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8400000016

第16章 报道篇(8)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从修理飞机和制造零部件开始艰难起步的。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难度大,研制风险多,资金投入高,可靠性要求高,研发周期长,很多发达国家都望而却步。但吴大观深知自主设计制造发动机对国家的航空工业意味着什么,当他接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任务后,想得最多的是,一定要想办法搞出自己的发动机来!为我们的飞机装上“中国心”,从此成为他一生魂牵梦萦的追求。

1956年,吴大观赴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厂(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在此期间,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喷发1A发动机。1961年,吴大观在沈阳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606所)。

他主持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的建设;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作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他先后主持研制喷发1A、涡喷5、“红旗”2号发动机,参与领导研制涡喷7甲、涡扇5和涡扇6发动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他主持参与设计的发动机没有实现定型,但这些实践积累了经验和人才,使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他自己就像一台“发动机”

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两个放满了书籍的书架,墙上挂着一张发动机设计图,这就是吴大观在606所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桌子上除了一瓶鸵鸟牌墨水,一把计算尺,一摞摆放整齐的笔记本,还有一个放大镜。在沈阳工作期间,常年的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眼疾,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他的左眼失去了光明。翻开1962~1963年的一个红色笔记本,扉页上一行书写工整的小字:“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

那是一个火热的拓荒年代。606所的院子里还是土路,杂草丛生。冬天,410厂厂房里滴水成冰。研究所刚组建时,很多人连航空发动机都没见过,但大家充满了干劲儿,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吴大观常说,“不搞出自己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一台发动机有几万个零件,没有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工作量之大、设计难度之高可见一斑。吴大观和他的同事们在简陋的办公室铺开设计的图样,在寒冷昏暗的厂房里加工机器设备,在震耳欲聋的露天试车台上开始了试验……

当年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原606所副所长严成忠回忆说,当时条件很差,伏案工作能听得到远处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吴大观对科研工作的要求丝毫不曾放松。

所有与吴大观共事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他的敬业精神。同事们说,他自己就像一台“发动机”。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经常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比别人提前1小时到办公室;晚饭后他又到办公室工作,与星斗为伴。

20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我国从英国罗·罗公司引进了斯贝发动机生产专利。吴大观接受组织安排,于1978年初调入中航工业西航公司(430厂)担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主抓该发动机的总装、试车、赴英考核等设计技术工作,并负责该机资料整理和设计所的工作。西航公司原47车间工艺员桂挹青告诉记者,在西安工作期间,吴大观仍然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早上提前1小时到办公室,晚上到办公室工作2~3小时。当时他的左眼已经失明,老伴担心天黑他磕着碰着,就每天用手电筒为他上下班引路。

在英国专家组成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年逾六旬的吴大观一个人顶两班,发烧39℃仍坚持工作,以致晕倒在试车台上。领导命令他回家休息,两小时后,他却又出现在试车台上。

做大量不起眼的“播种”工作

吴大观深知自主创新之难,深知仅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要严格遵循科研规律。拓荒,不仅意味着建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还包括大量耗费心血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工作规范的制订,人才的培养,这些工作不会有耀眼的光环,也不会有谁来为之传扬褒奖。可吴大观花费大量精力去做的,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拓荒工作。

606所建所之初,在虞光裕等人的配合下,吴大观主持制订了比较完整的发动机设计、试验技术标准,包括《设计员手册》、《图纸管理制度》、《试验程序》等共8册,俗称“八大本”。这也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

“科技档案、科技信息和科技图书资料是科技人员的粮食。”这是吴大观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他在抓科研的同时,高度重视知识积累,坚持把科技信息和科技档案管理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西航公司设计所设计员周芹生告诉记者,吴大观提出,“研究工作搞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总结,把经验教训写出来,别人也可以用,不要只装在自己脑子里。”他要求出国学习的技术人员,回来后必须将资料交给所里作为档案保存。20世纪80年代初,吴大观带队在英国罗·罗公司进行工作期间,更要求技术人员每天整理技术问题。他还带领科研人员把原来无人管理、散失在外的技术资料归纳整理,并分专题组织讲授。他说,“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整理好留给后人阅读。任何丢失资料、不认真学习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在他的主持下整理、编写的有关技术资料,出版了11册相当有价值的汇编,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工作做了丰富的积累。

