冰淇淋。

“我就要巧克力冰淇淋!”小女孩坚持。“香草冰淇淋好吃!”“我就要巧克力冰淇淋!”

“你会喜欢香草冰淇淋的,香草冰淇淋比巧克力的更好吃!”就这样,母女俩翻来覆去“较量”了好多次。

最后,妈妈拗不过小女孩,不甘心地嘟哝着:“你这孩子真犟,说了巧克力上火,你就是不听!香草的多好吃啊!”妈妈一边嘟哝,一边掏钱给小女孩买了巧克力冰淇淋。

小女孩虽然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她想要的巧克力冰淇淋,但是在妈妈的责备声中,她的眼神渐渐地变得有些暗淡,小家伙吃巧克力冰淇淋的快乐明显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类似上例中的场景经常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妈妈看起来很民主,但是,当小女孩的行为与她期待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妈妈就无法接受了。

于是,她的控制行为就明显地表露出来。妈妈的理由是巧克力吃了上火,香草冰淇淋比巧克力好吃,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这仅仅是妈妈的想法、妈妈的感受。实际上,在宝宝的心目中,她确实就是认为巧克力的味道更好一些,所以她一定要坚持买一个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

上例中的妈妈站在“爱”的立场,试图阻止宝宝吃巧克力冰淇淋,目的是为了防止宝宝上火,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是,妈妈这种武断的行为模式如果总是在生活中一再地重现,而宝宝又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抵制家长的这种控制行为,宝宝就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并且,家长类似的控制行为常常更多的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加上年幼的宝宝心理还没有成长,很容易就屈服于家长的这种压力,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可怕了。家长的控制行为带给宝宝的伤害通常会以以下两种方式体现出来:

1。不敢再相信自己的感受,变得畏缩而自卑

在家长各种控制行为的影响下,宝宝自己的感受被抛弃到一边。时间长了,他就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甚至漠视自己的感受,需要依托别人的评判来确认自己感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他人的评价为准则来应对周围的环境。对自己有了这种认识的宝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敢下判断、作决定,内心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而且,宝宝成人后往往就会变成畏缩自卑、人云亦云的人,即便他内心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也不敢轻易表露,甚至常常会在那些不错的念头冒出来之后立刻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值得一提,做事情比较被动,习惯被人操控。有时候,在别人的操控下,就算他自己内心觉得很压抑、很痛苦,试图反抗,他也会抑制这种冲动,认可别人操控自己的行为模式,逆来顺受地接受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因为缺乏主见,这类宝宝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比较盲目,容易过于认同同伴的行为,被小团伙的规则所左右,甚至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故意去做一些明显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

2。认同家长的行为模式,变成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同类推荐
  • 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本书选用了120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家长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作息状况、兴趣爱好、人个能力、情商素质、智力情况等。
  •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本书以作者的育儿经历贯串全篇,尤其关注育儿过程中的细节,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有综合了专家观点和妈妈们经验的重点议题,还对孕婴用品、婴儿玩具早教图书等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建议,并以手册方式提供关键词的快速查找。
  • 好妈妈教出好孩子

    好妈妈教出好孩子

    本书将传统的教子理论和西方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鉴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教子案例,让妈妈在领略大师成功的同时,汲取丰富的经验教训,用于自己孩子的培养。
  • 孕产期同步营养速查手册(幸福母婴速查系列)

    孕产期同步营养速查手册(幸福母婴速查系列)

    科学的饮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对于孕产妇来说,其生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与平素不同的体质特点,因此饮食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关系到孕产妇自身的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胎儿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孕产期同步营养速查手册》紧紧围绕不同阶段的孕产妇,系统讲述了其对五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防、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的营养需求和相应食谱,在注重孕产妇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摄入的同时,也注重了食物的色、香、味对孕产妇心理的满足。
  • 101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

    101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

    呈现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本书,它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人生处世的哲理,它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成功做人、改变命运的智慧之门:它有利于拓畏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定位自我,陶冶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的生活勾画蓝图,塑造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孩子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把握自己的命运。适于广大青少年、家长和中小学教师阅读。
热门推荐
  •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表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主线,即90年代初的维护到90年代中期的发挥再到新世纪的争取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体现了一种逐渐成熟的趋势,这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与俄罗斯国内基本发展道路选择是同步而行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清醒地估价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所在,不慕大国虚荣,稳健、务实、灵活地追求俄罗斯国家的最大利益。
  • 超级控卫

