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5400000006

第6章 文(1)

陶庵梦忆序

此为张岱散文集《陶庵梦忆》之序。全文慨叹人生如梦,但作者仍然不能忘情于过去的美好生活,忍着饥饿,将其记载了下来。并且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优秀的精神财富。

陶庵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1〕。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2〕。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3〕。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实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4〕。饥饿之馀,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5〕。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6〕;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7〕;以藿报肉,以粝报,仇甘旨也〔8〕;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9〕;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10〕;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11〕;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12〕。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13〕?遥想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古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14〕。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15〕。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16〕。

〔1〕陶庵:张岱自称他的号。同“骇”。为野人,几乎变成了野人,让原来认识的人感到十分惊骇。

〔2〕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老朋友旧相识见到了我,好像碰上了毒药猛兽,惊愕到仿佛要窒息了,不敢跟我接触。

〔3〕作自挽诗,每欲引决:自己写好挽诗,常常想自杀。视息人世:生活于人世。

〔4〕首阳二老:《史记·伯夷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张岱认为,伯夷、叔齐是因为在首阳山上确实因没有东西吃而饿死的。耻不食周粟而死那是后人美化他们二人的话。直实:简直就是。

〔5〕王、谢:王、谢是晋代两大豪门贵族。后代用来指豪门贵族人家。罹(lí):遭遇到。

〔6〕以笠报颅,以蒉(kuì)报踵,仇簪履也:头上戴笠帽,脚上穿草鞋,那是对过去戴簪子等贵重首饰和穿豪华靴子的报应。

〔7〕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破衣替代皮袄,以粗麻布衣替代苎麻细衣,那是对过去穿轻暖衣服的报应。

〔8〕以藿报肉,以粝报(zhāng),仇甘旨也:以豆藿之叶替代肉类食物,以粗劣的粮食替代精细的粮食,那是对过去享受甘甜美味的报应。

〔9〕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草席替代温暖的床,以石头替代柔软的枕头,那是对过去过于享受温暖柔美生活的报应。

〔10〕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用草绳编做门,用坛子口当窗户,那是对过去居住高燥凉爽高档房屋的报应。

〔11〕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灶烟熏目,粪臭扑鼻,那是对过去享受香艳生活的报应。

〔12〕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出门要靠双脚步行,肩上亲自背负重物,那是对过去出门便坐轿和有随行仆人服务那种奢侈生活的报应。

〔13〕黍熟黄粱,车旅蚁穴:比喻人生如大梦一场。唐代传奇《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旅舍中做了一梦,梦中封官拜相,荣耀异常,梦醒过来,旅店主人的黄粱饭还没有煮熟。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在槐安国当驸马,封了高官,享尽荣华富贵,梦醒后发现所谓槐安国,不过是大槐树中的一个蚂蚁洞。

〔14〕鹿鸣宴:考中举人后的庆祝宴会叫鹿鸣宴。《汉语大词典》:“亦作‘鹿鸣筵’。科举时代,乡举考试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执事人员及新举人,歌《诗·小雅·鹿鸣》,作魁星舞,故名。据《新唐书·选举志上》载:‘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15〕雕虫:比喻不足称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

〔16〕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剧中,写卢生在临死前还不忘身后名,仍写奏表给皇帝,说要摹写王羲之父子的书法。漏尽钟鸣:即夜尽天明,比喻生命结束。舍利:僧人去世火化后骨头中矿物质的凝成物。佛教徒认为此物有灵性,作为神物供养。

此文虽满纸感伤,但又用西陵脚夫和中举书生两则笑话自嘲自解,从而使此文充满了幽默感。引发读者去沉思、去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钟山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全文详细记载了明孝陵墓穴和祭祀的情况。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1〕。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2〕。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3〕。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辇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塔之〔4〕。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人不及知〔5〕。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6〕。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7〕。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近阁下一座,稍前,为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8〕。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箸瓶二,杯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9〕。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所〔10〕。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云〔11〕。

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馀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以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12〕。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13〕。

〔1〕钟山:在今南京市。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钟山,在江宁府城东北朝阳门外(旧《志》:在城东北十五里),诸葛武侯所云钟山龙蟠者也。一名蒋山(吴大帝祖讳钟,因改曰蒋山,以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有功,死,葬于此,因名),亦曰金陵山,亦曰北山,一名紫金山(庾阐《扬都赋》谓时有紫金,故名)。山周回六十里,高百五十馀丈,负北面南。其东则达青龙、雁门诸山,北连雉亭山(青龙山,在今江宁府城东南三十五里。雁门山,则在城东南六十里。雉亭山,在城东北四十里,一名骑亭山),西临青溪山,南有钟浦水,流入秦淮。”

