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000000011

第11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分工演进 (5)

"分工-市场规模"和"分工-市场规模-分工"这些层次的关系是斯密和Young已经证实了的,本书的研究主要将重点放在"就业-分工"上,而且此处的就业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其中在模式一、二中也涉及城市劳动力的就业)。

3.2.2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工本质

以Lewis为代表的大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解释了二元经济中剩余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然而,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分工演进的问题。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意味着人们在部门或行业之间进行重新选择,伴随着这种选择的是分工的不断演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分工演进是理解经济发展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基点。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以及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削减,实际上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杨小凯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提出了从分工的角度研究劳动力剩余问题。传统的有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虽然抓住了发展中国家结构变迁中的一个要害,但是却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隐含地假定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发展是抑制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资本积累以发展现代部门和吸收剩余劳动力;二是现代部门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通过收入分配来解释的,而没有找到变化的内生性因素。正如杨小凯(1998)的分析,"劳动剩余理论用新古典模型来描述工业化与剩余劳动关系,它不能解释分工发展与生产力进步及劳动剩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按照劳动剩余理论,只有工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发生外生进步时,剩余劳动才能对工业的扩展起推动作用"。

进一步的,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技术和制度创新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劳动剩余理论"往往只能得出需求拉动这样的简单结论,即用市场扩大的需要来解释技术进步的动因"(Magnusson,1994)。Wen(1996)利用杨小凯等人所开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研究了劳动剩余与分工演进的关系,其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劳动剩余与分工演进成正相关,劳动剩余程度越高,人们利用专业化经济的动力和压力越大,从而能够促进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由此,我们得到全书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分工不断演进的过程,劳动力剩余能够促进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本质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工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改进的过程,其结果是通过促进分工演进(即改进配置效率)而实现对技术进步(即提高生产率)的推动。劳动力剩余程度越高,人们利用专业经济的动力和压力越大,从而推动分工的演进,进一步内生技术进步导致经济的长足增长。以下,我们就根据杨格定理,从三个方面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分工的作用机制。

3.3 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分工的作用机制

分工与就业实际上是一种累积循环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在人地矛盾突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户生产方式落后制约了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和城市分工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发展是在市场机制中形成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对市场中的各方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通过分工的不断发展,可以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从而推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剩余劳动力对分工的作用是通过缓解分工与就业之间的两难冲突而实现的,通过对两难冲突的缓解,在促进分工的同时推进技术进步。在杨格看来,分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个人的专业化水平;第二是生产的迂回度;第三是不同专业的种数,即专业的多样化(与产品种类数有关)。

3.3.1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意味着在特定技术水平下,劳动力的劳动时间越来越集中到更少的专业上。简单来说,例如过去相同的土地规模是由两个人来耕种,现在由于专业化发展到只需要一个人就足够了。这样,便产生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果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进专业化分工。

首先,在未实现专业化之前,存在同一专业由多人完成且同一个人从事多种专业的自给自足现象。当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专业时必然产生对其他专业产品的需求,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其他专业就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这也是从自给自足到分工的转变过程。

其次,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打破自给自足的同时,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市场范围。劳动力未转移之前,就业市场仅限于农村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实现向现代部门的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市场扩展到城市现代部门的各个行业。即实现了劳动力在更广泛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和分工。

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实现就业到达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效果。

3.3.2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迂回化

Young指出,"现代形式的劳动分工的主要经济是以迂回或间接方式使用劳动所取得的经济"。Young认为:"迂回方法的经济,比其他形式的劳动分工的经济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分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其中某些过程终于导致机器的采用。因为机器都是由一个非常长、分工水平非常高的迂回生产链生产出来的。马克思指出,"尽管生产实际地排挤和潜的地代替大量工人,但随着机器本身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同种工厂数目的增多或现有工厂规模的扩大),工厂工人的人数最终可以比被他们排挤的工厂手工业工人或产业工人的人数多。"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实现的就是一个促进经济迂回化的作用。我们可以分析两种场景下的作用。

