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3900000003

第3章

果中犹自不诠真 谓无漏五识在佛果位中。尚不能亲缘真如。以其根本智依心根故。亲缘真如。后得依色根有分别故。所以不能亲缘真如谓之后得者。根本而后生前五。既无根本何有后得。是彼类故。同达事故。此句颂破异师计也。以安慧宗中前五因中既成无漏变相缘如。以见相二分是遍计性。自证分是依他起性。至佛果位自证分亲缘真如。以无相见遍计性故。所以护法师以此句破也。

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此言前五识因穷得果则相应心品。即成成所作智。现三类身止息众生苦轮也。谓佛位中第八识转为无漏白净识已。而相应心所即成大圆镜智。歘然现前。故云初发。则前五识即成无漏。故云成无漏也。三类分身者。以五识之心所即成成所作智现三类身也。三类身者。乃法报化三身之中化身尔。此化身所被之机。优劣不一。故能被之化身复有三也。千丈大化身被大乘四加行菩萨。小化丈六身被大乘三资粮位菩萨。与二乘凡夫随类化。三乘普被六趣皆沾。或曰。前五识成无漏相应心品。现身益物。何以先言第八成无漏耶。以圆明初发乃第八相应心品圆镜智尔。盖前五根即第八识所变相分。能变本识既成无漏。所变五根即成无漏。能发五根。既成无漏则所发五识遂成无漏也。或曰。既言转八识以成四智。何以却言相应心品耶。曰唯识第十云。此四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识转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下凡言转识者准此。

三性三量通三境 此言第六识于三性三量三境俱通。以通字贯于上下。言三性者。善则顺益义。顺于正理。益于自他。不善则违损义。违于正理损于自他。无记者。无不也。记记别。于善恶品不可记别。故此以顺违损益之义解三性也。又云。顺益二世名善性。违损二世名不善性。于爱非爱果不可记别名无记性。谓自体及果俱可爱乐名善性。不善反上。无爱非爱不可记别名无记也。此又约三世漏无漏以解三性。言三量者。现量解现上文。今但解比非二量。比量者。度境无谬。非量者情有理无。盖比度不著也。以第六识有五种一定中独头。意识缘定境。定境有理事。事又有极略极迥。色及定自在所生法处诸色。二散位独头。缘受所引色。及遍计所起诸法处色。如缘空花镜像彩画。所生者并法处所摄也。三梦中独头缘梦中境。四明了意识。与前五识同缘五尘。五乱意识。即散意识。于五根中狂乱而起。如患热病青为黄见。非是眼识。是此意也。定中意识唯现量。独头散意识比非二量。梦中并乱二识。皆非量也。明了意识通三量。现多比非少也(现量见上文。兹正解比非二量。先释名。若独散意识度境无谬故名比量比度不著谓之非量。谓量者即能缘之心体。若心心所缘境为因比度生者。总名比量。若比属境量属心。所比之量。依士释。若俱属心。能比即量。持业释也。非量者非不也。邪谬之异名。若心心所缘境之时。不称境知而邪谬生解者。名为非量。非即量。持业释也。次释体者。比量即有分别智正解心心所为体。非量者即以邪妄谬解心心所为体也)。言三境者。性境已解见上文。今因释影质二境故重解其义。性境者。即实根尘八法所成及实定果色。皆自有实种生。乃前五及第八现量第六所缘诸实色境。不带名言无筹度心名为性境。及根本智缘如亦是此境。以无分别任运转故。此有其二。第一类性境者。即前所言者。第二类都无前义。只约相分从质义边说为性境。由假说故名第二类带质境亦二。真带质者。以心缘心中间相分。从两头生连带生起。名真带质。似带质者。以心缘色中间相分。唯从见分一头生起变带生起。名似带质也。独影亦二。言无质独影者。即第六缘空花兔角及过未等所变相分。其相分与第六同种生。无空花等质。有质独影者。即第六缘五根种现。是皆托质起。其相分亦与见分同种生。亦名独影。境为所缘。识为能缘。各有其体。性境之体见上注文。能缘者。除末那识余七。皆用自心心所为体。独影境以第六见分所变假相分为体。能缘即自心心所为体。带质境即变起中间假相分为体。能缘者唯六七二识心心所为体。此言六通三境者。五俱意识不作解时得境自相。是为性境。缘心心所乃带质境。缘无体法是独影境。此约有漏位中言之。若无漏位。八识皆缘三境以通缘假实。故颂曰。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有云。第六有五种。除乱意识梦中意识。唯缘独影。余三皆缘三境。谓明了意识与前五缘实五。尘率尔心中是性境。若以后念缘五尘上方圆长短等假色即有质。独影亦名似带质。散位独头意识亦通三境。多是独影。通缘三世有质无质法故。若缘自身现行心心所时。是带质境。若缘自身五根及缘他人心心所。是独影境。亦名似带质。又独头意识初刹那缘五尘少分缘实色亦名性境定中意识亦通缘三境。谓通缘三世有质无质法故。是独影境。又能缘自身现行心心所故。是带境。又七地已前有漏定位亦能引起五识缘五尘等。即是性境也)。

