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5900000049

第49章 “知足”与“不足”(4)

风烛残年的老人,生病时,最想见亲人,最怕与亲人久不见。每次平常的分别,她都可能看成是最后一别。身患重病,天不假年,她怎能不用巨大隐忍痛苦地眷顾这悲黯的时光。虽然不表白,可承受着折磨,多么渴望亲人陪伴在身边呀!

这次回来,我没带孩子,全身心地照料她,安稳地听她倾诉,短时间便产生了很强的依恋心理,喝了心灵的鸡汤,格外难分难舍。

走出家门,我不敢回眸她一生居住的茅草房;走到村东头,这个当年星期六晚上,她等我夜归的无形“哨所”呀,她再也没有力气走到这儿了。离开时锥心的痛,此刻几乎把我拍倒在地上,我泣不成声!我这一辈子,从没遇到比这次离别更痛苦的时刻了,就像是最后的诀别。也许人对死亡有奇异的预感,只是不能把握而已。几个月后,我在睡梦中,真真切切听到她呼唤我的名字,醒来,再也没见到她,再也没听到她的咳声和诉说。

7

她每次“知足”的感叹,面对的都是自己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平凡事情,在今天的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她生存年代的具体环境中,对于她,那每件事情的小小超越,都令她心满意足。

不管她感觉多“知足”,也掩盖不了我们对待她的无数“不足”,并由此引发追悔和思索,也许有利于来者享受满满的“知足”,不再是“点点滴滴”。

人常说,老子爱小子“无限长”,小子爱老子“扁担长”,多用此言批评小子不够孝顺。这多少有点机械批评之嫌,如果从“时间差”的角度上,我倒认为这是对事实的陈述,还能使我们获得某种有益的启示。

老子与能独立生活的小子之间,有个很长的“时间差”,提倡晚婚晚育,特别是高学历族,这种时间差又自然拉长。一般说,老子负担小子的生养和教育的双重义务,并直到小子独立,最少要二十多年功夫,如若再尽呵护孙子辈的半义务或全义务,还要拉长十年左右。

而小子比较自觉意识到感恩,多从经济独立开始,其父母也同步开始转入老年期。这转型有三种情况:老子命短的归西了,命苦的生病了,命好的健康依旧。这健康型的,多给小子“啃老”提供了机会,便流传“家有老,是一宝”之说,这对要孩子族适用。

健康长寿的,同命苦的一样,也要经历病病歪歪阶段,老年人主观意愿是“慢慢地活,快快地死”,但这由不了自己。所以小子养老送终成了老子生命的最后需要。老子因生病,把小子拖得精疲力竭者确有之,也随即传出“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但多数是拖几年几月或几天,就到了生命终点站。

这与老子养育小子和呵护孙子的三四十年比,不是“无限”和“有限”之差吗!

姥姥与我是祖孙隔代,她用后半生精力独自把我拉扯成人。她本该到了享受儿女的感恩而颐养天年时,却殚精竭力地养育着新生代,后来她蹒跚在夕阳路上时,还履险如夷地照料“避难”的重外孙女。

如果从她十六岁做继母开始算起,直到她照料重外孙,她为儿孙操劳远超过六十年。客观地说,我能遇上的感恩时间连“扁担长”都没有。幸好她高寿,给了我短短的机会。

可这机会到来不满两年即逝,阴差阳错,这机遇的时间,与那场灭绝人性毁灭人伦的浩劫相重合,而我又偏偏处境艰难,使她夙夜忧虑,连她晚年的安宁都成了奢望。不仅如此,我反倒继续拖累她,那场灾难直到“零蛋”考生走红,小学生黄帅“向老师开炮”,我都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工作和生活。十几年不涨薪的拮据,生活上她不时地还补贴我,她惦着我远超过我挂念她,当初的感恩计划不到两年便成了黄粱美梦。

对她的感恩不仅来得迟,又遇上客观上的不顺,更有我主观上的糊涂观念,使我陷入误区不能自拔,而且延续到老,我还不以为非,反以为是。这观念从我懂事开始就羁绊着我的行动。

