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3700000063

第63章 新闻本质论(15)

从信息论的分类看,新闻也属于信息,但在报纸上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信息传播的是来自自然和社会的一种对人类有认知价值的动态,而新闻则是直接塑造人和影响人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塑造史,社会对人的塑造是全方位多手段的,报纸对人的塑造是最经常最有直接影响的。人类为了把社会推向更高的文明,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不停地进行两种塑造:一是物质世界的塑造,一是精神世界的塑造。许多人都把报纸当做政治宣传的工具,忽略了报纸还是塑造人的手段,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为报纸每天都以新的面目和读者见面,只要稿件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读者,就会对读者产生精神感染。办一张不能影响读者的报纸,那是报人的严重失职,对此报纸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西方国家,报纸不具备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任务,报纸稿件以信息为主,即使其中提到某一个人物也常常是为某种信息作陪衬的。在他们的报纸中,信息高于一切,从传播信息出发,信息只能是纯客观的,越客观越真实,它的价值越大,不能掺有编辑记者的主观性。

当然,我们也主张信息一定要保持它的原型,传播信息的目的主要是给人提供判断事物决策问题的依据。信息的原生态受到主观的扭曲,这就等于给读者提供为信息和劣质信息,这是对社会的极不负责。因此,在信息报道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任何主观的东西渗入。

但新闻稿不同,新闻稿是写人的,是表现人的意、情、行的。行可以通过直接采访获得,意和情则要靠记者领悟、体会、感受,体会越深,感受越深,领悟得就越多。人的情和意许多时候都是相通的,所谓体会就是记者用自己的意和情体验被采访对象的意和情,有时在稿件中可直接抒发记者的情和意,以记者的情和意为跳板,让读者进入被采访对象的观念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引起读者和被采访对象的思想共振和精神共鸣。

共鸣共振是我们追求的以人为中心的新闻效果。这种主观新闻不是每个记者都能胜任的,这要求记者还要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没有一定的水平,他和采访对象就不能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没有这种沟通和交流就不可能有什么对被采访对象的体验与感受,只能在被采访对象的表象层面打转、徘徊。在这方面,《新疆经济报》对编辑记者做了种种引导,现在才真正理解主观新闻不是臆想揣测,更不是有意编造,而是深切地体验和感悟。事实证明,这类报道很受读者欢迎。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型时期,多元的社会生活绚丽斑斓、无限丰富。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新内容,因为都带着创新的印记,加之是中国社会过去从未有过的,对广大群众来说就有陌生感。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它们,熟悉它们,进而把它们也吸收到自己的生活领域。社会化产生着大量的新闻,群众又迫切需要知道新闻,广大读者不仅期望了解新闻中具体描述的是什么,而且还要看到它有何意义,这无形中给新闻工作者加重了责任,新闻不仅要以灵敏的新闻感觉去捕捉能反映时代之新、社会之新、人之新的新闻素材,而且还要对这些素材进行理性分析,进而给予意义评估。新闻的文化启蒙功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迫切。

新闻的写作业务包括新闻视点的定位、新闻素材的选择与剪裁、新闻结构的处理、新闻语言的锤炼。从表面上看是方法和形式问题,但都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完全和内容不发生关联的形式是不存在的。譬如,一篇新闻的视点定位常常关系到新闻的全局,那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记者的智慧和思想水平就在这上面表现出大的差异。对同一事物,视点放在新的未知上,就会在新的层面上发现能省人耳目的新闻,如果视点老在原视点不变,即使是新事物也失去了新意。又譬如,结构不仅仅是个形式问题,按照三段式的老模式结构,再新的事物进入这个套式也会化为旧质。新闻形式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里面包藏着许多学问,不在这上面下功夫,很难写出有美学价值的新闻作品。

“若使《新疆经济报》和全国性的大报展开全方位对等竞争,论我们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可以以我们的特色取胜。”(朱又可主编《主观新闻——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新闻实验》,花城出版社,2008年)

新疆处于中亚腹地,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荒漠、沙漠、火洲、冰川、崇山、峡谷、绿洲、湖泊等景物组成的自然环境真是蔚为大观。在这个景观中还生长着许许多多动植物,构成奇特的生物世界。新疆被称为“人种博览会,历史文化长廊,民族展览馆”。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过,各种宗教在这里传播过,一些民族在这块土地上消失了,一些民族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这种兴盛衰亡留下了许多盲点、疑点、难点,引起世界文化界的关注。世界三大游牧民族都在这里驰骋过,草原文化是新疆最主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构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传统,与草原文化相比,绿洲农业文化还处于弱势。草原文化几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天我们讲历史转型,新疆在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草原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的问题,因此新疆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把新疆的自然特色、历史特色、人文特色、经济建设特色、民族特色、社会风情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就能构成《新疆经济报》的特色。《新疆经济报》要想成为全国性的报纸,就要努力去表现这些特色。这些特色来自新疆拥有的独特文化资源,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新闻资源是非常艰难的,没有多学科的知识是无法胜利完成种种转化的。把新闻资源用生动美妙的形式转化为读者喜爱的新闻作品,没有高超的新闻写作水平也是不行的。我们的编辑记者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甚至是严重的缺陷,认识不到也捕捉不住能表现新疆特色的主题、题材,许多稿件和内地报纸雷同。他们只了解汉族和汉族文化,而不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的有一点了解也是浅层次的,深层的认识不到。对新疆的今天有轮廓式的了解,而对新疆的昨天就知之甚少。这都妨碍他们在采编的稿件中表现出新疆特色。今后,报纸要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里,《新疆经济报》新闻工作者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的问题,并看到了解决新闻资源开发问题的根本在于“采编人员”认知能力的提升。

