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68700000006

第6章

答曰:“有七番,皆引经论证成。一、依《大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即得往生。”’故《大经赞》云:‘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二、依《观经》,九品之内皆言:‘临终正念,即得往生。’三、依《起信论》云:‘教诸众生劝观真如平等、一实。亦有始发意菩萨,其心软弱,自谓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往生。以常见佛故,永离恶道。’四、依《鼓音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习念佛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皆得往生。”’五、依《法鼓经》云:‘若人临终之时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六、如《十方随愿往生经》云:‘若有临终及死堕地狱,家内眷属为其亡者念佛及转诵、斋福,亡者即出地狱,往生净土。’况其现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是故彼经云:‘现在眷属为亡者追福,如饷远人,定得食也。’第七、广引诸经证成,如《大法鼓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系意,称念诸佛名号者,十方诸佛一切贤圣,常见此人,如现目前。是故此经名“大法鼓”,当知此人,十方净土随愿往生。’又《大悲经》云:‘何名为大悲?若专念佛相续不断者,随其命终,定生安乐。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当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是故《涅槃经》云:‘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挍量。”’又《增一阿含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供养一阎浮提人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所得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数量。”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善心相续称佛名号,如一构牛乳顷,所得功德过上不可量,无有能量者。”’《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若人散花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故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议也。《十往生经》、诸大乘经等并有文证,不可具引也。”

第二、次明此彼禅观比挍,劝往生者。但此方秽境,乱想难入,就令修得,唯获事定,多喜味染。又复,但能伏业,报生上界,寿尽多退。是故《智度论》云:“多闻持戒禅,未得无漏法,虽有此功德,是事未可信。”若欲向西修习,事境光净,定观易成,除罪多劫,永定速进,究竟清凉。如《大经》广说。

问曰:“若西方境界胜可为禅定感,此界色天劣,不应为禅定招?”

答曰:“若论修定因,该通于彼、此。然彼界位是不退,并有他力持,是故说为胜;此处虽复修定克,但有自分因,阙无他力摄,业尽不免退,就此说不如。”

第三、据此彼净、秽二境,亦名漏、无漏者。若论此处境界,唯有三涂丘坑,山涧、沙卤,棘刺、水旱,暴风恶触,雷、电礔礰,虎、狼毒兽,恶贼恶子,荒乱破散,三灾败坏;语论正报,三毒、八倒,忧、悲、嫉、妒,多病、短命,饥、渴、寒、热,常为司命害鬼之所追逐,深可秽恶,不可具说,故名有漏,深可厌也。往生彼国胜者,据《大经》云,十方人、天但生彼国者,莫不皆获种种利益也。何者?一、生彼国者,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帝释在前,入则梵王从后;一切圣众与我亲朋,阿弥陀佛为我大师;宝树、宝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中游神濯足;形则身同金色,寿则命与佛齐;学则众门并进,止则二谛虚融;十方济运,则乘大神通,晏安暂时,则坐三空门;游则入八正之路,至则到大涅槃。一切众生但至彼国者皆证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也?

第四、引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愿往者。依《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有十方诸佛,各于华台中结跏趺坐,于空中现。东方善德如来为首,告大众言:‘汝等当知!我念过去无量世时,有佛名宝威德上王。彼佛出时,亦如今日说三乘法。彼佛灭后,末世之中有一比丘,将弟子九人,往诣佛塔礼拜佛像。见一宝像严显可观,观已敬礼,目谛观之,各说一偈用为赞叹,随寿修、短各自命终。即命终已即生佛前,从此已后恒得值遇无量诸佛,于诸佛所,广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既得此已,诸佛现前即与授记,于十方面随意作佛。东方善德佛者,即我身是;自余九方诸佛者,即是本昔弟子九人是。十方佛、世尊因由礼塔一偈赞故得成为佛,岂异人乎?我等十方佛是。’是时十方诸佛从空而下,放千光明,显现色身,白毫相光,各各皆坐释迦佛床,告阿难言:‘汝知,释迦文佛无数精进百千苦行,求佛智慧报得是身。今为汝说,汝持佛语,为未来世天、龙大众,四部弟子,说观佛相好及念佛三昧。’说是语已,然后问讯释迦文佛,问讯讫已,各还本国。”

第六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挍;第二、义推;第三、辨经住灭。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挍者。有其三番:一、如《随愿往生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二、据《大经》,法藏菩萨因中,于世饶王佛所,具发弘愿取诸净土,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成佛,今现在彼,是二证也。三、依此《观经》中,韦提夫人复请净土,如来光台,为现十方一切净土,韦提夫人白佛言:“此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是其三证。故知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胜也。

第二、义推者。

问曰:“何故要须面向西坐,礼念观者?”

答曰:“以阎浮提云,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悲接众生。由坐、观、礼、念等面向佛者,是随世礼仪;若是圣人得飞报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难。是故《智度论》云:‘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诵《阿弥陀经》,及念般若波罗蜜。临命终时告弟子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今在我前。”合掌归依,须臾舍命。于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尸,一切烧尽,唯有舌根一种与本不异,遂即收取起塔供养。’龙树菩萨释云:‘诵阿弥陀经故,是以垂终佛自来迎;念般若波罗蜜故,所以舌根不尽。’以斯文证,故知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故《须弥四域经》云:‘天地初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纵有天、人来下,但用项光照用。尔时人民多生苦恼,于是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夏。时二菩萨共相谓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也。”’”

第三、辨经住灭者。谓释迦牟尼佛一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众生灭尽,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止住百年。以斯文证,故知彼国虽是净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火宅,一向乘相往生也。

第七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此彼取相,料简缚脱;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故劝向彼。

第一、此彼取相,料简缚脱者。若取西方净相,疾得解脱,纯受极乐,智眼开朗;若取此方秽相,唯有妄乐,痴盲厄缚忧怖。

问曰:“依大乘诸经,皆云:‘无相乃是出离要道,执相拘碍不免尘累。’今劝众生舍秽、忻净,是义云何?”

