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92100000015

第15章 两宋时期各类矿产品的社会需求(3)

况且,在宋辽双方的边境贸易中,银的贸易并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双向的,既有辽向宋的流入,也有宋向辽的流出。例如,宋仁宗庆历五年二月,河东安抚使欧阳修言:“河东地形山险,馈运不通,每岁倾河东一路税赋、和籴、入中、博市斛斗,支往沿边州军。

人户既不能辇致,遂赍金、银、钱就匕界贵籴之。”又如宋神宗熙宁元年十月下诏将奉宸库两千多颗珠子带到河北沿边四榷场出卖或折博银,“其银别作一项封椿,准备买马”。粮食与马均是宋朝北部军备供应的重要项目,宋朝常需向辽朝购买,所费银两亦应占一定比例。但是在长期的边境贸易中,无论对宋还是对辽来说,银只是诸多贸易品种中之一项,既不是大宗贸易品,又无固定贸易额,因此,对榷场交易中银的贸易额不能估计过高。

这里,还需要提一下北宋末期的两条史料,这两条史料是持宋银无甚流失观点的学者籍以证明的依据。一条是宣和四年宋昭论榷场利害的一段话:

臣窃料,议者谓岁赐浩瀚,虚蠹国用,是不知祖宗建立榷场之本意也。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比年以来,榷场之法寝坏,遂耗内帑。臣愿遴选健吏,讲究榷场利害,使复如祖宗之时,则岁赐之物不足虑也。

另一条则日:

议者谓祖宗虽循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后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今悉以物帛价出,榷场之法坏矣。

其实,宋昭等人的议论主要是针对宋与辽之间榷场贸易的得失而言,宋昭“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等语,只不过是指宋岁纳银绢所费可以从榷场盈利中来弥补,并未专指银的回流。因此,这样的材料恐怕难以为据。

总之,除北宋前期一度返流回来的银两较多外,北宋其余大部分时期返回宋境的银两不会很多,岁币银的流失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南宋的岁币银流失问题,上面已提到加藤繁的观点,我亦认为尚可商榷。宋金对峙时期,宋朝每年交纳岁币银的数额虽有过三次变动,但最少的时期每年纳银也有二十万两,最多则达到三十万两,直到嘉定七年宋金关系破裂为止,累计纳银一千九百万两以上。更为严重的是,金朝在北宋末期的两次侵略战争中搜刮走巨额金银。据《靖康要录》记载,第一次入侵先后搜刮金达八十万两,银二千四百万两;第二次入侵汴京后,金人索要金一百万锭,银一千万锭,后来又将银减少到五百万锭。从靖康元年十二月到次年二月间,被金朝掳走之金不少于五十七万两,银亦高达二千五百多万两。总之,宋朝在北宋末期的浩劫中,流失金银不计其数,不仅中央府库、帝王宫室多年蓄积之金银被掠夺一空,京畿地区上至百官臣僚下至平民百姓之家亦被搜刮净尽。这次掠夺再加上其后年额二十万两以上的白银年年不断地流入金朝,大大地充实了金朝的府库。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蒙古军队攻破金朝都城燕京之后,获得金朝府库大量的金银货财。“其所积货财,初无所用,至以银为马槽,金为酒瓮。萨木哈所居至用金饰:晓床,足踏金杌子。”这一记载充分说明金朝政府长期以来积聚了大量的金银财富,其来源绝大部分当出自宋朝。

加藤繁先生认为宋朝因与金进行茶业贸易而得到的巨额银两完全可以弥补其在岁币方面的损失。这一论断的依据仅是一条史料,现照录于下:

(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三月,省臣以国蹙财竭,奏日:“金币钱谷,世不可一日阙者也。茶本出于宋地,非饮食之急,而自昔商贾以金帛易之,是徒耗也。泰和间尝禁止之,后以宋人求和,乃罢。兵兴以来,复举行之,然犯者不少衰,而边民又窥利越境私易,恐因泄军情,或盗贼入境。今河南陕西凡五十余郡,郡日食茶率二十袋,袋直银二两,是一岁之中,妄费民银三十余万也。奈何以吾有用之费而资敌乎?”

