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枝喜欢贝多芬的钢琴曲,李哲夫想给她买几张唱片,但问了好几家唱片商店都没有。西方的音乐作品,不论是古典、民谣,还是爵士,唱片全数收回。虽然日本尚未对美英开战,但这些都作为“敌国物品”被禁止出售。李哲夫解释说:“贝多芬是德国人,德国可不是敌国。”老板只有苦笑摇头说抱歉了。
春枝嘟哝着说:“东京可没劲了。”虽然这样,还是高兴地挽住李哲夫的胳膊逛街,能和心上人结为伉俪,她别无所求。
李哲夫虽然在逛街,心思却在飞快运转。
从1941年7月起,根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的指令,日本海军航空兵开始在地形酷似珍珠港的鹿儿岛海湾进行紧张的超低空投弹演练,联合舰队和军令部的参谋们则在海军大学的作训室里围图作业,反复推演空袭珍珠港的预案。当然,这些都是在极端保密情况下进行的,李哲夫并不知晓,但是,他已经明确地察知到日美开战是难以避免的了。
10月,东京有两个重大新闻,一是近卫文麿内阁倒台,战争狂人东条英机担任首相,建立起军人内阁。第二起事件是一起“共产国际谍报集团案”,事件的主角是苏联红军总参情报部第4局的侦察员理查德·佐尔格,他的公开身份是德国驻日大使馆新闻专员、大使奥特的亲信;另一位主角是革命志士尾崎秀实,他的公开身份是近卫首相的秘书;其他与此案有关的还有一些和他们密切合作的不同国籍的革命同志。佐尔格十年前曾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并与中共中央特科建立了秘密联系渠道,与王学鑫见过面,但三年后他即离开上海,李哲夫从未与佐尔格接触过,彼此毫无瓜葛。佐尔格小组情报工作的深入程度震动了日本朝野,引起了日本人的极大恐慌和警觉。佐尔格的被捕对李哲夫是一个警示——此次东京之行局势凶险!但同时,佐尔格的工作成绩和无畏精神也成为激励他的榜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东京安顿下来后,李哲夫马上去海军军令部看望老朋友。
在新桥一个叫“山名”的酒馆,李哲夫和军令部第6课的课长岛本完雄大佐等人喝酒聊天。进门时,一个醉醺醺的海军军官撞到李哲夫身上,因为李哲夫身着西装,被那个军官大声呵斥,岛本过来打圆场:“大野君,都是自己人。”那个军官这才东倒西歪地走了。
岛本对李哲夫说:“请别介意。这家伙这么张狂,那可是有来头的,他是军令部作战课的高级部员大野竹二,是‘海军国防政策委员会’的成员。”
李哲夫问:“海军国防政策委员会……是个什么玩意儿?”
岛本说:“你可别这么说,这个委员会是由海军军务局长冈敬纯少将组织的,网罗了一批对美英强硬的军官,比如军务局第1课课长高田利种、军务局第2课课长石川信吾、军令部第1课课长富冈定俊、军令部情报课的前田稔、作战课的神重德,都是他们的人。这个委员会虽然成立不久,但是,海军的所有政策都是由它在运作,海军省也好,军令部也好,长官们只要听说这个文件已经被委员会通过了,肯定盖上大印通过。”
“哦,现在形势很紧张啊,这个委员会应该很忙吧?大野还有心思喝酒。”
“是啊,今天他们刚下令,征用民船二十万吨。”
李哲夫心中“突”地一跳,假如日军北进,那都是陆战,要这么多船干什么?
“这么多的船,要去哪?”
“据说是往小笠原群岛、台湾集结……”岛本打了个酒嗝,似乎感觉自己说多了,举起酒杯,“不说了,喝酒。”
酒席要散时,一个穿卡其色文职军装的人找到李哲夫:“听说井上君是台湾人,台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岛本完雄介绍说:“这是《读卖新闻》被军方征召的记者石川先生,是我的同乡。”
李哲夫说:“如果有兴趣泡温泉的话,北投温泉和草山温泉还不错,那里有日本式的旅馆,还有内地过去的艺妓。台北植物园里有很多热带植物是东京见不到的,那里的木瓜和香蕉很可口……您马上要去台北吗?”
