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婚姻和难以为继的票号
回到太谷,孔老先生在程家庄选择了一块有水井的菜园子,盖起了著名的井儿院,作为三子孔繁兹娶亲的新房。这也是他对三公子的一片厚爱之心,当然也可能含有对割断儿子情丝补偿的意思。在建房的同时,孔庆麟赶紧为儿子物色对象,不久有媒人提起太谷东山底村庞先生的二姑娘。这庞家跟孔家家境相当,亦儒亦商,也算是太谷县的大户人家,加上庞二姑娘秀外慧中,能背些唐诗宋词,能绣些芍药牡丹,被孔家一眼相中,登时就下了聘礼。新房建成,选了个黄道吉日,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伴着唢呐锣鼓的阵阵吹打,一乘花轿把新娘子抬进了家门。
孔繁兹虽还难舍那位教会姑娘,但已自知今生没有缘分了。到入了洞房,掀掉新娘子盖头一看,庞姑娘红唇白牙,杨柳细腰,水灵灵的大眼睛,含羞带娇,分明一枝带露鲜花,顿生怜爱。心里算计明白了,不能为那虚远缥缈的教会姑娘冷落了这位将伴自己终生的女子。同时再仔细看时,遂觉得庞姑娘是那种自己从小看惯了的、完全认同了的本地美人儿,骨子里透着一种亲情。也就对庞姑娘真心相待,在外面亲戚朋友的闹哄声中,二人在充满温馨的洞房里,开始了他们人生的新纪元。
看着儿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孔老先生感到总算完成了自己挑着担子该走的那段人生道路,票号事业越来越难经营,自己已经力不从心,他干脆把家分了,让儿子们去各显其能。
孔先生生前,曾为自己人丁兴旺,有五虎上将般的五个儿子而骄傲。孔先生死后,五个儿子分家单过,昔日由孔先生一人掌管的票号铺子,分别归到了五兄弟各自名下,从此孔家再不是一只能够昂天怒吼震动三晋的经济雄狮,虽说仍可称五匹骏马,但毕竟已是势单力薄。再加上19世纪后半期,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清朝社会更加动荡,许多商路不通,更有连年的水旱灾害,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后来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兴起,现代银行业已露端倪,那些先前小门小户私人经营的票号事业,在社会中就因所占份额太小。而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弟兄五个中,除了老三孔繁兹外,不是膝下无子,就是儿子早夭。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影响情绪的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常常困扰着他们,搞得无精打采。家庭人口真是个两刃剑式的怪物,儿子多了高兴,但家业一分开,势力减弱了;儿子少了或没有儿子,又成为心病,认为无人继承的财富,再多也没有意义,又不能带进棺材。孔家就走过这样一条曲曲折折的路。
孔庆麟的五个儿子,尽管在严格的教育下,都学有所成,在经商父亲的手把言教下,在事业上都有作为。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已经开始落伍了,祖辈、父辈的事业在他们手上没有进一步发展,在周围新崛起力量的映衬下,他们变得黯淡无光了。
孔繁兹还算努力,他的三晋源和义盛源开始有过一个小小的冲刺式的发展,紧接着山西遭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光绪三年,谷穗朝天”,已经成了后世流传的民谣。连年的饥荒使人们为填饱肚子而奔忙,不少地方饿死人的事情连续发生,当地人不少到外地逃荒要饭。孔繁兹由于家底殷实,虽无饥寒之虞,可他的铺子却受到严重冲击,什么丝绸、皮货、茶叶,这都是富裕之年人们才有心享用的东西。饥荒之年,这些生意清淡如水,而票号更在银行业挤对下,一蹶不振。“井儿院”里,哪还有一丝“首富”人家的气象?
