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58700000003

第3章

余觀唐奘師。幼具宿根。為法涉流沙。不憚狼狽。遇化身曼殊。授以法印。及其歸逝不可得也不可得。說本色話。瀟洒坐去。豈非生平一著。作一翻譯。俱以大法示人乎。故細讀數什。不但古朴高雅。實能以頂門眼。八面齊照。故能收萬法於八識。轉八識于四智。使識性朗然。如洞火如列眉。引眾生八識田中。證金剛大定。其法乳不甚深乎。余故以淺說說之。不拘拘以訓字循行。同於諸家鋪敘。惟令人於筆舌外。可悟其旨趣。是以識悟識者之又一方便也。若存我覺我。則字字瘡尤。反為性相。立町畦矣。非奘師意。亦非予意矣。識以八識。余謂總即一識也。但識之體則一。識之用則別。如天之月祇一。而映之水不同則異矣。故今之悟識者。欲其即用而悟體。則元是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更無別物也。用何以異。且如眼識與身識。畢竟不同。則五識截然自分。至於具足五十一心所。而明了分別者。定屬六識。然不能執持也。至於堅執不移者定屬七識。然不能持種也。至于含藏多劫者。定屬八識。此識性之自分不容混者也。體何以同。且如眼識之分別者雖屬眼。而了然分別者。已通于第六分別之意識。其分別而確據也。已通第七識之執持。其分別而不忘也。已通第八識之含藏。此識性之自合不容隔者也。學人但認用。則名相多端。苟悟體則圓覺自性。自性非有。所以奘師。於每一識處。必先敘其心所之顛倒。而隨即著其悟后之無漏。迷則無此悟。悟則無此迷。而識識為我妙用矣。

有以八識無為體。單以第六意識為心王。譬如此為磨盤心。前五後二為心王之輔也。蓋以前五識。應根照境。同一現量。亦無善惡。至於七識。楞伽云。七識不流轉。非生死因。若夫八識。其體空寂。無善無惡。亦總屬無記性。其惟六識。通前五識。引後二識。正為八識之見分。故一迷而現三量。則徧行別境。橫恣胸中。一悟而空三性。則有漏因果。當時寂靜。所以道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旨哉言乎。但因以該果。則就第六識。一悟深入。便躋覺地。然昔人圓明了知。不假竟根。又豈必滯此六識。作觀門乎。所以信六不信八。墮在二乘之偏執也。

有以第八識為生死主。蓋以識性無根。根生則枝葉俱蕃。餘識盡屬。當處出生。當處隨滅。非能受熏持種也。故諸識皆粗。而有微細流注者是八識。諸識皆後。而有最初妄見者是八識。要知八識。直是無量劫前最初一念不覺。於是攬識以成根。攬根以納塵。遂被根身器界。滋長無明。無論迷此識而為下凡者。妄執五蘊假我。即聰明外道亦迷此識。而卜度執神我。以取分段生死之苦。且進之二乘。未破藏識。再進之七地以前之菩薩。猶未離俱生我執。以取變易生死之微苦。是皆於八識之最微細者。不能大悟一番也。故悟門中。直要悟至一念不生。則前後際斷。不墮來先去後出房入房矣。

八識各無實性。皆互為因緣。由眾生之妄見而成。故前五通于後之七八。七八又通于前五。如常山之蛇首尾互應。盤中之珠左右俱轉。如無前五識。畢竟無所見。倩誰明了。如無意根明了。倩誰執持。如無執持。倩誰含藏。是前通于後也。由有含藏者。最初以不淨作種子。則七六五之動念發識。定歸生滅邊際。故不出三境。三量三性。業識無邊。是後通于前也。要之人惟一悟。則前後識性。寸寸皆金。反成相生之妙矣。

