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127

第127章

次论总别。理实通就一切诸法皆悉得为总别念处。今且就五阴及与三无为法说总说别。别分五阴及无为法为四念观。名之为别。总缘五阴及无为法为法念观。目之为总。别相如何。色阴为身。受阴为受。识阴为心。想行及与三无为等合以为法。阴既有五。依观足得。何劳为四释言。阴法开合不定。总之唯一是有为法。或分为二。唯名与色。四阴曰名。色阴名色。或分为三。所谓三修。如涅槃说。谓。身戒心。说色阴中五根为身。防禁名修。身口二业说以为戒。四阴曰心。又说烦恼业苦等别。亦是三也。或说为四。四念四食四识住等。如涅槃说。云何分阴以为四食。色阴之中宣说段食。识为识食。行阴之中说思说触。想受不论。除识余阴为识所依。名四识住。或分为五。即五阴是。或分为六。五阴及与不相应行。或说十二。十二谓入十二因缘。或说十八。谓。十八界。或复宣说二十二根。如是非一。今据一门且分四种。依之起观为破四倒。故说四耳。常乐我净是四倒也。凡夫多于色中计净。受中计乐。心中计常。于想行等一切法中建立有我。为破是见观色不净破除净倒。观受是苦破除乐倒。观心无常破除常倒。观法无我破除我倒。别相如是。总相云何。泛释有六。一总观五阴及无为法为苦无常空无我等。二总观五阴及无为法以为四谛十六圣行。三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名用虚假无性空寂。四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妄想虚假无相空寂。五总观五阴及无为法虚妄妄想悉于心现毕竟无法。六总观五阴及无为法真法集起本性常寂。就初门中观苦无常局在五阴。观空无我通无为法。今且约就五阴辨之。此观难成渐习乃成就于中观别有二十门。于五阴中二二合观有其十门。色受合观以为初门。色想合观为第二门。色行合观为第三门。色识合观为第四门。除去色阴。受想合观为第五门。受行合观为第六门。受识合观为第七门。除色除受。想行合观为第八门。想识合观为第九门。除色受想。行识合观为第十门。三三合观有其六门。色受及想合观为一。色想行合以为第二。色行识合以为第三。除去色阴受想行合以为第四。受行识合以为第五。除色除受想行识合以为第六。以此通前合为十六。四四合观有其三门。色受想行合观为一。色想行识合观为二。除去色阴。受想行识合观为三。通前十九。此十九门名总方便。五阴合观复以为一。通前二十。此后一门名总念成。此之一番正当毗昙总念处观。第二门者总观五阴及数灭法以为四谛十六圣行。观彼生死有漏果阴以为苦谛。于中别观为苦无常空与无我。即为四行。观彼生死因行五阴以为集谛。于中别观因集有缘复为四行。通前为八。观无漏五阴以为道谛。于中别观道如迹乘复为四行。通前十二。观彼数灭无为之法以为灭谛。于中别观灭止妙出复为四行。通前十六。此门当彼毗昙法中暖顶已上一切观行。彼通名为法念观故。第三门者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名用假有名为世谛。无性空寂以为真谛。成实法中偏论此义。第四门者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妄相之有。犹如幻化乾闼婆城热时炎等。名为世谛。无相空寂以为真谛。此言空者不但无性。乃至因缘相亦不有。如阳炎水遥望似有近观全无。不但无性乃至亦无水有可得。诸法像此。第五门者。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心外无法。皆从妄想自心所现。如梦所见皆是心作。名为世谛。穷体本无名为真谛。第六门者。观彼五阴及无为法皆是真实如来藏性缘起集成。名为世谛。穷其本性唯是真如。从本已来常寂不动名为真谛。此后三门大乘中说。小乘不论。此六皆是总相法念之差别耳(此二门竟)。

