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900000012

第12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3)

虽然季札已经早于孔子说出了大体上和孔子同样语词的话,但是后世流行的却不是季札说什么什么,而是流行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这与孔子开私学之端,以诗教平民子弟,从而成为万世师表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因为儒家有这个强大的教化传统,才使得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关于中和的思想最深入人心、最为重要,从而使先于他的季札并没有被人广泛记住,只是记住了孔子所说的那些话语。儒家这个教化传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保留先秦的众多典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秦代焚书坑儒后,保存最完好的是《诗经》,目前,《诗经》也是错误率最低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正在于儒家的这个强大的教化传统。教化传统中的一个技术性的功夫就是"背诵",然而《诗经》是韵文,最好背诵,故而《汉书》中感叹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读书人把《诗经》背诵在脑袋里,而儒家教化传统又教出了那么多的学生,除非把每个读书人脑袋砍掉,否则《诗经》就不会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先秦的很多典籍就是靠儒家知识分子保留下来的,并且是抛头颅洒热血保留下来的。

2.孔子的中和文化观与诗学观

下面我们来看孔子自己对中和的看法。孔子自己对中和的见解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层面。

第一个是方法论。"持守中道"是儒家一个根本的方法论。什么叫"中道"?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我们一般简称为"执两用中"。这是第一个,是方法论。

第二个是人格上。孔子谈中和,第一个方面是从方法论来谈,执守中道,不走极端。如果走极端,孔子认为就不好。最不好的是什么呢?在孔子看来,最不好的是反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这是孔子在人格上对中和的看法。

如果在方法和人格上你不能做到中庸,那么次一点的选择是什么呢?孔子认为是"狂狷"。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所谓"中行"就是依中道而行,依中庸的准则而行,如果我不能找到这样的人去与他们交往。那么次一点的选择就是选择"狂狷"之人与他们交往,但为什么次一点的就选择"狂狷"呢?孔子继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孔子看来,可以不得已而"狂狷",也可以在没有"中行"之人的情况下与"狂狷"为友,但人的理想并不是"狂狷",而是"中行"的君子,中行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得中行,那么就狂狷独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后汉书》里面有一个"独行传",这里面的人普遍不能中行,只能"独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叫特立独行,都是一些狂狷之士。当然,后汉的狂狷独行之人还不是普遍现象。

从时代上面来看,哪个时代最为狂狷?当然是魏晋南北朝,当然还可以说中晚明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与很多时代比较而言,确乎是很狂狷,但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是不是生下来就想狂和狷呢?这些人绝对不是生下来就想狂狷,他们最初的人生理想可能也是做一个中行的君子,但是,时代的混乱让人们无法去这样做。《晋书》里面有这些人的传记,他们没有生下来就想去狂狷的,是没有办法才去狂狷,他们本来的理想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对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的界定,看它到底是什么阶段,最好还是不要用西方的标准与方法来界定。用西方的标准与方法来界定,有学者就把这个时代界定为"人的自觉"的时代了。而据我个人的观察与思考,用孔子的"中行"与"狂狷"的分类思想来分可能更合适,也就是说,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定位为狂狷时代可能更准确。但要注意,狂狷时代并不是最坏的时代,更不是小人的时代,它只是和中行的理想比起来,要逊色一些而已,这是政治、社会理想的问题了。

第三个就是在诗的层面谈"中和"的问题。这个方面,孔子主要也就是下面这几句话,一个是"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二个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前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很清楚,"中和"的诗学非常明显,不必再费唇舌。但什么叫"无邪"呢?何晏《论语集解》中引包咸的说法是"归于正",邪就是不正,无邪就是归于正,归于中正。在这里面,"思"字有两解。一种解释是,"思"字是一个语气词,就是虚词,没有实际含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归于中正",这样"思"就不解释了,就是一个语词。另外一个解释是,思是情思,"思"就解释为实词了,"思无邪"就是"情思无邪"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其实都可以。关键是孔子肯定、重申了"中和"的诗学标准之后,以此作为准则,反过来对不中正的诗歌所进行的批评。

