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的瑞典律师赫蒂质问说,如此敏感的警方报告怎么会泄给媒体。“我不知道是谁将报告文件交给媒体,目的只能有一个--试图让阿桑奇难堪。”阿桑奇的支持者们也说,这似乎是瑞典政府策划的泄密事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阿桑奇。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还透露:“这是通过披露材料来进行有选择性的‘抹黑’。那份瑞典语的材料,是交给了一名记者。时机看上去经过精心计算,让文件在保释申请及上诉期间发布出去。”
在《悉尼晨锋报》上,一个网民留言说:“阿桑奇,请你把裤子拉链拉上,为这事儿给折进去太不值了。”实际上,瑞典警方已经掌握可以证明阿桑奇性侵犯案是一场构陷阴谋的短信证据。阿桑奇在接受美国ABC电视台《早安美国》节目采访时曾称:“警方截获了这个女人和她的几位朋友之间所发的短信内容,并且告诉我的律师我可能是被故意设局陷害的。不过有关方面拒绝公布有关的证据,并且要求我的律师不要再公开谈及此事。”
看来,阿桑奇可以解密,却不可以解套。
内讧分裂而“死”
在阿桑奇深陷牢狱之前,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就正式“叛逃”了。维基解密创建以来,伯格在公开场合出现的次数仅次于阿桑奇,被认为是维基解密的第二号人物。
2010年9月28日,伯格突然宣布离开维基解密,打算自立门户。伯格时年32岁,是德国人。他的身材很像阿桑奇,又高又瘦,还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留着一缕小胡子。如果他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是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伯格在多数时间,是待在自己在柏林的家中。他每天工作数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
伯格曾化名丹尼尔·施密特,成为维基解密的第一任发言人。伯格参加过上百场有关维基解密的全球范围内的媒体采访,他还负责维基解密在德国的资金筹集工作。他曾多次向媒体传达维基解密“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的宗旨。
“你要么自己选择透明,要么‘被透明’。”伯格的这句话,一直是维基解密的名言,被许多人牢牢记住。
伯格曾是德国一家私人科技技术公司的网络工程师。2006年12月,他与阿桑奇一道,参与了维基解密创建的筹备工作。可以说,伯格是维基解密的元老。他也一直是阿桑奇的坚定支持者。即使是阿桑奇陷入性侵害案后,伯格依然是力挺阿桑奇:“我认为,这完全是针对他个人的人身攻击”,“我们继续揭秘的宗旨并不会因此改变。”可是仅在一个月后,他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离开,还带走了维基解密团队的几名重要成员。
伯格解释说,最终选择离开的原因,并非来自美国军方或其他压力,“我们成立维基解密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贪污腐败和权力滥用”。让伯格离开的真正原因是来自维基解密内部。他说:“最近几个月,我们发展得太快了,几近疯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变得更加专业。”
以往,伯格和维基解密的几个核心成员每天要更新网站内容,核查全球告密者上传的材料。通常告密者上传的材料有30%是胡乱编写,或恶搞伪造的。剩下的材料,由数百位分布在全球的专家帮助审核材料。但是,维基解密出名之后,收到的材料越来越多,已有的这些人手根本无法应付,无法认真审查。此时,维基解密还勉强公布机密,就难免会出错。伯格认为,过于重视大项目而忽视细节,是维基解密内部问题之一。
10月22日,维基解密公布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有许多涉及的人名本应该被修改或隐去。因为这些一旦公布在网上,就很容易给涉及的人员带来麻烦。可是,阿桑奇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一疏漏最终导致外界批评维基解密。伯格也对维基解密没有认真审查阿富汗战争文件感到痛心。
当维基解密人员对阿桑奇的性侵害案提出批评后,伯格则将消息透露给了一名记者。阿桑奇指责伯格的做法,引发二人争吵。伯格认为:“就拿瑞典对阿桑奇发起的强奸调查来说吧,我的观点是,这是对阿桑奇的人身攻击,和维基解密无关。但司法调查会牵扯他的时间和精力。我想,他最好能‘往后撤’一点,就能平静面对目前的困难,至少可以安心应付日常工作。可是阿桑奇把我的建议看成是对他的攻击。”
瑞典《每日新闻》报道援引伯格的话称,离开的主要原因是阿桑奇过于独裁的管理方式,让他看上去就像“皇帝”或“奴隶贩子”。
“他(阿桑奇)指责我不服从命令、不忠诚于项目,是对他个人权威的挑战。他一个人同时扮演着检控官、法官和刽子手的角色。大约在9月初,他不让我接触维基解密的日常工作。我再也没办法进入我在维基解密网站上的邮箱。本来有一大堆的工作需要我去做,现在只能干坐着。”伯格告诉《明镜周刊》。
与伯格一起叛逃的斯诺拉森说,阿桑奇不能单方面要求别人透明,自己却像一个谜。伯格为了证明他们观点不虚,甚至披露了一段对话。伯格说:“你不是国王,也不是上帝,不能决定一切,你也不是合格的领导者,领导者应该与人沟通,激发所有人的灵感,你却恰恰相反。”阿桑奇回答说:“你被停职了,为期一个月。”伯格反问说:“为什么?谁有权作出这样的特别决定?”阿桑奇说:“如果你想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周二谈,但现在你给我滚开。”
事后,阿桑奇向同事们发信息说:“我是这个组织的心脏和灵魂,是它的创立者、思考者、原始编码者、组织者、财务支持者以及一切的一切。如果你们对我有意见的话,那就滚蛋吧!”自那次停职之后,留给伯格的选择只有辞职。
意见的分歧,最终让这两人走向了分裂。
伯格说:“也许你们会觉得我蓄谋已久。但这么多年来,我为维基解密付出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伯格认为,自己的离开并不会对维基解密的未来产生太大影响。“有许多来自英国和瑞典的新鲜血液正在加入(维基解密)……我相信它能够继续存活下来。”