〔2〕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刘诚意: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明朝开国功臣,六十五岁时被胡惟庸毒死。《明史·刘基传》称:“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察其至诚,任以心膂。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徐中山:徐达,字天德,濠人,明代开国功臣。《明史·徐达传》称:“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寻拜征虏大将军,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汤东瓯:汤和,字鼎臣,濠人,明朝开国功臣。《明史·汤和传》称:“…幼有奇志……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定寝穴:确定墓穴位置。各志其处,藏袖中:各自写好自己所选的位置,藏在衣袖中。

〔3〕梁志公和尚:梁代高僧保志,俗姓朱,圆寂后葬于钟山独龙阜。

〔4〕舁(yú):扛抬。灵谷寺:《皇明寺观志》:“灵谷寺在应天府钟山东南,晋建,宋改太平兴国寺,洪武年徙建于此。”

〔5〕闭外羡:关闭外墓道。羡,通“延”。

〔6〕簿太常:主领太常的职务。太常,主管祭祀礼乐的官员。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旧俗为祭祀祖先的日子。

〔7〕去舄轻趾:脱去鞋子轻轻地走。

〔8〕成祖: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是癱妃所生,而不是孝慈皇后所生。

〔9〕杯棬:木制的饮器。太牢、少牢:牛、羊、猪三牲齐备的天子之祭叫太牢,仅用羊、猪的叫少牢。

〔10〕(xún)所:烫牛头的处所。将祭祀用的肉放在汤中烫至半熟叫。

〔11〕魏国:魏忠贤。

〔12〕甲申之变: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年),吴三桂放清兵入关,明朝灭亡。

〔13〕思之猿咽:猿啼时呜咽悲哀。想到这种情景,令人感到十分悲哀。

此文所写明孝陵情况,为张岱所亲见亲闻,相当详实。特别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朱棣,是癱妃所生,而不是孝慈皇后所生,可以纠正《明史》中为孝慈皇后所生的错误记载。文章最后一段,将甲申之变与挖断地脉联系起来,相信风水迷信,乃是张岱的思想局限。

报恩塔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描绘了报恩塔建造的精致工丽和塔内舍利放光时的神奇景象。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1〕。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2〕。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馀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3〕。

〔1〕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中国最大的古董,要算得上永乐时期的大瓷器——报恩塔。报恩塔:《客座赘语·卷七》:“大报恩寺塔,高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地面覆莲盆,口广二十丈六寸,纯用琉璃为之,而顶以风磨铜,精丽甲于今古。中藏舍利,时出绕塔而行,常于震电晦冥夜见之,白毫烛天,自诸门涌出,戛戛如弹指声。嘉靖庚申寺被火,并其护塔廓毁之,塔故无恙。至万历庚子中,其贯顶大木朽蚀者半,金顶亦欹斜矣。”《涌幢小品·卷二十八》:“报恩寺有琉璃塔及殿屋,皆庄严雄伟,盖悉成祖宣庙财力成此。嘉靖四十二年二月雷震,一夕俱烬,僧房无恙,今皆化为酒肉场矣。塔烧琉璃砖为之,不可焚,今尚完好,惟踏级刓不可步。为级者九,登五六级,南中历历可指。铁顶左欹,僧雪浪修之,乃复旧。雪浪,予及见之,伟长而美,有才气,横行南中。”《金陵琐事·卷三》:“报恩寺佛殿尽焚,一塔尚存,斜向东北。万历庚子年,本寺讲僧弘恩化缘修之,用万金焉。此塔未修之先,早晚日射,光彩万状,令人目夺。既修之后,觉光彩顿少。”

〔2〕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所塑佛像)的衣服摺痕不差一分,脸面眼睛不差一毫,胡须眉毛不差一忽。分:一寸的十分之一。毫:一分的百分之一。忽:一毫的百分之一。

〔3〕四大部洲: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在须弥山四周有四个大洲,东边的叫东胜身洲,南边的叫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西边的叫西牛货洲,北边的叫北俱卢洲。”

此文描绘极其精细确切,如写塔内佛像塑造的精工,用“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三个排比句,写舍利子放光时的景像,用“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等描绘句,均恰到好处。

天台牡丹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描写了天台牡丹品种之多、绽放之盛和灵性之威。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1〕。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枝叶离披,错出檐翤之上,三间满焉。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鹂、松花、蒸栗,萼楼穰吐,淋漓簇沓〔2〕。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3〕。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4〕。

〔1〕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天台山牡丹很多,大如两手合围,这是常见的。天台:浙江省天台山。拱把:指径围大如两手合围。

〔2〕鹅子、黄鹂、松花、蒸栗:均为牡丹的品种。萼楼穰吐,淋漓簇沓:花萼重重叠叠,竞相绽放,簇簇拥拥,淋漓满目。穰,众多的样子。

〔3〕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稍微有一点侵害牡丹花的行为,立即会遭到(老天爷)的惩处。漂发:头发的末梢,比喻极微小。祟:作祟。