“是的,很快就要去台北的宣传班报到了。”石川转头问岛本,“届时要在高雄港或者马公港等候大连的船队到来,想办法混进去才能搞到新闻,您有高招吗?”
“我可不能开这个后门。”岛本笑嘻嘻地拒绝了。
李哲夫在进军南京时见过一次石川,但没有什么深交,不久前在报纸上读过这个随军记者写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报道,石川是《读卖新闻》的名笔,攻陷上海、南京和武汉,都发表过特别报道,此人的行踪可谓是日军军事行动的风向标。
“征用民船”、“小笠原群岛、台湾”、“大连”……李哲夫一加联想,立刻明白:参加“关特演”的部队,正在陆续调往南方!“关特演”的目的只是在表面上依照三国军事同盟与德国遥相呼应,并非实质性的北进。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总是从囤积物资开始的。一个师团一个月作战所需的粮食、弹药、燃料等物资大约为五千吨,这样大规模的物资调动不可能无声无息,大规模征用民船正是这一反映。
日本果然要南进!
李哲夫没有就此罢休。受到上次推断德军进攻苏联的证据不足的教训,必须拿到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单一来源的情报可能是靠不住的,重要的情报需要多方证据来验证。
李哲夫假借一家贸易公司的名义打电话给东京的武田制药公司,说是要派一批推销员到东南亚去推销生丝,需要购买奎宁以防意外。但武田公司的销售部告诉他,今年的奎宁产量已经全部被陆军预定了,请他见谅,另想办法。武田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疟疾是南方热带地区的流行病,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药物,日军在这个时候大肆囤积奎宁,其目的显而易见。
一个优秀的情报员,能从那些外人看似零散的信息中提炼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分析出有价值的问题,找到相应的答案。
公开的信息渠道(如报纸、电台广播、各种会议)是搜集情报的重要来源,快捷、方便、安全,还便于相互印证,其作用不容小觑——李克农早就跟李哲夫说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情报可以由有经验的情报员通过公开的渠道收集分析得到。
虽然近卫文麿下台了,但是日本帝国船大掉头难,战略计划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李哲夫听过新任首相东条英机的广播讲话。东条讲话的重点是申明新内阁执行国策的立场:“……将继续坚持关于处理中国事变和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既定国策。”这就是非常明白地说,南进的国策没有改变。
10月20日的《朝日新闻》头版有外相东乡茂德的广播讲话报道,这篇报道大意和东条的广播讲话一致,只是其中的一句,特别引起李哲夫的注意——东乡说:“若情况影响到日本的生存,或涉及日本的国际威望时,则一定坚决以毅然决然的态度来捍卫它,以完成日本的光辉使命。”这些话在旁人看来不过是笼统的日本式大话,但他明白,这次由外相演说发表,是日本对美、英等国家发出的战争威胁,也就是说,目前对美国的谈判已经到了日本需要申明最后立场的程度了,这是日本政府告诫美国的最后通谍。从中可以透视出,在谈判中,美国对日本施加的压力已使日本不能忍受了,更可以看到日本实施南进的决心,到了需要表明“毅然决然的态度”,也就是发动战争的时候了。这不是空洞的恫吓,因为日本没有可对美国进行恫吓的战争实力——这一点,东条英机和东乡茂德都是明白的,要发动战争,只有“毅然决然”地拼命到底。
10月26日《朝日新闻》的头版消息是:“首相偕海相参拜伊势神宫。”东条英机提前晋升了大将,组阁担任了首相,仍兼任陆军大臣。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宿怨和矛盾,由于他地位的变化,会有某些缓和,而和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一起去参拜神宫,无疑是向陆海军各部、各级的一次姿态展示,也是战前陆海军积极密谈和希企得到精神支持的真心祈祷。同时,这也是一次对外宣传性的展示,具体说是对美英的展示:日本国内军界一体。
毫无疑问,南进作战计划已经不再停留于纸面上,而是在行动中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计划中的开战日期,弄清这个,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