加藤繁又依据矢野仁一博士的考证指出:每郡饮茶日须二十袋,每一袋之值以二两计算,则五十郡一年的饮茶数额当为七十二万两。如果加藤繁先生引用的这条史料可信,毫无疑问,宋朝依据茶叶贸易的收入应是银两入超之国。但是金在与宋之间进行茶业贸易时是否完全以银支付呢?事实并不如此。上述话中有这样两句值得注意:“自昔商贾以金帛易之,是徒耗也。泰和间尝禁止之,后以宋人求和,乃罢。”那么,金朝是怎样进行茶业交易的?泰和问又是如何禁止的?《金史·食货志》中有两条史料可以解答这些问题:

(泰和六年十一月)尚书省奏:“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荼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也。若不禁,恐耗财弥甚。”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

(泰和)八年七月,言事者以茶乃宋土草芽,而易中国丝绵锦绢有益之物,不可也。国家之盐货出于卤水,岁取不竭,可令易茶。省臣以为所易不广,遂奏令兼以杂物博易。

从上述史料可知,泰和六年(1206)以前,宋与金进行茶业贸易时得到的偿付品主要是丝织品类。泰和六年禁令后,又增加盐等杂物博易宋茶,杂物中估计包括银,但却无数量上的明确记载。另外,金宣宗贞占三年(1215)七月有一条记载:议欲听榷场互市用银,而计数税之。上日:“如此是公使银入外界也”。平章尽忠、权参知政事德升曰:“赏赐之用莫如银,而府库不足以给之。互市虽有禁,而私易者自如。若税之,则敛不及民而用可足”。平章高琪日:“小人敢犯法不行尔,况许之乎!今军未息,而产银之地皆在外界,不禁则公私指日罄矣”。上日:“当熟计之”。

这条材料说明,直到金宣宗贞占三年为止,金政府仍然是实行着榷场禁止用银贸易的政策。可见,在长时期的宋金茶业贸易中,银两从金朝流入宋朝的数额不会很多。只是到了金朝末期,情况才发生变化。那时金朝国内货币制度已面临崩溃,交钞日益贬值,铜钱又限制使用,于是出现“民但以银论价”的现象。上述金宣宗元光二年的材料,就是指这一时期茶业贸易的情况。然而,即使金朝此时有能力年付七十二万两银交易宋茶,到金亡为止的十数年间,所有输出之银也不会超过一千万两。

在南宋与金的榷场贸易活动中,亦出现与北宋时期宋辽榷场贸易类似的情形。即:虽然政府禁止白银出界,但仍存在白银的私下流通现象。如乾道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中书门下言:‘已降指挥,令淮南京西安抚转运司钤束榷场客人,不得已(以)银过淮博易。闻沿边州军全不约束。’诏行下沿边守臣督责巡尉并榷场主管使臣等,严行禁止”。明年三月二日,知扬州王之奇又提到:“准朝旨令措置禁止北界博易银绢。闻泗州榷场广将北绢低价易银。客人以厚利多,于江浙州军贩银,从建康府界东阳过渡至真州,取小路径至盱眙军过河博易,致镇江府街市铺户茶盐客人阙银请纳盐钞茶引等。除已行下淮南沿江州军,将应干私渡取会依条禁止外,有江东西、浙西、湖北州军沿江私渡,亦乞严赐禁止。”为此,宋政府还于淳熙元年十月“立金银出界罪赏”,并在后来的查处工作中予以执行。淳熙十六年三月,宋孝宗下诏将知盱眙军葛搂降两官,其罪名之一就是“透漏银两过河”。同年十一月,盱眙守臣霍篪捕获赵兴等透漏银两甚多,被“特与转一秩”。但是这些材料又说明,宋政府虽然有相关的禁令或赏罚措施,却依然挡不住宋朝银两向境外的流失,而且白银的这种流失是长期存在的。从金朝方面看,也可证实上述推论。金朝官吕鉴曾监息州榷场,当时每场交易“获布数千匹,银数百两”。仅息州榷场与宋朝的一次交易额就达数百两银,由此推算,通过榷场贸易由宋入金的银两数额恐怕不会太少。

