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7000000003

第3章 把我的爱献给你(3)

一、中青人公司(分社)的全体同志不要辜负总社领导和全社员工的期望。希望你们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全新的精神风貌去开拓性开展工作。目前的图书市场不容我们乐观。要在现有的情况下完成总社下达的两年完成收支相抵、第三年上缴利润的目标,难度不小。但唯其难,才显出我们工作的意义。

中青人公司(分社)的同志们要努力工作,研究图书市场的需求,寻找亮点。希望同志们在总社出好书的整体战略下,在自主、原创、精品及明确的特色出版的方向上,坚持出好书、创效益。从图书研发、编辑,到渠道建设、营销对策,以及印制、结算整个图书生产环节上,严格把关,以求提高图书生产的效益。

二、希望中青人公司(分社)的同志们心中要时刻装着总社图书出版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中青人公司(分社)的图书出版要与总社图书管委会领导下的图书生产这一块密切配合,默契协作。工作伊始,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的阶段,会有摩擦,甚或矛盾。但在书号问题上,问题不会大。一则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书号作为资源,国家会有更开放的政策;二则每年通过我们的工作,实际上都有相当数量的追加。从我社2004、2005两个年度新书出版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实际出版品种远远超出了所谓的配给书号数量。2004年度,总社出书587种,2005年度总社出版新书567种。从有限资源角度看,即便有上述的实际情况,但也确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在书号问题上不出现一时的供需问题。凡此时,包括其他方面出现问题需要协调的时候,中青人公司(分社)的同志们一定要顾大局,要以总社的图书发展大局为重。

作为我个人而言,我衷心希望中青人公司(分社)运作得好,能很快走上良性运转的轨道;但我更希望总社的图书整体得到发展,因为这是总社成立中青人公司(分社)的目的所在。在这个意义上说,我绝不会仅仅去为中青人谋取利益,更要为总社图书整体大局着想,为全局谋利。

全社员工与中青人公司(分社)的同志们,要坚定一种荣辱与共的信念,即中青人是总社全体员工的中青人,任何时候它都不可能离开总社的利益而存在。

三、希望各分社及其总社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全社员工对中青人怀抱一种理解、包容和支持的心态。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有同志与我探讨中青人的前途问题。我经常这样回答:总社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支持与理解是中青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土壤和关键性因素。这不是虚话、客套话。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不理解、支持,那么中青人的成立还有意义吗?

四、说到我自己,表个态:党组分工我兼管中青人的工作,我会认真负责地去做这件事情,并力争做得好一些。我将与中青人的同志们一道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努力了,我们会有一个好的回报的。同时,我们也会做到不让总社的全体同志失望!

为了一份责任,请我们大家共勉。

《中青社讯》2006年3月

致中青人

是春天里发生的故事:

2006年3月中旬,

北京的桃花刚刚孕育蓓蕾,

在早春的风中将绽未绽。

我们上路了,

心里有些许的忐忑、不安;

但我们毕竟是出征的战士,

我们怀揣梦想和对胜利的渴盼。

今天,我们又多了一重身份。

从此,我们的履历表上,

将心甘情愿填写上这样几个字:

中青人!

我们进出的仍然是那座熟悉的院落,

只是凭空的多了一份尊严;

八面来风啊——无论冷暖,

激荡的都是我们热血澎湃的心。

人问:有壮行的酒吗?

人又问:抑或有长亭送别的慰勉?

罢了!世俗的东西不必看重,

只要剑在手——战场上见。

树的年轮向我们倾诉成长,

花的芬芳告慰劳作的人们。

我们奋斗过了——我们没有成为折戟的项羽;

战地的黄花昭示:我们随时可以凯旋!

“大”与“小”,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大”与“小”的问题,不仅存在,还很重要。常听到有人说,抓问题要抓重点;做事情有轻重缓急。对于出版行业而言,普遍规律的东西,适用。以发展的角度要求,出版社最大的事情是战略的问题。围绕这战略的实现所采取的一系列的举措、办法,相比较是小问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毛泽东等一批共产党的有识之士,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方针。其时,党内一批人希望走城市革命的道路,希冀通过一省或数省的胜利,最终实现全国的胜利。实践证明,后者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两国的实际,明确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这一点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很赞同。在持久战的大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都有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自的应对战争的办法。这样,才有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东方战场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上,我们充分强调了大的意义,战略的重要性,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小,藐视为实现大、实现战略所必需的办法和手段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大和战略,固然重要,但小及战役战术并不小。多少的小,集聚成大。有那么多的支流,才有长江的雄浑。试想,抗战之初,如果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持久战的定位,一开始就硬打硬拼,拼光了算,能行吗?如果没有敌后战场、正面战场8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能够取得全面的胜利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速胜论”,实践证明不是也走不通吗?