次论三种念处差别。言三种者。一自性念处。二共相念处。三缘念处。释有两门。一辨其相。二明断障不断障别。就辨相中先论自性。毗昙法中说。四念处慧为自性。若性是慧何故经中说之为念。与念相随从伴以呼故说为念。故从伴由与念俱。慧心于法正取不谬。故说为念。又诸心法更相为名。如胜色想体实是慧。而名为想。此亦如是。体虽是慧而名为念。若依成实始是念性。终是慧性。始是念性故彼成实论无心数品云。如一念处得五种名。所谓念处念根念力念觉正念。终是慧故成实说言。从念生慧观于身等名为念处。大乘法中众德同体难以偏定。从强说慧理亦无伤。言共念者。解有三义。一约境说共。观身为境。于中所生一切心法及随生戒通名身念。余亦如是。二就行体异义论共。一身念中即具四念。随生之戒说为身念。受数为受。心王为心。慧等诸数说之为法。此四念行聚在一处。故名为共。余亦如是。故杂心云。如世尊说。善法积聚名共念处。三从生说共。若慧观身与慧相随俱生善法同名身念。余亦如是。慧是有漏。与慧相随俱生善法悉名有漏。无漏亦尔。如是一切。此与慧同故名为共。故龙树云。因缘生道若漏无漏同名念处。缘念处者。解有两义。一散心。普缘一切境界名缘念处。二所缘境能生念心名缘念处。与经中说知及智处同名波若其义相似。亦如五尘生欲名欲。于此门中身念所缘开合不定。总唯一色。或分为二。谓漏无漏。又记无记报非报等亦得分二。或说为三。一可见有对。谓眼所行色为眼。照瞩名为可见。为彼对碍色根所对故名有对。二不可见有对。谓耳鼻舌身所行之色。眼根不睹。名不可见。有对同前。三不可见无对。谓意所行善恶无作及五根色。不为目睹。名不可见。不为对碍色根所对。名无对色。或说为四。谓四大色。故涅槃云。色者四大。四大能造一切种色。摄末从本说为四大。又如佛陀提婆所立。四大之外无别造色。故说四种。或说为六。谓六尘色。善恶无作及五根色通名法尘。余五可知。或说十种。如涅槃说。五根五尘是其十也。彼以无作成身相微隐而不说。或说十一。如毗昙说。五根五尘及法尘中善恶无作。若依成实宣说十四。五根五尘及与四大。彼说。四大是四尘果。复是五根及声尘因。根尘不收故别说大。彼宗无作是非色心故阴不彰。毗昙法中四大是触故不别说。细分无量。此等说为身念所缘。受念所缘开合不定。总唯一受。或分为二。谓身与心。五识相应从色根生名为身受。意识相应从意根生名为心受。或说为三。谓。苦乐舍。纳违生恼名为苦受。纳顺生适名为乐受。中容境界舍苦乐边名为舍受。或说为五。所谓。苦乐忧喜及舍。若在欲界五识地中逼恼名苦。适悦称乐。意识地中虑恼名忧。悦畅曰喜。六识地中中容受心说之为舍。若在初禅眼耳及身三识身中适悦名乐。意悦名喜。舍通四识。若在二禅喜舍在意。更无余义。若在三禅乐舍在意。更无余义。在四禅上唯有意舍。更无余义。或说为六。谓六识中相应受也。或分十八。于前六中各有苦乐不苦不乐。或复说为三十六受。前十八中各有染净。或为百八。如龙树说。前三十六三世别说。细分无量。此等说为受念所缘。开合不定。总唯一心。或分为二。谓漏无漏。又记无记报非报等亦得分二。或说为三。善恶无记。又学无学非学无学亦得分三。或说为四。有漏分三。善恶无记。无漏为一。亦得说五。有漏分三。无漏为二。学与无学。或说为六。谓六识心。或分为九。欲界有三。善恶无记。色界有二。善与无记。无色亦然。通前为七。无漏分二。学与无学。通前为九。或说十二。欲界有四。谓善不善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色界有三。除前不善。无色亦然。通前说十。无漏分二。学与无学通前十二。或说二十。欲界有八。生得善一。方便善二。不善为三。隐没无记以为第四。身边两见名为隐没。不隐无记别有四种。报生威仪工巧变化。通前为八。色界有六。除前不善及工巧心。余悉有之。无色四。除色界中威仪变化。有余四种。但上二界一切烦恼皆名隐没。不同欲界。此前十八是有漏心。无漏分二。学与无学。通前二十。细分无量。此等说为心念所缘。法念所缘要唯有三。一有为法。二无为法。三者理法。有为有二。一是心法。谓想行等。二非色心法。所谓十四不相应等。无为有三。虚空数灭及非数灭。理者所谓空无相等。细分无量。此等说为法念所缘。相别如是。次论断障差别。毗昙法中共念能断。余二不断。良以共念多法相扶于治法所以能断。自性念处单独无力。故不能断。问曰。彼宗无慧独行。何须宣说慧独不断。释言。智慧实不独行。但为破彼无心数者。故说慧性独不能断。缘心普散而不专一。见境不明。所以不断。又复缘念论境非行。所以不断。问曰。见前七方便心齐不断结。共相念处云何能断。释言。见前共念不断。见道已上共相法念有能断义。就此言耳。成实法中不说同时有共念义。唯慧独断。前后相资亦得共断。大乘法中文无定判。以义推之。三种皆断。良以菩萨心安实相随所觉照皆除障故。三种念处辨之粗尔(此三门竟)。