总之,在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内,宋朝由于向辽、金输纳岁币银而又不能通过榷场贸易回收足够的银两,故宋朝白银的流失数目不可低估。在这种情况下,对白银的需求无疑促进了宋朝银矿生产的持续开发。

宋代金银矿业得以迅速发展,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政府采取的促进生产的政策、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货币化及流通范围的日益广泛等等。这些问题学者们已多有论述,故本章只是探讨了宋政府金银收入中与矿冶业发展直接有关的几个问题。上述宋代中央财政中几项大宗的金银收入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地交纳的金银数额中相当一部分出自产矿地区或由产矿之地代纳。因此,这种举措构成了宋代金银矿业兴盛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样,大量的销金与白银的流失亦成为影响金银矿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不过,金的耗失却造成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极大浪费,以致减弱了宋代金矿开发的积极意义。

二、铜、铅、锡的社会需求

(一)铜钱铸造与铜、铅、锡的供应

宋代的法定货币种类很多,有铜钱,铁钱,纸币,白银也常在大宗贸易中充当货币支付使用。然而在各种货币中,铜钱仍是宋代特别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一种货币。北宋时期,除四川地区限定使用铁钱和交子,陕西、河东路为铜钱、铁钱兼用地区外,其余诸路都是以铜钱作为法定货币的,民间进行广泛的商品交易活动的主要媒介物是铜钱,宋政府用以统计财政收支的主要货币单位也是铜钱,其重要地位是其它货币所不可取代的,因此,宋政府一直控制着铜钱铸造和流通的大权。

宋代铸造铜钱的主要原料是铜、铅、锡,而这三类矿产品又是宋政府垄断的禁榷品,不允许民间随意流通,宋政府将岁课所得大部分用于铸造铜钱,因此宋代岁铸铜钱数额的多少与这三类矿产品岁课额的多寡是密切相关的。请见表3—4:根据上表列举的数字,从北宋初到神宗熙宁、元丰之际(除真宗天禧时期一度降低外),是铜、铅、锡岁课逐步增长而达到顶点的时期,熙宁后期的岁课额均远远高于以前四朝,充分显示当时矿业开采的兴盛发达。这一现象也为铜钱铸造量的增长提供了契机。

