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32300000006

第6章 历练宠辱不惊的平常心(2)

野外有一株从春到秋不断开花的树,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来注视它呢?树并不寂寞,也不去理会这些,它开着自己的花,美丽的花朵开放着,人们却视而不见,发现不了。生活就是这样,如果心被一些没有必要的、以及那些所谓有必要的事情填满,就没有心情来关注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真正的美丽了。即使是遍地花开,若没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心灵,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眼睛,又哪里有美好的东西,哪里有好时节?

如果心灵已经麻木了,即使爬上山,也欣赏不到美丽的风景。又有几个人真正不辜负了这份美?

人们日益习惯于造作的生活,哪里会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人间的好时节呢?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没有呢,还是心已经麻木了?其实,真正的美丽,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对于生命本身,不如放下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来扎扎实实地做些平凡的、现实的事情。为什么总渴望拥有远方的玫瑰园,而不来亲自动手种植玫瑰?一切的美好来自当下!来自当下的好时节!如果真正睁开自己的眼睛,就会看到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粒微尘都在大放光明!

不为毁誉褒贬所左右

《菜根谭》中写道:“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意思是说:一个有才学品德的君子,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注意保持冷静的态度,细心观察,千万不可以随便表现自己刚直的性格,以免坏事。要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的耳朵去听他人的言语,用冷静的心情处理感情,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事理。

这里强调的是遇事要平静,不可受别人的毁誉褒贬所左右。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我们,我们都要冷静,“慎勿轻动刚肠”。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夸奖,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有些人就爱在背后暗箭伤人,这种人就令人嫌。

有些人受到批评时,内心就会感到不舒服,暗自生气或纳闷,无心工作,脾气变得暴躁,甚至意志消沉。《法句经》中写道:“世上绝对没有单单受人非难,或单单受人赞美的人。过去不曾有过,现在不可能有,将来也不可能产生,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沉默会受到非议,多嘴会受人指责,即使寡言也不能免于见责。所以,世上绝对不存在没有被人非议过的人。”

哪怕是受到万民景仰、人格高尚的佛祖释迦牟尼,也难免遭到各种误解、非难和毁谤。

不论人格多么伟大,行为如何高尚,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毫无缺陷;就算真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仍然会遭人嫉妒、抨击。

成功的人难免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反感;但是担心被他人误解而变得缩头缩尾,不敢放手去做事的人,反而会遭到更多、更严厉的批评与指责。

《华严经》上说:“菩萨忍受一切恶业,对众生之心平等而不动摇,如同大地一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必然要遭到强风和巨浪的阻挡。因此,努力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当自己领先别人时,即使遭到批评也无须在意,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世人对佛祖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尊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老弟,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属于谁呢?”

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应该属于送礼的人啊。”

释尊笑着又问:“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钱不值,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属于谁呢?”

弟子哑口无言,顿时觉悟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浅陋,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谅解,同时,他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释尊向众弟子们讲述过这段趣事后,进一步说法道:“学道之人如果挨了骂就马上反唇相讥,或存报复之心,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不但不会刺伤别人,反而会溅到自己身上,弄脏自己,使自己受到污染,大家千万牢记。”

当然,如果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是对的,就要虚心接受,以便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不是,就要如《法句经》中所说的:“要如大磐石般,不被八风吹动;即使遭到非难或赞美,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意思就是要我们坚定不移,泰然自若。在佛教里,八风又名八法,此八风能煽动世间的爱憎之情,即利、哀、毁、誉、称、讥、苦、乐。能不为八风所动的人,才是沉稳自若的人。

其实,不论褒贬与否,别人之所以说你,至少说明他人对你很在意很关心,因此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接受,而且要心存感谢。

日本高僧日莲上人在《开目钞》里如此表述道:“被无知的人夸奖是一种耻辱。”当别人拍马屁时,务必小心谨慎,如果得意忘形,失了分寸,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总之,不论是非难或赞美,都不可受毁誉褒贬所左右。只有坚持己见,埋头苦干,才是理想的处世态度。