好好学习,决不让她操心分神,是对她最好的尽孝,是对她恩德的回报。这话是所有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有何错!但要知道,我好好学习,的确是顺从了老人的意志,不给她招来烦恼,反使她为之满足,甚至很骄傲。可这只能是她个人的一种心理感受。

孝顺不仅是一种心理情感,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即尽直接关爱及奉养义务的行为。

晚辈“有出息”,确实能给老子带来慰藉,将为尽孝报恩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无论如何代替不了对老人的实实在在的关爱奉养陪伴的具体行为。

如果把努力学习视为尽孝报恩,就等于把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结果,转换成了对老人感恩的具体行为,在逻辑上,这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如同说,种子在土里发芽,婴儿在哺乳中长大。本是自然规律的必然,令主人十分欣喜,可却生拉硬扯认为“发芽”和“长大”,是对主人的感恩尽孝。它们既无感恩意识,更无尽孝行为,岂不荒唐!把张三的结果贴到李四的身上,对李四是虚无的光环,并以假乱真。

本是不同的两件事,把一件事情的结果效应,置换成实际上一点没做的别一件事情的行为,真是貌似有理的荒谬可笑。如果我们反向思维,能推论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就一定是事业上成功的吗?这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种张冠李戴的糊涂观念,在促使学习中起过作用,但简化掉了具体的孝的行为,也淡化了孝的意识的培养和主动转换孝的角色,并去做力所能及的尽孝的事情。这种糊涂观念的形成,与那时流行的“孝敬父母是狭隘的极左思潮”也有关系。

还有句经典说法“忠孝难两全”,在很长时间里左右过我的行动。

这“经典”只是突出忠与孝两者的矛盾,人们可以信手拈来,为不忠或为不孝提供理论辩护。我认为,只能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选择,绝不是常态生活;而人的生命状态绝大多数是常态的。忠不易孝,孝也不易忠,这极端思维,只适用于非常态的生活环境。

如果我们把努力工作看成是对事业的忠,越发没完没了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夙夜在公,就会像治水的大禹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

西方的一位哲人说过,完全为了爱而牺牲事业,可能是件可悲的但英勇的事,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完全为了事业而牺牲爱,虽然也是种愚蠢的行为,但却不是件英勇的事。

由此可见,“牺牲事业”和“牺牲爱”都是“愚蠢的行为”,这是很严厉的批评。也很明确,这里所说的爱的内涵,肯定包括对老人的关爱孝敬,与当今提倡“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中,不只对平民而言,包括在常态生活中英雄模范和大贾高官,只要以“不能两全”为借口推卸不尽孝的义务,无疑都是“愚蠢的行为”。所以要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顾“大”失“小”。有人因创造业绩忙得没时间关照父母,却成为“英勇”的一部分,还光彩无限,大公无私;而因关爱父母耽误工作,却只被骂“愚蠢”,绝不说是“英勇”。英王爱德华八世为爱情牺牲事业,之所以流芳千古,是因为他有“可悲的英勇”,虽然他那样做是种“愚蠢的行为”。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只是件英勇的事,而不是愚蠢行为吗!为了完美的肯定而不去否定,这不是唯物论,本身就是愚蠢的功利主义。

同时,还有一种困惑羁绊我缓于起步,使有限的机会,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持之以恒。这就是“等条件稍好点”。

所谓“条件”是指什么呢?诸如经济拮据程度减轻点,没想到工资十几年不变;等工作压力小点,没想到先是戴着精神镣铐被改造中下乡,迎来“科学春天”后,又在拼命寻回逝去的十年时进入中年;等孩子稍大两岁,没想到孩子一上小学就进入了不能输的人生起跑线,拼小升初,后来拼中考高考,步步紧逼,一步不敢放松,如挑担走在长征路上,连与同伴打招呼都顾不上;等房子稍宽绰点,没想到十七平米的单身宿舍,四五口人竟安居二十一年,孩子一直睡拉床,白天折叠后当椅子写作业,何时安得广厦!

