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狮子岩处在一个山旮旯里,东、南、西面都被山包围着,在北面有个通往外界的口子。小地方不大,才两百来户人家一千多口人。宁静永远是这里的特征,不过在喧嚣之外总有一番好风景,这里有看头的地方要数那几条清澈的小溪流还有那落差四百多米共有一百零二层的梯田,这是世代人开垦出来的奇迹。这样的梯田看起来不仅雄伟壮丽,更奇妙的是它的外表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里也并非是个想象中那样与世隔绝的地方,有一条比较宽的马路穿村而过,连接着北面的龙潭乡和南面的阳适镇,来往的车辆还有那么些,主要是些货车,就是这路只修了一截,剩下的还处于泥土砂石状态而且修了的现在已经破烂的差不多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情况目前还是没有得到改变,这重修之日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海利来到这个世界时是比较幸运的,最起码在他出生前一年这个地方还在使用煤油灯照明,紧接着电话,电视之类的也进来了,要知道在同时代很多山里还没树起电线杆。海利的爸爸海若是个真汉子,他的那个时代就可要艰苦多了,十五、六岁时就要一个人出去闯荡,可干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干出什么大事业来。后来他就回乡学门技术,起码能养活自己。他会的东西可多了,打过“三门鼓”,吹过唢呐,当过泥瓦匠,会下厨当大师傅,还差点成了做法式的道士。后来他学了在当时来看比较先进的有线电视技术,获得了转播证,在海利出生后一年,海若花了一大笔资金还借了钱,买了一批设备又自己架设了线路在村里开了有线电视转播站。当时没几个村有这个东西,有的也没坚持几年,从此海家的收入便慢慢多了,有线线路还驾到别的村里去了生意是越做越大了。海若还会点水电技术,他和村里另外一个人联合搞了一条自来水管道,供应周边几个组。在海利五岁的时候家里那座火砖平房被推了,建了一栋两层楼披上了琉璃瓦的小洋房,这在当时可是非常惹人羡慕的,那时大多数人还住着土砖青瓦房,差一点的就是土砖房,还有些住的是那种传统的由木头和青石板构成的吊脚楼。家里还开通了电话,写信在那个时候还很流行,海利家中还保留着一大推信封。相比山里的其他孩子海利得幼年时期过的还是相对较好的,只是海若那个时候脾气不怎么好,毕竟年轻气盛嘛,容不得海利调皮或者犯了什么错误。家里有个机房,里面重要的东西比较多,海利有几次把那些东西当成玩具搞坏过,海若动不动就拳打脚踢,搞的海利都怕了这个爹,觉得别人的父亲多么多么好,甚至羡慕那些留守孩子,他们能自由自在的玩耍。
将村小不能办四年级以上的教学班改为不能办二年级以上的教学班的政策刚好就是从海利这届开始实施的。从山里的学生来看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按以前来说他们还要读完四年级,而现在就可以离开这个关了他们八、九年的村子,这能不高兴吗?至于下一届那就更幸运了。这一年的暑假没有啥作业,但通知书上有一项要求,上面有个书桌的设计图,还规定了颜色——板栗色。这八成是学校收了某个厂家的钱,让大家买这个东西。难道还要请个木匠去按照这上面的要求打一张出来?也没多少家长去这么做,因为有点眼光的人都会看得出这课桌在设计上有很多缺点,桌内容积太小,装不下太多东西,桌椅高度设计不合理,一看坐上去就不舒服。还有那个颜色,选什么不好偏偏要来个板栗色,这样会很刺眼容易视觉疲劳的,真不实用。最关键的是课桌的板子不是实木的而是压木板,时间长了质量上可不敢保证。海利得课桌是从镇上买来的,有着比较大的容量,坐着也舒服,颜色是比较顺眼的油黄色,还卖了一整套文具。准备就绪后,他就时不时的坐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想象着未来生活的样子。
龙潭的中心完小位于瓴溪的东岸,背靠青山,面临瓴溪,从风水上来说是个不多的宝地,相对于被挤在乡中心的中学而言,这里就显得清净而开阔。在学校和瓴溪之间有一条水沟,水沟上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公路与河滩。挺不少人说过,以前这条水沟水质是非常的清澈,水中鱼虾丰富,两岸生机勃勃,颇有一番好风光,但这时的水沟却是非常糟糕,连接瓴溪的水源头已经被堵塞淤积,沟内就是一潭沉沉的死水,这水还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来往的行人无不掩鼻而过。那些老师们也常常说起这里以前是怎么怎么的好,如何如何的漂亮但从未提及到是什么原因让这条水沟变成了这番模样。即使不说出来,大多数人也是明白的,学里就算是有在大的粪坑也填不完这么多人的生产量吧...。。