愚昧的“求雨”之后笼罩着神秘出生的胖小子
连年的干旱,迫使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命运。“求雨”成为一种普遍的活动。
一天,孔繁兹外出路过阳邑村,只见大群村民头戴柳条帽,光着脚丫子,捧着祭品,成群结队向禅房村走去。孔繁兹一问之下,才知道这是去请龙王娘娘回娘家降雨。孔繁兹摇摇头,正要返回,又见一大群人聚在龙王庙前,吵吵闹闹,不知何故,便又上前观看。原来这里也是香烟缭绕,前面一位老道,手执拂尘,闭目养神。孔繁兹正纳闷间,只见老道突然睁开双眼,断喝一声:“上仙来临,还不跪迎!”孔繁兹待跪未跪之际,早被人扯了裤脚,只好随众人跪下。他人虽跪倒,毕竟不知这老道搞什么名堂,不时抬头偷看。只见那老道掣起旁边的签筒,已晃晃荡荡地摇起来。底下早已是寂静无声,光听得签筒里咣咣地响。孔繁兹再一次抬头之际,一支竹签早飞离签筒,直朝他面门飞来。孔繁兹一低头,竹签子已插入脖领。老道用手指住,大喝一声:“有了!”跪倒的人纷纷起来,抬起孔繁兹就跑。孔繁兹还以为大祸临头,拼命喊叫挣扎,那些人哪肯放手。到了庙里,立即有人安排他沐浴薰香。原来刚才是要通过摇签选出一人作为龙王的武将,由此人到被妖魔镇守的尖山石洞里,取出一瓶圣水,送给龙王去遍地布洒。由于选出的人必须身强力壮,能够战胜镇住圣水的妖魔,所以这种求雨方式叫“武祈”,而刚才那些戴柳条帽的队伍,则是“文祈”。
孔繁兹本是生意人,不愿做这种事情。但这时已由不得他了。沐浴完毕,又在他脸上涂了凶神般的脸谱,身上也涂了五颜六色的铠甲——其实不着衣服,然后村民们擂鼓摇钹,簇拥着“武将”向尖山而去。孔繁兹走在前面,完全听从那些人的指挥,光着脚,右手持桃木剑,左手托着净瓶,呀呀唔唔地向圣水洞而去……
等一套仪式搞完,村民们仍不放孔繁兹走,说他祈雨有功,又强留他喝酒吃猪头,算是慰劳。孔繁兹被劝不过,三碗水酒下肚,早已是头昏脑涨,想着家中的妻子,谢过众人,踉踉跄跄就往回赶。
走不多远,天边已是乌云翻滚,紧接着凉风吹来。孔繁兹正被酒力烧得发热,看见云来风起,正觉痛快,哪里想到避雨?遂在醉眼蒙眬中趁机赶路。等大雨浇来,已经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孔繁兹只好冒雨前进。想到几年不下这么大雨,本是好事,又兼此时年轻体壮,也不甚在意。待雨停时,已经走到离家不远的一个村子边上。太阳从云缝里透出金光,空气是少有的湿润清香。小孩子都跑出来蹚水嬉闹,成年人也来到街上看这雨后新景。孔繁兹正觉自己一身透湿,生怕被人见笑,刚想躲开。忽听有人喊:“快看,龙吸水!”孔繁兹抬头望时,只见一道鲜亮的彩虹升起在天际,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在雨后的碧空中显得那么清晰鲜艳。大家都抬头仰望,再没人注意这淋得透湿的人。大家看着看着,又有人说:“东虹(jiànɡ)日头西虹雨,北虹出来卖儿女,南虹出来换皇帝。看,这是南虹,看来灾荒就要过去,世道要变了!”
忽然又有人喊:“瞧,这虹的一头正在程家庄上,是不是这村里要出圣人啊?”众人又往前跑着看,有人手搭凉篷观望一会儿说:“嗨,那一头分明是在井儿院的位置,说不定这院里要出换代的圣人喽!”
孔繁兹害怕了,这话可不是随便说得的,传到朝廷里,说不定就得出人命。可又不好去堵人家嘴,只巴望着他们说说就算,可别再传。想着,低了头,往家就赶。一进家门,就听见屋里传出响亮的婴儿哭声。接生婆婆见他回来,拦住就贺喜说:“哎呀,少先生,你怎么才回来?少奶奶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你听听这哭声,是个龙种呢!恭喜恭喜呀!”孔繁兹可真乐了,家里添丁进口可是大喜,再加上这一天奇奇怪怪的经历,说不定这儿子将来真有造化。他顺手掏出一把刚讨账要回的银元,塞给了接生婆,就往屋里闯……
就是这一年,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兴高采烈地向清廷奏报说:“山西连年遭灾,晋南各郡人民大都外逃,去年夏天至今,风雨调和,流亡人员逐渐返回,筹备牛具籽种。开垦荒地。”
1880年9月11日,是农历八月初七,对井儿院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孔繁兹和庞氏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也是孔繁兹弟兄五人中后来唯一长大成人的男孩子,此人就是后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度叱咤风云的孔祥熙。第二章孔圣裔孙第二章孔圣裔孙
孔子第75代孙来历不凡的名和字
这个胖小子的诞生,给井儿院带来了少有的喜庆和热闹。
给这个男丁起名更成为一件大事。
要是普通人家,随便起个什么阿狗阿猫就可以了。当地还有种风俗,越是喜爱的孩子,父母越要给他起个不堪上口的名字,那种粗俗和不雅,足以使他成为人物后,当别人再提起时会满面羞红、讳莫如深。其动因据说是为了让这孩子长命,阎王拿人时会因为这粗俗的名字说不出口,或者前来索命的小鬼判官错理解成其他东西而完不成任务。那样这孩子自然会逃过阎罗的追索,顺利长大成人。但孔家可不是当地一般的小户人家,尤其孔繁兹饱读诗书,又自诩是孔圣人之后,当然不能仿效那些草民百姓的愚昧做法。他必须给这个老弟兄五人中最可宝贵的男孩取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让他接续香火,继承事业,光耀门楣。