“朱又可现象”的背后

一般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搜捕事物的表现,或截取一段过程,或勾勒几幅场景,或描述人的简单活动,更拙劣的是抄录文件、记载操作过程,这样的新闻报道是非常缺乏精神内容的,在读者面前,都是过眼烟云,留不下任何值得回味的余韵。而《新疆经济报》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记者朱又可的新闻作品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在于其中有较深厚的精神蕴藏。他不仅提供给读者鲜活的新闻事实,还常以犀利的目光透过事实的表象进入事实的义理。他不孤立处理隐在事实背后的义理,他总是将之放在时代的幕布上。从宏观收缩到微观,他对义理的价值定性就有强烈的时代感。

读朱又可的新闻,既可清晰地看到新闻事实的表象层次,又可深入到事实的义理层次,这就克服了新闻叙事的浅薄,变得有了厚度,这个厚度就是读者称赞的“味”。在《朱又可新闻精品选》中,有些新闻是直接写人的,他从过去那种空洞原则加实例的僵死模式中跳出来,不把目光停留在人的外在行为上,把触须伸进人的内宇宙。

人的外部行为是人的内宇宙的外化和物化,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寄寓着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和价值观念。去掉了这一部分,外部行为就变得干瘪、乏味。一旦把人的思想感情注入到人的外部行为中去,外部行为自然会辐射出人情人性的光华,一下子使新闻由平面上升为立体,由简单变为复杂。这种新闻自然会有诱惑力,甚至有征服力。

从人类高度看,人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显得日益突出,表现人、认识人是许多学科的神圣职责,人文学科都是研究人的,文学艺术更是直接表现人的,新闻和人的关系应该怎样摆布,在中国新闻界,对此还没有认真探讨过。在中国报刊史上,多半都是跳不出先进人物的套式,能绘声绘色写出人的心灵世界的新闻几乎很难看到。报纸上报道的人物和读者在感情上总感到有隔膜,不能无阻碍地沟通,更不能心心相印。朱又可笔下的人因为内宇宙和外部行为紧紧叠合,映现着人的思想,洋溢着人的感情,有情有性,有血有肉,即使对人的外部行为几笔轻勾淡描,也呈现出生动性、鲜活性。

朱又可用新闻形式表现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人,的确在新闻写作上树立起一个范本。他写人,是严格遵循新闻原则写人,而不是用虚构想象的文学方式写人。今天,我们处在伟大的历史转型时代,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人的转型。作为社会中的具体成员,他已经在转型过程中走了很远,他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都有了近乎质的突变,但他并没有自觉觉察到这种变。他周围的人和文化氛围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变革,但他因受旧的传统观念遮蔽,依旧用老眼光看人看事看周围的一切。社会成员对转型没有明确认识,自不会有积极的追求,这样对社会转型就形不成强大的动力。现在,各人文学科都担负着对人的启蒙任务,新闻是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形式。如何开发这种形式,用在历史转型的启蒙上,是中国新闻学的一个新的理论也是新的实践问题。朱又可凭着他的悟性、他的知识、他的智慧,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瞠目的。在他的新闻中的人物都流露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在方寸之内,几乎能听到时代的脚步声。

新闻要承担其社会启蒙的使命,首先新闻人自己要获得足以为公众启蒙的思想与智慧。以己之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新闻记者如何构建自己处于时代前沿的认知图式,如何不断更新自己认识世界的参照系,这是根本的问题。

长期以来,新闻中是没有“我”存在的,甚至把“我”和新闻的“客观性”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非常偏颇的,也是非常顽固的。作为信息报道,一般不应有“我”的介入。但是作为新闻作品,没有“我”,就丧失了作品的灵魂。作为记者个人,是“我”在采访新闻对象,是“我”在观察采访对象,是“我”在结构新闻,是“我”在提炼新闻主题,是“我”在选择新闻事实,整个运作过程都离不了“我”的存在。