北宋后期,上述三类矿课减少,但尚可与宋英宗时期相伯仲。南宋以后,矿课额骤减,一落千丈。虽然南宋的地域比北宋缩小了,但铜、铅、锡的主要产地是在南方,受地域缩小的影响不大,故南宋矿课数额的减少仍能说明当时铜、铅、锡矿业生产的衰落以及对铜钱铸造业的影响。上表尚缺少南宋末期矿课资料,但是我们可以从铜钱铸造额情况人手估计当时的矿业生产状况。据方回《续古今考》所载:“宁庙既位,在宥三十年,理庙四十一年,度庙十年,德占一年勿问,总计八十一年,新铜钱并入内藏库,未尝行用。庆元至咸淳几易年号,民问无此新铜钱一文,尽在内帑,计铜钱一千二百万贯。”可知南宋自宁宗至度宗的八十一年间,每年铸铜钱平均仅十五万贯。另外,生活在南宋末期的许月卿在《都大提点坑冶铸钱箴》中也明确指出:“今岁额十五万,而封桩、内藏各受其半,左藏咸无焉,宜版曹之日困。”这一现象说明,在南宋后期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原料的铜、铅、锡数额只能满足年铸钱十五万贯的需求,矿冶业生产无疑也是一直处于衰败不兴的局面之中。如前所述,宋神宗熙宁后期铜、铅、锡岁课额已达到历史上的极盛点,与此相应,这一时期的岁铸铜钱额也达到两宋时期的顶点——五百零六万贯。那么,到底需要多少铸钱原料,才能满足当时岁铸额的需要呢?据宋人记载,自真宗咸平五年(1002)后,铸钱“用铜、铅、锡五斤八两,除火耗,收净五斤。”“凡铸铜钱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皆有奇赢。”这一用料比例虽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有时用料量有所增减,但是至少在神宗时期,仍是“依旧法,用五斤八两收净五斤。”熙宁八年的诏令也规定:“铸钱监所铸钱,每缗熟重五斤。”依据这些记载,当时铸一贯铜钱所用原料的总量是五斤八两,其中铜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铅、锡两类原料共占百分之三十以上。另外,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考古发掘出的北宋神宗时期熙宁元宝、元丰通宝铜钱所含金属成份进行的化学分析和测试结果,还可以更精确地推算出北宋神宗时期铜钱中平均含铜、铅、锡的比例。请见表3—5: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熙宁元宝和元丰通宝的总平均含铜量为66.78%~66.81%,含铅量为22.69%~23.26%,含锡量为7.9%~8.66%,三种金属用料比例正好与史料记载相符。如果按照一贯铜钱用料五斤八两计算,五百零六万贯铜钱总用料将达二千七百八十三万斤;其中至少需要66.78%的铜一千八百五十八万斤以上,22.69%的铅六百三十一万斤以上,7.9%的锡二百一十九万斤以上。显而易见,这些数额用熙宁后期的矿课额来应付是绰绰有余的;用元丰元年矿课中的铅、锡课额亦足以应付,铜课额虽然有所欠缺,但考虑到可以加上熙宁后期累积的赢余铜料,所以元丰元年的矿课额基本上也能满足岁铸五百零六万贯铜钱之需。

总之,两宋之际铜钱岁铸最高额之所以出现在神宗熙丰时期,应与当时矿冶业生产的发达、矿课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同类推荐
  • 向太空进军(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向太空进军(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向太空进军》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从人类早期的探索太空的活动开始介绍,一直到如今的探索活动,期间有关的发明发现也一并介绍,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话题,如一些前端构想和探索传奇等。
  •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比较、31个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35个大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政策建议等。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安全教育知识读本

    安全教育知识读本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组织相关力量对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保障重点专业建设的主干课程进行了规划和编写。从2006年秋季开始,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将陆续出版,提供给广大中等职业学校使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教材,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教学大纲编写,并通过l专家的审定。
  •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其中,上篇讲述了低碳概念的成因及高碳对未来人类影响,包括“后天也许不是一个传说”“生活在碳基社会”“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得不做的选择”“开疆拓源勇往直前”“低碳城市”。下篇介绍了低碳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联系,并介绍如何才能更经济地走向低碳、走向绿色健康生活的方式,包括 “低碳生活我做主”“消费低碳”“低碳起居”“交通低碳”“办公低碳”“低碳旅游”。全书事例清楚、条理清晰,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热门推荐
  • 联盟的崛起

    联盟的崛起

    作为伴游戏而生的一代,喜欢上英雄联盟是很正常的事,自S2到现在,游戏之余总感觉喜爱的英雄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故事。
  • 天机杀神.惊世王妃

    天机杀神.惊世王妃

    ...哥哥是皇帝,自己是公主,却从小流落他国。某天磕到脑袋,一命呜呼,换来的是苦逼杀手洛筱晴。一不小心,惹上了霸道独宠的他。为了他,决了情,绝了爱,却,丢了心。芯片入体,醒来的她,是带着天机的杀神。这一次,他,还能否让她敞开心扉?...
  • 出轨的盛唐:武后