忙处不乱性拿闹中要取静

《菜根谭》中写道:“忙处不乱性,要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中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困境而迁、随事而靡者。”意思是说:要想在事务纷忙时也能保持冷静态度而本性不乱,必须在平时修身养性,培养清晰敏捷的头脑;面对死亡从容镇静,必须在平日对人生与社会有透彻的领悟。即使在很忙的时候,也要设法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让身心舒展一下。必须在无事时把要做的事先做一调整,养成这种习惯,就有了调剂身心的工夫。要想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必须在心情平静时事先有个主见。不然,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随事盲目而行,结果把事情弄得很糟。

英雄豪杰在战乱中,尚能当风高歌对月吟诗,其心显然犹有充裕的境地;伟大的人物临生死之变的时候,心不稍动,反而悠然得像平时料理事务。这都是因为平时修为得好,自我掌控得好。

追求卓越的人一定要懂得,激情奔放的力量不加以控制,则过犹不及,会使你的心智失去平衡,而这正是你可能摔跟头的地方。你唯一的对策便是控制自己,控制冲动,像驾驭烈马一样。如果此时此刻你能够保持理智,压住冒险的冲动,不受诱惑,坐怀不乱,那么你的定力足以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遇事冷静,不会头脑发热!

人需要激情,需要冒险,而且需要保持这样的激情和冒险精神。但是冒险激情绝对不能是头脑发热的,而是理智的清醒的,建立在充分获得信息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你的激情,为了增加冒险的成功系数,一定要适度地进行自我控制,防止冲动和鲁莽。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调节的作用,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

自我控制行为的出现,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在认知上形成明确的观念,认识到应该自己管住自己。而一个人自我控制意识的形成是与其对制度、规则的清楚认知以及自身行为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的认知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一个人出于对规则、制度的遵守,或者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行为对自己与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出现而抑制自己的冲动,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

《菜根谭》中提醒我们:“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意思是说:每当周围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都会忘得一干二净;每当周围环境安静使心情平静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在眼前。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稍有一点点的区分,那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有所不同。

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如下建议可供参考:

(1)三思而后行

爱冲动的人在行动前常常不假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并没有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该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

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2)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通过自我控制,发展自身的适宜行为,而避免不适宜行为的产生。因此,一个人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冲动型性格的人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因此,为了克服这种弱点,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3)生气时努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可采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4)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以下几个步骤可供参考:首先,要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然后,再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最后,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

宠辱不惊拿物我两忘

《菜根谭》中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耳根似飙谷投音,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意思是说:对于一切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得失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耳根假如像大风吹过山谷一样,经一阵呼啸之后什么也没有,这样所有流言蜚语都不起作用;心灵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云来月掩,水仍是水,月仍是月,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心中自然也就一片光明,而无外物和自我之分。

人活在世上,总想比别人有钱,比别人有势,也因此惹是生非,种下苦根。于是聪明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把“宠辱不惊”视作一种境界。

清朝名臣谢济世,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官,一次充军,一次刑场陪斩,经历不可谓不坎坷。

雍正四年(1726年),谢济世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他就上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田文镜十大罪状。因田文镜深获雍正倚重、宠信,谢济世的弹劾引起雍正的不快。

谢济世不看皇帝脸色行事,仍然坚持弹劾。雍正认定谢济世是“听人指使,颠倒是非,扰乱国政,为国法所不容”,免去了他的官职,下令大学士、九卿、科道会审。严刑拷打之下,虽然没有拿到证据,但仍然以“要结朋党”的罪名,拟定对他斩首。在忠臣的求情下,后改为削官谪戍边陲阿尔泰。

