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500000024

第24章 田野实证 (3)

不过,从一些化学知识上看和网上讲解的草木灰知识,认为草木灰中所含的盐均为不可食用的工业用盐"钾盐",这肯定是不会错的。这让人联想到,是否不同的草木灰烧制出来后,有不同的"盐"成分,网上所说的含钾盐的草木灰主要是干稻草灰,可用于建筑材料。我们在了解中有听说用糯稻草灰的,未听到用粘米稻草灰的,估计他们亦知粘米稻草不能食用,或是他们有其他的处理方法。水浸泡是否可将钾元素去掉而独留盐,也不得而知,这有待进一步请教当地苗族和科研部门。

四、食物智慧

在苗族村寨吃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仅有丰盛的菜肴,亦可以畅谈很多问题,在控拜村吃饭的一次谈话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关于苗族如何在战争中能坚持那么久,食物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听了让人大开眼界。记得控拜村牯藏头龙鼎江毫无夸张地说:"如果苗族不是缺少战争中必要的金属铁和铜器,衣食住行必要的东西都难不倒苗族。"苗族当时被清军围困,他们自己可以在围困地带种棉花,养柞蚕,纺织,种地,养鱼,打猎,开发山野食品等等。从资料上看,清军久困苗民,反而是清军出现了很多困难,其中军饷一项就是大问题,如咸丰三年,任贵州黎平知府的胡林翼在《附韩周州判匪说》一文中深叹剿苗"兵事费用浩繁......军需益不赀"。剿苗的开支已经成了清廷的严重负担。又如光绪元年丁宝桢向朝廷上的一项奏折说:"我朝绿营兵额五十余万,较之宋明业已减半,然养兵费岁二千万,耗尽天下岁入之半。"这已经是剿苗战争几乎停止的光绪元年,当然这之中不知剿苗所费多少。至光绪九年,又有兵部奏折,抱怨苗疆兵饷匮乏,曰:"黔省瘠区,向赖各省协饷以养兵。乃兵足而饷不足,每以匮乏难支。

......又以苗疆重地,苗患初平,不敢轻言裁兵。"从这些奏折看,可以想见清廷的军费包袱是很重的。而苗族反倒在战争中找到了生存的各种有效办法,能与清廷打持久战。民国学者王建明在他的《西南苗民的社会形态》一文中这样说:"清室入主后居心绝苗,遂即交兵,此虽去今二百余年,然清廷已灭,苗人犹存......当时清廷对苗,咸用武力为手段,欲以消灭为目的。"食物对当时的苗族而言是最大的问题,因此举凡山里可食之物,苗族几乎都尝试过。而且还做出了一些与主流社会很不一样的食品。比如:蔬菜类有酸汤菜、水盐菜、酸菜、韽菜、多种食用菌、砸辣椒、侧耳根、灰灰菜、水箐菜等;肉类有韽鱼、韽肉等;水果类有刺梨、猕猴桃(马屎坨)、蜂糖罐、山籽莓(音蒙)等;粮食类有魔芋、青杠子、蕨巴粉、红子等;食用油主要有茶油和菜油。苗族对食用菌的开发较早,这同苗族生活在深山中有关。《续黔书》卷五记载:"羊肚菌......黔之深箐邃洞,人迹罕至,往往为苗瑶所踞,采食山毛。古树内多生羊肚大菌,洁白如雪......食之。"大概苗族对菌类有深刻认识,清朝以来就已经可以大量开发培育。

赵一鹤所撰《黎平府志》记载:"香菌,香菇也。......土人于深山中伐楮树卧地,俟木将腐,用香菇浸水洒之,越十数日,菌即出。其味芳美,比他省产尤妙。"民国陈国钧亦记载了苗族开发菌类的情况,说:"近几年,他们(苗族)发现了一种野香菌可用人工种植,每年就有大量的出产,除供自己家里吃外,也出卖给山寨来收集东西的汉商,因为他们山里出的香菌比任何地方要好,以故便一跃而为生苗的特产品。"对于植物油的开发,即茶油开发,陈国钧亦有谈及。他说:"生苗的山上茶油树很多,这是他们唯一的'油'的供给,家家都有栽种,都会榨油。"陈国钧认为茶油是唯一的"油",这只是他的仅见,其他地区还有榨菜油的。其实树植物油在现代社会是非常珍贵的食用油,但是当时的陈国钧及更多的民国学者,都认识不到这一点,一方面说苗族当时会榨茶油了,一方面表明苗族落后。按陈国钧的原话说:"(苗族)许多动物的油吃不到,而平时又少吃肉,吃的只此一种茶油而已。"这是代为感叹和可怜苗族的意思,没有动物油吃,穷困得只能吃树木茶油。我们可以不管陈国钧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说这些话的,高兴的是他提供了苗族在食用油方面的情况。