航空发动机专业人才稀缺,吴大观与所在单位的党政领导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一批来自全国重点院校的朝气蓬勃的毕业生和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聚集在一起,吴大观把他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先学正楷,再学草书。”吴大观亲自为科技人员制订详细的科研工作计划和技术学习计划,针对科研队伍年轻、经验不足的情况,组织“技术练兵”,一方面把他们放到科研第一线锤炼,一方面督促他们学习跟踪世界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中航工业动力所总设计师李志广告诉记者,针对当时大家普遍不懂英语、难以进行技术交流的情况,吴大观亲自组织培训班,请英文好的同志来讲课,并号召大家每天提前10分钟上班学英语,晚饭后1小时学技术。对于技术骨干,吴大观还在家里亲自授课讲英语。如今已满头银发的李志广,还记得当年上课时边喝茶边听讲的温暖情景。吴大观要求大家,学英语一定要读出来。科研所里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天晚上,楼里灯火辉煌、书声琅琅,很多人都是晚上10点以后才回去休息。很多老同志回忆起来,至今还津津乐道。

西航公司设计所压气机室主任韦龙庚告诉记者,吴大观要求年轻人对工作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他对设计报告、图样等资料,哪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亲自一件一件过目,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返工。他对涉及专利引进资料的技术文件,更是一字一句地进行中英文对校,一遍遍验算。在他身边工作的年轻人,都养成了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吴大观对年轻人不仅在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而且生活上也尽力照顾。他自己从不提任何生活上的要求,却为科技人员在住房等待遇问题上奔走呼吁。在沈阳工作期间,国家经济困难,粮食和副食供应不足,有些科技人员因营养不良患了浮肿。吴大观很着急,向主管后勤的领导建议采取措施,后来从黑龙江某部队农场调来一批黄豆发给大家,才缓解了供应问题。还有一个故事被传为美谈:1962年春节,研究所党委决定请技术骨干聚餐,吴大观和其他领导点了32名同志参加,后来被称为“尖子宴会”。今天看来,一顿饭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此举却反映出吴大观等所领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片情怀。

“他的眼光从不放在个人名利或单位利益上,而总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去看问题。”西航公司设计所二科科长王振华说。吴大观在西安工作期间,他所在的430厂需要派人到英国进行发动机高空台试验。确定出国名单时,吴大观力排众议,一半名额都给了外单位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中间就有后来成为院士的刘大响。

60余年来,吴大观一直在不断探索自主研发之路。他根据自己从事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的切身经验与教训,提出预先研究的重要性。他把航空发动机的预研与发展创新比作树根与枝叶的关系,没有根深就没有叶茂。他常说,航空发动机研制是“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里看一个”,不能老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这个主张后来形成“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良性发展基础。这些思想,也给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深深影响了后来者。

1982年,吴大观调到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工作。离开一线后,他仍然保持着勤奋的工作状态,跟踪航空发动机的新技术,为一线技术人员做些添砖加瓦的工作。他坚持自学现代发动机新技术,写了上百万字的笔记和心得体会。他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技术规范,组织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军用标准《涡喷、涡扇发动机通用规范》和《涡桨、涡轴发动机通用规范》,以及《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等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必备文件,为航空发动机研制可靠性提供了技术基础。当时一些人不理解,说,“我们现在还过不了关,你老吴搞什么名堂?有了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吴大观就耐心地去解释编制规范的重要性。

中航工业原发动机局总师周晓青告诉记者,1985年底,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和宁榥、周晓青等9位专家坚决支持自主研制,从动力基础关系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前途的战略高度出发,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提出了“加速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建议”,吁请国家批准“太行”发动机立项研制,信件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随后,“太行”发动机验证机的设计研制正式开始。今天,“太行”发动机已经实现了定型。

1993年,吴大观了解到“太行”发动机的一项加速系统试验速度提高到6秒,他对前来看望他的606所原副总师刘国玉说,“这是我听到的最好听、最好听的消息,我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

1998年,82岁的吴大观总结归纳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认识的问题”,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写道,“航空工业是高技术产业,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需要列入国家计划,需要综合国力大力支持。”“技术引进,必须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能满足于照抄照搬。”

2002年9月,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进入关键时期,突然发生故障,年已87岁的吴老不辞辛苦赶到西航,帮助判明原因。

2005年5月,西航公司的领导意外地收到吴大观的一封来信,在信中,年届90的吴老再次总结他的航空科研心得,并提供了他收集到的宝贵技术资料。

德高志远

——记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吴大观(下)

《经济日报》(2009年7月2日)

记者李予阳

活到老学到老

2004年,吴大观办了离休手续,这一年,他88岁。但他仍每天坚持到中国一航科技委给他保留的办公室去看资料、记笔记。女儿吴晓云回忆说,“他不上班与上班是一个样。”