第四个方面当然就是孔子以中和为标准对诗的批评。这其实主要就是对郑声的批评。孔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个地方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评价是从音乐的标准来进行批评的,不是从诗的文辞角度来进行批评的,过去很多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以至于专从文辞的角度去找"淫"的成分。所谓"郑声淫"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来看,认为它不符合"雅乐"的中正平和的标准与风度,"淫"的标准是从音乐的标准来观察的。什么叫淫?有些人甚至于以为,"郑声淫"就是郑声淫荡,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淫"就是过分的意思。那么,过分是什么意思?就是不中,不中则过。只有"中正"了就不会过。过分就是不能中正平和,这是从音乐的角度来批评。所以,孔子反过来用这个标准批评诗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都是"无邪"的,为什么你又说"郑声淫"呢?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释。朱熹说:"非言作诗之人'思无邪'也。盖谓三百篇之诗,所美者皆可以为法,而所刺者皆可以为戒,读之者'思无邪'耳。作之者非一人,安能'思无邪'乎?只是要正人心。"又云:"'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诗者'思无邪',则桑中溱洧之诗,果无邪耶?......如桑中溱洧之类,皆是淫奔之人所作,非诗人作此以讥刺其人也。圣人存之,以见风俗如此不好。至于做出此诗来,使读者有所愧耻而以为戒耳。"关于这个方面解释的争议还颇大,大家可以再作进一步的研究。这个所谓的淫还是不淫,主要还是与中国古代的雅乐传统相比较而言的。雅者,正也,中国传统时代很强调音乐的雅正传统,但是再强调也还是逐步在改变或者在丢失。这种逐步丢失,主要缘于北方胡音的南浸南传,这种现象叫做"胡化"。

"胡化"这种称呼按照现代学术要求的"政治正确"的规则而言是不恰当的,但是中国历史上的这种称呼又确乎存在,所以此处使用这个词汇只是尊重历史的习惯而已,并无他意。胡化是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南下所形成的,而华夏正声的中心一步一步地在南移。如果去找华夏正声的话,严格意义上说,往往是越往南可能越具有华夏正声的味道,闽南语与粤语的歌声里面可能保留了更多"雅乐"的传统成分。中国历史上确乎是有所谓"衣冠南渡"的事实,衣冠既然南渡,中原正声也就南移,这是理所当然的逻辑。现在的粤语里面,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保留古代汉语的成分更多。这个雅的传统还体现在后世对词与古文的要求等方面,姜夔论词就提出了所谓"清空雅正"的观点,还有清代的桐城派提出古文要"雅洁",词要雅正,文要雅洁,诗要符合中正平和的标准,这样才能成为所谓的正经。《诗经》里面有哪两类是诗之正经?《诗》之周南、召南。"周南、召南,文王之化。"这是在周公和召公的封地所产生的诗歌,是文王之化的结果。

以上是孔子关于"中和"的一个基本看法。孔子这些话并不复杂,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孔子把前人的思想进行了一个综合,并没有提出超越前人的看法。这也符合孔子自己说的"述而不作"。但却刚好是孔子说的这些话影响力最大,原因我在前面已经作了一些解释,儒家的教化传统使天下读书人无不是孔子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以至于无穷的"学生的学生"下去,学生阐扬万世之师的思想当然使孔子的说法为世人所尽知,故而使孔子关于诗的论述,成了中国诗坛最主流的看法,以至于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兴观群怨说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个说法也仍然是关于诗的看法,但这与中和的问题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把它单列出来讲解。

1.诗可以兴

先解释什么是"兴"。这个字在这里读第几声?大家知道"比兴"的兴是读第四声,所以大家要记住这里的"兴"是读第一声,这两个音不能读成一样。关于这个"兴"字的解释,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这个解释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朱熹的这个解释也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够对"诗可以兴"的含义作出完整的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兴"呢?在诗歌产生之前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人"兴"呢?有。那么就要追溯"兴"的源头了,兴的源头是宗教,是原始时代的一种宗教活动。这种宗教活动是干什么的呢?它使人和神通,人与天通,在这种活动之中,一个世俗性的人完成了向宗教性的人的过渡,从而超越了现实。这个方面的研究我就不跟大家一一讲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赵沛霖先生写的《兴的源起》这本书。"兴"这个字就能够写出一本书,所以不得不说中国汉字的每个字都是一部文化史。到孔子这个时期,孔子说"诗可以兴",兴与诗关联在一起。

孔子所说的"兴"显然不是一种宗教活动了,"兴"脱去了宗教的外衣,但是保留了宗教的超越意识,这种超越意识就是诗使人超越现实世界从而提升自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审美活动而不是宗教活动了。宗教活动能够提升人,也能够让人超越现实,但是它的手段是以宗教的方式,到了审美活动中,诗之"兴"也仍然是使人们从日常意识、现实世界超越。这就是西方美学所认为的"日常思维的垂直中断",但这是一种审美的超越。朱熹说"兴"是"感发志意",这种感发志意就是一种超越活动。关于"兴"的超越功能这个方面,明末清初王夫之有一篇文章做过很好的阐发。这篇文章是《俟解》,其中云:"能兴即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志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以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旌水流连