吃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人类进步的真正智慧,能识别和开发多种食物,在现代是很文明的一种表现。但是在过去,苗族的许多食物吃法是不被认同的。过去的多数官方人士和学者都不能正确认识苗族的食物品类和食物方法。民国学者陈国钧就是较典型的一个,在他的《生苗的人祖神话》一文中总结过苗族的食物,说:"食物以糯米为主,佐以生肉,生血,甚至马蜂,蚱蜢,蜈蚣,蚯蚓,毛虫,沙虫,水抓虫,山鼠,四脚蛇。"陈国钧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不过他这样写,不能说居心不良,亦有些故意骇人,如吃"毛虫"就有点夸张了。如果他说苗族人聪明,食物繁多,用特殊制作方法食用以上食物,这样就有了美感或好奇感。

陈国钧对吃生也是鄙夷的,他曾说:"生苗不常吃肉......吃时吃生血,吃半生半熟的肉,在此应述生苗最显著不同一种食俗,这就是喜欢吃生。按人类的进化史观,最初人都是吃生的,即所谓'茹毛饮血'。"这是他的认识,把吃生与落后、野蛮联系在一起。现代社会认为,质量好的肉食品、鱼食品、蔬菜食品多数都是吃生的或半生半熟的。日本的刺生、欧美等国的西餐就是如此。再说到马蜂、蛇等等,都是现代社会中的高级菜肴,泰国蛇餐和广东毒蝎菜、水抓虫菜等,不是一定规格的客人,还吃不到呢。过去的学者有认识误区,如陈国钧们不懂,是据他们当时的一种愚见而妄断苗族的食品习惯。我读过多篇陈国钧的文章,还是比较了解他,他也没有歧视苗族的意思,只是他的观点受时代局限,如是说而已。

看过民国学者写的东西有这么一个印象,即对苗族问题感兴趣的民国学者大多数是了解苗族的一般生活习俗的,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可以说只是一种有限之关注与同情并存。再或者说是受主流社会文化习俗中狭隘意识一面的影响,看问题有局限。而清廷的官员则不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多数清廷官员,他们将苗族放置在敌对的状态上,故而研究得较深入,但他们的研究和观察是深入与鄙夷并存,因此得不到较客观和正确的看法;另一种是极少数的知名清廷官员,他们虽然对苗族也有敌意,但由于他本身的才情,加上严谨与讲求实际,尚能依据苗族区域当地的情况,深入研究,得到一些较切合实际的看法,尤其食物一项,他们能不带狭隘文化观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切入实际。如胡林翼在贵州黎平作知府时就有一些切合实际的深入思考。

清光绪年间赵一鹤在撰写《黎平府志》时引用了胡林翼的思想,说:"附知府胡林翼谕,黎郡布种春花......本年雨水稍缺,秋收歉薄,来年青黄不接之际,米价必昂,尤当未雨绸缪,惟此地春花种子甚少,事在创始。......或种大麦小麦,或种胡豆豌豆,各随地之所宜,不拘一定。"这是一段关于胡林翼在黎平知府位上为防止灾害、歉收、缺粮,希望农田春花播种事宜因地制宜的思考,同时提出了粮食食物问题上的"创始",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创新与发现"。他的这一思考引起了当时黎平府上下官员的重视,对苗族食物和黎平当时可食用之家种与野生食物进行了一次较实际与系统的总结。其目的是清楚的,在他的任上,不愿意看到因缺粮食与食物带来的窘境。所以,他提出要"未雨绸缪"与"随地之所宜,不拘一定"的合理想法。由于内容较多,本文选择主要的将其介绍一下。