一系列的等,等到她夕阳下,天上又出了三星,三星出又落,还没有看到曙光出现。

这种种以主观改变客观,使自己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实是没有把尽孝看成是义不容迟,没有紧迫感,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她的年龄,健康状况及心理诉求,已经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就没能抓住有限的时间和机会尽孝心,失去了方知悔不再来。

在物质生活匮乏时,使老人享受晚年,努力改善生存的物质条件,关注她的吃穿用,这是首先和必要做的。但心理情感和精神上的关爱体贴,用物质是不能完全代替的。对于小字辈,决非经济独立才开始表达孝心,这条人伦的感恩之泉,应从懂事起就流淌在老者的心田,这才是高层次的感恩尽孝。不是那种每年生日宴上热闹一次,然后不闻不问的纯粹的形式主义。

在名为《我宁愿》的一首诗中,我感受到了老年人的那种心灵诉求:宁愿在我活着时,“多陪我几分钟”,“握住我的手”,“哪怕是来一个电话”,“送我一枝花”,“说几句鼓励的话”,“与我促膝谈心”,“为我轻声祈祷”,诉说对我的“感觉”和“看到你期待相守的目光”。与这种精神上对老者的抚慰相比,我们前面做的那点点滴滴的小事,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甚至是低层次的狭隘。与老人巨人般的付出相比,我连侏儒都不够,只能是皮袍底下榨出的“小”。虽然已经成年,但不成人。因为没能转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从被她关注自觉地转换为主动关注她,而且这关注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还有一点也必须提及,小子不该给老人太多的负能量和“噪音”,因为无意中会搅扰老人的心绪。假如在睡前老人接到个不愉快的电话,就会使其彻夜难眠,因为其精神太脆弱了。多报喜少报忧,不能见面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也不该借机翻旧账,急了还尥蹶子,哇啦哇啦讲大道理“训人”挤兑人,想以“新”拉直“旧”的“代沟”。不要勉强要求老人适应自己,更不能较劲,少几分责备多几分体谅理解,这些是尽孝的小子必修的口德和心德。

我与姥姥同行近四十年,羁绊我尽孝的有“天灾”,但更多的是“人祸”,即我个人修养德行肤浅之“祸”,即我在理性上糊涂观念之“祸”,错过了极有限的尽孝良机,才使孝来得太迟,并使爱来得简单和机械。

这难以忍受的良心谴责,过去三十多年压在我的心头,痛苦非但没有减轻,反而随年岁增长而加重。

同类推荐
  •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该书遴录了杜永胜近年来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细腻的人生感悟。
  • 外事实用文书大全

    外事实用文书大全

    外事文书源远流长。它是一国政府外交代表、外交机关和民间法人、自然人与外国政府、机关和人员进行各种外事活动实践的产物。可以说,自从国家形成之后,只要有了国际间官方和民间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往来,就产生了外事文书。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至真清吟

    至真清吟

    王喜平编著的《至真清吟(上中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讲述了两个美丽而又命运多舛的残花少女扬子与李安,有缘相识于古城西安。杨子为报答救命恩人郭三而寻职时,险落青春职场,蹂躏在即,幸被李安急智救出。二人因此屡遭追杀,一生九死,性命难保。二人辗转别乡,以求活命。于是向西而来,然而为摆脱歹徒追踪,却是急不择路,这才来到虚构城市定宁,权且避难。因为命运坎坷,二人无度以救助残花少女为目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无数风雨,无数磨砺,终在备受人家关爱之后,二人事业大成,心遂所愿,尘埃落定。其中,无不透视着人间的善恶,无不折射着社会的现象,进而感化人们抑恶扬善,择善而从。
  • 关于女人和男人

    关于女人和男人

    本书集冰心《关于女人》与《关于男人》两书之篇目,记录了许多冰心的亲人、朋友、文字清丽淳和、情感细腻动人,让读者与她笔下人物话的同时将中国过去近一个世界里的历史及文坛事件一一浏览。
热门推荐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破案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破案