〔4〕蔽芾(fèi):《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的样子。这里用作动词,指覆盖保护。

此文虽极短小,但对天台牡丹竞相绽放的繁盛景象却描绘得栩栩如生。

金乳生草花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记载了一位花农辛勤地种花、护花的事迹。

金乳生喜莳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1〕。乳生濒河构小轩三间,纵其趾于北,不方而长,设竹篱经其左〔2〕。北临街,筑土墙,墙内砌花栏护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栏,长丈馀而稍狭。栏前以螺山石累山披数摺,有画意〔3〕。草木百馀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莺栗、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4〕。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佐之〔5〕。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佐之〔6〕。秋以菊为主,而翦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7〕。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8〕。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绿萼、玉、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墙头屋角,以遮烈日〔9〕。乳生弱质多病,早起不盥不栉,蒲伏阶下,捕菊虎,芟地蚕,花根叶底,虽千百本,一日必一周之〔10〕。癃头者火蚁,瘠枝者黑蚰,伤根者蚯蚓、蜓蝣,贼叶者象干、毛猥〔11〕。火蚁,以鲞骨、鳖甲置旁,引出弃之。黑蚰,以麻裹瞷头捋出之〔12〕。蜓蝣,以夜静持灯灭杀之。蚯蚓,以石灰水灌河水解之。毛猬,以马粪水杀之。象干虫,磨铁线穴搜之。事必亲历,虽冰龟其手,日焦其额,不顾也〔13〕。青帝喜其勤,近产芝三本,以祥瑞之〔14〕。

〔1〕莳:种植。小河界之:有小河(将花圃)隔开。

〔2〕趾:指花圃的范围。

〔3〕栏前以螺山石累山披数摺:花栏前面用螺山石头堆成层递的几摺山坡。

〔4〕莺栗: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三卷》:“罂粟,秋种冬生……叶如白苣,三、四月抽苔结青苞,花开则苞脱。花凡四瓣,大如仰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长一、二寸,大如马兜铃,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可煮粥和饭食。水研滤浆,同绿豆粉作腐食尤佳。亦可取油。其壳入药甚多,而本草不载,乃知古人不用之也。江东人呼千叶者为丽春花。或谓是罂粟别种,盖亦不然。其花变态,本自不常。有白者、红者、紫者、粉红者、杏黄者、半红者、半紫者、半白者,艳丽可爱,故曰丽春,又曰赛牡丹,曰锦被花。详见游默斋《花谱》。”虞美人:《贾氏谈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而无花,叶相对。行路人见者或唱《虞美人》,则两叶渐摇动,如人抚掌之状,颇应节也。”山兰:产于山中之兰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皆可用。”素馨: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素馨亦自西域移来,谓之耶悉茗花,即《酉阳杂俎》所载野悉蜜花也。枝干袅娜,叶似末利而小。其花细瘦四瓣,有黄、白二色。采花压油泽头,甚香滑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五:“岭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丛脞幺麽,似不足贵。唯花洁白,南人极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妇人多以竹签子穿之,像生物,置佛前供养。又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海外耶悉茗油,时于舶上得之。番酋多以涂身。今之龙涎香,悉以耶悉茗油为主也。”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决明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昼开夜合,两两相贴。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救荒本草》所谓山扁豆是也。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深黄花五出,结角大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成数列,状如黄葵子而扁,其色褐,味甘滑。二种苗叶皆可作酒曲,俗呼为独占缸。但茳芒嫩苗及花与角子,皆可瀹茹及点茶食;而马蹄决明苗角皆韧苦,不可食也。”

〔5〕芍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馀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西番莲:《袁中道集》卷十四《西莲亭记》:“此花名西番莲,又名千叶莲,每一朵其瓣层叠而不结实,人家多植之盆池中,未有栽于池塘,蔓衍数里者,几可呼为芙蓉湖。其盖最高,绿腾一方,而雨至沓沓作朱鹭声,甚可听。予方修香光之业,故以西莲名。”紫兰:宋·王贵学《王氏兰谱》:“花色淡紫,大似鹰爪,排钉甚疏。壮者二十馀萼,叶深绿,尾微焦而黄,好湿恶燥,受肥恶浊,叶半出架而尚抽,蕊几与叶齐而未破。”山矾: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山矾生江、淮、湖、蜀野中。树之大者,株高丈许。其叶似卮子,叶生不对节,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结子大如椒,青黑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染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茗中。”