如红子,这是贵州多数地区都有生长的野生灌木果子。《黎平府志》这样总结:"红子一名救军粮,小木本,实硃红色,累累如珊瑚,味甘可食,昔有军粮不足,以此充食故名。......贫家摘之磨以蒸饼,遇歉岁,民赖以饱者多矣。"这个记载很有意思,与军队联系起来,并称红子可做粮食救军,这是在提醒清军如遇粮食困难可以借红子渡难关。此外,遇歉岁,黎平府亦可以避饥荒。这是很了不起的总结。又如,《黎平府志》载:"蓣子可饭。茎叶皆如广荷,有青紫之别......子皮黄,肉白,去皮煮食极面,并可当饭,其叶亦可作蔬。"蓣子既可以当饭,叶又可以作蔬菜,这是多好的发现呀!再如《黎平府志》还记载:"甜蕨、苦蕨、蕨藄,皆蕨类。蕨有两种,一曰甜蕨,采食柔滑;......蕨藄,农人......掘其根洗净入木槽,搗烂之去其皮筋粗质,以其余置入缸中,和水反复取汁,以梭布滤去渣,别盛之,经宿凝淀如膏,则曰蕨粉,味美。剪食可当饭,可点菜,可作粉团备用,凡遇歉岁,土人争采之,以救饥。......一曰苦蕨,形似甜蕨相同,味微苦,亦可食。"这又是一种可以作为粮食救饥的食物。再如《黎平府志》又载:"竹花菜和豆浆,侧耳根澱蕨粉。

荒年杂咏,即草,生水旁及阴湿处,人家磨豆浆以菜和煮多用此。侧耳根即蕺菜,越王遇荒采蕺菜是此,呼蕺为侧者声之讹,并夏枯草澱蕨粉,可供朝夕,苗民皆食之,凶年尤众。"这段记载更有意思,贵州以外的省份多不知道侧耳根为何物,因为这是贵州当地苗话,只是音译的名称。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鱼腥草",《黎平府志》揭示该草为蕺菜,古越王食过,名与事均甚雅。过去我们小时候就喜欢拌凉菜吃,到现在亦喜欢食用。外地人问起,亦不知如何介绍,侧耳根三字别人听不懂,又认为它太土,说不出口。胡林翼做黎平知府时,该府普查野生植物时将它在咸丰年间录入,并写入书中,早就登了大雅之堂,足见胡林翼才智过人。再如《黎平府志》又载:"花荞、甜荞、苦荞、药荞荍类。荍曰花荞,亦名甜荞,曰苦荞,曰药荞。岁两种。

春荍二月种,四月收。秋荍七月种,九月收。以作饼饵,或博粉和米做饭。"这又是一种可以充作粮食的作物,足见当地可食粮类较丰富。在食物问题上,胡林翼是优秀的解决问题的科学实用主义者,甚少食物文化歧视。这是非常值得多数人学习的,尤其是在清代严重歧视苗族文化的背景下,他能如此,可谓了不起。以上主要是粮食类的植物,还有一些当时黎平有苗族特色的食品,他也让官员录入《黎平府志》。如《黎平府志》载:"糍巴,粉糍也。蒸糯米揉捣为饼曰糍巴,即《礼记》粉糍。......黔省皆有,苗尤多食。"很多书对苗族吃糯米糯食不以为然,甚至贬夷,而这里将苗族喜欢吃的糯米糍巴考证为出自《礼记》,这更说明苗族文化的古老与古雅。又再如《黎平府志》载:"韽菜汁治痢。

黔人......每岁三月洗白菜铺巨桶中,加以小米层,菜层,米满则以巨石压之,至五月始开。......沸汤食之颇为美也。其汁治泻。泄痢疾甚效,土人呼韽菜,苗家尤多。"韽菜实乃苗族之一大发明,尚有韽肉、韽鱼。这在苗族地区缺盐的地方,又要保住所收获之食物,有什么方法呢?唯有将菜、鱼、肉韽起来。其韽法甚科学,我们课题组在加勉乡吃韽鱼的时候了解到,无论是蔬菜还是鱼、肉,将其洗净,在没有盐的情况下,用草木灰盐水浸泡食物,然后放上姜、辣椒、花椒等作料,将食物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坛子里,半月以后就可以开坛食用,韽鱼甚至可以放上一年甚至数年。我们在加勉乡主要吃的是韽鱼,据苗族主人家介绍,是一年以上的韽鱼,可以生吃,味甚美。很多写苗族食俗的传统书籍均不正面介绍苗家韽菜。在我所见之中,受胡林翼影响的《黎平府志》能这样赞扬苗家实属不易。

结语

苗族人创造的物质文明,长期以来均不被历史上的主流社会认同。其实人类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均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苗族人依靠山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造的物质文明是他们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今天我们在调查中理解和学习,希望它们能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其实,今天的苗族村寨旅游,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完成这一使命。人们愿意到苗族村寨旅游,自然与欣赏和喜欢苗族物质文明分不开。倒是学界在这方面显得滞后,有一种主流不说,学界就不敢说的意思,没有看到苗族人的创造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果。本文以为,经过改革开放,多元文化的概念在现在的中国已扎下基础,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夷夏之辨的儒家怪论,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必然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第二节 景观遗产与旅游应用 (1)