次就有漏无漏分别。念处有二。一者独法。一切观行通摄为一四念观门故名独法。二者共法。约对余行共为三十七道品门名为共法。若就独法四念处中摄行宽广通漏无漏。若就共门小乘法中四念有漏。其无漏者判属余门。大乘法中通漏无漏。始学有漏。成则无漏。大乘见前有无漏故。故地持言。云何大乘三十七品。菩萨于身不起妄想。亦复不取一切非性非非性。余念亦尔。是大乘三十七品。故知无漏。念处位中有此两义。独法共法余门悉尔。应当知(此四门竟)。

次论四念次第之义。以何义故初说身念乃至法念。解有二义。一粗细次第。色粗易观。是故先说。受细前色粗于后二。如人所患手。足等痛受心先觉。是故次辨。心体虽复细于想行但想及行与无为法合为法念。法念最细。心粗于彼。故次明心。后说其法。二观求次第。凡夫本来男为女色女为男色而生烦恼。故先观身。又色是其入法初门。故先观身。见身不净便作是念。云何众生乐著此色由乐受贪。故次观受。复更推求谁受是乐。所谓心识。故次观心。复更求谁使是心。所谓我也。故后观法。次第如是(此五门竟)。

次辨观相。其修行者既出家已先持净戒。于寂静定于内外色观察不净。为厌自身观自身色为五不净。一种子不净。是身过去业与烦恼而为种子。现在父母精血为种。名种不净。二住处不净。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安置己体。三自体不净。三十六物集成己体。四自相不净。九孔常流。两眼两耳两鼻及口大小便道是九孔也。眼出眵泪耳出结聍。鼻中出洟口出涎吐。大小便道流出屎尿。五毕竟不净。此身死已虫食成粪。火烧为灰。埋之成土。究竟推求都无净相。是故名为毕竟不净。若心散乱念身无常三恶道苦佛法欲灭。以此鞭心还令安住不净观中。为厌他身须观外色以为九想。所谓死相膀胀青淤脓烂破坏血涂虫食骨琐分离是九想也。大智论中少一死想。加一烧想合以为九。此义如前九想章中具广分别。身念如是。身虽不净若少有乐事亦可乐。故次观受。见唯是苦。是义云何。受有三种。所谓苦乐不苦不乐。苦受之中即具三苦。所谓苦苦坏苦行苦。乐舍二受各具二苦。所谓行苦坏苦。如涅槃说。此义广释如四谛章。受虽如是若少有常事亦为可乐。故次观心。见其心相生灭流注。如旋火轮分分各异。心相如是。无常有三。一分段无常。六道心别。二念无常。于刹那间四相迁流。三者自性不成实无常。有为虚集无一常性。此义如前优陀那章具广分别。心念如是。心虽无常若有神我自在作用事犹可乐。故次观法。见唯无我。无我有二。一众生无我。二法无我。是义如前无我章中具广分别(此六门竟)。