伯格正在写一本有关维基解密的书,在该书的序言中,他谈到了阿桑奇:“很多退出维基解密的人都称他为‘独裁者’,这并非毫无道理。他自认为是这个项目的独裁统治者,而且认为自己无须为任何人负责。”
2010年12月13日,由伯格领导的开放解密(OpenLeaks)正式上线,拥有10名成员,计划2011年初试运营。目前,开放解密网站上只有一个Logo,以及“即将上线!”(Coming soon!)字样,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内容。它是一个类似维基解密的网站,长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透明的平台,在技术和政治两个方面支持告密者。同时,鼓励其他人开始实施同样的项目。从短期看,开放解密将把重点放在网站建立和运行方面,保证网站由所有成员民主管理,而不是仅限于一个小组或者个人管理。以此避免类似对阿桑奇的个人崇拜,以及由阿桑奇的领导方式引发的争议和法律压力。
伯格称,他和其他几位维基解密前雇员创建的开放解密,也是允许告密者以匿名方式提交信息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但它又和维基解密不同,开放解密本身不会发布信息,而是以一种在线网盘的方式来运作。开放解密允许告密者指定任何一家媒体或非政府组织,例如工会和非政府监督组织等,然后再由指定媒体或组织对所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查、编辑和发表。泄密者也不能直接通过开放解密提交文档。泄密者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加入用于提交文档的链接,提交的文档将进入开放解密的系统。这种做法可以使开放解密做到和维基解密一样透明,但又不会遭受相同的政治风暴和法律压力。
这一计划与2009年维基解密向骑士基地(Knight Foundation)提交,但没有被采纳的一个建议类似。当时,维基解密试图从骑士基地获取53万美元的资助,建立一个可以通过地区性报纸网站进行链接的匿名提交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帮助泄密者提交与地区性问题相关的文档。在维基解密发布这些文档之前,接收文档的报纸网站对文档有所有权。不过,骑士基地拒绝了这一申请。
开放解密计划拓展这一理念,让接收文件的网站不仅限于报纸网站,并给予接收者一定时间去研究文件并撰写报道。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相关报道出现,开放解密将把文件转发给另一个特定的接收者。开放解密随后将发布基于文件撰写的任何报道,以避免直接发布机密文件带来的压力。媒体自由报道者委员会执行主管露西·达利什表示,这种方式使开放解密更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非内容发布者。她表示:“很明显他们有很好的律师,他们知道这是避免追究责任的方式。”开放解密的做法显然吸取了阿桑奇的教训,将风险转嫁给了公布秘密的媒体,而只从中抽取利润。
伯格希望人们能区别看待开放解密与维基解密。他表示无意卷入维基解密的巨大争议中。伯格说:“我完全不了解那些外交电文,能置身事外,你们不知道我有多高兴。”阿桑奇曾在采访中谈到,维基解密会选择那些“最夺人眼球”的材料予以公开。伯格表示,这种做法容易使维基解密政治化、主观化。开放解密只是想成为一个中立的管道,只有这样网站才能持续发展。
开放解密将得到德国一家基金会支持,并将决定如何运营,避免开放解密受到类似维基解密的监管压力。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政府机密项目主管史蒂文·阿福特古德表示:“对我来说,开放解密的关键元素是在发布过程中引入了编辑行为。这一点值得看好。”他表示,“开放解密的方式将推动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的发布,同时将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或知识产权,因为发布内容的新闻媒体将对内容进行控制。”他认为,基于这一原因,开放解密将更受政界欢迎,并避免引发争议。
曾经帮助建立维基解密网站、地下卷宗的领导人约翰·扬说:“维基解密最终会被竞争对手,而不是政府打倒。现在已经有数百个网站在提供类似的服务,但多数人都没听说过。有些是为了钱,有些则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同样参与维基解密创始工作的数据安全专家劳里表示:“这个概念不会消亡。有些东西如果想生存,你真的很难把它们封杀掉。看看我们不希望出现在网上的东西吧--网络钓鱼、垃圾邮件、色情内容,它们还不是都在那儿?”维基解密发言人克里斯汀·拉芬森在伦敦说:“我们确实听说伯格和其他人打算建立与维基解密相似的网站,我们祝他们好运。如果世界有越来越多的维基解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件好事。”
伯格说:“我已经跟阿桑奇共事了3年。直到今年年初,我都不认为我们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或许是名誉冲昏了他的头脑,抑或是认为能够侥幸逃脱……当你开始说‘对阿桑奇的指控是诽谤’时,你其实就是在利用你所在组织的力量去保护一个人。”
除了伯格之外,维基解密的一个技术人员也已辞职,目标同样是建立一个解密网站。
挑战强权而“死”
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不管你怎么看待这个人,他(阿桑奇)所做的事显示了他的胆量。可问题是,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俄罗斯--这个世界上最冷酷强硬的国家之一。”
在澳大利亚人眼中,阿桑奇单挑世界最强的政权,是被政治陷害的孤胆英雄。澳大利亚人作为流放地居民和流放犯后裔,自认为骨子里流着反权威、反政府、追求自由的血。1880年在墨尔本监狱被吊死的挑战政府的奈德·凯利,是澳大利亚人的英雄。现在,阿桑奇同样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阿桑奇说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扶助弱小、打击强权,澳大利亚报纸骄傲地称之为“澳洲罗宾汉”。
阿桑奇和维基解密当然还会继续挑战其他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