景观遗产与旅游应用

--国酒茅台的区域案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黄萍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文水民俗

    文水民俗

    本书以文水县县城民俗活动为基础,汇编的一部有关于地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间活动的文字记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用文字再现了当时民间民俗活动的场景。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热门推荐
  • 木棉落尽:繁花殇

    木棉落尽:繁花殇

    暖风徐徐拂来,在温暖的怀抱中捧着美好的梦想飘散于土地。流转于时光中醒来,燃烧绚丽的生命。而徒行于木林之中,每忆,是于冰雪中随风摇曳的烛火,娇小而柔弱,却照亮了黑暗。留下的闪烁的光辉,微笑、泪水、执着…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身边的人。你来过,却又似未曾来过。在你应当存在的世界。你留下的的光芒不会散去,它们坠落在永夜,缀成漫天繁星;迷失于春风,展开一页旧梦;弥留于云朵,涂抹半天夕色。以微笑的姿态。祝福在你真正存在的世界,继续微笑着生活,而这一次将没有痛苦。每当木棉花飘飞于天空之时,我就知道,春天要来了。慵懒的稻草失去了明亮的瞳色,假寐的你双眼微睁,笑着说:忘了,忘了。一低头,打开扉页里的春风。
  • 儿童情商培养

    儿童情商培养

    当今社会,家长们非常重视儿童智商的提高,但对儿童情商的培养却存在很多误区。本书共分七章,从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成功对情商的依赖、孩子情商不足的表现、培养情商应从出生开始、培养孩子情商的方法及儿童情商培养中的技巧等方面,对儿童情商培养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家长们教育孩子提供了知识和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练,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家长阅读。
  • 苏少的未婚妻:青梅别想逃

    苏少的未婚妻:青梅别想逃

    年幼丧母,外室带着女儿登堂入室,岳家小姐的不幸由此开始。祖母不喜,父亲不爱,她自签合同卖进苏家作伴读,可眼前这个聪明又毒舌的家伙哪里是要伴读,明明就是要命!“林小笙,你可不能看别人,只能看我!”某人霸道的开口。林笙:“……”说好的伴读呢!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 旋风少女之若白以百草的恋爱故事

    旋风少女之若白以百草的恋爱故事

    挺浩,若白,初原都喜欢百草。百草的选择是谁呢?
  • 嫡妃复出震江山

    嫡妃复出震江山

    又聋又哑的丑妃夏涟漪被南平王赶回娘家,一年后重新站在气势恢宏的王府门口,重生后的涟漪复出之路光芒万丈,一张丑颜之下却是绝世美人!王爷不喜女人?为何天天粘着她不放?桃花连连不败……美男越来越多,且看一代穿越女如何扮猪吃虎,PK冷情王爷夺天下!
  • 刘军和传之六界重生

    刘军和传之六界重生

    在刘忻和的带领之下,他与他的几位朋友完成了人间的使命,随即应上天感召升入神界,自此成为神界的一员,就连他的名字也在此时改为了刘军和,而这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因为他们即将面对的是神界的一场变革,而这场神界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波及了整个六界,且看这暗流涌动之中,刘军和究竟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这场变革又会给他带去什么样的选择呢?
  • 外敷偏方(偏方三书)

    外敷偏方(偏方三书)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所倡导的传统养生保健、疾病诊疗方法,以价格低廉、简便易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亦掀起了一股“自然疗法”的热潮,因此,挖掘整理中医药学传
  • 公主进化史

    公主进化史

    秦康乐看看左边伪宠爱她的皇帝爹,在看看右边一群虎视眈眈的皇子,后面一群羡慕嫉妒的妃嫔,下面则是满口仁义礼法的大臣——真是满心的呵呵哒!谁说公主是富贵闲人的,给我滚粗来!某皇夫高举小旗,还有我帮你啊!
  • 首长驾到:萌妻的101次逃跑

    首长驾到:萌妻的101次逃跑

    别人都说他是个高冷,帅气多金,为人沉稳。为什么她觉得他除了脸就没有可以提的特长了?高冷?明明就是个明骚!情商低?明明分分钟把她扑倒!她逃他便追,她走他便随。天呐!不是说这只是爷爷交代他做的任务吗?为什么他这么敬业!“我都逃了那么多次了,你怎么还追啊!”某只一挑眉,“这是任务,”说罢,又用手揉了揉另一只的头,假做沉思状,说“第一次是你爷爷交代我的,剩下的是我交代我自己的。”
  • The Guardian Angel

    The Guardian Ang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