    人的大脑就像一把刀子,你越磨砺它,它就越锋利。能让人的大脑达到这一满意效果的就是罪犯和警察之间的博弈游戏。探案是一种高智商的活动,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规律制约,游戏的参与者总是在制造更新更绝妙的方法,企图制服对方。书中汇集中外精锐探案故事,精中选精,以新奇、精致、逻辑力强为鲜明特征,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在独飨趣味盎然的推理文字盛宴的同时,既可锻炼读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可满足读者的好奇之心。
  • 听风者

    听风者

    ——喜欢有风的地方——喜欢一个人吹风——小小年纪的我——明白着许多事情——时不时的问自己——你真的14岁吗?
  • 夜陌刀慌

    夜陌刀慌

    收起渔网和麻绳,苏林有把这几只野鸡挂在了一颗小树上。事情的简单出乎苏林的预料,无所事事的苏林便脱光了衣服跳进了湖里,夏末
  • 潘多拉的琴弦

    潘多拉的琴弦

    她美丽柔弱,和平凡的恋人甜蜜相处。无意邂逅功成名就的继兄,深埋心底的仇恨疯狂生长:继母带着继兄将存款全部卷走,父亲跳楼身亡,她的天空从此被阴霾笼罩。她继而以冷漠武装自己,狠心与恋人分手。住进继母家后,一步步地瓦解继兄与女友的感情,以便夺回属于她的一切……被心魔控制的天使步入了他人险恶设置的局。真相揭开,神秘消失又出现的恋人有着怎样显赫的身份?父跳楼身亡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迷失在爱情深海中的她,谁才是她最终的情感归宿?
  • 冥神三小姐

    冥神三小姐

    二十一世纪的黑道女皇冥神,夜兰冥幽,在一束光晕中听到了一位男子的话后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奇幻的大陆,灵魂附身在了夜家的废材三小姐身上。既来之,则安之。废材?姐是魔武双修。圣兽?姐家小可爱是神兽。欺我,辱我者,我一个也不会放过。当刚有所成就时,却得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进而有解开了前世的身份。且看夜兰冥幽如何傲视群雄,笑傲大陆。
  • 静落十年

    静落十年

    一生,能有多少个十年,我会等你多少个十年,再陪你多少个十年?
  • 梵天灭世

    梵天灭世

    男主角本是一名孤儿,在10岁那年父母双双离世,之后好死烂活着,然而在某一时间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从坟墓中爬了出来!进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
  • 遗物术秘

    遗物术秘

    四千年前,大禹制九鼎以定国,分派九州,由九人分别看管,后这九人纷纷从九鼎内感悟出区别于地球传统‘道法’的新术法,血脉也被鼎改造成了特殊血脉,籍此发展成了九个庞大的家族。这术法初期不及道法,但依旧凭着诡异与多变,以及九个家族的团结,与道教分庭抗礼,在王朝更迭中保持昌盛不灭,为每一任帝王重用。直到秦朝,“秦家”天才子弟秦时月,将九鼎之一融入了体内,炼成本命战斗遗器,将新术法的威力提升到了超越道法的程度,自称新术法为遗物术。秦时月野心强大,手段毒辣,秦家凭他强大起来,为求独霸天下,秦家在秦时月的率领下,向其他八大家族发难,抢夺八鼎,爆发大战·······
  • 雁离时

    雁离时

    这是我第一次写传统武侠,希望大家能觉得好看吧
  • 玉石传说

    玉石传说

    全家被杀是因为这个秘密,女扮男装是为了逃避追杀,出生带有的玉石胎记拥有神秘的作用,杀戮的一生,和最爱的人死在一起,却一个人在另一个世界复活,归根结底都是它惹的祸,前一世,后一生,——精彩尽在《玉石传说》第一卷《军旅篇》正在火热连载,动动手指放进收藏,养肥了看,记得献上手中的票票哦!奶瓶书友扣扣群:三四零八七六三五本作品皆为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