    超级控卫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说:“许诺开启了一个属于东方人的控卫时代,他是NBA的一代传奇!”纽约尼克斯队主教练麦克-德安东尼说:“许诺得到了斯蒂夫—纳什的传球真髓,他就是下一个约翰—斯托克顿!”芝加哥公牛队MVP后卫德里克-罗斯说:“他才是真正的NBA第一控卫!”凤凰城太阳队后卫斯蒂夫-纳什说:“许诺成功地做到了人与球的合一,他把传球上升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是真正的控球后卫大师!”洛杉矶湖人队后卫科比-布莱恩特说:“我比许诺优秀的唯一一个原因是,当他还在联盟之中打球的时候,我已经退役了。”迈阿密热火队前锋勒布朗-詹姆斯说:“你们都说我是NBA里最全能的球员,那你们为什么不去看看许诺的比赛呢?”看许诺驰骋NBA赛场,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绝世神帝

    绝世神帝

    中洲大陆三国鼎立,乱世纷争,人族势微,少年从大秦帝国边陲小城而出,走进天才如云的学院,踏入权贵遍地的帝都,鲜衣怒马天龙榜,一战成名天下知,北御魔族,西抗妖族,他的名字注定要永远镌刻在人族的光辉历史上,这是人族的时代,也是白枫的时代。
  • Democracy

    Democrac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非灯

    鬼非灯

    怪异而恐怖的干巴,因为吸血成瘾,而基因突变成为杀人不眨眼魔鬼。警察调察无果,医学坚定无依据。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坐立不是,心神不安……
  • 怎样开天眼

    怎样开天眼

    我没有香车宝马,我没有锦衣玉食。同样我也没有醉生梦死,更没有纸醉金迷。作为一个被打开天眼的信道使者我有什么?我有一世逍遥,我有万行自在。我有无为道心,我有清静道情。当你在名利场上苦苦追逐,当你在金钱美色中迷失自我之时,而我在品味茶香,我在听琴,我在看经,我在欣赏天女在云中翩翩起舞,我在用最初的自我享受当即之境。不是自命的清高,更不是假装的不屑,只是我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与道合真,不假而行。
  • 野蛮老公九块九:亲包邮哦

    野蛮老公九块九:亲包邮哦

    “妈妈,爸爸欺负我们!”某女心疼地说道:“和妈妈说,他怎么欺负你们了?”一只小萌宝纠结地说道:“爸爸说妈妈是他的,不是我们的!”另一个小萌宝也说道:“爸爸还说妈妈最爱的人是他,不是我们,呜呜,妈妈不疼我们了!”某女心疼地摸着俩只萌宝的脑袋说道:“宝宝不哭,妈妈和你们说啊,这个世界上最不要脸的就是你爸爸了,以后他说什么都不能相信的。”说完某女在俩个萌宝的脸上各亲了一口,某男阴森森地看着这俩个胆大妄为的兔崽子。可素萌宝哭得更厉害了“呜呜~不要,那爸爸说我们会有妹妹,这是不是也是假的啦,呜呜,我要妹妹!”某女缓缓拿起刚拆下来的木杆风轻云淡地说道:“萌宝在这里乖乖呆着,妈妈和你爸爸聊一聊妹妹的事情!”
  • 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甘肃少数民族古籍丛书》是在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视下,由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搜集、整理、出版的系列丛书。本丛书依照突出优势、由近及远的原则,收入不同文种、下同版本的民族古籍、文献资料和译本,也适当辑录一些氏族古籍研究的优秀成果;本丛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艺术、天文、历法、地理、医药、民俗、文物等学科。
  • 魔兽世界之心灵契约

    魔兽世界之心灵契约

    记得矢志不渝吗?在亚米萨兰废墟里徘徊的鬼魂王妃,在黑海岸长桥码头痛哭的暗夜精灵。记得至死方休吗?在灵魂高地里痛苦等待的女亡灵,瑟伯切尔那个残破凄凉的墓碑。记得爱与家庭吗?瘟疫之地那个终生和马相伴的孤独老人。记得斯塔文传说吗?那个因得不到所爱而血染密斯特曼托庄园的男人。记得第一次骑着角鹰兽腾空而起,飞越迷雾之海的感觉吗?记得西部荒野海边的落日和银松森林的月光吗?如果你无法忘怀这一切,请到这个故事里面来走一遍,在艾泽拉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年代里怀念我们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