三界轮时易可知 三界见上文。轮谓轮转。言第六识于三界往来易知以行相显胜故。动身发语独为最也。

相应心所五十一 此八识中。唯此第六。心所俱全互不违故。其遍行别境善所并根惑三随惑中大共十解见上文。唯根惑慢疑恶见三并小随十不定四共十七法。此方释义。言慢者。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盖有慢于德有德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盖犹豫者善不生故。恶见者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盖恶见者。多受苦故。此见总有五。谓身边邪见戒也。言小随忿者。谓依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为业。仗谓器仗。怀忿者多发暴恶身表业故。言恨者。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冤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盖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忿恨俱嗔一分也。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罪者。后必悔恼不安隐故。贪痴二分也。恼者。由忿恨为先追触暴恶恨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业。亦嗔分也。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谓嫉者。闻见他荣深怀忧戚不安隐故。亦是嗔分。言悭者。耽著法财不能惠舍秘吝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谓悭吝者。心多鄙涩畜积财法不能舍故。此属贪分。诳者。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谓矫诳者。心怀异谋多现不实邪命事。故此贪痴分。谄者。为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谓谄曲者。为罔冒他曲顺时宜。矫设方便以取他意。或藏己失不任师友正教诲故。亦贪痴分。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谓有害者。逼恼他故。嗔一分摄。言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盖憍醉者。生长一切杂染法故。此贪分也。谓不憍者。即无贪也。随惑二十则忿等十法并失念不正知放逸三法。乃根本家差别分位。余七即等流性也。言不定四者。颂云。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此不同前五位心所。定遍八识三性时地。此之四法皆不定故。瑜伽复以四一切辨五差别云。遍行具四。别境唯有初二。一切善唯有一。谓一切地染。四皆无不定。唯一谓一切。性言悔者。长行属云。悔谓恶作盖。恶作是因。悔是其体。以体即因。故论云。悔谓恶作。乃因果之义也。谓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奢么他能止住心故名为止。眠者。令身不自在心极暗昧轻略为性。障观为业。谓毗钵舍那摄境从心名之为观。取体即慧也。此眠能令身心等者其无心眠。如何能令谓从有心眠。其实无心不名睡眠。盖眠是心所有能令用。彼既无体。岂有令用。故不名眠。寻者。寻求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粗转为性。伺谓伺察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细转为性。二法业用俱以安不安身心分位所依为业言意言境者。意所取境多依名言。故云意言境。此二并用思慧一分为体。若令心安即是思分。令心不安即是慧分。盖思者。徐而细故。慧者。急而粗故。若然则令安则用思无慧。不安则用慧无思。何云并用。通照大师释有兼正。若正用思急慧随思能令心安。若正用慧徐思随慧。亦令不安。是说不违并用。此相应之义有五。谓时依行缘事也。王所同时起同所依根见分行相各同。同一所缘。同一体事。故得相应也。

善恶临时别配之 此言第六识遇善境时。与善心所相应。遇不善无记境时。与不善无记心所相应。故曰别配之。据理谈情。思之可悉。

性界受三恒转易 言此第六识于三性三界并五受。恒常转变改易也。以行相易脱故。唯受有五种。论说不一。谓七八二识唯是舍受。前五转识苦乐二受。第六意识二师说异。若意地有苦师言。第六通具五受。若意地无苦师言。第六唯忧喜舍三受。若约极苦极乐其苦乐之触。岂有不侵心者哉。若无间之苦三禅之乐。孰能忘其逆顺之境。盖逼悦于身名苦乐受。逼悦心者名忧喜受。不逼不悦者名舍受。以理言之。意地有苦师。尽其义也。