要起好这个名字,第一件事就是要查清辈分。
什么辈分?这就不能不从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现象说起。
孔老夫子生前风尘仆仆周游列国,但他创立的儒家只不过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根本没有特别的地位,他的政治主张更不为各国诸侯所采纳,反而受到不少冷遇和嘲讽。直到他身后多年,人们才发现他的“仁义”治国主张,“三纲五常”理论,“中庸”处世之道等等,是那么符合中国国情,对于教化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极其有用。到了汉朝,董仲舒才向皇帝建议,来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老夫子这才显赫起来。到唐开元二十七年,他第一次被加谥为“文宣王”。“王”在欧洲国家是最大的或最高的统治者,可在中国不行,中国最高的统治者是天子、皇帝。王还仅仅是某块土地或者某一领域的一把手而已。当然这对于生前门下仅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孔子,已是很大的荣耀了。以后宋元明清,各代皇帝又不断加谥,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孔子的封号已有了一长串,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在中国历史上,大概除了叶赫那拉氏有一长串什么贤懿德之类读不通弄不懂仅仅尽是好字眼的封号外,没有谁比孔老先生的封号更长的了。慈禧为什么要那么长的封号?据说按照封建朝代的规矩,皇帝加封一个字,每年就是1万两银子的“政府津贴”,这个称号值钱呢!但孔夫子生前穷困潦倒,饭都常常吃不饱,那些天子诸侯往往一个铜子都不肯给,后世皇帝加谥这么长的封号,看来是不吝金银的,只是先生已经作古,别说每个字1万两银子,就是10万两也没意义了。不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精神领域,他们敬仰的人物是永远不死的,即使死了,也还能享受供奉。这就有了历代皇帝规模盛大的祭孔大典。那祭品的丰盛和仪式的隆重,甚至超过祭祀皇帝自己的祖先。
这是孔子的荣耀,更是孔子后人的荣耀。
有了孔子的封王,接着也有了全国的孔姓联宗。不论现在住在何处,凡是孔姓,都一律从孔子算起,排出辈分,算是孔子的第多少多少代孙。
这是一件好事。孔子是世界级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最高统治者尊孔祭孔,自然希望全国的百姓都来实践孔子的理论,按老夫子的道德标准行事。既然愿意做孔子的裔孙,证明他们敬重孔子,会在推行孔子的思想道德伦理方面,行动更加自觉。于是皇帝推波助澜,向孔府子孙排辈姓名赐字。
明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皇帝朱允炆第一次向孔府御赐10字:
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乾隆皇帝再御赐10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皇帝又御赐10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齐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的缘故。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孔子的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孔姓,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着华人的内在亲和力以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井儿院里新生的这个胖小子,很容易就查出了他是孔子的第75代孙,排名应该用“祥”字。父亲孔繁兹经过一番苦心琢磨,终于给他起定了名和字。名为祥熙,字庸之。可以看出,所谓起名,排辈的祥字已经铁定要用,实际只有一个字了。而这一个字,却是要大费脑筋的。父亲给他起的这个名字里,唯一由他确定的这个熙字大有讲究。从典籍上查。“熙”字共五解,一指光明,二指兴起,三指吉祥,四指曝晒,五指嬉戏。显然后两种意思不雅,舍弃不用,那么这个名就寓有了预示这孩子前程光明、孔家从此将要兴起、保佑全家平安吉祥的立意。有了名还要从名中切出字来,这字是对名的发挥、配合。“庸之”就是对祥熙的最好注释:孔夫子最推崇的为人处世态度就是中庸之道,这庸之就是取中庸的意思。待人接物要谦和,遇事不能偏颇过激,遇到矛盾要多调和,凡事适可而止。这胖小子长大后,果然处处按这个意思行事,带来了孔家的兴起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