    出轨的盛唐:武后

    一本书讲透中国古代女人的权力心术,生动诠释古代女性与权力惊撼媾和的宫闱心计:色媚、隐忍、阴毒、怀柔、狠厉、绝情……解密武则天最隐忍、最狠厉、最孤绝又最辉煌的一生,再现盛世大唐最阴暗、最情色、最血腥的权力争斗;一本精彩诠释中国古代女人只有在床上先征服男人才能在权力场上征服天下的最经典教材,生动描写了武后的从容镇静,老成练达,虽然难以洗涤其残忍毒狠之罪,却是人人敬佩。她做皇后28年,皇太后7年,后以本人名义做皇帝15年,兹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也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所以,纵是武则天的头衔一改再改,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享配。
  • 凤舞天地

    凤舞天地

    她是一个丫鬟,只想小心翼翼地伺候好门派中的各位小姑奶奶,不被人大骂,不被人陷害,能有三餐饱饭填肚子,可以平淡地生活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人倒霉的时候,却是喝水都会呛到,平地走路都会摔跟头。她安身立命明哲保身小心翼翼,可别人却百般刁难无理取闹处处陷害。于是,她忍无可忍了,暗中修炼,却意外收获甚大。原来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甚至自己的天赋比之门派中的那些所谓天纵之才也是不遑多让!一代天之骄女,就此崛起!
  • 宋谜2

    宋谜2

    宋朝有许多谜。比如,只有3公里长的杭州苏堤,为什么在课本上都谎说是三十里?为什么要谎说司马光砸过缸?为什么苏轼的私生子会这么多?为什么徽钦二帝会被劫走?又,十字军东征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八仙过海都去了哪里?……本文的主角在北宋做了很多的努力,本文将继往开来,悬念不断,新意无数,开发科技,探索文明,笑侃历史。本文绝对有新意,能给你带去无穷的畅想和无数的笑意,谨请围观、点评。
  • 梦的回忆

    梦的回忆

    她是世间最后的仙。妖和神本是不同的两界,可是却偏偏阴差阳错的遇到了妖中之王好,和一个被海神眷顾的龙神!他们同时爱上了她,为了她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在他/她们身上,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敬请期待!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小蓉写的!真的非常感谢大家!
  • 废灵女主:天皇女陛下

    废灵女主:天皇女陛下

    废灵女主:天皇女陛下用我的要三倍奉还,借我的要用命来抵押,世间男儿皆薄情,一世被自己最爱的人,捅破胸膛,颠覆了计划复仇之夜,魂穿到废柴身上,什么神兽神器的,都是我用来垫脚的。看我成为万人敬仰时,再回世纪:溜溜神兽。
  • 悍妃在上:妖孽邪王轻点爱

    悍妃在上:妖孽邪王轻点爱

    经历几年地狱般的折磨,她才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真心不一定可以换来实意。好心收养来的姐妹,将她当成垫脚石,抢了她的未婚夫,抄了她的家。她一心喜欢的男人,为了登上皇位,杀了她的父兄,让她顶着逆贼之名遭万人唾骂。她踏着自己的血肉,浴火重生,重新回到过去。此生她势必要擦亮双眼,看清人心,成为主宰生死的刀俎,保护父亲和兄长。谁知,妖孽邪王纠缠不休,将她宠在手心。谁敢欺她,来一个灭一个,来一双灭一双。重生pk穿越白莲花,看满负仇恨的她如果翻身做主,今生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 爱你生不逢时

    爱你生不逢时

    "始于爱你,终于爱你。十年见不得光的暗恋,三年毫无温度的婚姻。从未后悔,却不敢再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自己代言我就是土肥圆

    为自己代言我就是土肥圆

    当穿越文成为言情文学流行,宅女陈晨深深的爱上此类小说并坚信有朝一日自己也会穿越。跳过楼,上过吊,淘过古玩,溺过水。。。陈晨几乎试遍了所有穿越套路但是,然并卵。后来,陈晨心灰意冷准备放弃时,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了。正当她准备变女神,捞金子,拥男神,笑傲天下时,却发现一个让她崩溃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