根随信等总相连 等者。等余遍行别境及不定也。谓此识与染净诸法亦相连。性界受等随识转易也。

动身发语独为最 此言第六识有情动身发语时。于八识中行相最胜。故成业论云。由外发身语表内心所思。譬如潜渊鱼鼓波而自表。此识俱思而有三种。谓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余识所无。故最胜也。

引满能招业力牵 此言第六识独能造引满二业。此业能招总别二果。以业胜力能牵引故名为引业。圆总果故。名为满业。如画者师资作模填彩。义可知矣。故论云。一业引一果。多业能圆满。业招于果而有四种。谓一业引一果。一业引多果。多业引一果。多业引多果。此第六能造业招果。前五一分善恶亦能造。七八二识皆不能造业。无记性故。若论八识招业成果。唯是第八前六一分。若非业招唯是第七。前六亦一分。善不善性故。所言总报者。乃善恶趣一报之主。名别报者。寿夭贵贱好丑等是。

发起初心欢喜地 此第六识于初地初心转成无漏。以分别二障无故。问三世断何。若断现惑智不俱。过去已灭。未来不生。为断于何。曰但约智起惑除。令未来惑体不续生。名之为断。

俱生犹自现缠眠 缠自现行。眠目种子。谓此识于初地初心犹有俱生烦恼所知种现。以未纯无漏故。又非恒在双空观故。

远行地后纯无漏 远行乃第七地也。此识于七地已前漏无漏间杂而生。以未常在观门故。至此地后而纯无漏。以俱生二障永不现行恒在观门故。生空乃恒。法空犹间。又云。十地中前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至七地中。纯无相观也。

观察圆明照大千 谓此第六识。于初欢喜初心虽无分别二障转成无漏。俱生障在。历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至此远行。则俱生障永伏不起。无漏净识而恒生起。相应心所亦转为妙观察智。而恒圆明普照大千之界。非谈一界而智功普故。

同类推荐
  • 宝星陀罗尼经

    宝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楞伽经唯识论

    大乘楞伽经唯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治续说

    学治续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思文大纪

    思文大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EXO之练习校园

    EXO之练习校园

    方雅丽(丽),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但因为有梦想,所以考上了S.M大学,因此也遇见了当红天团exo,做了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轮回:三世之情

    轮回:三世之情

    古时候你爱的人是我吗?如今的你去了哪里?为什么我找遍了所有地方却还是找不到你的踪迹?!下一世我好想忘记你,好想有个人好好的爱我……
  • 樵隐词

    樵隐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池

    龙池

    回归了,因为先前家里有事,所以决定把本书一停。后来事情处理完了,准备再续本书,但发觉大纲及早先填写的坑都曝光了。所以只好......嗯嗯,《破苍传》,请关注《破苍传》,流氓马甲新书,下方有直通车。
  • 西游之县令崛起

    西游之县令崛起

    好死不死的穿越到西游之后的世界,然后却成为县令,这尼玛悲催的,要死要死啊!不行,穿越一回不成圣对不起穿越大神啊,洪宇雄起了!请看逆天县令的崛起!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色初恋你可安好

    青色初恋你可安好

    还原最真实的初恋。初恋,不管结局怎样,都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为他,笑过,哭过。曦阳:我喜欢你,可你说那终究不是爱。慕容瑾:对不起,我们……不可能。韩淑柳:起初,过程都很美好,结局……沫逸斌:爱和喜欢不一样,我们……不合适
  • 废墟之塔

    废墟之塔

    失意青年冯风意外地发现了石塔就是时空纽带的秘密,他可以回到过去的时空,并且做回当时的自己。而当他再次回到2015的时候,历史也随之被改变。他回过去,暴打欺负过他的同学、去投注站买事先背好号码的彩票、寻找房屋拆迁前的邻家女孩儿......一切的一切,本以为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却不曾想到,原来命运和他开的这个大大的玩笑才刚刚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