从2004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记了22本笔记。随手翻开2007年7月4日的笔记,他在笔记上方写下“百学不厌”4个字。在这一年8月31日的笔记上写着:“夜2:40牙痛,今日国家自主创新捷报频传,欣喜不已而忘记牙痛。”这一天他学习的内容是《人民日报》“倡导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四谈认清形势振奋精神”一文。

在吴大观的《90述怀》中,他这样写道:“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使人心平气静的过程,专心致志学习,还是一个很好的健身活动。”

他常说,“生活上我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对我来说,紧张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攻关胜利是我最大的快乐,艰苦朴素是我的生活准则。为中国的大飞机装上自己研制的先进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来到吴大观的办公室,里面摆设着简朴的办公家具,除了书和资料还是书和资料。窗前的大柳树撑出一片浓荫。大柳树,你一定还记得曾在这里工作过的那个老人,他的头发虽然白了,但他的心还是那样的火热,那样的单纯!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青春易老.韶华易逝

    青春易老.韶华易逝

    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有些人的相遇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别离。所以,我们从开始的相亲相爱,到未来的相离相分。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背叛别人,遭人背叛,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只因我们不配,如此糟糕的自己!总是不够勇敢,因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如果当时的我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是不是会变得不一样。我们只能如此,我们也只配如此。却不知,青春易老,韶华易逝。转眼,我们都已在泪水中长大成人.
  • 开店成功案例:小店经营致富榜样

    开店成功案例:小店经营致富榜样

    本书以介绍开店实践案例为主,适当穿插开店理论的辅导。内容涉及餐饮业、服装家居业、文娱休闲业、零售业,以及大学生开店、夫妻开店、下岗人员开店等,集中体现开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 银色的子弹

    银色的子弹

    银色子弹的消失,这个世界上多出了一个叫江南的人。一个组织的叛徒,将成为银色子弹的毕生战友。“纵然身体变小,能力依旧灵活,可以击败任何恶魔的银色子弹,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 平凡的水滴

    平凡的水滴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出生就注定是天才。”张依晨慢慢说道:“当年女娲造人,用树枝沾着泥水挥洒向大地,那水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有的水滴落在山川之巅,而有的水滴落在尘世的地面,便有了云泥之别。不过,那山川之巅的水滴也可能渗入大地消失不见,那在地面上的水滴也能在阳光的照耀下升华为天空中白云朵朵……”他最后说道,语气坚定:“我不是天才,我只不过是化为白云的那颗水滴。”
  •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由蔡国黄编著。苏轼(东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他对各种文艺形式都有深透的理解和领悟,在他的诗文和尺牍中有许多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论述。《东坡谈艺录》择其要者摘录300余条,分为文论、诗词论、绘画论、书法论、音乐论、作家论、杂论等七类,并汇集诸多学者解读的心得,写成简要明白的注释,便于广大读者特别是文艺爱好者阅读鉴赏。苏东坡论艺见解之高,在于他敢于对前贤成就和流行观念的驳正。他从不人云亦云,而是依据事实与情理,检验其是否能够成立;倘有抵迕不合,必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 三分归晋

    三分归晋

    中国历史真正迷人的地方在哪里,有人从不读史,但却读魏晋风流。有人说: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魏晋:魏晋风流是人格精神与现实方式的统一,是时尚生活的历史写照。
  • 大宙主

    大宙主

    六系杂灵根,少年不泯于凡,废柴当自强!一块石头,踩在脚下,是小石子,站在高处,是大星辰!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何分别!废物中的废物,纪辰不甘认命,人生所为,不泯于凡!炼丹炼器,符文阵法,全职业主宰,号角已吹响。一路峥嵘,不断成长,世界那么大,征服!出发!
  • 逆光侠

    逆光侠

    2035年,SpaceX公司酝酿30年已久的火星殖民计划即将开始实施。然而一颗银灰色的球体突袭地球,整个世界被一分为二。从此,科技、人文、社会的方方面面被颠覆。人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现在是2050年1月17日,倒计时开始……
  • 帝魄至尊

    帝魄至尊

    万年之前的一战留下了太多的谜底,剑魂大陆的所有强者在耀皇的带领下去和魔界至尊邪天决战,然后便没有消息,所有强者一个都没有回来。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后世小子叶天却成为解决这一谜团的人,担负着拯救大陆的责任。修炼等级,剑者,剑士,剑师,剑王,剑尊,剑宗,剑君,剑皇,剑帝,剑圣。
  • 异血度

    异血度

    血的浓度≠血度血的温度≠血度那么异血度是什么?异血度是一种异能,当危机四伏,灾难来临,破坏我们宁静生活的时候,还在读大三的学生林小枫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