那时学校外面的路还是那种坑坑洼洼的老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这句话又要摆在这里了。后来为了方便出行,学校买了几车的砂石从校门口铺到桥头。再用压路机将石子压入土中,这样路便“硬了”。这算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硬化,彻底的解决问题还是要等到水泥路修好之时。完小的大门在这块来说算得上很好,可以完爆中心那破大门,甚至比镇上的完小搞的还好。和一般的学校一样中间一个大门两边各一个侧门。一般时候开右边的小门,有车辆通过当然就得开大门。至于左边那个侧门,好像从来没见开过。从校门进去,左右两边各有一贴着白瓷砖,盖着琉璃瓦的小屋,右边的那个小屋类似于传达室,保安亭之类的。另外班级里的桶装水也是到这里登记、领取的。在这里的是一位姓杜的老师,是狮子岩的人。以前在村小工作过,现在到完小任职一教师,他上的课不多。他还是学校食堂的会计兼管桶装水。这人挺能干的又有些诙谐,当然作为把守校门的老师,在性格上“凶”是必须要有的。骂人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事,打起人那更是凶猛,他那双眼让不少人心里不寒而栗。正因如此学校晚上查寝巡逻什么的,都是他打前锋的。左边的小屋就是就是学校唯一一家商店。店主人是一个姓赵的,他还是学校里的一名体育老师。因为完小实行的是封校制度,学生不得随意出校门,通学生也只能放学之后离开。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保障学生安全,防止在校外发生意外,这点在这种环境下也是最好的方式。不过这家商店就成了学生购物的唯一选择,所以价格比外面的要高些。还好相对于初中、高中的商店,这价格尚在合理之中,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山里的孩子。完小的商店有个特色。因为店面并不大,所有不可能像超市那样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挑选,买东西的时候的得想售货员说清需要什么,售货员再帮你拿。因为商品的种类比较繁多特别是食品类的,所以在买东西时经常有说不清的情况,未了方便就采用了“挂号”的方式。取一包某食品样品贴上编号,挂在一根铁丝上,如果有人要买这个就说某某号就行了,这样一来确实方便了很多。
商店的左边是单车棚,海利刚来的时候骑车的人还算是很多的,车棚里往往是停满了一棚的自行车,但后来学校却下令禁止骑车上学,原因是那段时间交通事故频发,未了避免此事,干脆从根本上杜绝这一行为。此后棚里空空如也,连卫生区都不在划分这里了,只有几辆老师放在这里的摩托车。车棚后面的墙被涂成黑色,像黑板那样可以写字上去。上面有黄色涂料写上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以前常听别人说起的“安全纪律四十不准”。这“四十不准”就是四十条冷冰冰的校规,是在完小碰不得的底线。完小的学生一谈起四十不准,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这四十不准经常被老师当成了惩罚学生的宝典,平时要求大家把这四十不准一字不漏的给背下来,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定,别的不说,罚抄这四十不准那时必须的。一般是班上有多少人就得罚抄多少份。海利也被罚过。但相比有些人来说这一点简直就是九牛一毫。“四十不准”的内容很多人在多年之后仍让完整的记忆出,这就是他们的童年噩梦!内容如下:
1、不准打架、骂娘、斗殴。
2、不准勾引社会人员来校闹事。
3、不准起哄滋扰。
4、不准抽烟喝酒、打牌赌博。
5、不准染发,男生留长发、女生烫发。
6、不准以强欺弱。
7、不准拉帮结派,称兄道弟。
8、不准私留外人住宿。
9、不准乱放鞭炮。
10、不准讽刺、打击进步学生。
11、不准行凶报复,制造紧张气氛。
12、不准讲痞话,唱下流歌,开低级趣味的玩笑。
13、不准偷扒、盗窃。
14、不准谈情说爱。
15、不准看凶杀、黄色书刊、录相。
16、不准去舞厅跳舞,不准打桌球。
17、不准私拆他人信件。
18、不准在教学区内使用手机和进行球类活动。
19、不准在教室追赶、打闹。