〔6〕洛阳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石竹叶似地肤叶而尖小,又似初生小竹叶而细窄,其茎纤细有节,高尺馀,梢间开花。田野生者,花大如钱,红紫色。人家栽者,花稍小而妩媚,有细白粉,红紫赤斑烂数色,俗呼为洛阳花。结实如燕麦,内有小黑子。其嫩苗炸熟水淘过,可食。”建兰:宋·王贵学《王氏兰谱》:“色白而洁,味芎而幽,叶不甚长,只近二尺许,深绿可爱,最怕霜凝,日晒则叶尾皆焦,爱肥恶燥,好湿恶浊,清香皎洁,胜于漳兰,但叶不如漳兰修长,此南建之奇品也。品第亦多,而予尚未造奇妙,宜黑泥和沙。”蜀葵: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处处人家植之。春初种子,冬月宿根亦自生苗,嫩时亦可茹食。叶似葵菜而大,亦似丝瓜叶,有岐叉。过小满后长茎,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深红、浅红、紫、黑、白色,单叶、千叶之异。昔人谓其疏茎密叶、翠萼艳花、金粉檀心者,颇善状之。惟红、白二色入药。”乌斯菊:乌斯藏所产菊花。《明史》卷三三一:“乌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丽江府千馀里,四川马湖府千五百余里,陕西西宁卫五千余里。其地多僧,无城郭。”珍珠兰: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此花绝不似兰,而香酷似之。叶青黑而圆,微尖,破节。顶着花,杈丫如鸡脚,故俗名鸡脚兰。其花如小米粒,粒缀于青枝,色嫩黄。宜盆植。六月开。”

〔7〕翦秋纱: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色大红,瓣如火焰,苞蒂心如春罗,梗赤色。叶尖狭。二花俱对节,秋纱则高可三尺。枝长蕊繁,玲珑光焰。结子与春罗同,又名汉宫秋。七月开。”秋葵: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如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正月复种者,为春葵。”僧鞋菊: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其根即附子。梗高三四尺,丛生。叶如艾。花开于顶,一枝数十朵,色深紫,形如僧鞋。圆瓣二,尖瓣二,前一兜弯而尖,四瓣内有须,数茎白点。兜内藏两钩,含蜜。花卸后,结子如小瓶。此花开于九月,经霜乃凋,明春复发。”万寿芙蓉:一种菊花,详情不明。老少年、雁来红: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有红、黄及间色三种。红者名雁来红,红黄相间者名十样锦。红者初时紫色,至秋则红,叶心内变出。黄者初时绿色,后变黄。间色者红黄俱变。叶尖长,独梗,花细砌,叶间子细黑。此以叶得名者也。”秋海棠:菊花的一种。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草本,叶尖圆锯齿,大者如盘,红筋密布,反面微绿,而筋全红,逐节而上。花开四出,圆瓣,两大两小,黄心如小球,有微柄擎出花心。花枝对生,红柄如丝,蕊圆扁,有蒂如三角铃者。有有苞无蒂者。子如豆,生于叶间,落地即萌,明秋开花,其旧根经冬复发,花叶更肥。又有白花者,柄亦微红,秋英婉媚,无如此花。”

〔8〕水仙: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以单叶者为佳,白花六出,上如金盏,内檀心三点。根叶如蒜,中抽一穗,开四五花。花柄如萱,绿色。丛处有苞二片,尖长,赭色。每剪叶不过四五,以法植之,叶短花高,香气清微。千叶者为玉玲珑,香逊。”长春:即金盏花。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金盏,草本,花金黄色,形如金盏。绿叶柔厚而长,结实如拳爪。花陆续开,四季不绝,又谓之长春花。”

〔9〕紫白丁香: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丁香,有紫、白色二种。蓓蕾甚繁,花小,四出,千朵丛开。蒂甚微,开时业已条发。叶圆净,对节。生花后结子,如丁香,故名。此花盛于北地,三月尽开。”绿萼: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玉楪:不明。蜡梅: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腊月开,花黄如蜡,对节生,九瓣,内一台紫色,黄心,三点,香气馥郁。叶尖长,花时无叶,其种有荷花、磬口、九英。磬口者佳,狗蝇其最下者。一种素心者,花大香甚,名怀素蜡梅。出自中州为上品。”西府滇茶:明·王世懋《闽部疏》:“滇茶……娇于宝珠茶,其大如碗,瓣有重台。交覆,可当芍药。”海棠中的西府海棠为名品,西府滇茶大概也是茶花中之名品。日丹:《至顺镇江志》卷四:“山丹,山茶之别种,形色甚相类,但华萼极大,亦有红白二种,红者谓之日丹。”白梨花: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三月尽花开,五出,色纯白。心初黄,开足后赭墨色。长柄丛生,叶嫩绿,亦有柄。随风而舞,花之流逸者也。”