经过漫长艰难的跋涉,谢济世与一同流放的姚三辰、陈学海终于到达陀螺海振武营,他们商量着准备去拜见将军。有人告诉他们:“戍卒见将军,须一跪三叩首。”姚三辰、陈学海听后很是凄然,为自己一个读书人要向人行下跪磕头的大礼而难过。惟独谢济世倒像是没事似的,心情轻松,不以为意。他对自己的两个同伴说:“这是戍卒见将军,又不是我见将军。”

等见到将军,将军对这几个读书人很是敬重,免去了大礼,还尊称他们为先生,又是赐座,又是赏茶。出来的时候,姚三辰、陈学海很是高兴,脸上露出得意神色,谢济世倒是一脸平静。他说:“这是将军对待被罢免的官员,不是将军对待我,没什么好高兴的。”两个同伴问他:“那么,你是谁呀?”谢济世回答说:“我自有我在。”

可见,外界的宠与辱都不能触及和伤害谢济世那高傲的灵魂。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洒脱!

在大千世界中,在茫茫人海中,在一生的坎坷道路上,不管你是名人还是寻常百姓,荣与辱常伴你左右,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需要有一种置得失于度外的豁达精神。宠辱不惊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操守。轻易地为得宠而惊喜失态,是浅薄的表现。每个人都有得宠的可能。这宠,不单是指来自大人物的专宠,因为大多数人不可能指望这个飞黄腾达。得宠于上司,受权威人物的青睐,受父母长辈的宠爱等等,都时有发生。于是飘飘然,不知自己为何物,对垂青者一副奴才相。有人一阔脸就变,有人狐假虎威,有人见利忘义,有人得理不容人,有人飞扬跋扈……

如果一个上进的人,动辄因宠而忘形,你也就无形中为自己设置了重重路障,很难勇往直前了。如果一个事业有成者,却常常因宠而沾沾自喜,他会失去你的优势。最关键的是,他将逐渐失去你周围的朋友、群众,从而掏空了他脚下的基础。宋代杨时说:“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浅薄的人和虚怀若谷的人在世人的眼里是泾渭分明的。

人可以有权有势,风风光光地活,也可以不在乎世俗评判,只把握自己的生活。快活不快活很多时候只在自己心里怎么想。一个人如果能够不因外界的变故而影响对自我的肯定,对灵魂的把持和坚守,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得失,心态平和,凛然不可侵犯地穿过时代风潮的骇浪惊涛,潇洒走一遭,这便是做人的成功。

不以通达为荣拿不以穷困为耻

《菜根谭》中写道:“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处在安宁清静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常常把自己的身体放在闲静的境界,悠游岁月,绝不为荣华污辱得失损益而颠倒。如果喜爱荣华,悲痛污辱,夸张利益,忧愁损失,终日为外欲而摇动心神,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放于恶处。若是把身体放在闲处,把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就无论是什么事物和环境,也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行为了。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闲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他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不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呢!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袄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说:“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看来,打柴人深得庄子追求逍遥的处世真谛。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所追求的是:“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也就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这是一种何等超脱、令人称慕的处世境界啊!

淡泊以明志拿宁静而致远

《菜根谭》中写道:“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洌。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是说:生长在山间的蔬菜,根本不需要人们去灌溉施肥,生长在野外的动物,根本不需要人们来饲养照顾,可是这些野菜和野物的味道,吃起来却非常甘美可口。同样,假如人不受功名利禄所污染,品德心性自然显得格外纯真,跟那些充满铜臭的人有显著的区别。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淡泊是一种品德修养,指为人质朴、超逸、恬淡寡欲。确切地说,于名位功利兴趣不浓,缺少热情,不慕,不求,不争,不经心,不在意,淡然置之。淡泊不是没有进取心,不是逍遥于“世外桃源”,“不事一切事”,相反,正是为的宏大追求目标而具有的涵养、修养。

“宁静”指的是:端庄,持重,安然,恬然。深一步说,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得意,不忘时、忘形、忘乎所以;失意,不颓唐沮丧、悲观失望。