20、不准在上课(开会、自习)吵闹、讲小话、玩小动作、打瞌睡等。
21、不准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22、不准穿背心、短裤、拖鞋、化妆、配带首饰上课及穿高跟鞋上体育课。
23、不准拖欠作业和抄袭别人的作业。
24、不准考试舞弊。
25、不准体育生以训练为名,在上读报课,自习课时上街玩耍。
26、不准破坏公物。
27、不准私接电源使用电器。
28、不准在教室、寝室、校园内生火。
29、不准就寝后在寝室点蜡烛看书。
30、不准就寝后讲话、洗澡、洗衣服。
31、不准撕毁学校的公告、通知。
32、不准乱丢果皮纸屑,乱倒剩饭剩菜,乱泼脏水,破坏公共卫生。
33、不准随地大小便。
34、不准摘花攀枝、践踏草地。
35、不准逃避劳动。
36、不准插队买饭菜、故意拥挤。
37、不准违章骑车、违章做实验。
38、不准寄宿生(学校己安排的)在校外住宿。
39、不准在学习时间进寝室看书或做其它事(特殊情况例外)。
40、不准顶撞侮辱师长。
校门、两个小屋和单车棚连成一条线,这条线的东边就是操场,操场的主体是两个篮球场。因为这里是小学所以篮球架似乎是为小学生设计的,比正式的篮球架要低一些,中学的来这里打球,摸板、灌篮什么的就显得很容易。虽然场地已经硬化但是这硬化的质量实在不咋的,每到下雨天特别容易积水而且水还不容易干,有的地方一个星期都不会干,打个球还得带上扫帚先扫水。操场的周围的地并没有硬化只有通向校门和食堂的两处是水泥地,其他地方又是那句话晴天是灰,雨天是泥。操场的南边是一些单杠、双杠之类的器材和沙坑。再往南就是令人难忘的四个由矮到高的乒乓球台,那些球台由水泥浇筑而成,台面因为时间已长,历经无数风吹雨打,已变得坑坑洼洼。那大起球来是非常坑的,球如果打在坑上,要么就停止了要么就往别的方向飞去。台子中间也是没有网的,打球的话得找几块红砖往上面一摆,当作球网所以打个球不但要把台子抢到还得抢砖,有时双方抢着抢着就打起来了,拿起砖对着干。球台再往外边就是围墙,虽然这墙比较高,但打起球来有时一个杀球,那就会飞到外面去,打球的又不得不去校外捡球,刚开始门卫室不会说些什么的,可后来捡球的人越来越多,去的次数也很是频繁,有些人还是打着去捡球的幌子而干一些其他的事。门卫开始要一个个的问清楚,后面干脆不准捡球了。某些人觉得此举简直是一举两得,既阻止了学生随便出校门又增加了商店乒乓球的销量,没办法以后玩球时只好小心再小心了。操场的东边有一段台阶,那上面就是食堂兼礼堂。所谓食堂就是这里是学生打饭就餐的地方,所谓礼堂就是学校搞开学典礼等会议以及举办什么晚会也是在这个地方进行的。这座建筑很高大,有一百米长,两层楼高,钢梁做顶上面铺着石棉瓦,两个铁门通向外面,里面很空旷。从南边的大门进去,左边就是大舞台,正对着走四十米就是打饭的窗口,一共有四个,这对于全校的学生来说是远不够的。有时打饭的队伍甚至可以排到旗杆那去。打完饭后,还要到右边的窗口去打菜,一般每餐是两个主菜一个小菜,至于吃的是什么菜,伙食如何暂且不说。在打菜的粗昂快右边有一个特殊的窗口——公餐窗口。所谓公餐就是老师们享用的伙食,公餐和学生餐相比不仅菜的种类很多而且做的比较好,简直是天壤之别。当然学生也可以吃到公餐,条件就是你得有钱,公餐的费用是普通伙食的百分之一百五以上,极大多数学生是负担不起的。吃普通伙食的有时可以碰到比较幸运的情况,就是因为一些原因打饭来晚了,菜已经打光了。这时食堂的工作人员回去公餐那看看有没有剩菜,有的话就会打给你而且分量还不少,没有的话那就只能吃白饭了。食堂的右边有一栋三层建筑,它和食堂是一体的,那里算是豪华教师公寓,据说住这些比较厉害的老师。
食堂前的台阶上,种着五棵被校长视为“镇校之宝”的龙桑。这种桑树确实有些不一样,树干较粗,树枝弯弯曲曲如盘龙一般,有特殊的美感,桑叶较大叶质也好,是养蚕的佳品,而且会结出那一团团的非常诱人的桑椹。校长在介绍龙桑时先当然说这些玩意儿是本校花了多少多少成本搞来的,有多么多么珍贵,这一块就这有我们这有这东西之类的话。然后就说这树是怎么怎么的好,最好就针对保护这些树做了一些规定。第一个禁止爬桑树;第二个禁止采桑叶;第三个禁止偷吃果实也就是那桑椹。第一条大家都理解,桑树不像松树,树枝较脆弱禁不起攀爬。第二条是针对有些爱养蚕的人,如果都玩这个那这些树是折腾不起的。至于第三条嘛,那就理解不了,关于禁止偷吃桑椹的原因校长解释的是这果子是有毒的,中毒了学校是要负责的。很多学生以前没吃过,也就信以为真了,所以那么多好果子就任其落到地上烂掉让苍蝇吃了。但这世界上是绝不会少一些有好奇心的人,因为这果子实在是太诱人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偷偷的品尝了,发现这东西酸酸甜甜真的好吃了,而且好像身体也没出什么问题。有些人也知道这果子根本没毒,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肆无忌惮的吃了。据说有人在晚上出去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老师在桑树下摘果品尝,这校长的言论不攻自破。其实这么做只是怕摘果子的人多了会对树造成破坏,但这种方式是在有些不妥。