〔10〕菊虎:一种吃菊干、菊叶的害虫。地蚕:俗称地老虎。夜蛾的幼虫。形如蚕,吃作物的根和苗。

〔11〕火蚁:一种火红色的大蚂蚁。

〔12〕筯:筷子。

〔13〕冰龟(jūn)其手:冻裂了他的手。龟,同皲。

〔14〕青帝:司春之神。亦指春季。

这位花农所种之花,品种繁多,又极名贵,而其爱花成癖,仅寥寥数笔,那种不辞辛劳之护花神情即跃然于纸上。

日月湖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记载了宁波城内日、月二湖的景象。并连带谈到了与这二湖有关的两位古代作家——唐代的贺知章与明代的屠隆的有关事迹。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1〕。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2〕。日湖有贺少监祠〔3〕。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气象〔4〕。祠中勒唐元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馀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5〕。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6〕!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7〕。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址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1〕日之、月之:以日命名、以月命名的意思。这里的“日”“月”均作动词用。

〔2〕小桥纽之:以小桥将日月二湖连接起来。

〔3〕贺少监: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早年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唐代著名诗人。官至秘书监,故称贺少监。

〔4〕黄冠:道士。贺知章曾加入道教。

〔5〕冲举之术:道教的迷信思想:白日飞腾升天成仙的法术。

〔6〕不伦:不伦不类,很不妥当。

〔7〕屠赤水:屠隆(1542-1605),字长卿,号赤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诗文和戏曲作家。他的诗文集有《白榆集》、《由拳集》、《鸿苞集》等,戏曲有《昙花记》《修文记》《采毫记》等。娑罗: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娑罗》:“盛弘之《荆州记》曰:‘巴陵县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

此文在记叙贺知章与屠隆的事迹时,颇多感慨。张岱对贺知章以珍宝求白日飞升之术的事颇为不满,并且认为贺知章乃“富贵利禄中人”,史书将他列入《隐逸传》极不妥当。认为“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有不胜今昔之感。在记叙山水的文字中寓有深沉的感慨,这是张岱最拿手的绝技!

金山夜戏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全文真切地记载了作者路过镇江金山寺观看夜戏时的氛围。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1〕。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2〕。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天为白〔3〕。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4〕。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5〕。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瞴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6〕。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1〕道镇江:路过镇江。兖:兖州,今山东兖州市。

〔2〕日晡:日暮。北固:北固山,在镇江长江边上。舣舟:将船只靠岸停泊。

〔3〕噀(xūn):喷。

〔4〕漆静:漆黑寂静。

〔5〕韩蕲王:南宋名将韩世忠,在建炎四年率领八千战士,乘坐海船到镇江,扼守住长江,断绝了金兀术的归路,在黄天荡与金兀术相持四十八天,使金兀术大败。

〔6〕以手背眼翳:用手背抹眼眵。(sā):这里是抹的意思。

深夜经过金山寺,让仆人演夜戏,为了渲染其阴森之气氛,此文结句故意用了“不知是人、是怪、是鬼”的句子,极妙!而“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的细节描写又极为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筠芝亭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描绘了张岱高祖所建筠芝亭周围的优美景色,也颂扬了他高祖的高尚情趣。

筠芝亭,浑朴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1〕。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2〕。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3〕。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乱乱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躐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潆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4〕。癸丑以前,不垣不台,松意尤畅〔5〕。

〔1〕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意思是在山上造了亭子以后就足够,再造其他的建筑物,就完全是多馀的了。

〔2〕亭者、楼者、阁者、斋者:即造亭、造楼、造阁、造斋,这里的“亭”“楼”“阁”“斋”都作动词用。

〔3〕太仆公:指张岱高祖张天复,号内山。嘉靖丁未进士,授祠部主事,历吏、兵二部。

〔4〕葆羽:用羽毛装饰的车盖。

〔5〕癸丑:阴阳家的迷信说法。谓农历正月庚戌,二月辛酉,三月庚申,四月己未、丁未,六月己巳、丁巳,七月甲辰,八月乙卯,九月甲寅,十月癸丑为阳错,十二月癸亥为阴错,百事不宜。

仅寥寥数笔,筠芝亭周围的美景便历历在目。而突出地写一老松树,曲折的枝干以及像车盖一样的树冠,尤其引人注目。

硏园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描写了作者祖父所建筑的岕园的构思布局极其精巧。

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之若无水者〔1〕。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2〕。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廓,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缘城,护以贞六居,以无漏庵,以菜园,以邻居小户,则蚫而安,则水之用尽〔3〕。而水之意色,指归乎庞公池之水。庞公池,人弃我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肠不他回,口不他诺,龙山蚭,三摺就之而水不之顾〔4〕。人称园能用水而卒得水力焉。大父在日,园极华缛〔5〕。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曰:“竟是蓬莱阆苑了也〔6〕!”一老亚之曰:“个边那有这样〔7〕。”

〔1〕安顿:安置,安排。

〔2〕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倒装句,即“以堤、小眉山、天问台、竹径界之”,以……为界的意思。水之:以水环绕它。“水”用作动词。下同。