淡泊、宁静,为的“明志”、“致远”,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菜根谭》中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意思是说:一个终日被物欲所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只有流连于本性纯真的人,才会感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了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以后,世俗的情怀可以立刻消除;明白了流连于真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崇高境界自然会到来。

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有一次在山上眺望景色,看见许多帆船在海上驶行,往来如织。他便问他的大臣那几百只帆船上的人在干什么,他的大臣答道,他只看见两只船,一只叫“名”,一只叫“利”。——一位著名的学者把它们称为“人生的两个大骗子”。

许多有修养的人士能够避免利的诱惑,可是只有最伟大的人物才能够避免名的诱惑。

不管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我们在这尘世中都是演员,对着一群观众扮演他们所认可的角色和故事。

这种演剧的才能,及与之有关的模仿的才能,是我们人类的遗传中最特殊的素质。这种展览和表演的才能,无疑可以获得实际的利益,最明显的利益就是观众的喝彩。可是喝彩的声音越大,舞台后心绪的纷乱也越厉害。它同时也帮助一个人去谋生,所以,我们不能怪别人依观众所认可的方式去扮演他的角色。

在这世上,享盛名、居高位的人,能够保存他们的本性者,为数甚少;只有这种人做戏的时候,知道他们在做戏,他们不被权位、名号、产业和财富等人造的幻觉所欺骗,当这些东西跑来找他们时,他们总用一种宽容的微笑去接受。可是,他们不相信他们这样做便和常人不同。

我们演剧的本能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常常忘记我们在离开舞台的时候,还有真正的生活可以过。于是我们一生劳劳苦苦地工作着,不是依我们的真本能为自己而生活着,而是为社会人士的称许而生活着。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启示我们,当你期待某一事物时,你越想有,可能就越没有。因为它的变化并不是你所期待的那样。相反,我们越不看重它,反而还会得到它。也就是说,我们越能做到淡泊名利,就越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越接近自然。

不受欲望的奴役

《菜根谭》中写道:“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意思是说:一般人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人生乐趣,是最真实的;一般人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和忧虑的事,却不知道,那些不愁衣食的达贵官人,由于种种欲望,被那种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丰富了,而精神上却空虚了,人们在享受到以前梦想追求的东西时,心灵上却像一张白纸,总感到失落了什么。

一天,哲学家率领诸弟子走到街市上,整个街市车水马龙,叫卖声不绝于耳,一派繁荣兴隆的景象。

走出一程后,哲学家问弟子:“刚才所看到的商贩中,哪个面带喜悦之色呢?”

一个弟子回答道:“我经过的那个鱼肆,买鱼的人很多,主人应接不暇,脸上一直漾着笑容。”

弟子的话还没说完,哲学家便摇了摇头,说:“追逐利欲的心虽喜,却不能持久。”

哲学家率众弟子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大片农舍,鸡鸣桑树,犬吠深巷,三三两两的农人穿梭忙碌着。哲学家打发众弟子四散了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哲学家又问弟子:“刚才所见到的农人之中,哪个看起来更充实呢?”

一个弟子上前一步,答道:“村东头有个黑脸的农民,家里养着鸡鸭牛马,坡上有几十亩地,他忙乎完家里的事情,又到坡上侍弄田地,一刻也不闲着,始终汗流浃背,这个农民应该是充实的。”

哲学家略微沉吟了一阵子,说:“来源于琐碎的充实,最后终归要迷失在琐碎当中,也不是最充实的。”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面山坡,坡上是云彩般的羊群。一块巨石上,坐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怀里抱着一杆鞭子,正在向远方眺望。哲学家随即止住了众弟子的脚步,说:“这位老者游目骋怀,是生活的主人。”众弟子面面相觑,心想,一个放羊的老头,可能孤独无依,食衣无着,怎么能是生活的主人呢?哲学家看了迷惑不解的弟子,朗声道:“难道你们看不到他的心灵在快乐地散步吗?”