“大”与“小”同等重要。因为光有战略,而不有效地去为实现战略而努力奋斗,缺少了实践这个环节,战略无从实现,战略再正确也会失去意义。成语“纸上谈兵”的做法不可取。

在发展战略问题上,中青社有几次很超前也很有效的谋划。时间基本上都发生在20世纪的90年代前后。走丛书、套书发展道路。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战略安排。所针对的是当时出版社图书生产规模过小、规模效益不明显、无法适应出版社发展的现状这样一个突出问题。1995年左右启动,一年后,成效明显。出版社图书生产规模迅速上升,丛书、套书作用凸显。《野百合花丛书》《名人情结丛书》《戴望舒全集》《李自成》(五卷本)、《名人轶闻隽语系列》《精粹世界史系列》《中国小通史系列》《20世纪人类发展史系列》《典藏开明散文系列》《文化名人传记系列》《新编红旗飘飘系列》《名家学术随笔系列》等,构成一种相对繁荣的出版气象。也因此,中青社的图书出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那时的事情,业界突然刮起集团化发展之风。在各家真正动起来之前,中青社已然有较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想得也很清楚,及至风刚刮起来,中青社就领风气之先,提出了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口号。这是出版社发展的战略问题,以当时业界的实际情况看,实现这样的战略确实不容易,实际操作中,确实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问题。从我们自身考量,我们尽管意识到了集团化发展的意义,但我们在诸如观念、运作等方面还是没有做好准备。后来此战略被修订为走内涵式集团化发展道路。这样的修订,主要为避免外向扩张由于存在盲目性,从而达不到1+1大于1的扩张效果,使集团化发展变成徒有其表。内涵式发展,是希望出版社各图书编辑中心功能放大,逐渐成长为具备独立经营功能的分社,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张,形成出版集团。与此时间基本吻合,中青社抓住了一次发展的机遇。按出版业务布局看,中青社的主营业务分为图书和期刊两大类。中青社的期刊,基本上都是市场化操作的刊物。此其时,文摘类刊物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发展契机,只要重视到位,政策、办法对头,发行数量上得很快。为了打造中青社经济效益大户,也为中青社日后的生存、发展寻求保证,当时的社领导高瞻远瞩,及时提出走期刊化发展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经营,中青社的《青年文摘》取得了为业界瞩目的业绩。发行数量从第一阶段冲破百万份后的暂时徘徊,继而冲破200万份大关。这是一次很好的战略实现。以后,由于《青年文摘》效益作用的凸显,图书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多少有被忽略的因素,故图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出版社的整体业务中,其经营效益不明显,对于出版社的发展支持不够。到此,出版社又提出走书刊并举的发展道路。

上述的战略都因时、因地、因实际而提出,都很对,很有远见,看得出出版者的眼光。所不同的是,一些战略得到充分实现,一些没有得到完满的落实,留下了遗憾。

近些年,在战略问题上,我们有疏忽。从出版社的角度,我们很少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研究问题,提出有远见的战略目标。我们的图书生产计划性、指导性不强,我们常常处在一种随意和盲目的状态。对于书给谁看,哪些书受市场欢迎,哪些是我们的强项和传统优势,哪些是我们的短板,哪些是新出现的畅销领域,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应对……诸多根本性的问题,没有给予符合市场实际的解答。于是,我们的图书生产,在新的阶段上长期徘徊。

2010年12月,出版社实现了转企。客观上这是一次发展的契机,当然,也是一次空前的压力。因为不进则退,不发展,就要被落下,甚至被边缘化的可能都会有。要发展,战略问题首当其冲。我们不必多谈出版社总体的发展战略,仅就图书一块做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其现实意义并不亚于总体战略,因为图书生产上去了,出版社整体事业的发展,就有了50%的保证。反之,出版社的真正发展,将永远无从实现。我们试着从可操作的层面去探讨一下图书生产发展的可能。下一阶段,出版社的图书要发展,必须从服务当代青年的办社宗旨出发,从塑造中青图书整体形象着眼,从工程、项目入手,以精品图书、重点图书、畅销图书开路,图书内容以全力创新为目标,通过分销网络和卖场的建设性工作,实现出版社图书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重塑中青社图书出版辉煌的目的。具体可概括为,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全面战略。所谓全,是说要通过各环节的建设性工作,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以最终实现短时间内中青社图书出版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的战略目的。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从服务对象入手,研究当代青年的需求。我们的目标读者群,是当代青年。为他们服务,提供人类的优秀精神食粮,进而满足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要求,这是我们图书产品的核心要求。如此,怎样贴近他们,了解他们,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渴望什么、需要什么……这些问题只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们的产品才会真正走向他们,才会真正摆脱产品与市场脱离的尴尬,也才能够做到我们的产品凸显特色,与时代、潮流同步。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与否,是检验我们的图书产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我们出版社的整体价值追求、是否可以最终实现效益的唯一标准。什么这产品那产品,什么这产品线那产品线,什么这理论那理论,在面对当代青年是不是真正喜欢、是不是能够接受这个根本问题上,一切都变成次要问题了。