〔3〕硋(bì):闭塞、掩蔽。

〔4〕龙山躨跜(kuīnī):龙山像神龙一样飞腾游动。

〔5〕大父:祖父。张岱的祖父张雨若,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病归后即在龙山筑园,吟咏于其中。

〔6〕蓬莱:《史记》卷六:“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史记正义》:“汉书·郊祀志》云:‘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临之,患且至,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阆苑: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7〕咈(fū):发出“咈”声,表示反对。个边:绍兴方言土话,那边。

此文的核心是描写岕园的构造极善于利用水,从而构成了类似仙人居住的境界。而作者并不直接点出这一点,而是巧妙地在文章的结尾利用二老的对话从侧面点出。

葑门荷宕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记载了苏州葑门外之荷花宕在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极其拥挤时的情景。

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楼船画舫至鱼小艇〔1〕,雇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余移舟往观,一无所见。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2〕,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暑烁,靡沸终日而已〔3〕。荷花宕经岁无人迹,是日,士女以鞋瞸不至为耻〔4〕。袁石公曰:“其男女之杂,灿烂之景,不可名状。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5〕。”盖恨虎邱中秋夜之模糊躲闪,特至是日而明白昭著之也〔6〕。

〔1〕鱼(lì):捕鱼船。

〔2〕摩肩簇舄:肩与肩相摩,鞋与鞋相迭,形容极其拥挤的样子。

〔3〕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这三句都是倒装句,顺着次序说,即“挤是舟楫之胜,集是鼓吹之胜,溷是男女之胜”,意思是说,舟船的特点是拥挤,鼓吹的特点是集中,男女的特点是溷杂。(xiāo)暑燂(xūn)烁:这四个字都有热的意思,连在一起用,是热到极点、火热火热的意思。靡沸:沸腾。

〔4〕靸(sǎ):拖鞋。

〔5〕袁石公:袁宏道,号石公,明代诗文大家。引文见《袁宏道集》卷四《荷花荡》。雷辊涛趋:像惊雷的滚动,海浪的奔趋。

〔6〕盖恨虎邱中秋夜之模糊躲闪,特至是日而明白昭著之也:意思是说,游人大概是嫌中秋节晚上游虎邱时夜景模糊,不如白天游荷花宕时那样看得清楚明白。

此文在写法上除了善于细致而精彩地刻划游人拥挤的情景外,还善于引用名家的名文来点缀。袁宏道的“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这四个排比句连用了四个极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男女游客溷杂、热闹、拥挤的情景极为贴切,信手拈来,多么方便。而结尾又用冷笔一点,直揭游人心态。真是神来之笔!

越俗扫墓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真切地记载了当时浙江扫墓的风俗。

越俗扫墓,男女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1〕。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帻船,男女分两截坐,不坐船,不鼓吹,先辈谑之曰:“以结上文两节之意〔2〕。”后渐华靡,虽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欢呼鬯饮〔3〕。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杂。酒徒沾醉,必岸帻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4〕。自二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国,日日如之〔5〕。乙酉,方兵画江而守,虽鱼菱,收拾略尽〔6〕。坟垅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徒走往返之。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

〔1〕袨服靓妆:盛服丽妆。

〔2〕平水屋帻船:吃水很浅、船篷像屋檐的小船。上文两节:上面所说两种节日,即清明节既是活人出游的节日,又是鬼魂享受祭品的节日。

〔3〕必巾:必然戴上头巾。巾,用做动词。鬯饮:畅饮。鬯:通畅。

〔4〕岸帻嚣嚎:戴上头巾嚎叫。与侪列厮打:成对儿扭打。

〔5〕日日如之:每天都是这样。

〔6〕乙酉,方兵画江而守:乙酉年(1645),指鲁王朱以海监国元年。张国维、张煌言等拥立鲁王于绍兴,杭州沦陷后,鲁王命令方安国率兵画钱塘江而守。虽鱼菱,收拾略尽:即使是捕鱼采菱的小船,也被方安国部下强征完了。

作者写此文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记载扫墓风俗。其点睛之笔在最后数句:“坟垅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徒走往返之。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这种萧索凄凉的气氛,正反映了张岱在明朝灭亡后的心境。

奔云石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写奔云石的特色并记载了其主人黄寓庸的特异个性。

南屏石,无出奔云石者〔1〕。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2〕。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馀人,门如市〔3〕。余幼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4〕。丙寅至武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5〕。余见奔云黝润,色泽不减,谓客曰:“愿假此一室,以石磊门,坐卧其下,可十年不出也。”客曰:“有盗。”余曰:“布衣褐被,身外长物则瓶粟与残书数本而已。王州不曰:‘盗亦有道’也哉〔6〕?”