食堂的南边有一块空地,以前被一老师开辟成菜园子,后来被学校改成了一个花坛并且在这里安置了一座代表学校的雕塑,成为了学校最美丽的角落。操场的北门就是教学楼,一栋三层的建筑,一共十二间教室,其中有一间是“计算机房”。这是全乡最大的教学楼,不过显得有些老旧,教室的黑板还是用那种在墙上用黑漆漆成的,知道海利六年级时全校统一换了那种挂在墙上的绿底商品黑板。教室照明用的是电杠,防暑设备是吊扇,但各个教室数量不一,好坏不一。值得一说的是在教室里最难熬的日子是夏天的晚上。不仅天气燥热,更恐怖的是各种在晚上活动的飞虫会向教室袭来,飞到书本上、飞到头顶上。有一种长翅膀的蚂蚁,会爬到身上到处腰,这简直是一场虫灾。很多人就专门杀虫去了,这时老师会强烈批评“这正是考验你们的时候....”教室的讲台就是一张木质的桌子,这些讲台大多老化破旧,有的甚至摇摇欲坠,但老师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教育学生,给他们传授知识的。海利和其他同学刚来的教室时发现了一个细节,在黑板左边有一个貌似是放电视的铁架子,还在墙上发现了终端盒,难不成教室里以前可以看电视?据说是可以的,但那时候一天只可以看一集节目,就是某知名的新闻节目。
教学快乐东边有一两层的建筑,那就是厕所和浴室的所在地,南边是男厕和男浴室,北边就是女生用的,顺着这栋楼往里面去就是洗碗池,它依围墙而建共有二十个水龙头,如果是在高峰期洗个碗那就是排队,洗碗池这边缺少执勤,所以很多人拥挤甚至是去抢,也有一些因此而发生矛盾冲突的学生,在这打起来那都是用手中的饭钵去扣对方的头..。虽然二十个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但相对于中学来说这已经算好的了,中学那边男生的冷水龙头就三个。洗碗池右边是热水龙头,洗澡要打得热水就在这里,只有在下午的洗澡时间才供应热水的。在往右边是一扇门,门板上写着几个粉笔字“反对学校吃饭的同学,可吃可不吃”,这扇门连接着食堂的锅炉房,那里提供开水,泡面的人可以去里面打开水。在洗碗池右边有一栋两层的小楼,那里是学校的“牧场”一楼养猪二楼样机,这些并不是给学生来改善伙食的,每到年关时,学校便开始杀猪,把肉分给老师们。
教学楼后面是个花园,对于从村子里出来的学生来说,这么大的花园确实算是个稀奇事。其实这个花园也是中心完小值得骄傲的事,因为在这一块的中小学里,就只有完小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个好地方,所以对这儿的保护那是重中之重。在“四十不准”中就有四条是关于花园的事,在学校每周的大扫除中这里是属于重点对象,投入了大量“兵力”。有时上所谓的劳动课,会吧学生带到花园中捡捡垃圾,除除杂草体验所谓的劳动。因为花园里鸟语花香,环境较好,所以不少人打完饭后喜欢把饭端到这里来吃,也许觉得看到的景色是美的,吃的饭菜也就变美了。小学生吃饭难免会落下些残饭剩菜,也有些专门捣乱的人,把剩饭剩菜直接倒在花园的某处,于是校长又做出了规定,禁止到花园里吃饭,并派人值守。花园的北边就是宿舍,一栋三层楼的建筑,校长室在一楼,那里也是广播室。那个校长室也就和中学里的政教处差不多,一般被“请到”那里去的学生,免不了要挨校长一顿臭骂。关于那个校长骂人的台词,很简单就是“你这个畜生!畜生!畜生不如的畜生!”
花园的东边就是学生宿舍,小学的宿舍不像周边放学男寝女寝是分开的。一般的布局是如果在一层最左边的寝室是男寝,那么左二就是女寝再往左又是男寝如此排列下去。每层楼最右边的那个寝室比较特殊,比一般的寝室要小,只有一边摆设床位而且这些床是木质的而一般寝室是铁架的。这种寝室光线不好,排水不畅,室内空气也有问题,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些寝室是由原来的厕所改造而来..。。但这里大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居住要求。在每期分寝室的时候,学生只能祈愿千万不要分到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