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次句则写弹筝。弹给谁听的呢?因本诗又题作《听夜筝》,可见是有听者的。所以“自弹自感”别有情意在,连用两个“自”字,意在突出弹筝者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唯其“自弹”,才能显示弹奏技巧之高、手法娴熟、得心应手;唯其“自感”,才能完全沉浸于乐曲之中,弹者动情,方能感人。诗人将弹筝者的灵感和真情、状貌和情态摹拟得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而“低容”又给人一种酸楚之感,个中透露的乃弹筝者身世之叹,虽有《琵琶引》中琵琶女的“低眉信手续续弹”,却无琵琶女的“说尽心中无限事”。留给人的是无穷的想象、无比的同情,“含不尽之意在言外”。一首小诗,“低容”三个字,蕴含着万语千言。
第三句竟至“弦凝”、“指咽”、“声停”,万籁俱寂,顷刻无声。“弦凝”,是乐曲音符突然停顿之无声;“指咽”,是泣诉的情绪达到极点时戛然而止的无声;“声停”,是音乐休止的停顿,也有“弦凝”的停顿和“指咽”的停顿,凡停顿之处就无声。一首小诗不可能如《琵琶引》那样大肆铺陈、渲染和描摹、形容,而“弦凝”、“指咽”、“声停”处,不是无声的沉寂,而是与声情攸关的休止,正是这“于无声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