场景一: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了传统部门的发展,同时机器的使用替代了农业劳动力导致劳动力剩余。但是,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及现代部门经济迂回化的发展,现代部门各种新兴岗位应运而生,从而产生吸纳转移劳动力的效应。因此,当机器替代劳动力产生的剩余超过其对传统部门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时,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将吸纳作用转移到现代部门,让发达的现代部门的迂回化解决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场景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的特征显示,转移劳动力多数是青壮年男性,将妇女和老年人留在了传统部门。在这样的转移方式,在解决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需要解决传统部门劳动力的迂回经济问题。从而导致各种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机器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因此,当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得传统部门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时,可以促进机器设备的开发使用,推进传统部门的迂回化。

3.3.3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行业(部门)多样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行业多样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供大量低成本要素为手段来实现的。

我们这里将要讨论的行业多样化既包括传统部门内部的行业(部门)多样化,也包括现代部门的行业(部门多样化)。从新专业与旧专业的关系来看,可以把新专业划分为:①替代性新专业。是对旧专业的替代,是创造性的"毁灭"。如机械动力对畜力的替代。②互补性新专业。是与旧专业具有互补关系的专业。如农产品销售行业的产生,它与农产品生产行业之间就是一种互补性关系。③延展性新专业。是在旧专业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产品的专业,但并不对旧专业具有替代作用。如把粮食加工成方便面,尽管消费时方便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米饭,但在生产上不能说生产了方便面,就可以不生产粮食。④支持性新专业。是对旧专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过去又没有的专业。如,城市中各种新兴的服务业。⑤无关性新专业。是与旧专业无替代、互补、延伸、支持关系的专业。

行业多样化当然能够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如何促进行业的多样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分工的过程来解释,当劳动力要素有限或劳动力成本给定时,即使分工比不分工更有效,要在市场上实现分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劳动力的供给方可能不愿意接受工作分工后较低的工资。因此,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城市劳动力市场供给了大量廉价的生产要素,可以促进其技术转型,使用相对丰富低价的农村劳动力代替高价的城市劳动力或者代替资本。于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行业(如服务业)可以获得很好的低成本资源。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城市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力军的家政公司、搬家公司等等一批新兴服务业的不断涌现。

3.3.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工效率与技术效率

"经济增长"一词在增长理论中往往被称为"报酬递增",这一点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规模报酬、边际报酬递减的普遍共识。此时报酬的递增,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这便是内生增长理论家一致认为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人类为什么会进行这种技术进步的活动呢?内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这种激励来自于经济中的个人理性特征,他们通过有意识的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这种更高的收益对个人来说表现为收入的增加、效用的提高,而对一个社会来说就是经济总量的扩大,即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主要是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一个最基本的公式是Y=L·y,即经济总量由要素的数量与要素的生产效率之积构成。经济增长的来源,一方面是要素数量的增长,可以表现为劳动者数量、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在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主要是表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于是在此,技术进步就体现在y上,技术进步被最基本的体现在单位要素生产率上,如果要素数量不变则劳动生产率提高将带来经济增长。这种技术进步的获得来自于"干中学"、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

技术进步除了其基本结果--单位要素生产率提高外,还体现在使得潜在各种生产资料转化为可用于生产的要素的比例逐步增加。例如,对于劳动力而言,技术进步可以体现在,通过教育等专项人力资本投资使得原本小于最低劳动技能门槛的劳动力转化为大于最低技能门槛的可用之劳动力。

笔者认为,只要是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采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够带来技术效率的提高都可以视为技术进步。而从本书的研究角度来看内生技术进步,就可以认为是在劳动力转移这一经济活动中,各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不同形式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