次依经辨释。身念处中初观内身。次观外身。后二合观。何者是内而复云外。若就十二入中分别。一切众生六根为内。六尘为外。今四念中自身名内。他身为外。何故初别而后总乎。释有二义。一破患不同。有人著内情多著外情少。如人为身弃舍父母妻子财物。著内多故须教观内。或复有人著外情多著内情少。如人为财亡身没命。著外多故须教观外。有人俱著故须合观。二随观。次第行者本来于自身中。取有净相。故先观内。内求不得谓外有之。故复观外。向前观内不及其外。观外之时复不及内。是故第三内外合观。就观内中。经文说言。观内身循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忧。观内身者树别所观。循身观者显其观相。循犹顺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主公有令,医妃乖一点!

    主公有令,医妃乖一点!

    "前世为名妓,今生为名士!魏晋,这是群雄争霸的时代,也是美人枯骨的时代。桃夭儿:主公,我会预言!姬十三:赏!桃夭儿:主公,我会论辩!姬十三:赏!桃夭儿:主公,我会易容!姬十三:……罚。桃夭儿:你、你要干什么?姬十三:你换的每一张脸,我都想娶回家,我还以为自己是个朝三暮四的男人,你说该不该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缕叶落秋风残

    一缕叶落秋风残

    我只记得时间仿佛过了好久好久记忆中走过的路途就快要迎来又一个苍凉的秋而你终究还是把我遗忘那样的决绝仿佛当初的一切不过是虚梦一场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强权即真理”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与农业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观念大相径庭。蒙古西攻欧洲,南取中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元朝。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就是成吉思汗。
  • 名门弃少

    名门弃少

    一场夺取沐家祖传玉简的阴谋,瞬间剥夺了纨绔大少沐天佑的一切。父亲身死,妻子、弟弟纷纷背叛,自己更是被诬陷成了通缉逃犯!玉简的神秘力量让他返老还童,改换身份得以偷生。失去至亲让沐天佑洗心革面,依靠玉简的力量,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 雪球专刊第112期:金融“网红”巴菲特

    雪球专刊第112期:金融“网红”巴菲特

    在今年,各种类型的财经“网红”漫天飞舞的大背景下,巴菲特毫无疑问的是身价最高、年龄最大、投资水平最高、粉丝数量最多且质量最高的全球第一金融“网红”,投资界这盏明灯50年来从未暗淡过。今年在美国奥马哈召开的201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巴菲特说了些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哪些东西?在网红时代,太多的噪音淹没了真知,要读懂巴菲特更为不易。本期雪球专刊推出《金融“网红”巴菲特》,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 魔机嚣仙

    魔机嚣仙

    【做人难,做好人很难,做一个坏人更难。】【做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死不悔改的不停的做坏事。】【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坏人,有好人,既然坏人永远存在,那不如就让我来当这个坏人,我当了这个坏人,这个世界不会变好,但是至少不会变的很坏。】【去修真的都是怕死的家伙,就是因为怕死才会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天道,从而达到不死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修真界很原始,基本上可以称作是奴隶社会的初级阶段,因为在修真界只有一条法则,那就是拳头大就是老大。】【我最喜欢戳穿伪君子披的那层外衣,看着那些人惊慌失措,这简直就是人生最美妙的享受,额,好吧,我这个爱好的确有点阴暗。】【本书纯属虚构,如同雷同,我靠,真他妈的太不幸了。】
  • 前妻来袭

    前妻来袭

    五年前,她跟他的婚姻以狼狈收场;再见时,他富甲一方,她却家境落魄,他发誓用尽一切手段折磨她,仿佛毁天灭地。她看着他,冰冷刺骨:“一夜之间你毁了我全部。即便是死,我也要让你陪着我一起入下地狱。”
  • 体修崛起

    体修崛起

    如果你想找开挂的主人公,我会告诉你,我这里没有。如果你想要主人公美女成群,不好意思你来错了地方。如果你找的是“勇敢、激扬、亲情、友情、爱情。”我会告诉你,朋友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兄弟二人是如何捅破那个天,杀尽不良人!记住他们的名字:石头、李虎。