境有三境。量有三量。性有三性。三境者。性境。帶質境。獨影境。三量者。現量。比量。非量。三性者。善性。惡性。無記性。現量必定著性境。比量必定著帶質境。非量必定著獨影境。境以性者。三界唯心所現之境也。質以帶者。幻身假合妄加之境也。影以獨者。如鏡華水月之境也。言三境。而一切凡聖虗實之境盡。言三量。而一切見思塵沙之惑盡。言三性。而一切因果苦樂之受盡。境量性。通于根塵識。所以通九地七趣一切時也。良以最初迷本有智光。則以一念妄見者潛結。而為持煖識之種子。于是識依于息。息相吹而動者為風。息相吹而潤者為水。息相吹而噓者為火。息相吹而凝者為地。故肉為身。氣為命。摶取四大。以成內身。蓋假借四大以為身。實無明凝固所致之身也。所以說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至于命根熟。則透脫難。以命成識。以識成命。似麵入油油入麵。展轉被無間識籠定。彼識未去此識即生。縱暫時清淨。却又如急流水。流急不見。非真不起也。識既執以為我。自然入門容易出門難。若非老病死。至業報盡。豈能脫去也。縱一時脫去識性之顛倒。仍在為中陰身。而怖畏之苦楚倍甚。為異類身。而無知之封固愈重。即為斷見之外道。劫盡而識還生。雖為無想之天人。報盡而識復萌。蓋以識性有三量三性。則自生出五徧行。五別境。六煩惱。四不定。如是種種識性之迷亂。出得識之粗業。出不得識之細業也。故欲明唯識性。必須大悟一番。方欺君不得。不然。不著性境。定著帶質境。不著此境。定著獨影境。出不得無境三量三性。亦然出不得無量無性也。況境量性。元是打做一圍。尤令人超脫不得也。且如眼見青黃之色境。此見不假安排。非現量乎。而轉一念。確認青是青黃是黃。非比量乎。再轉一念。反疑青未必青黃未必黃。比度不著。非非量乎。現量屬無記。比非二量。屬善惡二性所攝。眼見青黃不假安排。是性境。以境與眼相忘也。轉一念而確認青黃。是帶質境。以境與眼相合也。轉一念而反疑未必青黃。是獨影境。以境與眼不真也。初見青黃。是無記性。迨緣青黃。而起貪著。是善惡二性矣。三性三量三境。所以既通一切法。則知前五識不作解時。得境自相。是為性境。緣心心所。乃帶質境。緣無體法。是獨影境。即第六明了意識。與前五識所緣五塵。率爾心中是性境。若緣自身現行心心所時。是帶質境。若併緣他人心心所時。是獨影境。推而言之。不但境具三境。根亦具三境。識亦具三境。故性生于量。量生于境。若悟境空。則視三界如空華。見聞如夢幻。由此識性清淨。成法眼淨。無奈境本無。生因心有。心本無。生因境有。但心生則境生。境生則心生。心境互為相依。互為顛倒。故外四大世界。為我八識之疎相分。內四大自身。為我八識之親相分。同一八識所造。而為我同業所居之報土。唯一人發真歸元。十方世界方得消殞。方可以入界以瓦礫場為蓮華舟。可入根以血布囊為金剛窟。可入識以胡思洞為香積國矣。

大意迷悟同源。縛脫無二。識性一悟。無明實性即佛性也。故勿云差別智難明。只是涅槃心難曉。如前五識一悟。便是成所作智。六識一悟。便是妙觀察智。七識一悟。便是平等性智。八識一悟。便是大圓鏡智。智之差別易。祇是悟難耳。蓋不悟定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所以不是遏捺。捺得不是覺照。照得不是禪定。定得不是見解。解得不是修證。證得悟之無人。千難萬難。唯於奘師數韻。悟其言外旨趣。庶幾近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画船

    画船

    画船拥有转换时空的能力,可以随意穿梭过去、未来。
  •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本书按照“课堂”的方式分类,总共分为24堂课,全面分析了女生的独特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生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 纽约故事

    纽约故事

    一段小故事。谁和谁相爱,谁和谁在一起是一种需要努力的幸运。
  • tfboys之你喜欢我吗

    tfboys之你喜欢我吗

    千玺,我愿意一辈子陪在你身边,即使你不爱我。——夏香柠香柠,你喜欢谁,我就是谁,对于我来说,你就是我的全部。——易烊千玺王源,我很庆幸我喜欢上的是你。——宣若樱若樱,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王源俊凯,因为有你,所以我才有毅力活下去。——蒋慕晴慕晴,有你在的地方连风吹过来都是暖的。——王俊凯
  • 弃妃逃宫

    弃妃逃宫

    女特工穿越成傻贵妃,打入冷宫饱受欺凌,斗智斗勇玩转后宫。觑觎她美貌的皇帝,温文尔雅的王爷,与初恋教官长相一样的欧阳若,天下第一美男子上官云且看她如何招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楼主大人的神医夫人

    楼主大人的神医夫人

    穆青瑶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女孩,死去后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本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平平安安的过完这辈子,可谁知道老天爷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五岁那年让她丧失父亲,父亲临死之前把她送到了她爷爷的身边,经过时间的推移,长大后的她不经意间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 坏坏董事长的挂名情人

    坏坏董事长的挂名情人

    厉昱辰孤冷的眸子冷冷的扫了一眼半躺在床上的女人“我们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的伴侣关系,谈感情,你还不配!”呵呵,女人闭上眼眸,剔透的泪珠蜿蜒而下,是绝望、抑或意料之中……一夕之间,家人的冷漠逼迫,所谓爱人的无情抛弃,闺蜜甜美笑容的狠戾算计,朋友无尽的冲撞嘲笑,黎夕的世界崩塌……既然不被在乎,那么她选择遗弃!厉昱辰,你不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三位异姓藩王的总称。三藩问题是清史、满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涉及满族与汉族、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藩之乱》将历史活生生的重现在读者面前,对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质问题、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问题以及有关人物的历史评价问题。
  • 莫明的无限

    莫明的无限

    本应死去的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不一样人生,却令人绝望……直到yes/no的选择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是谁?已经“死去”的于明,还是“活着”的莫颜……不过,既然来到了这就表示又是一个新的世界,换个名字吧。……莫明,呵呵,于明和莫颜共同的存在。(变身文,不喜误入)
  • 神秘的海洋生物

    神秘的海洋生物

    本套美绘青少版系列图书旨在培养青少年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拓展青少年的阅读面,知识面,从而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综合素质,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图书配有精美手绘插图,使阅读不在乏味,给孩子带来阅读的愉悦,并从中体味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