现在,我们将分工效率和技术效率的范围缩到本书研究范围中,即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起的新的分工以及资源配置格局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包括: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未转移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城市中的厂商。由于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处于不发达的状态,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较低。因此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包括转移和未转移)的目标都是提高从业收入。具体而言行为目标分别是:①农村转移劳动力:预期其在城市中的就业收入高于未转移前的农业收入,因而他们的行为目标是在城市中实现就业。②农村未转移劳动力:这一部分劳动力在当期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因而其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如果预期到非农收入会高于农业收入且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机会较大,在以后期间他们有可能转变为转移劳动力。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有两类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在初始的制度禀赋上享有比农村劳动力更优越的条件,因而他们除了就业以外还有声誉、闲暇等非经济目标。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劳动力的非经济目标只是在经济目标实现后的一种追求,或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目标产生影响,城市劳动力的根本目标仍然是提高就业收入。城市中的厂商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各主体在各自分散决策后的行为中可以实现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一种分工结构,通过分工结构改变分工效率从而带来一个经济体系的效率改进,即技术进步。

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人地矛盾、农业退出的竞争等,劳动力转移就是这些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通过转移劳动力与未转移劳动力的分工改变了农业和农户家庭的劳动力配置状况,从而改变了农业和农户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整个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无疑是分工好处的发挥--技术效率的提高。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分工效率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劳动力,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原有的市场配置结构。这种改变是通过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而实现的一种新的均衡,我们认为,这里分工演进过程的特点是劳动力市场中内生均衡的移动。

同类推荐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热门推荐
  • The Burning Spear

    The Burning Spe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绿茵得分后卫

    绿茵得分后卫

    一个是足球场上天赋异禀,却被怪病缠身被迫放弃足球梦想的天才球员!一个是拥有变态身体素质,却在篮球场上表现糟糕的废材得分后卫!一场梦,让两人的灵魂融合……一个集身体,意识和技术于一身,史上最变态的“绿茵得分后卫”横空出世!------------已完本《腰》、《叛锋》和《传奇教父》累计八百万字,人品保障!《绿茵得分后卫》读者群:27842933二群:69055513
  • Life of Johnsonl

    Life of Johnson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月之异世逍遥

    风月之异世逍遥

    这是风与月在异世界的轻松故事,穿越者的金手指?各种系统,各种修炼法决,各种神器法宝,各种天赋?不不不,穿越者就应该有穿越者的样子。我会说在这背后有着一个惊世秘密和一个惊世“阴谋”么?再重申一遍,这是穿越者与穿越者与穿越者的故事,当然前期是暂时没办法展开的啦……这是两个主角和一打配角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萝莉)和一个“可爱的男孩子”呦~
  • 主神进化论

    主神进化论

    无限的世界,无尽的轮回。《生化危机》、《范海辛》、《暮光之城》、《黑客帝国》……在无数的电影世界中遨游,为了生存,小满不得不完成主神给予的一个个任务,带着自己的队友艰难的活下去,等待回家的那一天。然而,当小满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个阴谋!(群,181977278,敲门砖:女主的名字,喜欢的加哈~~)
  • 吾爱以千颜

    吾爱以千颜

    被打入冷宫的落魄女人,还有翻身的可能吗?变化千重,到底什么才是真?爱情是奢侈品还是永恒的信念?这一切要你自己去追寻!
  • 载物记

    载物记

    超脱之地更名为悬剑大陆,历史的真相被五千年的时间冲刷。武者在没落,见神者在崛起。被天魔气息侵染的怪物时刻提醒着修行者们——危机依然存在。杨义在十六岁这一年终于踏上了修行者的道路,向着更广阔与光明的世界前行。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 乱世俏红颜:长孙皇后

    乱世俏红颜: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辉煌的一生,此履历来自《旧唐书》,“年十三,嫔于太宗。”“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武德)九年,册拜皇太子妃。”(注,这里唐太宗才做了二个月的太子,可见就是短短的两月时间,唐太宗也没有忘了给予妻子应有的身份)“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唐太宗是在武德九年八月登基的,而仅十三天后,他就把长孙立为皇后,而四夫人的册封却是在来年的四月份确立的,一对比,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心里是以怎样一个位置的存在)
  • 霸道校草:我比想象中更爱你

    霸道校草:我比想象中更爱你

    她,一个天生的美人胚子,他,一个天生高冷的霸道校草,直至他遇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