李哲夫来到满铁的东京支社,东京支社下属的调查室负责与外务省、陆军省下属的情报机构交换情报,每周举行定期碰头会。此外,每月出版一期《东京时事资料月报》,不定期地出版《满铁东京支社调查室情报汇编》。李哲夫曾在满铁内部的《编内参考》上看到过日美之间谈判的情况报道,从这些情况分析,美国对日态度很强硬,他们要求日本放弃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无条件撤出在中国的驻军。这两条日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日本不仅要坚持这两条,反过来还要求美国停止援助蒋介石,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美日双方在华盛顿反反复复进行了几十次谈判,无论日本人如何花言巧语,美国强硬的对日政策都不会发生改变,罗斯福总统根本不把日本看在眼里,对谈判能拖则拖,纯粹是敷衍。这种南辕北辙的谈判不过是鸡同鸭讲,根本谈不拢,达不成任何日本所希望的协议。对此,日本人不可能不明白,但是还拉着美国人在谈判桌上喋喋不休,这么做只有一种解释:谈判只是迷惑美国人的和平烟幕,等到日本的战争准备就绪,便立即发起战争,打美国一个措手不及!从甲午战争起,日本人就连续获得多次战争的胜利而未尝败绩,通过战争攫取了巨大的利益,不宣而战是他们的惯技。
李哲夫深知,日本这个民族一直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们认识到其国小物贫,如果任由其敌人积攒力量,日本将是最终的失败者。武士道崇尚进攻,剑道、柔道都鼓励在对垒时采取孤注一掷方式取胜,对敌人发起出奇制胜的突袭是日本军方从上到下秉承的宗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莫不如此。他们迷信以战养战,尤其是军人出身的东条内阁,他们幻想通过战争达到德意日轴心国统治世界的目的,只要南进建立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能得到足够的战略物资,形成和美国均衡的战争力量。
11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了御前会议,最终确定了南进和对美英开战的战略方针,会议属于高度机密,李哲夫无法得知会议的内容,但很快这些对他而言就不是秘密了。
按春枝的愿望,还要去京都的二条城游玩,去琵琶湖赏月,由于时间紧迫,李哲夫必须把掌握到的这些情报立刻上报,所以他结束了蜜月旅行,带着春枝返回上海。
满铁东京支社定期将情报资料通过飞机送往总部和上海支社,但在此非常时期,山雨欲来风满楼,累积的情报资料太多,每周一次班机是不够的。李哲夫对支社的渡边社长说:“我就要回上海了,我和海军的人很熟,搭乘他们的飞机回去,如果可以的话,请把资料交给我带回去。”渡边电话请示满铁总部,得到的回答是:“井上哲夫是绝对可靠的,可以放心。”渡边对李哲夫说:“那就拜托您做一回信使了。”渡边将近期的情报资料装进了一个牢固的皮箱中,密封好,打上火漆印,开列了清单和附函。李哲夫办理了移交手续,拿了回执,返回住所后,用特工学校学到的手段打开皮箱,将这些情报一一过目。
他在《编内参考》上,看到“对美国谈判要领”栏内,刊载着:“来栖大使今日飞香港转美,协助野村特使与美国谈判,详细申明日本对美谈判条件之最后让步,坚决要求按甲案(即对日本最有利的方案)迅速达成协议。对美方徒尚空谈的非现实态度,要促使其对日本可能接受限度的认识,谈判以11月30日为限,不再拖延……”
李哲夫在“帝国陆军作战纲要”密件里,也看到了这个“以11月底为限”,那里是这样写的:“一、以驻满洲、朝鲜的十六个师团对苏戒备;二、按既定方针对中国作战;三、对南方,以11月底为限,要为日本的自存自卫采取最后方针。”所谓“最后方针”,显然就是对美英开战。
李哲夫长呼一口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指向南进的情报越来越多,南进的军事部署已经明晰起来。
在这份纲要的附件中,11月6日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南方军正式编成的命令。南方军是一个担负东南亚和南洋群岛作战任务的战略突击军团,其目标在于摧毁美国、英国及荷兰在东南亚的主要基地,占领和确保南方重要地区。南方军直接受东京陆军大本营指挥,和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并列为海外日本陆军的三大主力,总司令官为陆军大将寺内寿一伯爵,参谋长冢田攻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