2.明确产品方向,从强项进入;这是一个为了实现战略而必须解决的战术策略问题。某种意义上,它是手段。但不等于它不重要。中青社是一家综合出版社,综合社有它的长处:不受出书类别的限制,什么都可以做。也有短处:兼顾的结果,往往会什么都做,什么都不出彩,特点、特色无从体现。事实上,我们的工作现状已经是这样的结果。如此,在清楚战略定位和清晰青年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以传统强势项目入手,充分关注新的可成为我们大有作为的新的出版领域,打造新的历史时期为广大当代青年所喜欢的产品线,形成阵势、气势,进而形成产品品牌,出版社的品牌。从产品的角度,这条路,我们必走。以当今市场的实际情况观之,“励志”是长期热门门类。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此领域有所作为,如果实现领军,那将对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带来无限的好处与生机。任谁都知道,青年是人生的成长时期,他们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更渴望成才、成功。也于是,“励志”读物,对于他们有不可替代的功效。那些成功者的人生轨迹、奋斗的历程、思想的火花,乃至于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青年人有说不清多大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要把“励志”读物理解得过于狭隘。其实,以现实情况看,今天的“励志”读物内涵很宽泛。除了一部分伟人、名人、成功人士传记和反映他们生活、事业的读物外,还包括大量的青年修养读物、知识拓展读物,以及为满足他们成长、成才、成功所必需的提升素质的读物。如果这样理解,“励志”是一片天。

同类推荐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书前书后-来新夏书话续编(《花园丛书》)

    书前书后-来新夏书话续编(《花园丛书》)

    《书前书后:来新夏书话续编》分为藏书与读书、为自己的书写序、书评三部分,收录有《漫画古籍的保护与研究》、《议论文化游记》、《红楼何止半亩地》等文章。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 晚风集(卷三)

    晚风集(卷三)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琴瑟在诺

    琴瑟在诺

    阿诺觉得如果没有再次见到萧容,那么“我是萧容。”将会是记忆的全部,可是偏偏又遇见,偏偏又发生了那么多,于是记忆变得饱满、芜杂。萧容,那个男子将我从青楼赎回,那个男子醉酒的时候吻着我念了另一个女子的名字,那个男子叫我不能信他,那个男子,我一直最想信却不能信的的他。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是一场哭笑不得的笑话,或者是一曲悲歌。从来没有想过,当醇酒黯香、美人迟暮,会是这样一场闹剧。
  • 独身男女

    独身男女

    世界太美、诱惑太多,赵茗语以为,跟她相恋三年、堪称二十四孝的男友能够HOLD住,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扇了一耳光。爱情观被颠覆,赵茗语准备一辈子不嫁,秦寰准备一辈子不娶,两人偶然邂逅,谁也没想到,居然负负得正、修成正果!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总结了七个方面怎样管好自己,并列集为七个法则: 真正认识自我:首先给自己定位; 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人生必备的生存能力:是你生存的必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会善待时间:不会利用时间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为自己理财:打理她自己一生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标志; 保持身心健康:拥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就看怎么支待。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业有所成。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秘籍和宝典,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相信成功便指日可待。
  • 南洲翁遗训

    南洲翁遗训

    西乡隆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日本最后的武士。《南洲翁遗训》是西乡隆盛的语录汇编,也是西乡哲学的精髓体现。在这本遗训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敬天爱人”。这个理念后来影响并成就了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成为稻盛哲学的主体内容和他重要的经营理念。
  •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一书选取著名作家邓一光的《体验死亡》、《猜猜我的手指》、《扬起杨落》等七篇小说,本书题材大部分选取新时期以后,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片段,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作者语言质朴准确,结构严谨,故事动人,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始终兴味盎然。
  • 血逆诸天

    血逆诸天

    青春与热血,梦想与少年。这是一个小镇少年一怒,屠戮诸天神魔的故事。
  • 强扭的瓜,好甜!

    强扭的瓜,好甜!

    这是一个由一封情书引发的被动爱情喜剧!唐笑笑决定写情书给暗恋了六年的美少年陆金陵,可是当她情书递出去之后,一抬头却发现面前的男生不是陆金陵?不是陆金陵就算了,可他居然是那个“四大古都美男”中最不好招惹的洛阳!胆小的唐笑笑没敢说那情书不是给洛阳的,于是,只能心里流着泪目送那个帅帅的男生将她的情书放进包里带走……全校女生开始进行唐笑笑“批斗大会”,为了保命,最佳损友给唐笑笑出了个损招:将错就错,将洛阳追求到底!
  • 通灵铜钱

    通灵铜钱

    生死判官在人间遗落了一枚通灵铜钱,被衡南大学的大三学生胡小北捡到,从此胡小北总能看到一些平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并利用通灵铜钱为自己获得许多好处,这时生死判官发现了生死薄上的异常,特来人间寻通灵铜钱。。。。
  • 家有仙师

    家有仙师

    她,七世善人终修成正果。他,六界苍生齐称浮华神。她拜他为师却屡犯天规。他收她为徒却暗生情愫。碧落黄泉,千生千世却换来一段仙缘。她微笑,你可曾记得千年池畔的小妖。
  • 武极妖皇

    武极妖皇

    被人封印了十六年的半妖少年,幸得神器,封印觉醒,踏上逆天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