〔1〕南屏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南屏山府西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北有净慈寺。寺前一峰曰雷峰,或以为回峰之讹也。有雷峰塔。其西为九曜山。山石嵯峨,颇为雄峻。山西南为太子湾,以宋庄文、景献二太子攒园而名。益折而南,为烟霞岭。又南为南高峰。盘纡峻耸,东抱西湖,南蚭浙江,旧有塔在其上。”《袁宏道集》卷十《南屏》:“南屏峰峦秀拔,峻壁横披,宛若屏障。净慈在其下,永明和尚撰《宗镜录》处也。”奔云石:张岱《西湖梦寻·小蓬莱》:“小蓬莱在雷峰塔右,宋内侍甘升园也。奇峰如云,古木蓊蔚,理宗常临幸。有御爱松,盖数百年物也。自古称为小蓬莱。石上有宋刻‘青云岩’、‘鳌峰’等字。今为黄贞父先生读书之地,改名‘寓林’,题其石为‘奔云’……”《小蓬莱奔云石》诗:“滇茶初着花,忽为风雨落。簇簇起波棱,层层界轮廓。如蝶缀花心,步步堪咀嚼。薜萝杂松楸,阴翳罩轻幕。色同黑漆古,苔斑解竹箨。土绣鼎彝文,翡翠兼丹雘。雕琢真鬼工,仍然归浑朴。须得十年许,解衣恣盘礴。况遇主人贤,胸中有丘壑。此石是寒山,吾语尔能诺。”

〔2〕缀:沾附。

〔3〕黄寓庸:指黄汝亭,字贞父,仁和人,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工部主事、布政司参议等职。病后归乡,在南屏小蓬莱隐居,题庐名为寓林,写书自娱,有《寓林文集》行世。

〔4〕颇秽恶:身上很脏,有恶臭味。

〔5〕人琴之感:《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馀亦卒。”

〔6〕王州: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南京刑部尚书等。有《州山人四部稿》等。盗亦有道:强盗也讲道德。原语见《庄子·胠箧篇》:“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写石而兼及主人,写人而又始终没有离开写石,匠心独运,颇耐寻味。

木犹龙

此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一,详细记载了一件玩物——木犹龙的形体特征及其来龙去脉。

木龙出辽海,为风涛漱击,形如臣浪跳蹴,遍体多著波纹。常开平王得之辽东,辇至京。开平王第毁,谓木龙炭矣〔1〕。及发瓦砾,见木龙埋入地数尺,火不及,惊异之,遂呼为龙。不知何缘?出易于市,先君子以犀觥十七只售之,进鲁献王,误书“木龙”,犯讳,峻辞之,遂留长史署中。先君子弃世,余载归,传为世宝〔2〕。丁丑诗社,恳名公人锡之名,并赋小言咏之〔3〕。周墨农字以“木犹龙”,倪鸿宝字以“木寓龙”,祁世培字以“海槎”,王士美字以“槎浪”,张毅儒字以“陆槎”,诗遂盈帙。木龙体肥痴,重千馀斤,自辽之京之兖、之济,繇陆;济之杭,繇水;杭之江、之萧山、之山阴、之余舍,水陆错〔4〕。前后费至百金,所易价不与焉。呜呼!木龙可谓遇矣!余磨其龙脑尺木,勒铭志之曰:“夜壑风雷,骞槎化石;海立山崩,烟云灭没〔5〕。谓有龙焉,呼之或出。”又曰:“拢龙张子,尺木书铭;何以似之?秋涛夏云。”

〔1〕常开平王:常遇春,明代开国功臣,平吴后进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死后封开平王。开平王第:开平王的住宅。

〔2〕先君子:张岱的父亲名张耀芳,字尔弢,号大涤。善于诗歌,好神仙之术。

〔3〕赋小言咏之:《张子诗秕》卷三《木寓龙》:“先君子有木寓龙,生于辽海,形如蹴浪,命岱赋之,因用东坡《木假山》诗韵:曾闻万年树化牛,祖龙驱之卧沧洲。风涛激击几千秋,奇磊砢波不流。质成金石堪雕锼,毒龙蟠据称大酋。棱层喷薄势何似?峭壁惊湍打石龙。不屑学山乃学海,河伯为尔传箕裘。奇峰乱射如鼎沸,釜中蹴浪犹添酒。愿挟支机问星女,何时再犯昆仑丘?”

〔4〕繇陆、繇水、水陆错:由陆路运输,由水路运输,水路陆路交错运输。繇,同由。

〔5〕骞槎化石:宋·周密《癸辛杂志·前集》:“乘槎之事,自唐诸诗人以来,皆以为张骞,虽老杜用事不苟,亦不免有‘乘槎消息近,无处问张骞’之句。按骞本传止曰‘汉使穷河源’而已。张华《博物志》云:旧说天河与海通,有人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月至一处,有织女及丈夫饮牛于渚,因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问严君平则知之。’还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然亦未尝指为张骞也。及梁宗懔作《荆楚岁时记》乃言武帝使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见所谓织女牵牛,不知懔何所据而云。又王子年《拾遗记》云尧时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若星月,槎浮四海,十二月周天,名贯月槎、挂星槎,羽仙栖息其上,然则自尧时已有此槎矣。”

仅仅一件小小的玩物,却将其来龙去脉写得如此曲折多变,真有波谲云诡之慨!