《菜根谭》中提醒我们:“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人伦。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境即是理境矣。”意思是说,大地如果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就不成大自然,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万物,绝对不能让物为中心来奴役驱使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天赐,而一般世俗情感也都变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一个热爱生活、拥有自由心灵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正是很多追名逐利的人所孜孜以求而又难以企及的。

《菜根谭》中还这样写道:“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着,俗境是仙都;心有丝牵,乐境成悲地。”意思是说: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地方,可是一旦沾染留恋,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狂热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即使被外物所感染,置身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反之,一旦内心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坠入痛苦深渊。

人从懵懵懂懂的渐渐谙世事起,就开始了无尽的渴求:儿时渴求漂亮的衣服、精致的玩具;步入青春年少,渴求美丽的容貌、山盟海誓的爱情;成年之后,渴求事业的辉煌、家庭生活的完美无缺……

人的一生都处于渴求之中,大大小小的渴求涌进生活的每一角落、每一片刻。人的身体被各种愿望驱使着,心灵被各种欲念占据着,每天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可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渴求不得之后,失意与无奈便趁机填入那空落落的心中。你怨天尤人,慨叹自己的命运,诅咒老天不公,一任自己跳入那“情天恨海”之中,任那情绪的利刃啮咬你的心。渴求、哀伤,再渴求、再哀伤,人生就在无尽的希望与绝望中完成。所以,叔本华把人生看成悲剧人生,就因为人是欲望的动物。欲望是无限的,而现实却难以满足人类的所有欲望。面对有限的资源,竞争、对抗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为了获得多于其他人的利益而互相攻击,就会使世界危机四伏。如果能够将我们的欲望有所收敛,那么,因欲望而导致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人类维生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并不多。如果生活得简朴些,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享受人生,而不必为欲望的满足操劳一生。属于生活必需之外的奢侈品,固然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和享乐,但若是耗费一生光阴为其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两千年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面对繁华的集市发出惊叹:“这市场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

而今天,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升级,整个社会都陷入了物欲横流的泥淖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相反,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繁忙的工作几乎使人类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甚至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为什么如此奔忙?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许仅仅换来了一些本可以不需要的东西!

所幸的是,已经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盲目追求欲望所带来的弊病。在西方社会,人们也已开始摒弃豪华的生活方式,简朴正逐渐成为最新的时尚潮流。因为简朴的生活无需太多的时间和劳动就可以获得,从而使人们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呼吸到更自由的空气,体味到更从容的人生。

平平淡淡才是真

《菜根谭》中写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说:一个人写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和普通平凡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美酒佳肴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有那粗茶淡饭;才智卓绝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是那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人。

说到底,我们都是常人,即使已身居高位,即使拥有了万贯家财,即使已声名远播,即使的确成就惊人令众人仰慕……都应该记住:自己本来是常人。而本为普通人,更应该记住自己是常人,记住了自己是常人,就有一个常人心。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由于皇帝没有办法决定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就决定要给他们机会一较高下。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座小寺庙,那两座寺庙正好面对面,而皇帝要在三天后来验收。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以及很多的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向他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后,皇帝来验收两组人员装修寺庙的结果,他首先看看工匠们所装饰过的寺庙。工匠们正敲锣打鼓地庆祝着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光十色。

皇帝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来看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一看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的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等都擦拭得非常洁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从外面而来的色彩。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那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至于最后的胜利,相信大家也猜到了。

《菜根谭》中这样写道:“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意思是说:事情偶然遇上合乎己意,就是成了最佳境界;东西出于天然,才能看出造物者的天工。假如加上一分人工的修饰,就大大减低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的诗说:“意念听任无为,才能使身心舒畅,风要起于自然,才能感到凉爽。”这两句诗真是值得回味的至理名言。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道家在为人处世上同样强调自然无为,不管干什么要因任自然规律,不以人为的方式去扰乱它;同样,自然无为也是他的审美标准,一切违背自然的必定就是丑恶的。奢华的住所和服饰未必能给你带来快乐,保持一颗纯真、简洁的心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大秘诀。

