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随着夜色沉淀下来,这个时候已经是深夜,我躺在僵硬的土炕上,爹娘嫌天热睡在了地上,僵硬的胳膊在告诉我它累了,于是本想试着翻动一下身子,没想到触动了那灼热的皮肤,上面还有条条显目的印痕,是那样的火红,当感触到这一刻的时候,时间沉淀了、我的心不在跳动、这一刻一切都静止了,“只觉得一股刺骨的涌泉流淌过我的全身”。
我的双眼这个时候涌出了泪花,在娘打我的时候我一声不吭,因为我知道娘是为了我好!爹数落我,我不能哭,因为我知道爹需要发泄、爹需要解脱,即便我做的是对的。而现在我哭了,我感到了委屈,我感觉到了疼痛。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过去了,唯有在沉淀的回忆里再次体会到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疼痛,这一刻我因为伤口痛哭了。
随机我的双眼也渐渐的模糊了,因为那一年,我只有九岁,无论怎么样的伤痛也抵挡不住烦躁的睡眠。
由于新中国刚成立,那个时候的老百姓也真正的当家做主了,在土地的的政策上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土地重新的分配到了农民的手中,我家因为我爹的原因,三个人的家庭只分到了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一亩三分地。勉勉强强每顿饭能有糟糠喝。即便如此我们家还被列入了富农的行列。就连一般的贫农和中农他们的粮食也比我家的多,没有想到这个富农在后来的运动中给我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每天伴着鸡鸣,我睁开眼睛,娘已经在做早饭,而爹这个时候也佝偻着腰背着一些少许的枯枝,来用于家里做饭用。而每当我这个时候才起床,我看到爹娘,就轻轻的喊了一句,娘答了我一声就接着忙她的事情了,而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我的身边走过,到屋子里打了盆水洗脸。从来都是这样,我也变得麻木而从容了。
那个时候的我,心里是无奈的也是惧怕的,爹经常无缘无故的打我,但是我从来不怕他,甚至还有点恨他。
吃过早饭,也不能说是吃,因为吃的是草根和麦麸,拿如今的生活相比那是连猪也不吃的东西。麦麸可能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吧!其实就是小麦的外皮。家里有少量的麦子,但是根本舍不得吃,储存在家里的地窖里,为了不让小麦受潮而发霉,娘用石磨推磨,磨出来的面极为粗糙,而麦麸很难过滤掉,所以就成了人们食用的对象,娘用麦麸做成饼,其实我家的生活在当时这也很是不错的,爹娘每顿吃的都很少,他们是从口中余下来给我吃。
农村的生活一天是两顿饭,早饭就是少了的麦麸和稀饭,稀饭里飘着几根野菜跟,这便成了一种食物。我的爹娘吃的就是稀饭,下午吃的是家里还有点高粱面加点洋芋粉,洋芋粉也就是今天人们说的淀粉,两种粉合二为一,做成条,下在锅里,那个时候的食用油都是自己家的豆子人工榨成的,很是粗糙还有一种怪味,这就是下午饭,寥寥无几的几根面条却让我至今难忘,没有盐、没有调剂品,有的只是野菜和这种由两种面合成的“面条”。晚上饿了的话,娘会再次的烧稀饭喝。那时的农村是无味之极,要是平常人家在傍晚时分的时候还可以在村头和乡亲们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话,可是我们家,由于父亲的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到我的家里来,而且由于我们村地处山区,电灯这玩意说起来我只是听大人说过,电灯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神奇而充满力量的仙法罢了。
这时候农村的日子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孩子除过上学就是在家帮爹娘劳作,而我被我的爹娘送到了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初小上学,上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慢性自杀,因为我从来都是受同学们嘲笑、欺负的对象,然而我却不能还击,即便不是我的错,我不还击让他们出口气也罢了,但是若是还击了,那么事情就闹大了,村子里的人们会直接上我家找事,我为了我的爹娘,我从来都默默地忍受着。但同时在学校也是一种与爹娘给予的不同的一种感受,因为在这里我可以看到除过爹娘之外对我最好的人,刘晓老师,她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孩,虽然我当时九岁,但是美丽也许不分地域、不分年龄和性别。当然我对刘晓多的是一份感激、多的是一种情意。
随着耳边传来温柔的呼喊声,我睁开了眼睛,我的娘坐在我的身旁叫我起床上学,娘的脸上满是慈母的柔性,我看着娘一时间竟然发呆了。
宇儿,看什么呢?赶快去床上学了,娘给你把早饭做好了,赶紧起床洗把脸,不然你爹一会回来你要说你了,我哦了一声,便迅速的穿好衣服。
而娘早已把稀饭喝“只有我独享的麦麸饼”。我不懂事的问娘,你和爹为什么不吃麦麸饼!娘看了看爹,爹一直把头压在瓷碗里,“吸溜着碗里为数不多的几根野菜”。爹吃的是津津有味,可能爹的嘴里,野草是山珍海味。娘看着爹的模样,微笑的对我说:“你要好好的学习,不能在学校惹事”。我和你爹饿了就会再吃的,赶紧吃吧!吃完赶紧上学去。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边传来一声吆喝,秀莲、薛石,在家吗?我娘赶紧站起来道门口迎接,我听出来了这个苍老而有劲的声音是我们村的村长,吴爷爷。吴爷爷是老前辈了,在村里的威望很高,而且也很照顾我们家,我平时也喜欢去吴爷爷的家里玩,听到声音我也跑出了院门,对着吴爷爷喊道“爷”你来了,吴爷爷正随着娘向院子里走来,吴爷爷看到我哈哈大笑的说道“小宇娃子,赶紧吃饭啊!这都几点了,还没上学去,我家秀秀早都走了”。
我开心的答道:“爷,我也马上走啦!说着背起我娘给我一针一线缝的小书包便出了门”。临走的时候听到吴爷爷说什么找我爹给他家帮忙种地,分给我们家一些粮食、、、、、、。
虽然当时的我比起同龄的孩子看起来懂事,但是我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对于很多的事情并不了解,也不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