同类推荐
  • 二弟的碉堡

    二弟的碉堡

    杨遥写底层写可怜写卑微,写小人物的“小”,常常避开艰辛或苦难,喜欢在他的“小制作”中变换不同的角度。他的叙述比较放松,并不制造复杂的情节,也不介入人物的纠葛,把自己当成一个故事现场外面的旁观者。无论什么题材,无论笔下人物多么普通,杨遥总是努力使他们鲜活起来。他更感兴趣的,似乎是在寻常群体中挖掘不同寻常的异类,让他们进行非同寻常的表演,并把表演的“现场”推至虚幻的情境当中,在这方面,他的想象力和才华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 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

    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

    本书作者极富洞察力和精神性的跨界写作涉及古典历史录音唱片、爵士乐和文学 是对音乐左岸的前卫性和唯美格调的绚烂眺望。
  • 梦书

    梦书

    《梦书》是一名女子用两年时间凝视自己的梦境。以梦,中景象审问自身生活及心灵遭遇,省视女性世界在真实与内在之问最游离的光束。每天的记录各自独立成篇,并以主要人物的性格、情爱见解和想象为轴心,呈现了位现代女性最机灵最敏感的种种面向,还原本真状态的心灵、性、成长。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 700天极地生还

    700天极地生还

    本书记述了上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这次探险之旅堪称英雄年代的最后一次伟大的探险,亦是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史诗。1914年8月,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率领27人的探险队,乘坐“坚忍号”探险船,启程前往南大西洋,志在夺取探险史上最后一个未被认领的荣誉: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然而,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却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十个月后,探险船被彻底挤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700个日夜,才得以脱困获救。
热门推荐
  • 欲罢不能

    欲罢不能

    本书是一本关于职业拳击手成长历程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选题,描写了一代人的青春,贯穿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一个拳击运动员的成长历程。
  • 一千零一夜全集(一)

    一千零一夜全集(一)

    本书收录了《国王和他的兄弟》、《国王和青年的故事》、《神秘的古堡》、《哈里发的故事》、《水鸟与乌龟》、《牧羊人与美女》等孩子喜欢的故事。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弑天伏魔

    弑天伏魔

    魔以众生为奴隶,众生无力反抗;神以天下为己任,唯独弃我不顾;魔无情,神冷血;天道不公,我便为天道;神魔无道,我便……
  • 心之清浅

    心之清浅

    一个没我姑有心的女孩寻找心的故事,背景古代,就是这样。路途中遭遇各种奇事,妖怪。嗯,差不多了。结局为虐=_=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
  •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石症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不同类型。各种肝胆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可能形成“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传变三步曲。肝脏有病,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囊有病,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因此,维护肝胆功能的正常,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 边婚边爱

    边婚边爱

    我们曾经渴望的婚姻,就像自己亲手塑造的瓷娃娃,你用心了它就会坚固一些,你疏忽了,它就在你最猝不及防的时候粉身碎骨。洪秀秀:我们恋爱四年,结婚三年,不要房不要车,他却当着我的面与小三火热纠缠。如果时光可以从头来过,我愿意喝下孟婆汤,永不为人……邵九蕾:我一心一意对他,他却和我最好的姐妹私奔。我用他的错误惩罚了自己三年,没有再爱,如今我才知道,不是我们有缘无分,而是你不是我对的人。带着你的女人,滚出我的世界,没有你,我一样可以活的很好。我们曾经爱的那样深,那样惊天动地,可后来,那些甜蜜的回忆却成了如今最大的伤口。
  • 先生说

    先生说

    一张被诅咒的黄金面具,一场诡异的旅行,原始野兽、神秘部族、行走的尸体等各种诡异事件……一群都市的普通人卷入恐怖的漩涡,如同被绑上绳线的木偶,灵魂空洞木然向前……罪与罚,生或死?且听先生说
  • 末世之黄昏

    末世之黄昏

    丧尸爆发,人性泯灭,过往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兄弟之情,男女之爱,在末日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黄昏已经来临,黎明的曙光,何时才会到来?
  • 无法忘记的爱

    无法忘记的爱

    “我爱你,从来没有后悔”——慕容轩,“哥,我也没有后悔爱过你,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爱。”——慕容澈,两个人命中注定要在这一世里纠葛,一世缘一世情,我们都没有后悔遇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