他人争名夺利与我无关

《菜根谭》中写道:“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意思是说:别人争名夺利与我无关,我也不必因为别人的醉心名利就嫌弃他;恬静淡泊是为了适应自己的个性,因此也不必向别人夸耀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佛祖所说“既不被物欲所蒙蔽,也不被空虚寂寞所困扰,能做到这些就能使身心自在而心悠然”的人。

许多人为了得到功名利禄,互相争逐排斥,就像人喝醉了酒而半颠半倒一样。这在旁观者看来有点狂气。和这样的人相处,当然不好表示出自己的真意,只有听其自由,顺其自然,切不可对他露出嫌弃的态度。自己也要平淡而处之,不要太在意功名的有无。也不要过多地和别人进行比较。

早晨5点,悦净大师出去为自己庙里的葡萄园雇民工。

一个小伙子争着跑了过来。悦净大师与小伙子议定一天10块钱,就派小伙子干活去了。

7点的时候,悦净大师又出去雇了个中年男人,并对他说:“你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一天我给你10块钱。”中年男人就去了。

9点和11点的时候,悦净大师又同样雇来了一个年轻妇女和一个中年妇女。

下午,3点的时候,悦净大师又出去,看见一个老头站在那里,就对老头说:“为什么你站在这里整天闲着?”

老头对他说:“因为没有人雇我。”

悦净大师说:“你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

到了晚上,悦净大师对他的弟子说:“你叫所有的雇工来,分给他们工资,由最后来的开始,直到最先来的。”

老头首先领了10块钱。

最先被雇的小伙子心想:老头下午才来,都挣10块钱,我起码能挣40块。可是,轮到他的时候,也是10块钱。

小伙子立即就抱怨悦净大师,说:“最后雇的老头,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把他与干了整整一天的我同等看待,这公平吗?”悦净大师说:“施主!我并没有亏负你,事先你不是和我说好了一天10块钱吗?拿你的走吧!我愿意给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你不许我拿自己所有的财物,以我所愿意的方式花吗?或是因为我对别人好,你就眼红吗?”

许多的时候,我们感到不满足和失落,仅仅是因为觉得别人比我们幸运!如果我们能够抱持“竞逐听人”的态度,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别人比较,在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

同类推荐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应变:生存之道

    应变:生存之道

    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人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热门推荐
  •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上部:为了任务,她只身潜入,奋身步入虎穴大婚当日,新郎远赴法国救治,独留新娘,看似跨世纪的奢华婚礼,却处处透着诡异的画面,别人的婚礼都是热热闹闹,而她方菁的婚礼却是安安静静。新婚之夜,她轻灵如猫夜行,只因豪华的别墅内似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引人勘察。却不想,她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他人眼中玩物不知死活的举动。既然她如此不乖,那么,猫戏老鼠的游戏他也不在乎多玩几天。★☆★☆★☆★☆★☆★☆★☆★☆下部:当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开始逆转。千年前的记忆,千年前的情深,以及千年前的伤痛席卷而来。而当他再遇她,他惊喜,他彷徨,他失措。千年后那个会令他再次怦然心动的女人竟然是千年来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而她却是心冷,情更怯。究竟他该如何弥补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又该如何挽回那颗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心灵。放手与禁锢,只在刹那之间。片段:“妈咪!那男人在看你。”宝宝说“他是看妈咪的美色,谁叫你的妈咪太过迷人啦!”某女眼皮也不抬,非常自恋道。“妈咪,那男人看你的眼神好像要吃了你。”宝宝继续说。“那当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要是他没有吃妈咪的眼神,那就怪了!”某女解释道。“妈咪,那男人走过来了!”宝宝持续说某男走过来道:“小姐你胸前的扣子掉了”某女捂脸四处逃窜........
  • 魔王教师

