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本诗约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夏,诗人在杭州刺史任,时五十二岁。“馀杭”,即杭州。隋改南朝陈钱塘郡为馀杭郡,唐称杭州,后又改曰馀杭郡。“形胜”,言其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起联破题,点出“馀杭形胜”。发句提纲在“形胜”两字,极言“四方无”;对句注明之所以“四方无”之故,“州傍青山县枕湖”,别处无此山川胜迹。“州”,杭州,“县”,馀杭县,杭州辖馀杭县。傍山枕湖,湖即西湖。腹联写杭州名胜古迹。“梦儿亭”,诗人原注:“州西灵隐山上有梦谢亭,即是杜明浦梦谢灵运之所,因名客儿也。”杭州城西四十馀里灵隐山,有梦谢亭,即梦儿亭。据说南朝谢灵运年幼时体弱,其父怕他长不大,要把他寄养在杜明禅师的寺中;杜明夜梦东南方有贤人来访。第二天,谢灵运果然至寺,于是就建了此亭,以谢灵运乳名客儿名亭曰“客儿亭”。即诗中所谓“古传名谢”。“教妓楼”,诗人原注:“苏小小,本钱唐妓人也。”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其墓在西湖。这两句的意思是,灵隐山上梦谢亭已名传千古,歌楼舞谢修饰一新仍属苏家。都是杭州的名胜古迹。
颔联二句写尽馀杭自然风景。清人余成教《瀛奎律髓汇评》卷四说这两句和诗人另一首诗《正月三日闲行》“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把“杭州、苏州之风景,两句包括,如在目前。”《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也说:“三顶湖,四顶山,杭州佳丽只二语足以尽之。”清人纪昀则说:“此所谓‘长庆体’也,学之易入浅滑。第四句‘一千株’凑泊。”褒贬不一。“绕郭荷花”,指护城河中荷花。古代城、郭并称,郭为外城,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孟子·公孙丑》)之说。“拂城”,贴城、近城。“松树一千株”,据田汝城《西湖游览志》记载,唐开元间,袁仁敬任杭州刺史,从行春桥到灵隐下竺栽种松树,左右各三行,苍翠夹道,人称“九里松径”。
末联承腹联“梦儿亭”、“教妓楼”、“下别换笔”,“以衬起白须使君耳,不必再是写杭州形胜也。”意思是腹联写尽馀杭景致,笔锋转换,写只是太守(或刺史)年纪太老了,花白胡须实在同优美的山水风光不相称呀!“使君”,汉代对州郡太守的尊称,这里是杭州刺史白居易自称。“称(chèn)”,相称,相配,适合。诗从绕城荷花、拂城松柏自然风光,写到南朝“梦谢亭”、“教妓楼”名胜古迹,典型而又生动地描写了“州傍青山县枕湖”的“馀杭形胜”。最后写自己年老,不配这秀丽美景,意即自言不称职。其实是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感慨,既提升了诗的意境,又升华了诗的主题,正所谓“卒章显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