    旌水流连

    亭江畔,亭江畔,十载风依旧,草声花语随人变。白沙旧为景,鹅石今成患,愁坏了白鹭点点,急懵了杂鹜片片。暮色笼江岸,嶙峋参差,却是旧时芳甸。道模问我:美景何见?有夜渔归舟,笛声唱晚:官道清清,桃红李白,莺燕自现。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孟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孟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IQ智商:全脑超级开发的46个秘密法则

    IQ智商:全脑超级开发的46个秘密法则

    IQ(智力商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构成智商的七种能力。通常用IQ来标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对于青少年来说,后天的教育和生活经历等对提高智商是十分重要的。《IQ智商:全脑超级开发的46个秘密法则》从善于观察、顺畅分析推理、增强逻辑思维、培养想象力、提升记忆力等方面来论述提高青少年智商的秘诀和方法。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开发你的智能,你也会像成功人士一样,走向成功,成就伟业。希望这本《IQ智商:全脑超级开发的46个秘密法则》能让青少年朋友获得启发和益处。
  •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是为解决高职院校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而编纂的一本新型项目化教材。其着重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思想。全书分为法律基础知识、市场行为法、市场主体法、公平竞争法、工业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商贸争议解决法七大模块。我们期冀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运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案,并能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去。
  • 神禁时代

    神禁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众神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诞生!
  • 读《金刚经》学生活

    读《金刚经》学生活

    我们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争斗都源自于不接受,对不对?天气热了,我们偏偏不接受,所以就痛苦;人要离开了,我们不接受,所以痛苦;衰老是不请自来之有,我们偏偏拒绝,不接受;做生意赔钱,不接受……总是不接受。
  • 我的非诚勿扰

    我的非诚勿扰

    作者从个人视角讲述了《非诚勿扰》台前幕后为人所不知的一些节目内幕、受观众关注的女嘉宾的故事,以及作者本人对《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作客嘉宾老师乐嘉、黄菡的个人经历和对其人生建议的评价与解读。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记录了很多源自心灵深处的关于爱和生活的感悟,希望通过与大家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处于新恋爱时代中的人们。
  • 征战灵界

    征战灵界

    啥?穿越了,好吧我接受。丫的你厉害,没事,我有帮手,召唤兽们上啊!!
  • 夜话奇谭

    夜话奇谭

    简介:人有八苦,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苦而心生逆像,故而惹鬼。法僧远山带着神兽白皋,四处寻找遗失的佛门至宝,摄人心魂的灯,迷惑众生的脸,痴心守望的妖,说不完爱恨纠葛,道不尽人间苦楚。摄魂灯:前世宿怨,今生新仇,绯红的人皮灯,神秘的救命人,一切终有因果。美人脸:这张颠倒众生的脸,贴上去!你,便是那倾国倾城的妖姬。
  • 幻想界线之狱种来袭

    幻想界线之狱种来袭

    这是一个几乎相同的世界。华夏,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大量人口、强大武器和狱能者,坚固的城墙持续整整30年没有让狱种再踏入城墙内半步,但是,如今却有狱种凭空出现在城内进行杀戒,难道残酷、混乱的世界即将重新席卷华夏吗?
  • 青史难叙

    青史难叙

    台湾艺人柏芝穿越东汉末年,拜胡昭先生为师,跟学姐蔡文姬混吃混喝,寄住学长司马懿家,见识三国四大神童风采,得水镜先生相助,被黄月英收为义妹。有些人天生就是夙敌,比如司马诸葛……在他身边待了11年,对她处处维护,再三宽容,她暗生情愫,他冷漠不语,非要无路可退才承认心中有她。他,司马懿,名门世族,曹魏大臣,留千古骂名,史书称顾狼之相。“你我之间又岂是一千八百年不可逾越的鸿沟?最悲哀的不是不能死在一起,而是死了也不能在一起!”“来世做条恶犬护你周全!”碧落黄泉皆不见,孤坟无处话凄凉。“开始是狗血的,然后是悲哀的,过程是虐心的,结局是圆满的,你给我开的外挂啊!”看不开挂的女主闯三国!
  • 顽魅仙

    顽魅仙

    穿了也就穿了,居然穿到洪荒世界,还变成了一个大龄剩女?什么,她原来是因为成为了南风国的圣女所以才至今未婚。既然如此,她便可逍遥四海,独步天下了不是?不过,事实看起来似乎没那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