    魔王教师

    王不二,一个极度懦弱的本科毕业生,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一所名门高中担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却没想到他所教的班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死亡班级,面对学生们的各种刁难,王不二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正当他走投无路,却被一辆凯迪拉克撞晕了,等他醒过来忽然发现自己恢复了自己前一世的记忆,而自己的前一世竟然是一个大魔王……前世的自己到底是被何人所害,而他又该怎么复仇?
  •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白医院

    黑白医院

    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医学生,因为熟人的关系而进入一间,神秘又诡异的医院。在这风光医院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你分不清黑和白。在这里生死只在一念之间,一场惊天阴谋,到底谁在操纵,谁是幕后boss?鬼其实在你身边不信你看那边……
  •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这是一部大学时期的青春校园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单恋一个男生长达十年的爱情故事。每个人都曾有过青春,在青春里每个人都曾付出过,等待过。随着青春慢慢逝去,藏在心里的那份苦苦的爱恋,也被时间磨的没了棱。有时候喜欢一个人是幸福的,看见他笑,他幸福,你也会觉得很幸福。廖小沫说,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我也不知道我会喜欢你多久,我能做的是只有像现在这样默默地陪在你身边,每天都能看见你。当自己喜欢的男生有了女朋友时,是不是有种被小三抢走的感觉?虽然你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虽然他从未属于过你。廖小沫还是谢谢老天让她遇见了柯扬,感谢柯扬来过自己的青春。
  • 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

    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 女性理财必修的十七堂课

    女性理财必修的十七堂课

    本书是针对广大女性朋友的一本理财实用指南。为想要学习理财的女性设计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理财方法,包括如何控制日常支出,如何储蓄最划算,如何安全投资,如何精明买保险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理财投资中的实用技巧,并且搭配许多真实生动的理财案例,想要早日实现财务的自由的财女们,快来学一学吧!本书共分为5篇,17章,从最基础的改变观念做起,到逐步学会管理金钱和科学投资,最终以实现财务自由和幸福生活为目标。相信可以帮助需要学习理财的女性朋友们,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 晨曦在歌唱

    晨曦在歌唱

    本书分为眼神、背影、动作、物语、行吟五辑,主要收录了晨曦在歌唱、白露的姿态、秋天在高树、再见了,后园、无端想起一个人等作品。
  • 二世的我爱上一世的你

    二世的我爱上一世的你

    小鬼苏珊得到白衣仙人的‘拯救’穿到天下第一美人夏锦悦的肉身。头天做人就逢恶狼王爷摧残,她生不逢时,倍感悲催。她想要逃出夏锦悦的交际圈,却屡屡遭遇夏锦悦前度现任的威胁。一个逼着她刺杀皇帝,一个逼着她做好王妃。他说她是他今生挚爱,却将她送上敌人的床为细作。他说她是他唯一的王妃,却动不动以夺取性命要挟。最悲催的是苏珊没有一点夏锦悦的记忆,善良如她,屡中圈套。而动荡的琉璃国风起云涌,老皇帝一朝驾鹤西归,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皇子间夺位之争越演越烈。他许诺她,愿意还她自由,却要她以一颗项上人头作为交换的筹码。她犹豫了。
  • 魔尊少主

    魔尊少主

    混乱的世界,动荡的年代。纷飞的战火蔓延在那无尽的疆土之上……。在这里性命如草芥。尊严如薄纸。唯有手中的战刀是你活下去的依靠……。世道不乱英雄不出。一位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少年,是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他是选择成为杀人如麻的枭雄,还是拯救苍生的英雄。……本书极具个人英雄主义。作者文笔细腻,情节紧凑,故事跌宕起伏。喜欢的朋友记得收藏,不喜欢的朋友……也可以收藏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