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凡相有二种:一者、于五尘欲境,妄爱贪染,随境执著,此等是相名之为缚;二者、爱佛功德,愿生净土,虽言是相,名为解脱。何以得知?如《十地经》云:‘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先依相求,终则无相,以渐增进体大菩提;尽七地终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绝于相求,方名无功用也。’是故论云:‘七地已还恶贪为障,善贪为治;八地已上善贪为障,无贪为治。’况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岂是缚也?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唯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是故《净土论》云:‘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有如是等无量佛道味,故虽是取相,非当执缚也。又彼净土所言相者,即是无漏相、实相相也。”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者。若欲发心归西者,单用少时礼、观、念等,随寿长、短,临命终时,光台迎接,迅至彼方,位阶不退。是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不毕至灭度、更有退转者,不取正觉。”此方多时,具修施、戒、忍、进、定、慧,未满一万劫已来,恒未免火宅,颠倒坠堕,故名用功至重,获报伪也。《大经》复云:“生我国者,横截五恶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见惑,离三涂因,灭三涂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此皆渐次断除,不名横截;若得往生弥陀净国,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五恶趣者,截其果也;恶趣自然闭者,闭其因也,此明所离。升道无穷极者,彰其所得。若能作意,回愿向西,上尽一形,下至十念,无不皆往。一到彼国,即入正定聚,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也。

第八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略举诸经,来证劝舍此、忻彼;第二、弥陀、释迦二佛比挍;第三、释往生意。

第一、略举诸大乘经,来证皆劝舍此、悕彼者。一、谓耆阇崛山说《大经》二卷;二、《观经》一部,王宫、耆阇两会正说;三、《小卷无量寿经》,舍卫一说;四、复有《十方随愿往生经》明证;五、复有《无量清净觉经》二卷,一会正说;六、更有《十往生经》一卷。诸余大乘经论,指赞处多,如《请观音》、《大品经》等。又如龙树、天亲等论,叹劝非一,余方净土,皆不如此丁宁。

同类推荐
  • 寄膳部李郎中昌符

    寄膳部李郎中昌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Underground City

    The Underground C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申培诗说

    申培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无量寿经义疏(本)

    观无量寿经义疏(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两汉刊误补遗

    两汉刊误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星空王座

    星空王座

    这是表里两面的世界,背负赛格莱斯预言的占星术士学徒为寻找世界机器齿轮转动的轨迹艰难跋涉于乱世,怀揣终极梦想的革命者在量子计算机编织的无形之网里左冲右突,当两个人格渐渐靠近,埋藏于量子计算机“创世纪”核心深处的秘密逐渐被揭示,两个世界,将发生前所未有的绝大改变。
  • 源体:无尽虚空

    源体:无尽虚空

    茫茫宇宙何处为源?那巨大的囚笼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又为何那里会有无数的种族势力?那里的人又为何以源为力?这片写满鲜血的土地究竟从何而来?迷途中的少年,为何结局只是走向死亡……
  •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开服装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如果您想开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希望低风险,高收益地经营下去;希望每天门庭若市,而不是门可罗雀;希望营业额节节高升,而不是一筹莫展,本书就是您的“百科书”。如果您想店内摆放井然有序、店员工作清晰、顾客满意离开,本书就是您的“参考书”。本书从开店的详细计划,资金的筹备,相关手续的办理到如何纳税,如何规避风险等都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让大家在开服装店之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将来服装店的经营之路打下基础。
  •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婚后不到一个月,深爱多年的男人不但残害她亲人,还编织罪名无情剜去她双眼,更纵容他的女人放火将她烧死,她这时才明白自己只是他谋取权力的棋子而已。葬身火海的那一刻,她以血起誓:如果可以重来,她必斩断情丝,倾尽一切保护好所在乎的人!再次睁眼,她竟回到了几个月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唐三传

    说唐三传

    《说唐三传》,八十八回,又题《薛丁山、樊梨花全传》,署 “中都遗叟编次 ”,说薛丁山征西故事。这部小说是接续《说唐后传》的《薛家府传》之后而叙写薛家将的始末的。从薛仁贵挂帅征西起,到薛刚扶佐中宗复位,又续写韦后专权,谋害中宗,薛强扶助睿宗剿除韦党,唐朝中兴。
  • 瑾色倾城

    瑾色倾城

    极品女警郎,穿越姑苏城。把皇上推到,把众妃调教!耍心眼?玩谋杀?可笑、本宫十年混警局,八年玩卧底什么鸟没见过?同众妃来一把柔情斗地主,同王爷下一盘夺命五子棋。至于皇上吗、来人扒光推到。胆小怕事?任人宰割?那时曾经的沈犹欣,而现在的她要让整个姑苏城在她的脚下、颠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界狂歌:逐暮

    三界狂歌:逐暮

    苍穹鸣鸿,不尽萧萧起秋意。凤鸣声丽,一缕破邪气。皓月星河,龙哮乾坤坠。当魂碎,紫薇凝碧。诛神又何畏!昔日逐暮之殇,歌谣流传四方。有说是天诏谶语,有说是修行真义,直至少年辗转八荒渐登绝顶,才发现这不过是天人的即兴感慨,一界的争重轮回。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超越课程表:世界著名科学家走过的11条路径

    超越课程表:世界著名科学家走过的11条路径

    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革命。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方式,已经不再表现为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和窄广,而转化为人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方法。有人形象地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能动地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人。这种获取知识的本领,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说,就是“面对复杂事物有可能及时正确地组织与决策”的智慧和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孩子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要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智慧,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