在朱又可的新闻作品中,处处都有他的投影,他在评价,他在定性,他在营造波澜,他在剪裁画面。这里说有记者的“我”,并非把记者当做一个角色硬挤在新闻中,那当然是不伦不类。新闻中有记者的“我”,是指新闻中有记者的思想、智慧和理解。朱又可的新闻作品中所以堪称“主观新闻”,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能进入事物的义理层面,不发挥记者的主体作用,不动用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进入这个层面的;二是能进入采访对象的内宇宙,能把人心灵深处的东西揭示出来。朱又可以他主观作用使采访对象上升到主观层面,这就使新闻写作的立足点有了高度,一般新闻报道之所以不被读者看重,就因为没有记者主观的投入,是白开水一杯,纯粹是他人言行一五一十的记录。

人的主体性,是主观新闻的理论之源。苏继赏先生指出,提到主观新闻,人们很容易误解为是提倡编造,搞无中生有。主观在群众日常话语中,意味着强词夺理,以想象代替实际,好作不符合事实的判断。但作为哲学术语,主观与客观是相对应的,一指物质,一指精神,也就是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是依附于事物而存在的,但是没有记者的主观投入,就很难把它揭示出来。从理论上讲,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只有一种,但是不同思想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社会阅历的人会得出高低深浅参差不一的判断。

因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有差距的。反映在新闻上,自然就有了悬殊。所谓记者的主观性是指记者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体验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这是新闻记者最需要的综合心理能力,而这又恰恰是现在的新闻工作者最缺乏而又被严重忽视的能力。朱又可新闻作品之所以出众,就因为他熟练地调动了这种能力。

当然,《主观新闻——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新闻实验》是从经验总结层面对“主观新闻”的实践与探索所作的总结。但是,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新闻思想的一条崭新道路的开辟。20年的改革与耕耘,《新疆经济报》在做一件开创性的新闻实验。闪耀着“主观新闻思想”光华的理论提出,昭示着他们的探索正在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

同类推荐
  • 家庭急救手册

    家庭急救手册

    《家庭急救手册:一书在手全家平安》一书,综合了人们在事故重伤危险情况下急救与自救方面的许多经验,帮助读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事件和突发急症场景下敏捷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家庭急救手册:一书在手全家平安》用非常清晰的图案和文字标示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保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急救人员的失误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热门推荐
  • 全能阵法大师:废物大小姐

    全能阵法大师:废物大小姐

    魔界呼风唤雨的人,自己的亲人却被自己最深爱的人杀害,从爱人变成敌人,竟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面发生,为报仇而选择同归于尽。重生与丞相府的大小姐身上,路途开始。魔界即将来临一场新的风波
  • 全民魔器

    全民魔器

    游戏中遭遇意外,醒来时发现无法登出,游戏因此成为了现实。魔法与剑的世界里,死宅段逸只有一身炼制的本事,若要寻找退出游戏的办法,他先得生存下去。让该死的魔法斗技全部消失,让全民魔器时代来临。
  •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理想与道德修养》写得很好哦,快点买一本来看看吧。
  • 巨灵神

    巨灵神

    倔强少年为练得驯兽术,屈身家奴,受尽打骂。换来的却是被人利用、家人受辱;性命危在旦夕下,少年愤而崛起,得到至尊异兽眷顾,将灵魂注入到他体内……自此他拥有了无可匹敌的法力后,终于大仇得报,踏上修炼之路,神挡杀神!魔阻吞魔!
  • 天上掉下个美娇娘

    天上掉下个美娇娘

    活泼可爱的现代女生,穿越时空来到清朝,邂逅了“四优公子”中温文尔雅的纳兰亦,展开一段浪漫情缘的同时,认识了可爱的纳兰灵,高雅的大学士夫人、儒雅的大学士等一群可爱又好奇的古代男女,也遭遇了心思邪恶的欧阳平,满脑诡计的洛离安,经历了离别与相逢……
  • 商圈

    商圈

    北京商圈、上海商圈、山东商圈、四川商圈、台商、徽商、晋商、闽商、浙商……粤商马化腾、浙商丁磊、徽商史玉柱、晋商陈峰……一个名字就是一段商业传奇,这是大佬与大佬的博弈,智谋与智谋的比拼,商战硝烟,不见流血,但见觥筹交错中智慧的交锋,本书以知名度的大小选择了我国晋、闽、浙、粤、徽、鲁、京、泸、蜀、苏、台湾等地的成功商人代表,以年代先后的顺序分别讲述了他们奋斗起家、经商道德、商海智慧和处事为人等方面的典型故事,以供今日商海人士借鉴和效法。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世界的彼端:领军者

    世界的彼端:领军者

    当脑内游戏成为现实后,上亿人穿越到人类自己构建的世界里,这是误入还是移民或者是入侵。主角到达多个由人类建立的势力与INO世界里的原住民构建的王国,在INOnline里探寻真相的成长之路将失得颇多
  • 晋灵传奇之均衡大陆

    晋灵传奇之均衡大陆

    莫笑痴情好儿郎,相思崖上忘断肠。风雪无情人有情,只恨茫茫泪两行。一怒冲天为红颜,命陨情断残志坚。但盼若有重来日,必踏青云势破天!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